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包衣奴才對皇室而言,就好比民間大戶人家的家生子一般,不論生死,都不可能擺脫奴才的身份。所以一個終身為奴的人在家主家裏作妖犯上,不管緣由為何,都該打死。
可這宮闈混亂也的確如青竹所說。太子作為儲君,久居於此,將來未必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說能否一勞永逸,他也的確是該做點什麽了。
四爺趕到毓慶宮的時候,太子已經去了幹清宮。他就拉住李吉來問,「太子往幹清宮做甚去了,還有那個宮女去哪了。」
李吉打著笑臉說:「主子的事情,咱做奴才的哪裏能去過問呢,您說是罷四貝勒爺。」
四爺就嘖了聲,瞧你那小樣,以為在東宮當差就比別人高貴了是罷?說來說去還不是個奴才而已。這便也不再搭理李吉,一甩手,往幹清宮攆了過去。他倒是要去看看老四想玩什麽花樣。
「嘛玩意兒!」直郡王人還在城外,就接二連三的聽到許多不為他所知的事情。可這屈指一算,他也就在白洋澱逗留了幾個月罷,京城裏怎麽就發生了這麽多事情。這要不是臨時有事需要迴京一趟,等到年底的時候再迴來,是不是該變天了?
這麽一想,直郡王也不慢悠悠的坐馬車了,從車上跳下來,就把一旁的隨從趕下了馬背,自己翻身上去,一路打馬進城去了。
第六一章
康熙正在用午膳,見太子進來, 便指了指桌上的菜餚, 「有你愛吃的荔枝肉, 快坐下來陪朕一塊兒用膳。」說著, 梁九功就在下首的位置添碗碟了。
太子也不急著說明來意,陪坐在食案前吃了起來, 邊說:「汗阿瑪連日召見工部各級官員, 可是為了兩江渠堰疏降一事。」
康熙就說:「今天下無事,治河尤重。洪澤一域作為黃、淮兩河匯聚的咽喉要塞,最易發生水患, 不僅是下遊黎民百萬,每歲數百萬石南糧運抵京師, 那裏也是必經之地。河務, 漕運,實乃當務之急。」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太子固然知道治理兩河的重要性, 而且皇上治河的決心也是十分的堅定,要不也不會有六次南巡。
世人都以為康熙南巡是為了遊山玩水,也隻有在朝為官的知道內裏,南巡雖然也有了解民情及籠絡爭取南方學子的目的, 但更重要的還是視察治理兩河。
可就目前的水準來說,治河還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太子這便勸慰道:「從大禹治水開始,幾千年來,水患就沒絕過。汗阿瑪廣納諫言, 知人善任,在河務一事上可算是頗有建樹了。」
康熙卻擺擺手,「如今連於成龍也走了,這河道總督一職便又空缺了下來。加上靳輔也是死在任上的,可想這個差事是有多麽的艱苦,朕著實是不忍再見誰把命搭在上麵。」
太子這便說:「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要謹慎選才。兒臣以為,兩江總督張鵬翮或可擔此任。」
「張鵬翮!」康熙頓了聲,「他如今不是在江南整飭官場。」頗有點不捨得把這麽一個人才放到河道上受苦的意思。
太子說是,「張鵬翮因任過蘇州知府、河東鹽運使、浙江巡撫,江南學政等等職務,對江淮一帶頗有了解。加上他自身對河道事務略有鑽研,靳、於二位河道總督還在任上的時候,他甚至還書過他們二位治河時的方略手稿,」遂,「兒臣以為,張鵬翮是下任河道總督的不二人選。」
康熙知道太子輕易不薦人,而且張鵬翮作為一個清流,也從不與皇室成員多有往來,遂採納了太子的提議,任命張鵬翮為河道總督,即日赴任。
待說完了這事,康熙才再問道:「太子此時前來,可是有事要奏。」
太子這才示意青竹上來,「倒也沒甚緊要的事情,就是這個宮女,跪在兒臣的毓慶宮半天,說是求兒臣給她伸冤。」
說著就笑了聲,「兒臣倒是沒想理會宮人之間的瑣碎事情。可偏這人是個頑固的,說是不與宮女太監相關,乃是主子娘娘。兒臣當即便要把人哄了,奴才告主子,毫無道理可言,竟還想拉扯兒臣去摻和,這分明是想攪的兒臣同宮裏的娘娘不和。」
康熙聽太子說的合情合理,便問了一句跪在地上的青竹,「你是哪個宮裏的,把頭抬起來朕看看。」
青竹一抬頭,磕破的腦門就把康熙給噁心了一下。「奴才是永和宮的雜役宮女,平時負責給宮裏的主子娘娘擺弄花草。」
太子又說:「那腦門上的傷就是在兒臣宮裏磕的,說是不帶她過來,便一頭碰死在毓慶宮裏。」說的也是委屈不已。
康熙聽了可就不高興了,「好你個奴才,還敢威脅主子了,不管你受了天大的冤屈,單隻這一條,你就該被拖出去打死。」
太子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兒臣就是好奇,究竟是什麽冤屈才致使她這樣的不要命。」
康熙就看了太子一眼,所以才把人給帶了過來,也是想看熱鬧來了罷! 一時倒是沒往別的地方去想。不過奴才告主子,不管有理沒理,罰卻是要先受的。
這些,整個大內的宮人都知道,所以要隻是被人給排擠沒飯吃這種小事,一般都是忍忍就過去了。即使被得勢的太監宮女欺負,最多也是躲起來哭上一迴,鮮少有人會生出要告的念頭?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人微總是言輕的,即使告贏了,以後自己的日子會更不好過,是以基本都是選擇沉默,熬著等放出宮。
</br>
可這宮闈混亂也的確如青竹所說。太子作為儲君,久居於此,將來未必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不說能否一勞永逸,他也的確是該做點什麽了。
四爺趕到毓慶宮的時候,太子已經去了幹清宮。他就拉住李吉來問,「太子往幹清宮做甚去了,還有那個宮女去哪了。」
李吉打著笑臉說:「主子的事情,咱做奴才的哪裏能去過問呢,您說是罷四貝勒爺。」
四爺就嘖了聲,瞧你那小樣,以為在東宮當差就比別人高貴了是罷?說來說去還不是個奴才而已。這便也不再搭理李吉,一甩手,往幹清宮攆了過去。他倒是要去看看老四想玩什麽花樣。
「嘛玩意兒!」直郡王人還在城外,就接二連三的聽到許多不為他所知的事情。可這屈指一算,他也就在白洋澱逗留了幾個月罷,京城裏怎麽就發生了這麽多事情。這要不是臨時有事需要迴京一趟,等到年底的時候再迴來,是不是該變天了?
這麽一想,直郡王也不慢悠悠的坐馬車了,從車上跳下來,就把一旁的隨從趕下了馬背,自己翻身上去,一路打馬進城去了。
第六一章
康熙正在用午膳,見太子進來, 便指了指桌上的菜餚, 「有你愛吃的荔枝肉, 快坐下來陪朕一塊兒用膳。」說著, 梁九功就在下首的位置添碗碟了。
太子也不急著說明來意,陪坐在食案前吃了起來, 邊說:「汗阿瑪連日召見工部各級官員, 可是為了兩江渠堰疏降一事。」
康熙就說:「今天下無事,治河尤重。洪澤一域作為黃、淮兩河匯聚的咽喉要塞,最易發生水患, 不僅是下遊黎民百萬,每歲數百萬石南糧運抵京師, 那裏也是必經之地。河務, 漕運,實乃當務之急。」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太子固然知道治理兩河的重要性, 而且皇上治河的決心也是十分的堅定,要不也不會有六次南巡。
世人都以為康熙南巡是為了遊山玩水,也隻有在朝為官的知道內裏,南巡雖然也有了解民情及籠絡爭取南方學子的目的, 但更重要的還是視察治理兩河。
可就目前的水準來說,治河還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太子這便勸慰道:「從大禹治水開始,幾千年來,水患就沒絕過。汗阿瑪廣納諫言, 知人善任,在河務一事上可算是頗有建樹了。」
康熙卻擺擺手,「如今連於成龍也走了,這河道總督一職便又空缺了下來。加上靳輔也是死在任上的,可想這個差事是有多麽的艱苦,朕著實是不忍再見誰把命搭在上麵。」
太子這便說:「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要謹慎選才。兒臣以為,兩江總督張鵬翮或可擔此任。」
「張鵬翮!」康熙頓了聲,「他如今不是在江南整飭官場。」頗有點不捨得把這麽一個人才放到河道上受苦的意思。
太子說是,「張鵬翮因任過蘇州知府、河東鹽運使、浙江巡撫,江南學政等等職務,對江淮一帶頗有了解。加上他自身對河道事務略有鑽研,靳、於二位河道總督還在任上的時候,他甚至還書過他們二位治河時的方略手稿,」遂,「兒臣以為,張鵬翮是下任河道總督的不二人選。」
康熙知道太子輕易不薦人,而且張鵬翮作為一個清流,也從不與皇室成員多有往來,遂採納了太子的提議,任命張鵬翮為河道總督,即日赴任。
待說完了這事,康熙才再問道:「太子此時前來,可是有事要奏。」
太子這才示意青竹上來,「倒也沒甚緊要的事情,就是這個宮女,跪在兒臣的毓慶宮半天,說是求兒臣給她伸冤。」
說著就笑了聲,「兒臣倒是沒想理會宮人之間的瑣碎事情。可偏這人是個頑固的,說是不與宮女太監相關,乃是主子娘娘。兒臣當即便要把人哄了,奴才告主子,毫無道理可言,竟還想拉扯兒臣去摻和,這分明是想攪的兒臣同宮裏的娘娘不和。」
康熙聽太子說的合情合理,便問了一句跪在地上的青竹,「你是哪個宮裏的,把頭抬起來朕看看。」
青竹一抬頭,磕破的腦門就把康熙給噁心了一下。「奴才是永和宮的雜役宮女,平時負責給宮裏的主子娘娘擺弄花草。」
太子又說:「那腦門上的傷就是在兒臣宮裏磕的,說是不帶她過來,便一頭碰死在毓慶宮裏。」說的也是委屈不已。
康熙聽了可就不高興了,「好你個奴才,還敢威脅主子了,不管你受了天大的冤屈,單隻這一條,你就該被拖出去打死。」
太子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兒臣就是好奇,究竟是什麽冤屈才致使她這樣的不要命。」
康熙就看了太子一眼,所以才把人給帶了過來,也是想看熱鬧來了罷! 一時倒是沒往別的地方去想。不過奴才告主子,不管有理沒理,罰卻是要先受的。
這些,整個大內的宮人都知道,所以要隻是被人給排擠沒飯吃這種小事,一般都是忍忍就過去了。即使被得勢的太監宮女欺負,最多也是躲起來哭上一迴,鮮少有人會生出要告的念頭?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人微總是言輕的,即使告贏了,以後自己的日子會更不好過,是以基本都是選擇沉默,熬著等放出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