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求票,。看小說就來飄tian文學這個禮拜裸奔了,各位火力支援一下!
~~~~~~~~~~~~~~~~~~~~~~~~~~~~~~~~~~~~~~~~~~~~~~~~~~~~~~~~~~~~~~~~~~~~~~~~~~~~~~~~~~~~~~~~~~~~~~~~~~~~~~~~~~~~~~~~~~~~
平心而論,這是一篇放到後世,絕對屬於正能量的文章。但現在不行,現在是士大夫們掌管著天下,他們的權威是不容動彝質疑的。不管他們住著多麽豪華的房子,吃著多麽精致的食物,玩著多麽精巧的藝術品,穿著多麽華美的衣裳,但這一切在他們眼裏都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孟夫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天經地義嘛,誰教這些人不讀聖賢書,不懂道理?所以他們就是活該,活該為讀書人服務!
於是梁豐又被掀起第二波批判的浪潮。
“梁玉田歪曲經義,罪不容誅!聖人之言,乃是說天下之事,必有名分之別,方可為之。聖人說君君、臣臣、父父、字字,都是名分所定位。推而廣之,尊卑有序,上下有別。聖人說,這些東西不定下來,則會天下大亂,百信手足無措。現在他梁玉田幹的就是讓天下大亂。工匠都要抬進國子監了,那還有什麽名分可言?”
趙禎腦袋都大了,怎麽又來了?
他一手扶著微微有些圓臉的腦袋。撐在桌子上尋思:“報紙上說的這個,似乎真有些道理哩。現在自己身上吃的穿的,住的行的,哪一樣不是他們幹出來的?不就是進個國子監讀讀書嗎,也不是不可以啊?話說梁豐可從頭到尾都沒講過,要把這些人的祖師爺也抬進去供著啊。哦!對了!梁豐的確沒講過,講過的是百官,是讀書人!”
趙禎猛地坐直了身體,他好像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卻朦朦朧朧表達不出來。趕緊吩咐:“把這幾日彈劾梁豐的奏章都搬上來,朕要重新看。”
搬上來。這個詞說明了梁豐這廝直接導致內宮太監們的重體力勞動。才清理出去的一堆,又吭吃吭吃抬迴趙禎麵前。
趙禎開始通宵達旦的認真閱讀起來。
“官家有旨,宣梁豐覲見。”又有人來傳達命令。
這次梁豐沒有拒絕,有車的時候不去,沒車的時候他倒幹脆得很,二話不說就跟著進了皇宮。
趙禎擺擺手。讓旁人全部退下,隻有君臣二人單獨對坐。
“你讓朕好生看看彈章,朕看了。有幾句話要問你。”
“嗯。”
“你說沒說過,要把那些烏七八糟的牌位都請到國子監去?”
“沒有。”他麵不改色心不跳。
“沒有?那《西北》報那篇《必也正名乎新解》又是怎麽迴事?裏裏外外明著就是說那些牌位該供著啊!”趙禎繼續道。
“那文章,是我寫的麽?”梁豐悠悠說道:“我做一件事,別人怎麽看。我哪裏管得著?那麽多罵我的你不問,就這麽一篇,官家你就說是我作的?”
趙禎一時氣結,還真不能說是他寫的。
“那起碼也是你授意的。”趙禎氣唿唿道。
“我授意又有什麽不對?許他們天天要讓我勝敗名裂,咱哼哼兩聲行不?再說了。你就說吧,那話有沒有道理?”
“有一些。”趙禎不肯全部承認。
“有一些道理。那也是道理不是麽?那你說,這麽些老百姓,為了咱大宋江山社稷,為了咱大宋千秋萬代,辛辛苦苦做點手藝,出血出汗修這個整那個,這江山是你們趙家的。你覺得說兩句好話讓他們高興一下,過分麽?”
“額,這個,也不太過分。”
“手心手背都是肉,合著隻有那幾個子曰詩雲的是你的心頭肉,其他老百姓就活該任他們欺負?”
“”
“官家,那首詩你讀過沒有?”
“哪首啊?”趙禎很糟心地說。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個豈會沒有讀過?嗬嗬,你也好意思拿來考朕,你的功名都是朕欽點的。”趙禎忽然想起這廝認真算起,還是自己門生呢,不免得意起來。又道:“這個跟你那事有啥關係?朕又沒焚書坑儒!你當朕是暴君麽?嘿,不對啊,明明是朕叫你來問話,你倒喧賓奪主起來!”趙禎忽然感受到了被人考較的難過,不服氣道。
“嘿嘿,說這個是想跟你說,你要搞清楚,每次興衰成敗,可都是些不識字的老粗幹起來的!”梁豐冷笑道。
“咦!?”趙禎愣住了,原來這詩還能這麽理解的說?可不是麽,哪一次成王敗寇不是那些平頭百姓或者刀把子老粗?還真沒見過文化人搶了江山的。就說自己大爺爺太祖皇帝吧,不也是個舞刀弄槍的丘八麽?
趁著趙禎陷入長考,梁豐趁熱打鐵說道:“曆代興衰,你也看了不少。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但凡一個朝廷氣數將盡,必然是貪腐橫行,民不聊生。官吏們欺上瞞下,上下其手,隻知道中飽私囊,不顧百姓死活。有些君王的確是自己倒行逆施。但更多的,都是受了蒙蔽,根本不知道下麵發生了什麽?這為啥,那些大臣他不說實話啊,他得撈錢啊。這才激化了朝廷和百姓的矛盾,才導致了一次次的造反不是?要解決這個大問題,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讓百姓能和朝廷直接加強聯絡。你身在深宮,又沒功夫天天微服私訪,發生了什麽,都是大臣說了算。這些人有的迂腐、有的奸猾、有的貪婪、有的糊塗,他們站在自己的思路想的說的,豈能和你想聽的想看的完全一樣?”
趙禎說不出話來,他今天說的話信息量太大,古人腦袋需要慢慢消化。
梁豐吞口唾沫,又接著說道:“說到底,這江山是你家的,我們這些人,都是你請來幫你打理的。給你看著,哪些地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別出事。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你的日子當然就好過。說實話,自太祖皇帝以來,一直到官家你,都算做得不錯了,既不偏聽偏信,也肯輕徭薄賦不加重百姓負擔,這才有了現在盛世蒸蒸日上的好年景。可是,你也要注意,讀書人固然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但除此之外的也不可小視。如果給予他們一些稍微起碼的尊重,人家感受到了朝廷的關心,豈不更賣死力給你幹活?誰還肯同你作對造反?”
“好像你說得也對。”
“什麽叫也對啊,本來就是!現在又不要你出一文錢,就是準許國子監收些各類人才,讓他們分別傳授技藝,相互切磋,能琢磨出更好的物事,更巧的東西。你說說,這對誰有利?”
梁豐又道:“你決心大,我知道。可是要做一個真正的仁君,應該不止是考慮到百姓的疾苦,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穿,不受兵戈之災,不遭水火之罪。我以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家對你心悅臣服,人人都感受到你這個官家的關愛和理解。有些道理,老百姓沒文化,說不出來。可是咱們假設一下,如果有哪位膨能把原先畝產兩石稻穀的產量一下子翻成四石,你說這是大本事不是?”
“嗯,是,”
“假如為了這個,你禦筆一批,給他個榮耀。他會不會感激涕零,誓死效力?”
“那當然!”趙禎傲然道。
“對了,那麽他就會感激你的恩德,毫無保留地把這個技術傳授出去,一傳十十傳百,普天下的糧食產量都翻番了,你還怕不怕餓死百姓?”
“嗬嗬,當然不怕了!”
“可是,你覺得靠人家就這麽一個個地教,那不得傳到猴年馬月去麽?咱要是找個地方把這些有天分,喜歡農事的人才聚齊來,這麽一教,那速度得有多快?得多見效?”
“誒,對了,這個法子不錯哈!”趙禎笑道。
“就是,膨是這樣,工匠還不一樣麽?造橋厲害的,蓋房子厲害的,修河道厲害的,全是人才啊,他們教會更多的人,那你遇到每年水患旱災,得降低多少損失啊?”
“對對對,你這麽說朕就理解了,這個是該入國子監!”趙禎竟然興奮起來。
忽然又遲疑了:“可是,把他們同聖人之徒放在一起,總是有些不妥吧?這道理朕明白了,可朝臣們卻不太好說動的。”
“你理解就好辦了,本來我以為這麽順理成章的事,都不用請示朝廷的,看來是我犯了左傾幼稚病。這麽著吧,你是官家,出口成憲,把這道理同他們掰扯掰扯。我呢,也退一步,咱不進國子監了,你再給題個字,我搞個國才別院,安頓他們。互不幹擾,互不影響,不就結了?”
“這倒是一個辦法。嗯,那你這個別院,準備安在何處?”
“就在國子監啊,砌堵牆隔起來就成。大門另開,各走各的,省得看著互相鬧心!”
趙禎展顏笑道:“還是你行,此事朕看甚是妥當。就如你所說吧,迴頭弄個國才別院,自然是你當判院,一同搞起來。放心,朕已經全明白了,再出事故,朕替你擔著。”
“行,那你擔著吧,我走了,迴去籌備籌備,事兒還挺多的!你說我這是圖個啥呀,為你操心,還背個罵名!”梁豐搖頭歎氣道。
“嗬嗬,誰教你是朕的好朋友呢!”
求票,。看小說就來飄tian文學這個禮拜裸奔了,各位火力支援一下!
~~~~~~~~~~~~~~~~~~~~~~~~~~~~~~~~~~~~~~~~~~~~~~~~~~~~~~~~~~~~~~~~~~~~~~~~~~~~~~~~~~~~~~~~~~~~~~~~~~~~~~~~~~~~~~~~~~~~
平心而論,這是一篇放到後世,絕對屬於正能量的文章。但現在不行,現在是士大夫們掌管著天下,他們的權威是不容動彝質疑的。不管他們住著多麽豪華的房子,吃著多麽精致的食物,玩著多麽精巧的藝術品,穿著多麽華美的衣裳,但這一切在他們眼裏都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孟夫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天經地義嘛,誰教這些人不讀聖賢書,不懂道理?所以他們就是活該,活該為讀書人服務!
於是梁豐又被掀起第二波批判的浪潮。
“梁玉田歪曲經義,罪不容誅!聖人之言,乃是說天下之事,必有名分之別,方可為之。聖人說君君、臣臣、父父、字字,都是名分所定位。推而廣之,尊卑有序,上下有別。聖人說,這些東西不定下來,則會天下大亂,百信手足無措。現在他梁玉田幹的就是讓天下大亂。工匠都要抬進國子監了,那還有什麽名分可言?”
趙禎腦袋都大了,怎麽又來了?
他一手扶著微微有些圓臉的腦袋。撐在桌子上尋思:“報紙上說的這個,似乎真有些道理哩。現在自己身上吃的穿的,住的行的,哪一樣不是他們幹出來的?不就是進個國子監讀讀書嗎,也不是不可以啊?話說梁豐可從頭到尾都沒講過,要把這些人的祖師爺也抬進去供著啊。哦!對了!梁豐的確沒講過,講過的是百官,是讀書人!”
趙禎猛地坐直了身體,他好像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卻朦朦朧朧表達不出來。趕緊吩咐:“把這幾日彈劾梁豐的奏章都搬上來,朕要重新看。”
搬上來。這個詞說明了梁豐這廝直接導致內宮太監們的重體力勞動。才清理出去的一堆,又吭吃吭吃抬迴趙禎麵前。
趙禎開始通宵達旦的認真閱讀起來。
“官家有旨,宣梁豐覲見。”又有人來傳達命令。
這次梁豐沒有拒絕,有車的時候不去,沒車的時候他倒幹脆得很,二話不說就跟著進了皇宮。
趙禎擺擺手。讓旁人全部退下,隻有君臣二人單獨對坐。
“你讓朕好生看看彈章,朕看了。有幾句話要問你。”
“嗯。”
“你說沒說過,要把那些烏七八糟的牌位都請到國子監去?”
“沒有。”他麵不改色心不跳。
“沒有?那《西北》報那篇《必也正名乎新解》又是怎麽迴事?裏裏外外明著就是說那些牌位該供著啊!”趙禎繼續道。
“那文章,是我寫的麽?”梁豐悠悠說道:“我做一件事,別人怎麽看。我哪裏管得著?那麽多罵我的你不問,就這麽一篇,官家你就說是我作的?”
趙禎一時氣結,還真不能說是他寫的。
“那起碼也是你授意的。”趙禎氣唿唿道。
“我授意又有什麽不對?許他們天天要讓我勝敗名裂,咱哼哼兩聲行不?再說了。你就說吧,那話有沒有道理?”
“有一些。”趙禎不肯全部承認。
“有一些道理。那也是道理不是麽?那你說,這麽些老百姓,為了咱大宋江山社稷,為了咱大宋千秋萬代,辛辛苦苦做點手藝,出血出汗修這個整那個,這江山是你們趙家的。你覺得說兩句好話讓他們高興一下,過分麽?”
“額,這個,也不太過分。”
“手心手背都是肉,合著隻有那幾個子曰詩雲的是你的心頭肉,其他老百姓就活該任他們欺負?”
“”
“官家,那首詩你讀過沒有?”
“哪首啊?”趙禎很糟心地說。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個豈會沒有讀過?嗬嗬,你也好意思拿來考朕,你的功名都是朕欽點的。”趙禎忽然想起這廝認真算起,還是自己門生呢,不免得意起來。又道:“這個跟你那事有啥關係?朕又沒焚書坑儒!你當朕是暴君麽?嘿,不對啊,明明是朕叫你來問話,你倒喧賓奪主起來!”趙禎忽然感受到了被人考較的難過,不服氣道。
“嘿嘿,說這個是想跟你說,你要搞清楚,每次興衰成敗,可都是些不識字的老粗幹起來的!”梁豐冷笑道。
“咦!?”趙禎愣住了,原來這詩還能這麽理解的說?可不是麽,哪一次成王敗寇不是那些平頭百姓或者刀把子老粗?還真沒見過文化人搶了江山的。就說自己大爺爺太祖皇帝吧,不也是個舞刀弄槍的丘八麽?
趁著趙禎陷入長考,梁豐趁熱打鐵說道:“曆代興衰,你也看了不少。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但凡一個朝廷氣數將盡,必然是貪腐橫行,民不聊生。官吏們欺上瞞下,上下其手,隻知道中飽私囊,不顧百姓死活。有些君王的確是自己倒行逆施。但更多的,都是受了蒙蔽,根本不知道下麵發生了什麽?這為啥,那些大臣他不說實話啊,他得撈錢啊。這才激化了朝廷和百姓的矛盾,才導致了一次次的造反不是?要解決這個大問題,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讓百姓能和朝廷直接加強聯絡。你身在深宮,又沒功夫天天微服私訪,發生了什麽,都是大臣說了算。這些人有的迂腐、有的奸猾、有的貪婪、有的糊塗,他們站在自己的思路想的說的,豈能和你想聽的想看的完全一樣?”
趙禎說不出話來,他今天說的話信息量太大,古人腦袋需要慢慢消化。
梁豐吞口唾沫,又接著說道:“說到底,這江山是你家的,我們這些人,都是你請來幫你打理的。給你看著,哪些地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別出事。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你的日子當然就好過。說實話,自太祖皇帝以來,一直到官家你,都算做得不錯了,既不偏聽偏信,也肯輕徭薄賦不加重百姓負擔,這才有了現在盛世蒸蒸日上的好年景。可是,你也要注意,讀書人固然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但除此之外的也不可小視。如果給予他們一些稍微起碼的尊重,人家感受到了朝廷的關心,豈不更賣死力給你幹活?誰還肯同你作對造反?”
“好像你說得也對。”
“什麽叫也對啊,本來就是!現在又不要你出一文錢,就是準許國子監收些各類人才,讓他們分別傳授技藝,相互切磋,能琢磨出更好的物事,更巧的東西。你說說,這對誰有利?”
梁豐又道:“你決心大,我知道。可是要做一個真正的仁君,應該不止是考慮到百姓的疾苦,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穿,不受兵戈之災,不遭水火之罪。我以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家對你心悅臣服,人人都感受到你這個官家的關愛和理解。有些道理,老百姓沒文化,說不出來。可是咱們假設一下,如果有哪位膨能把原先畝產兩石稻穀的產量一下子翻成四石,你說這是大本事不是?”
“嗯,是,”
“假如為了這個,你禦筆一批,給他個榮耀。他會不會感激涕零,誓死效力?”
“那當然!”趙禎傲然道。
“對了,那麽他就會感激你的恩德,毫無保留地把這個技術傳授出去,一傳十十傳百,普天下的糧食產量都翻番了,你還怕不怕餓死百姓?”
“嗬嗬,當然不怕了!”
“可是,你覺得靠人家就這麽一個個地教,那不得傳到猴年馬月去麽?咱要是找個地方把這些有天分,喜歡農事的人才聚齊來,這麽一教,那速度得有多快?得多見效?”
“誒,對了,這個法子不錯哈!”趙禎笑道。
“就是,膨是這樣,工匠還不一樣麽?造橋厲害的,蓋房子厲害的,修河道厲害的,全是人才啊,他們教會更多的人,那你遇到每年水患旱災,得降低多少損失啊?”
“對對對,你這麽說朕就理解了,這個是該入國子監!”趙禎竟然興奮起來。
忽然又遲疑了:“可是,把他們同聖人之徒放在一起,總是有些不妥吧?這道理朕明白了,可朝臣們卻不太好說動的。”
“你理解就好辦了,本來我以為這麽順理成章的事,都不用請示朝廷的,看來是我犯了左傾幼稚病。這麽著吧,你是官家,出口成憲,把這道理同他們掰扯掰扯。我呢,也退一步,咱不進國子監了,你再給題個字,我搞個國才別院,安頓他們。互不幹擾,互不影響,不就結了?”
“這倒是一個辦法。嗯,那你這個別院,準備安在何處?”
“就在國子監啊,砌堵牆隔起來就成。大門另開,各走各的,省得看著互相鬧心!”
趙禎展顏笑道:“還是你行,此事朕看甚是妥當。就如你所說吧,迴頭弄個國才別院,自然是你當判院,一同搞起來。放心,朕已經全明白了,再出事故,朕替你擔著。”
“行,那你擔著吧,我走了,迴去籌備籌備,事兒還挺多的!你說我這是圖個啥呀,為你操心,還背個罵名!”梁豐搖頭歎氣道。
“嗬嗬,誰教你是朕的好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