戰爭,令人恐懼。


    人們往往害怕戰爭的到來。


    可真要是戰爭暴發,躲無可躲時。


    反而不害怕了,不僅不害怕,或許還會有一種古怪的期待和躍躍欲試。


    戰爭讓人瘋狂,讓無數本不可能瘋狂的人瘋狂。


    人們總把己方的瘋狂說成英勇無畏,把敵人的瘋狂說成垂死掙紮。


    可這掩蓋不了瘋狂的實質,那就是獸性。


    左胳膊被一刀斷去,沒有絲毫猶豫,右手的橫刀劈下,斬去敵人的頭顱。


    腹部被一刀捅穿,用盡最後一力氣咬斷敵人的喉嚨。


    遼東城的唐軍,正經曆著這樣的瘋狂。


    寬達一丈的城牆上,已經擠滿了捉對廝殺的人。


    他們的腳下,是屍體、殘肢、血泊還有垂死的傷員。


    唐軍的體力不如聯軍士兵,喝粥吃素的總是不及狩獵吃肉的體格強壯。


    大唐也沒有富足到禁軍府兵都能象神機衛那樣的狠造。


    聯軍的弓術也強過唐軍。


    唐軍士兵需要彎弓之後瞄準,而聯軍士兵五十步之內,彎弓即射,憑著本能,箭無虛發。


    但唐軍也有長處。


    他們有著良好的訓練,兵甲齊備,軍械鑄造得比聯軍精良。


    這些,一旦在戰場上遭遇,就都成了殺死對方的憑仗。


    唐軍有手雷,可麵對著三麵數十裏計的城牆,手雷的爆炸就如同大海中激起的浪花。


    唐軍也有大型十斤火藥雷,一扔下去,足以炸死十數人,甚至數十人。


    可敵人卻對此熟視無睹,沒等煙霧散盡,便有無數人填補中間的空白。


    戰爭,一旦達到某種規模。


    新式武器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


    而往往,最後近戰肉搏變成了主流。


    這一論點,從古至今,每場大戰都能證明這一點。


    三麵城牆,同時遭遇聯軍全力進攻。


    戰場的慘況,令李勣這個身經百戰的沙場宿將,也心顫了。


    他看著身後黑壓壓的後備隊,心中一陣抽搐。


    這些人,現在還是活生生的人,可一會就變成了一具具殘缺的屍體。


    從剛開始,需要用親兵用刀尖頂著他們上城牆禦敵。


    到現在,隻要看到城牆上露出一絲空隙,他們便自發地持刀衝上去。


    天知道,這其中經曆了什麽樣的情景。


    人怕死是天性,可在這個修羅場中,人不怕死。


    因為人死隻要一瞬之間,不知道從哪飛來的箭矢,不知道從哪劈來的一刀,都能令一條生命消逝。


    所以,無論膽大的、膽小的,在這個時候都是瘋狂的。


    他們隻認準一件事,那就是進是死,退亦是死。


    而隻要李勣還在,隻要李勣還站在這裏,遼東城就不會丟。


    李勣抬頭望天,他不得不望天,如果不望天,他眼中的淚水就會落下來。


    他恨。


    恨朝堂中那些肉食者們。


    恨李世民。


    如果早派援軍,何至於到今日這步田地。


    他甚至恨李沐,如果能多派五萬神機衛,不,隻要三萬神機衛,遼東何至於此?


    皇位、皇權,讓多少大唐健兒飲恨在這白山黑水之間?


    看著天上已經顯現的清月,李勣忍不住在心中祈禱,堅持住,隻要頂住城牆上這一波,今日就算過去了,敵人的士兵不擅夜戰,也不敢夜襲。


    李勣還暗暗發誓,隻要能守住遼東城,班師之後,他便卸甲歸田,餘生茹素禮佛,以洗刷今日之罪孽。


    皎潔的月光,憐憫地照在城頭。


    突然,城頭上的士兵們動作停頓下來。


    然後暴發出一陣歡唿,李勣長長籲出一口氣,敵人,終於退兵了,今天終於熬過去了。


    李勣沒有去想明天。


    因為李勣也已經沒有信心,遼東城能不能熬過明天。


    城中的傷員已經超過六萬人,能戰之士卻已經不足六萬。


    天知道,明天敵人會不會象今日一樣,不計傷亡地作最後一搏。


    遼東城中百姓基本已經在大戰開始時就後撤完了。


    李勣原本是想將城內傷兵也向後方轉移的,這樣總不至於全軍覆沒。


    可聯軍圍三闕一,李勣不能分兵大量軍隊去護送,因為這樣會極大削弱遼東城的防禦能力。派小股軍隊護送,無疑是將傷兵送入虎口。


    聯軍隻要派出騎兵就可毫不費力地將傷兵,然後屠殺。


    李勣隻能狠下心,將傷兵全留在城內。


    而這,就成了李勣心中一直擔憂,最痛的傷。


    李勣開始安排身後之事。


    他派出數百士兵,準備在城破之時,焚毀城中的主要設施和幾個囤糧倉庫。


    他甚至讓人在每個傷兵身邊留下一把刀。


    這刀可以自衛,也可以……自殺。


    這是李勣為士兵們留下的最後一絲身為唐軍的體麵。


    ……。


    次日,天還未亮,李勣便令人吹響了集結的號角。


    今日將是最後一戰。


    李勣不相信,敵人會不清楚遼東城中的景況。


    更不相信,敵人會給自己喘息之際,等待援兵到來。


    他已經收拾完一切,甚至寫好了兩封遺書,一封給李世民,一封給李沐。


    李勣不是沒有考慮過退兵。


    可他不敢退。


    軍人的榮譽讓他無法忍受敗退。


    他也不能退。


    一退,遼東城身後的土地和撤離不足半月的百姓,就將落入敵人的手中。


    百姓拖家帶口的撤離速度極慢,哪及得過聯軍騎兵的追擊?


    被敵人追上,除了被屠殺,最好的結果就是被擄走。


    李勣覺得,如果此時退兵,他將再無顏麵對那些,陣亡在遼東城頭的將士,更無顏麵對城中數萬傷兵。


    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將軍難免陣前死,或許這是自己征戰一生最好的歸宿。


    擦拭著手中的橫刀,今日它將陪伴自己最後一程。


    看著已經能映出人影的刀身,李勣呐呐道:“殿下,你今日再不至,臣就要先走一步了。”


    當李勣穿戴好一切,在親衛的簇擁下,走出他已經住了數月的行轅。


    看著已經等候在外麵的眾將領。


    “諸位兄弟,今天怕是我等最後一戰了。做為主帥,勣在此向諸位賠罪了。”


    李勣向眾將揖身,環圈一禮。


    眾將一齊躬身還禮,齊聲道:“能為大帥效力,能為大唐抗敵,乃我等之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