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流失不僅讓各州土地荒蕪,更侵犯到了各州大小地主和豪門世家的利益。


    這引起了各州官府的警覺,大量的彈劾奏折如雪片般地飛向長安。


    各地官府同時出台強製性法規,禁止百姓移民。


    朝廷隨即下詔申飭杭州府刺史魏征、越州府刺史寧純。


    勒令二州不得再招募非本地籍百姓。


    同時出台“保丁法”:各縣官府將所轄地,劃為五戶為一保,二十五戶為一大保,二百五十戶為一都保的編製,如發現人口流失,實行連坐,此法迅速推行於各州鄉村。


    由此向杭州、越州的移民潮被遏製住了。


    可李沐就頭痛了,沒有可用工人,工坊主們便吵著鬧著向州府陳情。


    魏征沒有辦法,隻能三天兩頭地來滋擾李沐。


    其實李沐也明白,這些工坊主豈是不明白事理之人?


    來向州府陳情的目的,就是已經完成杭州至越州,杭州至華亭縣港口直道修築的那三萬倭軍俘虜。


    可李沐早已對這三萬俘虜有了安排,那就是錢塘湖那數十萬畝的灘塗田。


    狼牙衛從高昌和泉州兩個方向那得的白疊子,已經到了李沐手中。


    當初旱災難民的安置,隻安排了一半田地。


    餘下的數十萬畝土地,李沐打算種植棉花,由此來壟斷大唐的棉布紡織。


    所以,李沐自然不會應允工坊主的懇求。


    可用工荒必須得到解決,否則會引起工坊倒閉潮,從而影響兩州的經濟。


    正在李沐為難的時候。


    越州府刺史寧純前來拜訪,為李沐提出了一個可行之計。


    那就是“掠奪人口”。


    寧純建言道:“隋大業六年二月,武賁郎將陳晟、朝請大夫張鎮州擊流求,破之,獻俘萬七千口,頒賜百官。如今杭、越兩州人口緊缺,可效仿前朝,從流求獲取人口。”


    魏征聞言附議讚同。


    這讓李沐心中驚訝,原來所謂的名臣也有其齷齪的一麵。


    可李沐心中說不,身體卻很誠實。


    隨即令魏征、寧純以兩州官府的名義聯名上疏,由杭州都督府出兵擊流求,以獲取人口。


    朝廷也正頭痛杭、越兩州汲取人口之事。


    雖然有心限製杭、越兩州,可問題是如今杭、越兩州一年的賦稅甚至是揚州兩倍,甚至比京畿四大輔州還高。


    這如何讓朝廷能壯士斷臂、痛下狠手自殘?


    所以,兩府聯名上疏後,得到朝廷迅速迴複——準。


    下令征集了江南數百艘艦船。


    貞觀十一年二月至五月,杭州府派兵前後數次,從流求掠奪人口累計高達三萬人。


    這對於杭、越兩州共計六十多萬的人口來說,不是個大數字。


    但這三萬免費勞力地湧入,迅速緩解了兩州的用工荒,從而對兩州的經濟發展有了巨大的推動力。


    這些來自流求的土著人口,幾乎沒有識字的,更沒有技術。


    但工坊許多看似複雜的操作,其實在分解成片斷之後,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後世流水線的概念,在資本的推動下,在杭、越兩州的工坊,有了萌芽。


    與曆史相比,竟提早了上千年。


    倭國運來的銀礦被李沐冶煉囤積起來。


    杭州、越州工坊所產的貨物向敘國、新羅、百濟三地傾銷。


    由此,二州的手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隨著華亭縣港口、船塢的修建完成。


    在大匠薑行本和數百將作監造船工匠的率領下,由俘虜組成的一萬船工,在華亭開始了建造艦船。


    ……。


    相對於杭、越兩州經濟的迅猛發展。


    受益於直道和錢莊兩大生財機器,加上新羅、百濟兩個貨物傾銷地的產生,讓大唐朝廷的國庫日漸豐滿。


    而對百濟、倭國的短暫戰爭,沒有折損朝廷一兵一卒,帶來的豐厚利益和莫大的聲望,讓李世民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


    在他看來,李沐的輸出戰爭策略雖然有效,但畢竟太耗費時間。


    李世民想獲得更大的武功,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個更大的勝利。


    而這個勝利將與李沐無關,僅屬於他一個人的勝利。


    於是,大唐對外戰爭的機器隨時可能開啟。


    而此時,西域的高昌國王麴文泰顯然是做出了錯誤的戰略預判。


    他以為大唐離高昌有數千裏之遙,其又有近二千裏的大漠相隔,地無水草,氣候異常,大唐是不會以大軍來攻的。


    高昌國是個西域小國,可它的位置重要,它北接西突厥,南連大唐,西麵是焉耆、吐蕃,東麵則與伊吾相接。


    武德年間,麴文泰接受大唐冊封為高昌王,並於貞觀四年,偕妻宇文氏朝唐,李世民賜其妻李姓,預宗親,封常樂公主。


    可高昌國因地少人稀,加上其夾在幾個大國中的地理位置,隻能是以小事大,左右逢源。


    這與新羅、百濟兩國的心態很相似。


    麵對著日益強大的西突厥,麴文泰不得不屈從於咥利失可汗的淫威之下。


    咥利失可汗對李世民的態度可不算好。


    他原本是想依靠大唐掃平大漠的,可問題是李世民沒給他好顏色。


    兩年前,他派使者入長安,獻馬五百匹,並上表請婚。


    五百匹馬,就想換個大唐公主?


    李世民自然不應,當然李世民不是為了區區幾百匹馬,關鍵是咥利失可汗太不給臉子。


    更重要的是,咥利失可汗在西突厥諸部落中聲望不高,民心不穩。


    在李世民看來,咥利失可汗不是一個可依托的對象。


    所以,直接拒絕了咥利失可汗的請婚。


    這讓咥利失可汗下不了台了,北方漢子有仇必報的性格,充分體現出來。


    這兩年,咥利失可汗派大軍南下,對高昌國形成了進擊之勢。


    高昌王麴文泰哪敢於西突厥硬抗,隻能服軟歸附。


    咥利失可汗接受麴文泰的歸附,卻令麴文泰攻擊焉耆、伊吾兩國。


    以切斷大唐與西域各國的聯係,封鎖西域各國向長安朝貢之路。


    焉耆、伊吾兩國都是大唐屬國,可國力沒高昌國雄厚。


    加上北麵西突厥虎視眈眈,哪敢有膽子反抗?


    隻能一邊向麴文泰議和,一邊向大唐求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