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眾多中小型球會中,有那麽一個例外——畢爾巴鄂競技,對於那些年年鬧虧損的俱樂部來說,畢爾巴鄂就是個不能提的名字,聽著來氣!
畢爾巴鄂過去幾年賣掉球星和主力球員,賺了1億多歐元,卻因為傳統限製無法買人找平衡,於是成了西甲盈利最恐怖的俱樂部。
這家俱樂部建立伊始就和當地財閥結親,一百年前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球場、訓練場都是自己的,每年大筆錢投向硬件設施和青訓,轉播分成與球場上座相關聯?太好了,我們的球場總是滿的,不就是錢麽……隻要西班牙不被核彈落在腦袋上,這玩意就從來沒缺過,這就是古典式的會員製俱樂部在全球商圈中的優勢,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起這些經曆過無數動蕩的聯賽,德甲是公認的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健康的聯賽。
每年上半年,各支有資格參加下賽季德甲的球隊,包括潛在升級的德乙隊伍,都會將俱樂部詳盡的財務數字報給德國足球職業聯盟(dfl),通過不了審核的俱樂部,將得不到下賽季參賽資格證。
曆史上,便有紅白埃森、亞琛等老牌球隊,因為財務問題被降入業餘聯賽。
德國人本就以精打細算著稱,大多數德甲中小球隊的目標並不是立刻膨脹式發展,而是著眼於中長期,為了俱樂部長治久安,嚴格執行量入為出的方略。
像美因茨、弗賴堡這樣的小球隊,每個夏天的操作幾乎都是賣掉隊中身價接近飽和、又難以留住的成名球員,迴血後,再將所得分成好幾份,平攤風險,或補強陣容短板,或引進潛力股培養,以求未來賣個好價,因此形成良性循環。
當然,小球隊不會將收入所得全部投入到加強陣容中,因為無論買賣都會產生一筆傭金,而且近年呈大幅上升趨勢,俱樂部實際所得會打折扣;
而另一方麵,收入還會被用於例如修繕、擴大球場,完善訓練基地等基礎建設等事項。
總之,德國小球隊經營之道,會在當下目標和長期願景之間找到平衡,甚至更側重後者。
美因茨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年夏天賣出一位核心,就一位,多了不行,當然,賣的這位至少要換迴來2000到3000萬歐元,然後便要對位補充新援,花個800萬歐元左右。
接著針對上賽季的短板比如說後位進行補齊,這差不多也要花掉800-1000萬歐元。
適當的還可以囤積一些其它國家的年輕小妖,囤多少取決於核心賣多少錢,有針對性的補強結束後有剩餘才會囤小妖,否則就算了。
如此一來,美因茨便完成了經典的一換多,多名新球員都是年輕人都是當打之年,在球隊培養個幾年,一旦培養成核心踢法,轉手一賣又是幾千萬,如此模式周而複始,確保了美因茨的永久生存能力。
幾乎每年夏天,德甲中小球隊代表美因茨都在如法炮製,效果如何?這位走出過克洛普和圖赫爾兩大名帥的萊茵黑森小球會,已經連續十年征戰德甲了,對美因茨而言,這個數字絕對值得驕傲。
而今年,隔壁鄰居法甲聯賽出了個口號 ligue destalents,直譯過來就是“天才的聯賽”。
言外之意這裏出產天才,但沒啥明星,明星都被英超、西甲、德甲的金主爸爸給哄搶了。
法甲一直是輸出型聯賽,靠自身強大的青訓體係為其他聯賽培養球星,以此謀求收支平衡,當然除了土豪巴黎聖日耳曼,其他法甲球隊都難逃這一模式,隻不過玩法有大有小而已。
比如預算位列2至4位的裏昂、摩納哥、裏爾,都是高買高賣的方式,摩納哥堪稱歐洲第一倒爺,早就取代了波爾圖的黑店地位,名聲在外。
裏昂也是傳統“黑店”,高峰記錄,一個夏天賣掉1.5億歐元都是常有的事,僅憑這一項就足以保證新賽季的預算了,他們的預算也才1.2億歐元,未來加上電視轉播、歐冠分紅,盈利妥妥的。
不過這種方式也蘊藏著巨大風險,摩納哥就差點玩降級,裏昂在七冠王的統治土崩瓦解後也長時間地陷入低穀,裏爾今年也是一度瀕臨保級。
但相比之下,法甲中下遊球隊在出售球員套現的經營模式下,還要麵臨著更大風險。
卡昂和甘岡便是最好的例子,一股腦的把球隊主力通通出售,快錢是賺到了,可賽季末兩隊殊途同歸,均慘遭降級。
低賣高賣才是法甲中小型球會最應該掌握的運營模式,就和美因茨一樣,每個賽季固定出售至少一名頭牌球員以補貼預算,然後憑借強大球探體係找到合適替身以保持戰鬥力。
球員出售外加電視轉播權構成的生存模式讓法甲諸強小日子過得不錯,20隻球隊裏,至少有15隻保持盈利,幾隻虧損的球隊也都是因為意外導致經營不善,並不是自身的操作失誤造成的。
不過未來幾年法甲刀頭舔蜜的生活有望改變,2020年,屆時法甲與mediapro電視轉播合約將會生效,轉播費用高達11.53億歐元/年,比現有合同(7.265億/年)提高了60%,按著現有的預算標準,僅電視轉播權一項就足以補貼絕大多數法甲球隊的賽季預算。
原來的小世界杯意甲已經逐漸落寞,但他們現在實行的是轉播集體銷售,雖然不如英超那樣動輒1億歐元的分紅,可幾千萬還是會有。
這幾年破產的都是低級別聯賽球隊,畢竟在意甲收入還是穩定的,很少有意甲球隊會入不敷出。
而且小球隊工資很低,一般不會有太大壓力,加上小球隊基本靠抱大腿生存,升班馬多為租借(前幾年還有共有製度),開支並不是很高。
最重要的是,隨便打造出一個球星,比如卡利亞裏賣了巴雷拉等,雖然不像球星工廠烏迪內斯和亞特蘭大那樣造人賣人,日常度日足夠了。
薩索洛也是個很好的例子,老板斯奎齊用自己的建築公司讚助俱樂部,一年1500萬,然後再修建維護冠名市政府球場,球隊真正支出並不高反而收益頗豐。
賺錢的事兒,不是俱樂部運營的任務,打造個球星波利塔諾和森西這樣的,賣掉也能賺上幾千萬歐元。
畢爾巴鄂過去幾年賣掉球星和主力球員,賺了1億多歐元,卻因為傳統限製無法買人找平衡,於是成了西甲盈利最恐怖的俱樂部。
這家俱樂部建立伊始就和當地財閥結親,一百年前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球場、訓練場都是自己的,每年大筆錢投向硬件設施和青訓,轉播分成與球場上座相關聯?太好了,我們的球場總是滿的,不就是錢麽……隻要西班牙不被核彈落在腦袋上,這玩意就從來沒缺過,這就是古典式的會員製俱樂部在全球商圈中的優勢,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起這些經曆過無數動蕩的聯賽,德甲是公認的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健康的聯賽。
每年上半年,各支有資格參加下賽季德甲的球隊,包括潛在升級的德乙隊伍,都會將俱樂部詳盡的財務數字報給德國足球職業聯盟(dfl),通過不了審核的俱樂部,將得不到下賽季參賽資格證。
曆史上,便有紅白埃森、亞琛等老牌球隊,因為財務問題被降入業餘聯賽。
德國人本就以精打細算著稱,大多數德甲中小球隊的目標並不是立刻膨脹式發展,而是著眼於中長期,為了俱樂部長治久安,嚴格執行量入為出的方略。
像美因茨、弗賴堡這樣的小球隊,每個夏天的操作幾乎都是賣掉隊中身價接近飽和、又難以留住的成名球員,迴血後,再將所得分成好幾份,平攤風險,或補強陣容短板,或引進潛力股培養,以求未來賣個好價,因此形成良性循環。
當然,小球隊不會將收入所得全部投入到加強陣容中,因為無論買賣都會產生一筆傭金,而且近年呈大幅上升趨勢,俱樂部實際所得會打折扣;
而另一方麵,收入還會被用於例如修繕、擴大球場,完善訓練基地等基礎建設等事項。
總之,德國小球隊經營之道,會在當下目標和長期願景之間找到平衡,甚至更側重後者。
美因茨就是最好的例子,每年夏天賣出一位核心,就一位,多了不行,當然,賣的這位至少要換迴來2000到3000萬歐元,然後便要對位補充新援,花個800萬歐元左右。
接著針對上賽季的短板比如說後位進行補齊,這差不多也要花掉800-1000萬歐元。
適當的還可以囤積一些其它國家的年輕小妖,囤多少取決於核心賣多少錢,有針對性的補強結束後有剩餘才會囤小妖,否則就算了。
如此一來,美因茨便完成了經典的一換多,多名新球員都是年輕人都是當打之年,在球隊培養個幾年,一旦培養成核心踢法,轉手一賣又是幾千萬,如此模式周而複始,確保了美因茨的永久生存能力。
幾乎每年夏天,德甲中小球隊代表美因茨都在如法炮製,效果如何?這位走出過克洛普和圖赫爾兩大名帥的萊茵黑森小球會,已經連續十年征戰德甲了,對美因茨而言,這個數字絕對值得驕傲。
而今年,隔壁鄰居法甲聯賽出了個口號 ligue destalents,直譯過來就是“天才的聯賽”。
言外之意這裏出產天才,但沒啥明星,明星都被英超、西甲、德甲的金主爸爸給哄搶了。
法甲一直是輸出型聯賽,靠自身強大的青訓體係為其他聯賽培養球星,以此謀求收支平衡,當然除了土豪巴黎聖日耳曼,其他法甲球隊都難逃這一模式,隻不過玩法有大有小而已。
比如預算位列2至4位的裏昂、摩納哥、裏爾,都是高買高賣的方式,摩納哥堪稱歐洲第一倒爺,早就取代了波爾圖的黑店地位,名聲在外。
裏昂也是傳統“黑店”,高峰記錄,一個夏天賣掉1.5億歐元都是常有的事,僅憑這一項就足以保證新賽季的預算了,他們的預算也才1.2億歐元,未來加上電視轉播、歐冠分紅,盈利妥妥的。
不過這種方式也蘊藏著巨大風險,摩納哥就差點玩降級,裏昂在七冠王的統治土崩瓦解後也長時間地陷入低穀,裏爾今年也是一度瀕臨保級。
但相比之下,法甲中下遊球隊在出售球員套現的經營模式下,還要麵臨著更大風險。
卡昂和甘岡便是最好的例子,一股腦的把球隊主力通通出售,快錢是賺到了,可賽季末兩隊殊途同歸,均慘遭降級。
低賣高賣才是法甲中小型球會最應該掌握的運營模式,就和美因茨一樣,每個賽季固定出售至少一名頭牌球員以補貼預算,然後憑借強大球探體係找到合適替身以保持戰鬥力。
球員出售外加電視轉播權構成的生存模式讓法甲諸強小日子過得不錯,20隻球隊裏,至少有15隻保持盈利,幾隻虧損的球隊也都是因為意外導致經營不善,並不是自身的操作失誤造成的。
不過未來幾年法甲刀頭舔蜜的生活有望改變,2020年,屆時法甲與mediapro電視轉播合約將會生效,轉播費用高達11.53億歐元/年,比現有合同(7.265億/年)提高了60%,按著現有的預算標準,僅電視轉播權一項就足以補貼絕大多數法甲球隊的賽季預算。
原來的小世界杯意甲已經逐漸落寞,但他們現在實行的是轉播集體銷售,雖然不如英超那樣動輒1億歐元的分紅,可幾千萬還是會有。
這幾年破產的都是低級別聯賽球隊,畢竟在意甲收入還是穩定的,很少有意甲球隊會入不敷出。
而且小球隊工資很低,一般不會有太大壓力,加上小球隊基本靠抱大腿生存,升班馬多為租借(前幾年還有共有製度),開支並不是很高。
最重要的是,隨便打造出一個球星,比如卡利亞裏賣了巴雷拉等,雖然不像球星工廠烏迪內斯和亞特蘭大那樣造人賣人,日常度日足夠了。
薩索洛也是個很好的例子,老板斯奎齊用自己的建築公司讚助俱樂部,一年1500萬,然後再修建維護冠名市政府球場,球隊真正支出並不高反而收益頗豐。
賺錢的事兒,不是俱樂部運營的任務,打造個球星波利塔諾和森西這樣的,賣掉也能賺上幾千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