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讚助商,則是為了品牌全球化的企業,比如英裏集團。
品牌全球化的定義為:通過對外讚助和宣傳去擴大自己企業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大該企業在本國市場的占有率和影響力,英利集團便是其中代表。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讓“z國英裏”這四個字火遍了全世界,那麽這家位於中原的光伏企業為什麽會選擇去讚助世界杯呢?
當時,國內擁有大量的光伏企業,行業競爭壓力巨大,同時由於國內外對“made in china”的刻板認識,使得國內的企業即便擁有好的產品,但是價格上還是比國外產品低,提升品牌價值迫在眉睫。
當時品牌方尋找了無數的渠道,恰逢世界杯將要到來,他們一狠心便瞄上了這個世界級的舞台。
世界杯作為世界上關注度最高的體育賽事,如果能成為讚助商,對品牌價值和國內外影響力的提升不可估量。
隨後英利成為了世界杯曆史上第一個z國讚助商。
效果立竿見影,僅世界杯期間,該公司在紐交所股票增長約4美元,總市值淨增長5.6億美元,當年的銷量也比前一年增長了1倍。
2014年該公司又再一次讚助了巴西世界杯,進一步奠定了其行業霸主的地位,其光伏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
該模式的特點為,通過讚助國外高水平的比賽或球隊,快速地提升國際影響力,然後再反作用於國內市場,同步提升國內外市場的銷量,這樣的模式非常適合那些意圖海外擴張的企業。
這次英裏集團找到了利物浦,也是抱著跟華威同樣的心思,準備在英國打一場攻堅戰。
一招鮮吃遍天,之前讚助的路子成功了,到了英國沒有換路子的道理,眾多英超俱樂部中,利物浦的華裔老板肯定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楊橙對於祖國同胞還是有感情的,沒有在這上麵設過多阻礙。
主要也是因為他們的讚助合約要小很多,畢竟光伏組件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的產品。
每年200萬英鎊,這個數字就非常合適,合同一簽就是5年,楊橙不得不比了個大拇指,還是祖國土豪大氣!
在辦公室坐了一上午,窗外的歡唿聲不絕於耳,辦公室內更是一片火熱,僅僅是一個上午,就簽下了價值數億英鎊的讚助合同,楊橙簽字簽的手都麻了,但這都不叫事。
如果再多幾個億,手簽費了都沒關係,從這個角度上看,楊橙比那些個拿著8000萬片酬還不願意曬太陽的演員強多了。
不對!就不能這麽比!根本不是一個層麵上的人!
利物浦賺得是盆滿缽滿,自然也就有資本給球員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也有更多的錢來簽約好球員,所以豪門能稱之為豪門也是有道理的,這樣的運營模式,是中小型俱樂部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五大聯賽當中並不是所有的球會都像皇馬、巴薩、曼聯、利物浦等豪門那樣,手握大把鈔票在全世界隨意網羅人才,更多的中小俱樂部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青訓和一些商業手段,或者球員的買賣來維持俱樂部的運營。
比起其它國家的聯賽,英超絕對是腰杆子最硬的,隨著賽季結束,英超的各種數據也都流露出來,2016-17賽季,英超總收入超過45億英鎊,盡管在這其中占大頭的,主要還是“六強”球隊曼城、利物浦、切爾西、熱刺、阿森納和曼聯,但強隊吃肉,中小球隊分到的湯也絕對少不了。
所以隻要能夠留在頂級聯賽,那想不虧本甚至是賺錢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今,每支英超球隊從聯盟分得的轉播費和獎金都逼近1億英鎊,要不了兩個賽季,可能全員收入超過1億英鎊,這不是不可能,而是馬上就要實現的事實。
其中收入最高的利物浦達到了1.52億,而最少的墊底球隊也有接近8000萬英鎊入賬。
由於英超轉播合同價值極高,在分配轉播收入時又采取了相對平均的規則,這就保證了弱隊也能收入頗豐,做到了“人人有錢拿”。
當然,收入高並不一定就代表不虧本,以英超的“高消費”,賠錢並不少見,不過總體而言,隻要不失去英超席位,再小的俱樂部也能活得比較滋潤。
這個賽季,英超20隊中,就有7支球隊的財報盈利為負數,但在此前一個賽季,這7隻球隊中,至少有一半的球隊是盈利的,換言之,從較長的時段來看,很多英超小俱樂部的收支都比較平衡。如果偶爾能撿到寶貝練出球星,那還可以賺大錢。
不過由於競爭激烈且“消費水平”偏高,英超中小球會突然崩盤陷入虧損泥潭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畢竟他們不僅要不斷花錢引援補強自己,工資負擔也相當重,要知道英超工資總額已占整個聯賽營收的59%;
另一方麵,英超以下的聯賽又完全不可能為球隊帶來高收入,一旦降級,後果非常嚴重,新賽季英冠已執行價值更高的新轉播合同,但即便如此,每隊的基礎分成也才300萬左右。
雖然英超也有“降落傘”條款,會為英超降級隊提供總金額不菲、為期3年逐年遞減的財政補助,但那也是救急救不了窮。
而為節省開支減少虧損,降級球隊首先會采取的行動通常都是清理高薪大腕,然後再找一批身價適合英冠的選手。如果處理得當,靠著老底子和救助款翻身也不是不可能,就像諾維奇,他們的老板財力並不雄厚,但該隊經常成為英超的升班馬。
當然,反麵教材也不少,在2015到2016年期間,桑德蘭俱樂部曾大張旗鼓引進了不少三四線球星,還以為能借此衝擊更好的名次,順便能在門票和收視率分成方麵成為一匹黑馬,結果卻搞得烏煙瘴氣,最終還是在今年從英超降級。
而以他們的財力來看,下賽季免不了要兜售主力球員來避免球隊破產,如此一來他們還有實力在英冠混嗎?
搞不好一下刹不住車,再降一級去英甲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更低級別聯賽中的更小俱樂部,收入和支出水平都很低,談不上有大額虧損的機會,如果他們敢於大把花錢,那多半是遇到有錢老板或者投機商了。
以上這都是英超這個土豪聯賽的情況,那麽其它聯賽呢?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錢靠省,大錢靠命,這句話就很能反映西班牙足球圈的經濟狀況。
西班牙職業足球是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價值更是不可估量,所以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但西甲普遍反對投資者亂搞,搞亂,有個例外是巴倫西亞,他們也是西甲各俱樂部賬麵上唯一虧損的俱樂部,沒辦法,誰讓他們的老板就是搞風投的新加坡老板,不信邪嘛。
講賺錢,東方人更精明這沒錯,西班牙人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靠海軍橫行天下,但生意場上卻是人所共知的大傻帽。實際上直到2013年,西甲和西乙總共42家球會,一多半都背著財務赤字,欠著員工的薪水,但這幾年,西甲基本走上良性運營軌道,也難怪西職聯主席特瓦斯牛氣哄哄,不把足協放在眼裏。
雖然不都是他的功勞,但也確實離不開他的工作。
更主要的還是大環境變了,曆時十年的經濟危機過去了,商業在複蘇,足球商場也就慢慢緩過來了。
其次是“皇家法令”獲得通過,新的轉播分成體係下,各俱樂部在電視版權方麵的收益翻了一番。
最後要歸功於普拉蒂尼和特瓦斯,嚴格執行財務公平法案,讓一些習慣於超前消費而不良債務過多的傳統強隊,比如拉科魯尼亞和薩拉戈薩很難生存,但也讓一些習慣於小本經營的小球會獲得發展空間,比如萊加內斯和埃瓦爾。
萊加內斯是近兩個賽季西甲盈利率最高的俱樂部,單賽季平均盈利超過1000萬歐元,這對於一家賽季預算隻有4500萬的小俱樂部而言,可說是大發特發了。
埃瓦爾當年“行政保級”後,也乘著改革春風穩步增長,年獲利近1000萬,當然,總計2250萬的收入中,90%來自轉播分成,畢竟窮日子過慣了,轉會市場上投入幾百萬就刷新了曆史紀錄,搞不好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那種,就像是一個人從零元工資,突然賺到了月薪一萬,那不就是質的飛躍嗎?
那麽,對於小球會來說,這些盈餘和利潤拿來幹什麽?當然不是給股東分紅。
正相反,每次資本擴容,股東手中的股票都在貶值,年年有餘意味著球迷下賽季能看到粉刷一新的球場,坐上更舒適的座椅,球員能享受更衣室內的溫泉設施,更從容地提出漲薪要求。
時不時的還能高一些慈善活動,資助當地社區貧困戶上學、踢球,刷一波死忠球迷的好感,這都是中小型球會的套路,反正股東的利益不用考慮,球迷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品牌全球化的定義為:通過對外讚助和宣傳去擴大自己企業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大該企業在本國市場的占有率和影響力,英利集團便是其中代表。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讓“z國英裏”這四個字火遍了全世界,那麽這家位於中原的光伏企業為什麽會選擇去讚助世界杯呢?
當時,國內擁有大量的光伏企業,行業競爭壓力巨大,同時由於國內外對“made in china”的刻板認識,使得國內的企業即便擁有好的產品,但是價格上還是比國外產品低,提升品牌價值迫在眉睫。
當時品牌方尋找了無數的渠道,恰逢世界杯將要到來,他們一狠心便瞄上了這個世界級的舞台。
世界杯作為世界上關注度最高的體育賽事,如果能成為讚助商,對品牌價值和國內外影響力的提升不可估量。
隨後英利成為了世界杯曆史上第一個z國讚助商。
效果立竿見影,僅世界杯期間,該公司在紐交所股票增長約4美元,總市值淨增長5.6億美元,當年的銷量也比前一年增長了1倍。
2014年該公司又再一次讚助了巴西世界杯,進一步奠定了其行業霸主的地位,其光伏組件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
該模式的特點為,通過讚助國外高水平的比賽或球隊,快速地提升國際影響力,然後再反作用於國內市場,同步提升國內外市場的銷量,這樣的模式非常適合那些意圖海外擴張的企業。
這次英裏集團找到了利物浦,也是抱著跟華威同樣的心思,準備在英國打一場攻堅戰。
一招鮮吃遍天,之前讚助的路子成功了,到了英國沒有換路子的道理,眾多英超俱樂部中,利物浦的華裔老板肯定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楊橙對於祖國同胞還是有感情的,沒有在這上麵設過多阻礙。
主要也是因為他們的讚助合約要小很多,畢竟光伏組件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的產品。
每年200萬英鎊,這個數字就非常合適,合同一簽就是5年,楊橙不得不比了個大拇指,還是祖國土豪大氣!
在辦公室坐了一上午,窗外的歡唿聲不絕於耳,辦公室內更是一片火熱,僅僅是一個上午,就簽下了價值數億英鎊的讚助合同,楊橙簽字簽的手都麻了,但這都不叫事。
如果再多幾個億,手簽費了都沒關係,從這個角度上看,楊橙比那些個拿著8000萬片酬還不願意曬太陽的演員強多了。
不對!就不能這麽比!根本不是一個層麵上的人!
利物浦賺得是盆滿缽滿,自然也就有資本給球員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也有更多的錢來簽約好球員,所以豪門能稱之為豪門也是有道理的,這樣的運營模式,是中小型俱樂部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五大聯賽當中並不是所有的球會都像皇馬、巴薩、曼聯、利物浦等豪門那樣,手握大把鈔票在全世界隨意網羅人才,更多的中小俱樂部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青訓和一些商業手段,或者球員的買賣來維持俱樂部的運營。
比起其它國家的聯賽,英超絕對是腰杆子最硬的,隨著賽季結束,英超的各種數據也都流露出來,2016-17賽季,英超總收入超過45億英鎊,盡管在這其中占大頭的,主要還是“六強”球隊曼城、利物浦、切爾西、熱刺、阿森納和曼聯,但強隊吃肉,中小球隊分到的湯也絕對少不了。
所以隻要能夠留在頂級聯賽,那想不虧本甚至是賺錢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今,每支英超球隊從聯盟分得的轉播費和獎金都逼近1億英鎊,要不了兩個賽季,可能全員收入超過1億英鎊,這不是不可能,而是馬上就要實現的事實。
其中收入最高的利物浦達到了1.52億,而最少的墊底球隊也有接近8000萬英鎊入賬。
由於英超轉播合同價值極高,在分配轉播收入時又采取了相對平均的規則,這就保證了弱隊也能收入頗豐,做到了“人人有錢拿”。
當然,收入高並不一定就代表不虧本,以英超的“高消費”,賠錢並不少見,不過總體而言,隻要不失去英超席位,再小的俱樂部也能活得比較滋潤。
這個賽季,英超20隊中,就有7支球隊的財報盈利為負數,但在此前一個賽季,這7隻球隊中,至少有一半的球隊是盈利的,換言之,從較長的時段來看,很多英超小俱樂部的收支都比較平衡。如果偶爾能撿到寶貝練出球星,那還可以賺大錢。
不過由於競爭激烈且“消費水平”偏高,英超中小球會突然崩盤陷入虧損泥潭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畢竟他們不僅要不斷花錢引援補強自己,工資負擔也相當重,要知道英超工資總額已占整個聯賽營收的59%;
另一方麵,英超以下的聯賽又完全不可能為球隊帶來高收入,一旦降級,後果非常嚴重,新賽季英冠已執行價值更高的新轉播合同,但即便如此,每隊的基礎分成也才300萬左右。
雖然英超也有“降落傘”條款,會為英超降級隊提供總金額不菲、為期3年逐年遞減的財政補助,但那也是救急救不了窮。
而為節省開支減少虧損,降級球隊首先會采取的行動通常都是清理高薪大腕,然後再找一批身價適合英冠的選手。如果處理得當,靠著老底子和救助款翻身也不是不可能,就像諾維奇,他們的老板財力並不雄厚,但該隊經常成為英超的升班馬。
當然,反麵教材也不少,在2015到2016年期間,桑德蘭俱樂部曾大張旗鼓引進了不少三四線球星,還以為能借此衝擊更好的名次,順便能在門票和收視率分成方麵成為一匹黑馬,結果卻搞得烏煙瘴氣,最終還是在今年從英超降級。
而以他們的財力來看,下賽季免不了要兜售主力球員來避免球隊破產,如此一來他們還有實力在英冠混嗎?
搞不好一下刹不住車,再降一級去英甲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更低級別聯賽中的更小俱樂部,收入和支出水平都很低,談不上有大額虧損的機會,如果他們敢於大把花錢,那多半是遇到有錢老板或者投機商了。
以上這都是英超這個土豪聯賽的情況,那麽其它聯賽呢?
有句老話說得好:小錢靠省,大錢靠命,這句話就很能反映西班牙足球圈的經濟狀況。
西班牙職業足球是整個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形象價值更是不可估量,所以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但西甲普遍反對投資者亂搞,搞亂,有個例外是巴倫西亞,他們也是西甲各俱樂部賬麵上唯一虧損的俱樂部,沒辦法,誰讓他們的老板就是搞風投的新加坡老板,不信邪嘛。
講賺錢,東方人更精明這沒錯,西班牙人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靠海軍橫行天下,但生意場上卻是人所共知的大傻帽。實際上直到2013年,西甲和西乙總共42家球會,一多半都背著財務赤字,欠著員工的薪水,但這幾年,西甲基本走上良性運營軌道,也難怪西職聯主席特瓦斯牛氣哄哄,不把足協放在眼裏。
雖然不都是他的功勞,但也確實離不開他的工作。
更主要的還是大環境變了,曆時十年的經濟危機過去了,商業在複蘇,足球商場也就慢慢緩過來了。
其次是“皇家法令”獲得通過,新的轉播分成體係下,各俱樂部在電視版權方麵的收益翻了一番。
最後要歸功於普拉蒂尼和特瓦斯,嚴格執行財務公平法案,讓一些習慣於超前消費而不良債務過多的傳統強隊,比如拉科魯尼亞和薩拉戈薩很難生存,但也讓一些習慣於小本經營的小球會獲得發展空間,比如萊加內斯和埃瓦爾。
萊加內斯是近兩個賽季西甲盈利率最高的俱樂部,單賽季平均盈利超過1000萬歐元,這對於一家賽季預算隻有4500萬的小俱樂部而言,可說是大發特發了。
埃瓦爾當年“行政保級”後,也乘著改革春風穩步增長,年獲利近1000萬,當然,總計2250萬的收入中,90%來自轉播分成,畢竟窮日子過慣了,轉會市場上投入幾百萬就刷新了曆史紀錄,搞不好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那種,就像是一個人從零元工資,突然賺到了月薪一萬,那不就是質的飛躍嗎?
那麽,對於小球會來說,這些盈餘和利潤拿來幹什麽?當然不是給股東分紅。
正相反,每次資本擴容,股東手中的股票都在貶值,年年有餘意味著球迷下賽季能看到粉刷一新的球場,坐上更舒適的座椅,球員能享受更衣室內的溫泉設施,更從容地提出漲薪要求。
時不時的還能高一些慈善活動,資助當地社區貧困戶上學、踢球,刷一波死忠球迷的好感,這都是中小型球會的套路,反正股東的利益不用考慮,球迷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