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legion”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常何這話倒是說得沒錯。


    如果真以李世民所言,常何立下如此大功,從事變前的中郎將晉升大將軍應是題中之意。


    並且,這些年也沒有聽說常何犯下什麽錯,被貶過職。


    隻是外放到涇州做了個小州刺史。


    前兩年剛剛被調入京中做了右屯衛將軍。


    從這方麵來說,確實有疑點。


    李沐問道:“你還知道些什麽,有什麽說什麽。”


    “臣知道得不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效忠太子的,還是效忠秦王的,當日參與宮變的僅僅隻有秦王的十幾個心腹和秦王府數百死士。”


    這話李沐倒是相信的,李世民確實為當日宮變,封賞了不少立“大功”之人。


    典型的代表者就是李靖和秦瓊等人。


    他們沒有參與,卻被參與了。


    李世民以此來彰顯自己被無數大臣擁戴的假象。


    到了此時,李沐對常何已經信了六分。


    “臣今日還有一件秘密要稟報殿下。”常何突然說道。


    這話讓李沐和李安儼眼神一亮。


    “講。”


    “請殿下屏退眾人。”


    李沐微微搖頭道:“不必了,他們都是孤的心腹,你不必諱言。”


    常何猶豫了一下,再三看了看李師、李安儼。


    “殿下,先太子曾經設有一個藏武庫,此事除太子之外,僅王珪與臣知道,是太子交代臣一手置辦的。”


    這話一出,李沐對常何便信了九分。


    如果常何真是李世民的人,那麽不管是論公論私,他都早應該將這寶藏稟報給李世民。


    所以,如果這寶藏還在,那麽常何無疑是被參與的另一個“功臣”。


    “藏武庫中有些什麽?”李沐平靜地問道,其實如今的他並不在乎什麽財寶和武器了,因為就算有金銀和軍械,對於如今的李沐來說,都沒有什麽大意義。


    而李沐這麽問,是在鑒別常何所說的真假。


    如果藏武庫中財富和軍械少,那麽就極有可能常何與李世民串通製造了這個局,用意無非是將常何打入自己的核心罷了。


    可如果這寶藏中的財富巨大,那麽常何就是可信的。


    因為如今朝廷經過錢莊擠兌、李承乾、李祐謀反和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之後,財力捉襟見肘,李世民的眼珠子裏最渴望的就是錢了,哪還會拿得出巨額財富來設這個局。


    當然,這寶藏經過了十幾年了,東西的陳舊度也能分辨得出來。


    所以,隻要這寶藏是真,那基本可以肯定常何所言是真。


    常何迴答道:“庫中有金銀約值三百萬貫之巨,且有儲糧二十萬石,另外軍械無數。”


    李沐問道:“此庫在何處?”


    常何看看李師、李安儼二人不說話。


    李沐道:“但說無妨。”


    常何這才說道:“滎陽城西北約三十裏處的一座山腹中。”


    李沐微微皺眉,滎陽屬鄭州,河南道。


    父親怎會將寶藏設置得這麽遠,難道不應該設在京畿,更方便取用嗎?


    常何象是看穿了李沐心中所想。


    “先太子當時實力遠勝於秦王,根本用不到這些,太子的用意在於,為防不測時,以洛陽為據點,與秦王抗衡。況且,滎陽是太子妃的娘家,鄭氏世家在滎陽可以說一不二,取用起來方便。”


    李沐微微點頭,這就有些意思了,鄭州距洛陽不遠,又是鄭觀音的娘家。


    “這麽說來,太子妃是知曉這寶藏的存在了?”


    “不,不。”常何搖搖頭道,“臣方才說過,此寶藏除了太子,隻有王珪與臣知曉。”


    李沐瞥了李安儼一眼。


    李安儼道:“某也知曉此事。已經稟報給殿下了。”


    常何大驚,問道:“你是從何處得知此事的?”


    李安儼道:“從先太子與王珪交談時得知。”


    常何怔了怔,突然道:“殿下,還須迅速轉移寶藏,如果……如果王珪已經泄密,那寶藏很可能不保。”


    李沐道:“王珪已經死了兩年,如果真泄密,朝廷早就得到寶藏了。”


    “常何,此事你不用管了,孤自會安排人去處理。至於你嘛,隨孤去杭州後再作定奪。”


    說完,李沐對李師道:“將常何看管起來,好吃好喝相待。”


    “喏。”


    常何急道:“殿下,太子曾派數十親衛在山腳處建了個村子,專門看管寶藏,沒有信物根本無法進入。如今十幾年過去,臣不知道這村子還在不在。”


    李沐心中一動,問道:“什麽信物?”


    常何想了想道:“好象是一枚先太子的私印。”


    “毗沙門之印?”


    常何驚詫地望著李沐,應道:“正是。隻有憑此印進入村莊,才會由人帶入山腹取其中庫藏。”


    李沐點點頭道:“孤知道了,如果驗證此事是真,孤會給你一個交待。先委屈你了。”


    常何躬身道:“臣不敢言委屈。”


    李沐令蘇定方先領著鄭觀音等人率軍返迴杭州,自己留在蘇州等待結果。


    ……。


    在李沐離京的第三天,李世民就下旨冊封了李治為太子,並舉行了盛大的慶典。


    長孫無忌的趙國公爵被長孫衝承嗣,長孫無忌其餘各子皆有封賞。


    許國公高士廉改封申國公,晉為太傅。


    長孫無忌的兩個兄弟,長孫恆安被封為神策右衛中郎將,長孫安業為神策右衛左郎將。


    這在長安城內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


    畢竟李世民三個嫡子,如今隻剩李治一人,不選他為太子,難道去選庶子不成?


    而長孫氏的恩寵更是題中之意。


    吳王沐當眾宣布長孫無忌是與漢王李元昌一起撥亂反正的功臣。


    而長孫無忌當場為自己的從逆而悔恨自盡。


    從哪一方麵來說,李世民重賞長孫氏都不為過。


    由此,長孫氏新一代顯赫朝堂或許隻是時間問題了。


    李靖的兒子李德謇因參與李承乾叛亂,被革職流放至西州。


    這還是顧及到李靖,否則斬立決是逃不了的。


    李靖借此再次上疏請辭。


    這次,李世民允準了李靖的請辭,僅保留了李靖衛國公的爵位。


    不久,李靖帶著次子李德獎在狼牙衛的幫助下,悄悄離開長安,南下杭州。


    這件事對朝廷的震動非常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