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夏,季節的暗影,芬芳了,誰的詩篇?迴看這部由拘束稚拙到可看見進步的小說,我想此時隻能用一份無限的感激來代表心頭的萬千情愫。
朝朝暮暮,今生來世。隻字片語。
柔情似水,飛花如夢。惟餘瞬息。
這個故事總覺得很飄渺而且飄得很遠,充斥著很邊緣的一種自我放逐的情感的徹底流露。絕望的心理,絕望的世界觀,絕望的邊緣上我們渴望著自贖渴望著,人的溫度。
古希臘的俄狄浦斯式的悲劇美是宿命的悲劇美,是所有西方式壯麗悲劇的濫觴,一如代表中國式淒異瑰麗悲劇美的《幹將莫邪》。作者年輕才淺但有幸從古希臘式悲劇元素中學來一句:責任始於夢中。在夢裏我們不再是自己,我們又同時是最真的自己,在夢裏我們獨自迴首色塊斑斕的過去,站在無盡的星河中踮腳張望未來的淡淡感傷,醒來後的迷離癡惶牽引著我們對另一個異次元世界的心悸和莫可名狀的隱秘向往。真實,苦苦追尋的真實,是否就在我們對美落淚的感知中。
在無邊的大夢裏,夢見了彼岸,如此渴盼的救贖,是否能夠達到?
好像是受佛道教和弗裏德裏希。尼采倫理哲學的潛在影響,這部粗淺的小說將形而上發揮到極致,好像一整個背景呈現的都是很模糊的概念。有一個朋友批評地說:這本書全部是概念,隻留下淡淡的感傷而已。我必須承認作為一部小說看的話,這裏先批評一下:真的好臭!真他媽的沒情節!全是概念,全是本質,所以我都覺得勉強才能稱為一部小說,罪過罪過。從描述的語言來看,開篇生疏的筆觸能夠漸漸化為成熟和精致的改變是比較明顯的。從第二卷《渡》開始,特別是第三卷《彼岸》是走向放開的自由的敘述和表情達意的一段寫作路途,在此我很感激支持我這一段艱難路程的讀者和朋友。
迴頭看最初的稚拙生疏的落筆,但我相信貫穿在這整篇小說強有力的感情是絕對真實的。我是以擅長寫作詩歌和散文開始文學的苦澀而同樣自娛自樂的旅程的一個人,所以這部《愛的彼岸》裏處處可以看見原創詩和散文的痕跡,有時候自己麵對題材的拷問也糊塗了,隻希望站在最終的那個時空點大家能感到哪怕一丁點的美也就是我心中的安慰了。
再說說這個故事本身。從最初由那首用作結尾的仿古小詩開始才演化出的整個故事裏,其實,一直都隻有兩個人。這是一個人的故事,也是兩個人的故事。因為絕望而不再相信可笑的愛,又在絕望的愛裏得到了愛的寬恕,在愛裏寬恕了自我和愛本身。(好繞口,汗…)
愛,是一個很重的字。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又活得太輕了,米蘭。昆德拉如同飄浮在觀看的虛空中揭示了我們的這個代正在走向不可承受的輕與荒謬,現世的人們在尼采的眼裏都是退化了的無知孩提。隻有在生命和生命的軌跡交錯和激烈碰撞中我們才更清晰的明了“心”存在的本質,感懷和守望已來和未來的人和時光。基於這樣的主旨,我想這個追尋失落的自己的故事不重在故事性,有時候甚至感覺是散文甚於小說,隻有心裏的跋涉曆程在荒莽的沙地上如淩散的腳印熠熠閃光。
也許剛開始我是準備寫給自己看的,心理描寫尤其是情感描摹就作為了支撐和貫穿全篇的鎖鏈,大家姑且笑作心理情感小說吧。
人的情感,是如此的複雜。如果那些隱秘的情感隻在絕路盡頭和無人黑夜獨自哽咽或哀號一聲時浮出心性的水麵,什麽,又是真情?
我們不能否定一如英國作家哈代所說的“生命就是在一陣黑暗與另一陣黑暗的間歇中度過的。幸福不過是悲劇中的偶然間歇”所揭示的本真。有怨,有恨。才是真實。
有那麽一些時候,我們被無邊無際的挫敗感折磨,我們在滿是泥濘的日子裏含淚無奈地掙紮,我們躲避人海逃離生活相要奔跑到世界的邊緣大聲呐喊。
沙漏中細細滑落的時間沒有也永遠不能衝淡一切。痛苦是不能被時間所抹去的,痛苦,越礪越深,直到血肉模糊。讓我們的身上落下歲月和智慧、情感的影子,我們才成其為完整的人。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閉的傾向,它時而爆發,遺棄我們如在曠遠的山野間,時而禁錮我們又解放我們。這個故事是沒有絲毫社會性的,隱世的。寂寞,孤單,苦楚,悲歡。自閉並不可懼,而是自然的對自我存在靜思和擁抱的一個階段,為了更平靜從容地去麵對世界和明天。
迴想所有情節,感覺都是種唿喚。永遠是夜,永遠是一輪月亮,永遠是滑落的無休無止的淚,是愛。有那麽一段時間我不停地問,問自己,問世界,為什麽人要不停去和人血淋淋地爭鬥,為什麽人要活得那麽苦那麽累,為什麽老天爺就是不公平讓一些人毫不付出努力就褫奪那些汗水洗過的成功,為什麽就算是遍體鱗傷還要苦苦掙紮?
寫完我才明白,人,要忍受得住寂寞,要愛上苦澀的寂寞。這是蠻搞笑的,即使隻有一個人看,也要堅持寫下去,隻因這是生命。
人性的關懷是永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重獲了安寧,得到了救贖一般。因怨恨人生而選擇自殺或者自棄永遠都不可能得到最深最真的救贖,你放棄的僅僅是選擇的權利,和一顆期待涅磐的決絕的心。
我從來都覺得,好的文字是給人以幸福的,是給人以救贖的,是給世上孤獨無力前行的人以溫暖的。就算是絕望了,也要站起殘破的身軀,堅強地反抗。在,苦澀的淚中,我們才認識真正的,自己。因為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都要在愛與痛中變得更加勇敢。
在此也感謝這本書,感謝每一個推薦過和耐心讀過這本略顯晦澀的書的讀者。在這個世界上,想要被人承認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因此感激大家給與的所有的相信和支持,孤單的天地間就不再孤單。
有人如果問是不是太過壓抑與沉重了些,我想我會笑一笑說:嗯好像的確是的。不過愛的殘酷,嚐試一次也不錯。就像那首歌:不要道,殘忍,不要說,未來,跨越時間空間,隻為見你一麵…
就算有時狼狽的雙眼隻能看到泥濘,全是泥濘。從絕望到希望,從悲哀到幸福,生命充滿風浪的航程終由我們自己搖槳,到達彼岸才能夠明白,什麽叫做永不言敗。
我相信這本書絕不隻是第一次的嚐試,而是自我的拯救。也衷心地希望所有在人生的挫折中逃離不出自己的人終究可以尋迴那顆最真最勇敢的心。
在漆黑冷落的夜裏雙臂環繞,擁抱自己的身軀自己的心。那是人的溫暖。
我覺得,能夠說話就是最幸福的事,想要慢慢地寫下。獻給已然失落在記憶深處的永是淚水的十九歲,淚不會流完,故事也永遠不會結束,即使在亙古悲傷的夢裏。但淚流過了,流幹了,融進了那淵心性的潭水,一定有什麽剩下的。
總是麵對可怕的抉擇麽?我哭,我笑,終究隻有一種生命,活著,並且向往著幸福。
那些年少的時光
那些寂寞的懷想
那些雨中的落淚
那些話語
說過了,就再沒有了
隻留,前路
theothersideofthisworld,islove。
希望您繼續支持作者墨蓉的下一本書,讓我們都看到進步的過程
朝朝暮暮,今生來世。隻字片語。
柔情似水,飛花如夢。惟餘瞬息。
這個故事總覺得很飄渺而且飄得很遠,充斥著很邊緣的一種自我放逐的情感的徹底流露。絕望的心理,絕望的世界觀,絕望的邊緣上我們渴望著自贖渴望著,人的溫度。
古希臘的俄狄浦斯式的悲劇美是宿命的悲劇美,是所有西方式壯麗悲劇的濫觴,一如代表中國式淒異瑰麗悲劇美的《幹將莫邪》。作者年輕才淺但有幸從古希臘式悲劇元素中學來一句:責任始於夢中。在夢裏我們不再是自己,我們又同時是最真的自己,在夢裏我們獨自迴首色塊斑斕的過去,站在無盡的星河中踮腳張望未來的淡淡感傷,醒來後的迷離癡惶牽引著我們對另一個異次元世界的心悸和莫可名狀的隱秘向往。真實,苦苦追尋的真實,是否就在我們對美落淚的感知中。
在無邊的大夢裏,夢見了彼岸,如此渴盼的救贖,是否能夠達到?
好像是受佛道教和弗裏德裏希。尼采倫理哲學的潛在影響,這部粗淺的小說將形而上發揮到極致,好像一整個背景呈現的都是很模糊的概念。有一個朋友批評地說:這本書全部是概念,隻留下淡淡的感傷而已。我必須承認作為一部小說看的話,這裏先批評一下:真的好臭!真他媽的沒情節!全是概念,全是本質,所以我都覺得勉強才能稱為一部小說,罪過罪過。從描述的語言來看,開篇生疏的筆觸能夠漸漸化為成熟和精致的改變是比較明顯的。從第二卷《渡》開始,特別是第三卷《彼岸》是走向放開的自由的敘述和表情達意的一段寫作路途,在此我很感激支持我這一段艱難路程的讀者和朋友。
迴頭看最初的稚拙生疏的落筆,但我相信貫穿在這整篇小說強有力的感情是絕對真實的。我是以擅長寫作詩歌和散文開始文學的苦澀而同樣自娛自樂的旅程的一個人,所以這部《愛的彼岸》裏處處可以看見原創詩和散文的痕跡,有時候自己麵對題材的拷問也糊塗了,隻希望站在最終的那個時空點大家能感到哪怕一丁點的美也就是我心中的安慰了。
再說說這個故事本身。從最初由那首用作結尾的仿古小詩開始才演化出的整個故事裏,其實,一直都隻有兩個人。這是一個人的故事,也是兩個人的故事。因為絕望而不再相信可笑的愛,又在絕望的愛裏得到了愛的寬恕,在愛裏寬恕了自我和愛本身。(好繞口,汗…)
愛,是一個很重的字。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又活得太輕了,米蘭。昆德拉如同飄浮在觀看的虛空中揭示了我們的這個代正在走向不可承受的輕與荒謬,現世的人們在尼采的眼裏都是退化了的無知孩提。隻有在生命和生命的軌跡交錯和激烈碰撞中我們才更清晰的明了“心”存在的本質,感懷和守望已來和未來的人和時光。基於這樣的主旨,我想這個追尋失落的自己的故事不重在故事性,有時候甚至感覺是散文甚於小說,隻有心裏的跋涉曆程在荒莽的沙地上如淩散的腳印熠熠閃光。
也許剛開始我是準備寫給自己看的,心理描寫尤其是情感描摹就作為了支撐和貫穿全篇的鎖鏈,大家姑且笑作心理情感小說吧。
人的情感,是如此的複雜。如果那些隱秘的情感隻在絕路盡頭和無人黑夜獨自哽咽或哀號一聲時浮出心性的水麵,什麽,又是真情?
我們不能否定一如英國作家哈代所說的“生命就是在一陣黑暗與另一陣黑暗的間歇中度過的。幸福不過是悲劇中的偶然間歇”所揭示的本真。有怨,有恨。才是真實。
有那麽一些時候,我們被無邊無際的挫敗感折磨,我們在滿是泥濘的日子裏含淚無奈地掙紮,我們躲避人海逃離生活相要奔跑到世界的邊緣大聲呐喊。
沙漏中細細滑落的時間沒有也永遠不能衝淡一切。痛苦是不能被時間所抹去的,痛苦,越礪越深,直到血肉模糊。讓我們的身上落下歲月和智慧、情感的影子,我們才成其為完整的人。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閉的傾向,它時而爆發,遺棄我們如在曠遠的山野間,時而禁錮我們又解放我們。這個故事是沒有絲毫社會性的,隱世的。寂寞,孤單,苦楚,悲歡。自閉並不可懼,而是自然的對自我存在靜思和擁抱的一個階段,為了更平靜從容地去麵對世界和明天。
迴想所有情節,感覺都是種唿喚。永遠是夜,永遠是一輪月亮,永遠是滑落的無休無止的淚,是愛。有那麽一段時間我不停地問,問自己,問世界,為什麽人要不停去和人血淋淋地爭鬥,為什麽人要活得那麽苦那麽累,為什麽老天爺就是不公平讓一些人毫不付出努力就褫奪那些汗水洗過的成功,為什麽就算是遍體鱗傷還要苦苦掙紮?
寫完我才明白,人,要忍受得住寂寞,要愛上苦澀的寂寞。這是蠻搞笑的,即使隻有一個人看,也要堅持寫下去,隻因這是生命。
人性的關懷是永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重獲了安寧,得到了救贖一般。因怨恨人生而選擇自殺或者自棄永遠都不可能得到最深最真的救贖,你放棄的僅僅是選擇的權利,和一顆期待涅磐的決絕的心。
我從來都覺得,好的文字是給人以幸福的,是給人以救贖的,是給世上孤獨無力前行的人以溫暖的。就算是絕望了,也要站起殘破的身軀,堅強地反抗。在,苦澀的淚中,我們才認識真正的,自己。因為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都要在愛與痛中變得更加勇敢。
在此也感謝這本書,感謝每一個推薦過和耐心讀過這本略顯晦澀的書的讀者。在這個世界上,想要被人承認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因此感激大家給與的所有的相信和支持,孤單的天地間就不再孤單。
有人如果問是不是太過壓抑與沉重了些,我想我會笑一笑說:嗯好像的確是的。不過愛的殘酷,嚐試一次也不錯。就像那首歌:不要道,殘忍,不要說,未來,跨越時間空間,隻為見你一麵…
就算有時狼狽的雙眼隻能看到泥濘,全是泥濘。從絕望到希望,從悲哀到幸福,生命充滿風浪的航程終由我們自己搖槳,到達彼岸才能夠明白,什麽叫做永不言敗。
我相信這本書絕不隻是第一次的嚐試,而是自我的拯救。也衷心地希望所有在人生的挫折中逃離不出自己的人終究可以尋迴那顆最真最勇敢的心。
在漆黑冷落的夜裏雙臂環繞,擁抱自己的身軀自己的心。那是人的溫暖。
我覺得,能夠說話就是最幸福的事,想要慢慢地寫下。獻給已然失落在記憶深處的永是淚水的十九歲,淚不會流完,故事也永遠不會結束,即使在亙古悲傷的夢裏。但淚流過了,流幹了,融進了那淵心性的潭水,一定有什麽剩下的。
總是麵對可怕的抉擇麽?我哭,我笑,終究隻有一種生命,活著,並且向往著幸福。
那些年少的時光
那些寂寞的懷想
那些雨中的落淚
那些話語
說過了,就再沒有了
隻留,前路
theothersideofthisworld,islove。
希望您繼續支持作者墨蓉的下一本書,讓我們都看到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