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充盈的大秦國庫如今竟所剩無幾,朝堂之內噓聲不斷。
嬴政厲聲責問內史孔績:“國庫資物究竟用於何處?!何以拮據至此!”
孔績答到:“迴稟大王,前任內史高肆暗通與呂不韋、嫪毐結黨謀私,以往呈遞給大王過目的一應卷籍均有水分,加上近幾年呂不韋、嫪毐二人禍亂朝綱,各級官員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之事已然罄竹難書。”
“這些孤王都知道,還要你說!”嬴政一聲怒斥,將孔績打斷,“就算如此,國庫也不至於如此衰微!”
額頭已滲出滴滴汗珠,孔績悻悻答到:“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麵,便是用於鄭國所主修的水利灌溉渠。”
“泱泱大秦,修一個水渠就能把國庫修垮嗎?!”嬴政仍怒氣衝衝,對此事顯得不以為然。
此事畢竟由嬴政首肯,所以孔績迴答的時候也盡量說得委婉些。
“當年鄭國入秦之時,所倡議的大型水利灌溉渠確實對大秦有極大的好處,大王因而允之,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最近幾年,這工程是越來越大,所耗資物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的預計,但工程一起,又無法半途而廢,加上近幾年呂不韋和嫪毐禍亂朝綱,所以一直無暇顧及此事,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嬴政聽了這番話,也知道遷怒朝臣於事無補,怒氣暫歇,可心中仍然十分焦急:“剛才你們在下麵議論半天,可有想到良策以解國庫之急?”
最近這段時間嬴政所替換的一幫大臣班子,雖說都是以自己心腹為首要前提,可選出來的人也並非是酒囊飯袋。
“啟稟大王,國庫雖然告急,可近幾年鄭國主修水渠所覆蓋的十一座城邑糧食產量年年大豐,若能以糧易資,定可解燃眉之急。”
說這番話的,正是新任大司農公孫晨。
嬴政內心稍安,便說到:“說下你的具體想法。”
公孫晨正色道:“據臣所知,此十一座城邑所征糧稅有近十六萬石,屯於各縣糧倉。另外隴西、上穀、巴郡、蜀中也都有不少屯糧,不妨頒令各地郡守、縣令,令其以糧易資,再上繳國庫,若進展順利,在一月之內籌得五萬兩黃金應不是難事。”
堂下眾臣紛紛表示讚同,嬴政也較為滿意地點了點頭:“此法尚可,不過你說的太籠統些,得籌劃更加細致,實施起來方可事半功倍。”
公孫晨略一思忖,隨即答到:“巴郡、蜀中之地較為偏遠,且蜀道之難,怕是難以遠水救近火。鹹陽、南鄭、雍縣一帶屯糧甚多,可以抓緊實施。而後是隴西、上穀,最後是巴郡、蜀中,先近後遠,先易後難,不失上策之選。”
此話一出,引來眾臣一片讚許聲。
“不錯不錯,這樣一來定可以解國庫之危。”
“公孫大人果真能臣也!”
既有解決之法,嬴政便想到了追根溯源,要對罪魁禍首的鄭國究責。
嬴政是政治敏感度極高的人,對來自韓國的水工-鄭國起了疑心。
“眾卿認為鄭國會不會是韓國的奸細。”
這句話瞬間在朝堂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大多數朝臣卻不是驚訝。
其實很多大臣心中早已有了這個想法,隻是因為當年是嬴政親口允諾鄭國主修大型水利灌溉渠,並且予以全力支持,若是貿然對嬴政說出內心想法,豈不是明擺著說當今大王被一奸細巧舌如簧給騙了麽。
如今既然是嬴政親自開口,眾臣倒也少了許多顧忌,不少人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啟稟大王,臣以為鄭國十之八九就是韓國派來的奸細。”說這話的正是甘羅。
嬴政問到:“何以如此肯定?”
那一天,甘羅第一次見到三朝老將蒙驁,嬴政的那句話甘羅記得很清楚,“這位便是有大秦砥柱之稱的蒙驁大將軍,剛剛凱旋而歸,奪取韓國十三座城邑。”
甘羅念及此處,便開口說到:“大王忘了嗎,鄭國由韓入秦之時,正是當年蒙驁大將軍伐韓攻取十三城之後的半年左右。”
“試問一個剛剛被大秦奪取大片疆土的韓國人,會好心好意來大秦興修水利嗎?”
這番話本是發自肺腑,可甘羅不假思索,卻忘記了為人臣子進言之時的方式。
話一出口,甘羅才反應過來自己言辭著實激烈了些。
嬴政內心不悅,不過畢竟甘羅並未說錯半字,倒也不好發作。
眉間一蹙,嬴政吩咐左右:“即刻將鄭國押來,孤要親自問他。”
堂下內史孔績即刻說到:“鄭國此刻遠在高陵,大王不妨先命人將他押至牢獄,派人在都水衙查證之後再行定奪。”
(ps:都水衙設都水長一職,現由鄭國擔任,掌管諸郡諸縣水利事務,在個重要水係都派駐官署)
嬴政同意之後,在下達詔書頒令以糧易資之事後,便退了早朝。
兩日後,甘羅、孔績、李斯三人協同合作,在都水衙查證相應實據,將所得一應細目整理下來,呈予嬴政。
早朝之時,鄭國被押解上殿,由嬴政親自盤問。
嬴政細細查看細目所載之卷籍,心中暗驚:“一個水利工程居然消耗了這麽多資物,怪不得國庫如此拮據。”
嬴政手執竹簡,直指鄭國,高聲怒斥:“你當時跟孤王說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沒告訴孤王,短短七年竟用了這麽多人力、物力、財力!”
雙手被縛,立於大殿中央,雖是戴罪之身,受嬴政當庭怒斥,鄭國仍麵不改色,直言不諱:“臣以為大王明察聖斷,肯全力支持我修建這利國利民的工程,何以今日竟以工程所耗資物問責於我,難道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不需要消耗這麽多嗎?”
鄭國一臉不以為然的模樣,渾然不覺有半分錯誤,瞬間惹來朝臣指指點點,批評之聲不斷。
甘羅近前幾步,正色道:“韓乃秦之東鄰,秦之國力蒸蒸日上,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韓王懼我大秦虎視眈眈,欲有事於東方,首當其衝定是韓國無疑,隨派你入秦,主修渠道,施以疲秦之計。”
甘羅目光炯炯,逼視鄭國:“鄭大人,我說的對嗎?”
;
嬴政厲聲責問內史孔績:“國庫資物究竟用於何處?!何以拮據至此!”
孔績答到:“迴稟大王,前任內史高肆暗通與呂不韋、嫪毐結黨謀私,以往呈遞給大王過目的一應卷籍均有水分,加上近幾年呂不韋、嫪毐二人禍亂朝綱,各級官員貪贓枉法、中飽私囊之事已然罄竹難書。”
“這些孤王都知道,還要你說!”嬴政一聲怒斥,將孔績打斷,“就算如此,國庫也不至於如此衰微!”
額頭已滲出滴滴汗珠,孔績悻悻答到:“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麵,便是用於鄭國所主修的水利灌溉渠。”
“泱泱大秦,修一個水渠就能把國庫修垮嗎?!”嬴政仍怒氣衝衝,對此事顯得不以為然。
此事畢竟由嬴政首肯,所以孔績迴答的時候也盡量說得委婉些。
“當年鄭國入秦之時,所倡議的大型水利灌溉渠確實對大秦有極大的好處,大王因而允之,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最近幾年,這工程是越來越大,所耗資物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的預計,但工程一起,又無法半途而廢,加上近幾年呂不韋和嫪毐禍亂朝綱,所以一直無暇顧及此事,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嬴政聽了這番話,也知道遷怒朝臣於事無補,怒氣暫歇,可心中仍然十分焦急:“剛才你們在下麵議論半天,可有想到良策以解國庫之急?”
最近這段時間嬴政所替換的一幫大臣班子,雖說都是以自己心腹為首要前提,可選出來的人也並非是酒囊飯袋。
“啟稟大王,國庫雖然告急,可近幾年鄭國主修水渠所覆蓋的十一座城邑糧食產量年年大豐,若能以糧易資,定可解燃眉之急。”
說這番話的,正是新任大司農公孫晨。
嬴政內心稍安,便說到:“說下你的具體想法。”
公孫晨正色道:“據臣所知,此十一座城邑所征糧稅有近十六萬石,屯於各縣糧倉。另外隴西、上穀、巴郡、蜀中也都有不少屯糧,不妨頒令各地郡守、縣令,令其以糧易資,再上繳國庫,若進展順利,在一月之內籌得五萬兩黃金應不是難事。”
堂下眾臣紛紛表示讚同,嬴政也較為滿意地點了點頭:“此法尚可,不過你說的太籠統些,得籌劃更加細致,實施起來方可事半功倍。”
公孫晨略一思忖,隨即答到:“巴郡、蜀中之地較為偏遠,且蜀道之難,怕是難以遠水救近火。鹹陽、南鄭、雍縣一帶屯糧甚多,可以抓緊實施。而後是隴西、上穀,最後是巴郡、蜀中,先近後遠,先易後難,不失上策之選。”
此話一出,引來眾臣一片讚許聲。
“不錯不錯,這樣一來定可以解國庫之危。”
“公孫大人果真能臣也!”
既有解決之法,嬴政便想到了追根溯源,要對罪魁禍首的鄭國究責。
嬴政是政治敏感度極高的人,對來自韓國的水工-鄭國起了疑心。
“眾卿認為鄭國會不會是韓國的奸細。”
這句話瞬間在朝堂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大多數朝臣卻不是驚訝。
其實很多大臣心中早已有了這個想法,隻是因為當年是嬴政親口允諾鄭國主修大型水利灌溉渠,並且予以全力支持,若是貿然對嬴政說出內心想法,豈不是明擺著說當今大王被一奸細巧舌如簧給騙了麽。
如今既然是嬴政親自開口,眾臣倒也少了許多顧忌,不少人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啟稟大王,臣以為鄭國十之八九就是韓國派來的奸細。”說這話的正是甘羅。
嬴政問到:“何以如此肯定?”
那一天,甘羅第一次見到三朝老將蒙驁,嬴政的那句話甘羅記得很清楚,“這位便是有大秦砥柱之稱的蒙驁大將軍,剛剛凱旋而歸,奪取韓國十三座城邑。”
甘羅念及此處,便開口說到:“大王忘了嗎,鄭國由韓入秦之時,正是當年蒙驁大將軍伐韓攻取十三城之後的半年左右。”
“試問一個剛剛被大秦奪取大片疆土的韓國人,會好心好意來大秦興修水利嗎?”
這番話本是發自肺腑,可甘羅不假思索,卻忘記了為人臣子進言之時的方式。
話一出口,甘羅才反應過來自己言辭著實激烈了些。
嬴政內心不悅,不過畢竟甘羅並未說錯半字,倒也不好發作。
眉間一蹙,嬴政吩咐左右:“即刻將鄭國押來,孤要親自問他。”
堂下內史孔績即刻說到:“鄭國此刻遠在高陵,大王不妨先命人將他押至牢獄,派人在都水衙查證之後再行定奪。”
(ps:都水衙設都水長一職,現由鄭國擔任,掌管諸郡諸縣水利事務,在個重要水係都派駐官署)
嬴政同意之後,在下達詔書頒令以糧易資之事後,便退了早朝。
兩日後,甘羅、孔績、李斯三人協同合作,在都水衙查證相應實據,將所得一應細目整理下來,呈予嬴政。
早朝之時,鄭國被押解上殿,由嬴政親自盤問。
嬴政細細查看細目所載之卷籍,心中暗驚:“一個水利工程居然消耗了這麽多資物,怪不得國庫如此拮據。”
嬴政手執竹簡,直指鄭國,高聲怒斥:“你當時跟孤王說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沒告訴孤王,短短七年竟用了這麽多人力、物力、財力!”
雙手被縛,立於大殿中央,雖是戴罪之身,受嬴政當庭怒斥,鄭國仍麵不改色,直言不諱:“臣以為大王明察聖斷,肯全力支持我修建這利國利民的工程,何以今日竟以工程所耗資物問責於我,難道修建大型水利灌溉渠不需要消耗這麽多嗎?”
鄭國一臉不以為然的模樣,渾然不覺有半分錯誤,瞬間惹來朝臣指指點點,批評之聲不斷。
甘羅近前幾步,正色道:“韓乃秦之東鄰,秦之國力蒸蒸日上,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韓王懼我大秦虎視眈眈,欲有事於東方,首當其衝定是韓國無疑,隨派你入秦,主修渠道,施以疲秦之計。”
甘羅目光炯炯,逼視鄭國:“鄭大人,我說的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