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不知曉月,嘔吐苦煞旁人,崔含章昏天暗地睡到第二日響午時分才睡醒,頭痛欲裂。
睜開眼看到明薇趴在床邊,唿吸均勻,不禁心有愧疚,便悄悄的給她披好外衣,躡手躡腳準備下床洗漱,結果剛一起身,明薇便醒了。
“你醒了啊,我去給你倒杯熱茶。”明薇抬起頭了就要起身去倒茶,結果被崔含章一把拉住,抱在懷裏。
“不是說讓你不用等我,早點休息地。昨晚折騰的你夠嗆吧?”含章默默的對她說道。
“你還知道折騰人呐,自己喝的爛醉如泥,被崔玄背迴來後還滿嘴胡話。”明薇哂笑著說。
“這酒真是穿腸毒藥,現在還頭疼呢,好媳婦快幫我揉揉。”崔含章不敢再聊,隻好打諢。
用過午飯,忽然想起昨夜給四皇子那邊迴的帖子,今天是要上門賠罪的,忙吩咐崔玄準備馬車。
這時明薇告知她,咱們神光朝又多了位親王,一早四皇子就被聖上正式冊封為澤康王,正式開府建牙。
崔郎這會去估計都擠不進門,聽說送禮的人都排到青川大街了。
“大喜事啊,咱們必須送禮祝賀,從此四皇子開府建牙,起居八座。”
有一個能和平康王平起平坐的澤康王,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平衡一下太康的局勢,做臣子的才能更舒服些。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昨晚你迴來的時候,馬車上也多了幾件物品。
崔玄說是平康王送的禮物,直接放到車裏。說起來都是你用得著的東西,文房四寶一套。”
“悔不該貪杯,現如今什麽也記不得。無功不受祿,這東西怎麽好收呢?”
“崔玄你拿過來看看,檢查一下,我找崔韞退迴去。”崔含章忍不住拍拍自己的腦袋,告誡以後再也不敢放縱飲酒了。
“徽州婺源龍尾硯一枚,歙縣李墨一塊,桐城宣紙一箱,嘉湖賀青蓮毛筆一套。
崔郎就別麻煩了,東西我都看過了,湊齊這一套的估計沒誰舍得用,收藏的居多。”
明薇倒是很順口的背出禮物清單,但這些話落入崔含章耳朵裏卻是越聽越不舒服。
“以崔韞的大小姐脾氣,聽說你要找她退迴去禮物,我估計見都不見你。”明薇戲謔的告訴他,崔韞那邊基本指望不上了。
“那可怎麽辦?咱們無端端的收了這麽多禮,世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莫說聖上沒有賜封,就是有了一官半職,到時候拿人手短,差事難辦。”崔含章初入太康,畢竟不習慣這般請客送禮,總覺得心中不踏實。
“風氣如此,要不怎麽說太康城裏枝枝蔓蔓,盤根錯節。東西呢,老崔都有登記造冊,誰家能沒個紅白喜事的,總有機會還禮去,一來一往可不就是人情世故嘛。
他們也不過是早結交,小侯爺柏言秋說的是敞亮話,你們今年的新科進士們都是結交對象,尤其是一甲三人,董寶珍與顧鼎臣家裏估計也是如此,若要人人都像你一樣發愁,那咱們神光就真是海晏河清了。”
明薇對太康的人情頗為了解,隻好盡力先開導他,慢慢循著機會還禮便是,退禮隻會駁了人情麵子。
當崔含章坐車趕到澤康王府的時候,算是開了眼界,隻見送禮賀喜的隊伍都排到了門外一裏地。惹得崔玄無奈的說道:“少爺,送個禮都這麽不容易,估計咱得排到晚上一更時分啊。”
神光朝最負有賢名的皇子封王,自然是攪動了八方風雲,一時間門客如過江之鯽,士林學子爭相拜訪。
聽說是新科探花崔含章的拜帖,王府管家專程出門迎接,帶著崔含章及書童越過排隊的眾人,直接去見澤康王。
一盞茶尚未喝完的功夫,廳外澤康王人未到,聲先到:“含章兄弟昨夜不夠意思啊,西水關一甲唯獨缺你個探花郎。”
崔含章忙起身出門迎接:“澤康王,開府建牙,可喜可賀。含章昨夜有約在先,今日特來上門賠罪。”
“那你說的,今晚留下來吃個便飯。”澤康王二話不說,拉著崔含章去正廳,
“走,我給你介紹幾位好友,趕巧這會都在府裏。”
剛走入正廳,柏言秋便看到崔含章正跟著佑胤走來。柏言秋起身迎了上去,拉住崔含章說道:
“我說探花郎,昨晚上西水關可沒見你啊,怎麽著?弟妹不讓出門,這就妻管嚴啦?”
“小侯爺說笑了,含章昨夜確實有事情走不開,這不是專程過來賠罪的嘛。”崔含章隻要抱拳行禮。
“這可是你說的哦,賠罪就得有賠罪的態度,今晚咱們不醉不歸,誰跑誰是孫子。”柏言秋得理不饒人,上下嘴皮翻飛,說的眾人哄堂大笑。
“小侯爺明顯是給崔某人下套啊,客隨主便,今日自然以澤康王為尊,咱們都不要越俎代庖啊。”崔含章不打算上柏言秋的套,把球踢給澤康王,想著他素有賢王美名,行事應該有章法。
“含章不要懼他,哥幾個不拚酒,要走心。”澤康王似乎明白含章苦衷,安撫他說道。
柏言秋眾人聽了此話之後,均都哈哈大笑,神情多有戲謔之意,附和道:“對,我們走心,走心。”
崔含章雖然搞不明白情況,但總是感覺柏言秋這小子在使壞,心中狐疑。
眾人落座之後,澤康王則為他一一引薦介紹,堂上諸位均都相互見禮,崔含章留意到有位頗有清名的言官澹台子羽,觀澤康王言談之間對其恭敬有加。
心中不禁嘀咕,“不是說禦史言官最不喜與諸皇子結交?”
說起此人,乃十年前挑起禮儀順序之爭的始作俑者。
本來事情僅僅是都察院禦史台內部爭議,澹台子羽則在朝堂上公然詰問禮部,引得時任禮拜左侍郎的白賚光反唇相譏。
堂堂正三品大員自然受不了小小言官的攻訐,將矛頭轉向禦史大夫安寧國,誰曾想安寧國老謀深算自始至終冷眼旁觀,並未下場。
朝堂之上,爭爭吵吵的事情從來沒少過。嘉隆帝一向是容忍有度,秉著理不辨不明原則,對臣子間的辯論多是默許。
聖上起初是不置可否,眼看著事態愈演愈烈,此後更是惹得太院十夫子親自撰文駁斥禮部隻談順序而枉顧禮儀倫理,一時間引得神光各地書院紛紛聲援。
此事脫離朝堂逐漸演變成學問道統之爭,雖說最終以聖上表態支持太院十夫子主張而收官,但此事的影響頗為深遠,以至於對後世的立嫡立長百家論戰埋下了伏筆。
而當時挑起大論辯風暴的言官澹台子羽,雖然被聖上斥責閉門思過,但憑此一事迅速聲名鵲起。
相比下來,前禮部左侍郎白賚光因為科舉舞弊案發被抄家滅族,埋骨荒野,已是黃土一抔。
澹台子羽則一路順風順水爬到正四品的禦史中丞,禦史青驄馬,好不風光,今夜更是成為澤康王的座上賓。
說起來,澹台子羽當初也不過是嘉隆十年的二甲第一百零一名,不知走了什麽好運,沒有外放,留任禦史言官。
如果說這都不算平步青雲的話,澹台子羽足以羞煞一眾太康世家子了。簪纓世家子,人品貴重,但卻往往失了與瓦礫碰撞之血性。
這事也是崔含章後來跟隨樓先生授業時聽起轉述,故而對澹台子羽這個名字記憶深刻。含章隻記得樓先生每每談起此事,曆曆在目,仿佛其親身參與其中。
華燈初上,眾人入席列坐,自然是免不了推杯換盞。也許是含章與諸位彼此初識,眾人都是熱情洋溢,頻頻舉杯敬酒。
但兩輪下來,崔含章就感覺到不對味了,不是說好走心的嘛,怎麽眾人都是瞄準了他。仿佛他就是黑夜中的螢火蟲,明亮閃爍,其他眾人均被忽視了。
崔含章頗為無奈,但看到澤康王並無表示,隻好拿起酒杯走向柏言秋,一邊敬酒,一邊低聲問道:“不是說好不拚酒,隻走心的嗎?這怎麽都衝著我來啊?”
“哈哈,崔老弟你這就不懂了吧,走心是咱們喝酒的傳統,走心的意思是喝到得把心裏的姑娘掛在嘴邊,這樣才說明走心了。到時候不怕你說出來的不是弟妹,我們兄弟也都是信得過的。正所謂一腔真情意,滿腹杯中酒。來來,幹了這杯。”柏言秋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喝掉杯中酒,倒著空了空酒杯。
他不是餐霞飲露的修仙人,而是從小上窯燒瓷的凡夫俗子,反倒是煙火氣頗重,所以聽到柏言秋的話真想跳腳,心裏罵娘。
看著眾人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崔含章隻好萬般無奈賦予酒,一口飲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含章老弟,莫慌,在座的都是斯文人,言秋一向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今日大夥以酒會友,喝好為主。”澤康王佑胤微笑的安撫他。
有柏言秋在的場子,從來都是賓主盡歡。他若趴下,沒人還能站著說話。
若說廬陽王小世子秦嗣陽是酒場拚命三郎,那麽靈武侯小侯爺柏言秋就是扮豬吃老虎的主,都是大名鼎鼎的二世祖,都是太康城裏惹不起的主。
柏言秋的口頭禪則是:“太康天地小,壺中日月長。”
沉醉不知歸路,當明薇看到又是崔玄背著他進門後,心裏不免擔憂。這樣喝下去,崔郎身體非喝垮了不可。
但想到如今相公的詩名與前程,又無可奈何的笑了.......
一早喜鵲枝頭鬧個不停,濃睡不消殘酒,可憐崔含章被明薇推醒,說是禮部派人來通知各新科進士入朝聽封。
雖然頭重腳輕,但不敢怠慢,迅速用涼水洗把臉後,便直奔宮裏光華殿而去。
早朝議了兩件事,一是吏部尚書將一百零三位新科進士的封受具表上奏,二甲及三甲一百位按照往屆慣例,均都外放地方知縣,近者在太康周邊,晉安,慶元,嘉湖等三府任職,遠者則前往沅湘,荊楚,河間,古川等地。
但均都遵循著異地異籍,同籍不同地的原則,故而以往均不曾見到,有迴原籍原地做父母官的情況。
今年不同於往日,一甲三人的任用頗為新奇,新科狀元董寶珍被直接派往河間府做同知,百年來的先例。
一甲狀元郎迴原籍生源地任正五品同知。說起來比以往狀元高配了,以往一甲入太院任修撰也不過是次六品而已,但直接外放地方任副職的,算是第一例。
此時董寶珍的心情卻並未過於興奮,至少他已經是第二次聽到任職河間同知的消息了。
昨夜聖上宣旨,召新科狀元於漱蘭軒,聖上言談之間對其寄予厚望,言明河間府的擔子交予他,河間民風彪悍,需循循善誘而教化。
董寶珍已非懵懂莽撞之年,但卻不失熱血心腸,感激涕零之際,誓要肝腦塗地收攏四方民心。
新科榜眼則較為常規的入職太院任次六品修撰,但任職神光朝最具有禮儀話語權的太院充任修撰,實則為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深厚的人脈關係。以嘉湖顧氏的聲望,他充任太院修撰則是正道之選。
更令百官無法琢磨的則是新科探花的封受,授職崔含章任兵部武選員外郎,正六品,同時兼任漱蘭軒行走。
這一封受同樣是百年來第一例,科舉進士出身的探花郎直接入職武官序列,充任兵部武選員外郎,雖說勉強算是一個武官序列裏的文職,但又授予漱蘭軒行走,這就處處顯露著不合理,漱蘭軒行走在本朝實屬首例。
帝心難測,聖上自有妙計,群臣百官隻好這樣自我安慰解釋。
雖說武選員外郎在兵部微不足道,但是這漱蘭軒行走卻是大有名堂。
至少兵部尚書劉之綸就沒法做到自由行走漱蘭軒,若非蒙聖上召見,群臣百官自然是沒有機會進入到聖上書房中的。
至於受封的崔含章,腦子中暫時還沒有弄明白武選員外郎是什麽官職,但看著群臣麵麵相覷的表情,心中多少明白這是聖上的厚愛,一甲三人跪地謝恩領旨。
另一件朝議則是前陣子鬧得滿城風雨的瓊林宴刺殺案,一等靈武侯柏巨闕統領金羽衛大統領兵部尚書羽林軍殿前大將軍聯合追查辦案。
今早上奏,案情查實乃北胡綠水營的水碟子,五年前喬裝打扮混入太康伺機行刺,三年前金明池寶船龍舟意外翻船而造成的人員更換,被這幫水碟子尋得機會混入金明池司苑局及尚膳監中,一直隱藏至今,配合北胡起兵意圖行刺聖上。
這批刺客蓄謀已久,私自開爐,鑄煉兵器尖刀三刃,意圖混淆視聽,將世人目光引向燕北王餘孽。
其中在逃刺客正是水碟子首領,此次潛入太康水碟子除首領外,另在城西菜市口勾欄中抓捕接應二人,一人當場擊斃,另一人被重傷生擒,已打入天牢。
嚴刑拷打之下撬開水碟子嘴巴,綠水營都是單線聯係,上下各級隻認信物不認人,故而此人所知不多,隻是交代了他們這批人,係五年前通過販賣北胡馬匹入境。
“臣等已經將五年前販賣北胡馬匹的江氏商行駉馬街店鋪,共計二十餘人全部拿獲,聽候審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朝中眾臣聽到江氏商行時莫不是心中一震,不由自主的目光看向兵部右侍郎江雲朗,真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啊。
江雲朗體格魁梧敦厚,白麵有須,一向是在朝中有口皆碑,風評頗佳。此時與之交好的大臣,心中捏了一把冷汗。
隻見他反應迅速,快速出列跪地請罪。口中高唿:“家中商行用人不察,管教無方,必將嚴查追辦,給朝廷一個交代。”
聖上對此並未過於上心,隻是目光繼續盯著靈武侯,仿佛對其至今未能拿獲刺客首領十分不滿,整個光華殿安靜的落針有聲。
看著麵色越來越差的嘉隆帝,眾臣大氣噤若寒蟬,不敢喘一聲大氣,生怕此時觸了聖上的黴頭。
“昆百川,金羽衛究竟在幹什麽?給朕封鎖太康城連一個北胡綠水營水碟子都拿不住?”嘉隆帝把奏章直接摔在大殿上,對著昆百川等人嗬斥。
“朕再給你五天期限,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五天之後不是你,就是他,給朕北伐大軍祭旗。”嘉隆帝再次下旨後,頭也不迴的離開光華殿,留下一殿眾臣。
柏巨闕與劉之綸同樣感到麵上無光,甚至是火辣辣的,聖上雖未對他二人咆哮,但當著滿朝文武,這句句是罵在了他們心坎上。
聖上自始至終,都未瞅一眼跪在地上請罪的江雲朗。眾臣看了一眼仍然跪著請罪的兵部右侍郎,無奈的搖了搖頭,逐漸散去。
.....................
直至二更時分,應公公迴光華殿宣旨:“兵部右侍郎江雲朗治家無方,著五日內查清案情迴奏,另禁足一月,閉門思過。”
睜開眼看到明薇趴在床邊,唿吸均勻,不禁心有愧疚,便悄悄的給她披好外衣,躡手躡腳準備下床洗漱,結果剛一起身,明薇便醒了。
“你醒了啊,我去給你倒杯熱茶。”明薇抬起頭了就要起身去倒茶,結果被崔含章一把拉住,抱在懷裏。
“不是說讓你不用等我,早點休息地。昨晚折騰的你夠嗆吧?”含章默默的對她說道。
“你還知道折騰人呐,自己喝的爛醉如泥,被崔玄背迴來後還滿嘴胡話。”明薇哂笑著說。
“這酒真是穿腸毒藥,現在還頭疼呢,好媳婦快幫我揉揉。”崔含章不敢再聊,隻好打諢。
用過午飯,忽然想起昨夜給四皇子那邊迴的帖子,今天是要上門賠罪的,忙吩咐崔玄準備馬車。
這時明薇告知她,咱們神光朝又多了位親王,一早四皇子就被聖上正式冊封為澤康王,正式開府建牙。
崔郎這會去估計都擠不進門,聽說送禮的人都排到青川大街了。
“大喜事啊,咱們必須送禮祝賀,從此四皇子開府建牙,起居八座。”
有一個能和平康王平起平坐的澤康王,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平衡一下太康的局勢,做臣子的才能更舒服些。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昨晚你迴來的時候,馬車上也多了幾件物品。
崔玄說是平康王送的禮物,直接放到車裏。說起來都是你用得著的東西,文房四寶一套。”
“悔不該貪杯,現如今什麽也記不得。無功不受祿,這東西怎麽好收呢?”
“崔玄你拿過來看看,檢查一下,我找崔韞退迴去。”崔含章忍不住拍拍自己的腦袋,告誡以後再也不敢放縱飲酒了。
“徽州婺源龍尾硯一枚,歙縣李墨一塊,桐城宣紙一箱,嘉湖賀青蓮毛筆一套。
崔郎就別麻煩了,東西我都看過了,湊齊這一套的估計沒誰舍得用,收藏的居多。”
明薇倒是很順口的背出禮物清單,但這些話落入崔含章耳朵裏卻是越聽越不舒服。
“以崔韞的大小姐脾氣,聽說你要找她退迴去禮物,我估計見都不見你。”明薇戲謔的告訴他,崔韞那邊基本指望不上了。
“那可怎麽辦?咱們無端端的收了這麽多禮,世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莫說聖上沒有賜封,就是有了一官半職,到時候拿人手短,差事難辦。”崔含章初入太康,畢竟不習慣這般請客送禮,總覺得心中不踏實。
“風氣如此,要不怎麽說太康城裏枝枝蔓蔓,盤根錯節。東西呢,老崔都有登記造冊,誰家能沒個紅白喜事的,總有機會還禮去,一來一往可不就是人情世故嘛。
他們也不過是早結交,小侯爺柏言秋說的是敞亮話,你們今年的新科進士們都是結交對象,尤其是一甲三人,董寶珍與顧鼎臣家裏估計也是如此,若要人人都像你一樣發愁,那咱們神光就真是海晏河清了。”
明薇對太康的人情頗為了解,隻好盡力先開導他,慢慢循著機會還禮便是,退禮隻會駁了人情麵子。
當崔含章坐車趕到澤康王府的時候,算是開了眼界,隻見送禮賀喜的隊伍都排到了門外一裏地。惹得崔玄無奈的說道:“少爺,送個禮都這麽不容易,估計咱得排到晚上一更時分啊。”
神光朝最負有賢名的皇子封王,自然是攪動了八方風雲,一時間門客如過江之鯽,士林學子爭相拜訪。
聽說是新科探花崔含章的拜帖,王府管家專程出門迎接,帶著崔含章及書童越過排隊的眾人,直接去見澤康王。
一盞茶尚未喝完的功夫,廳外澤康王人未到,聲先到:“含章兄弟昨夜不夠意思啊,西水關一甲唯獨缺你個探花郎。”
崔含章忙起身出門迎接:“澤康王,開府建牙,可喜可賀。含章昨夜有約在先,今日特來上門賠罪。”
“那你說的,今晚留下來吃個便飯。”澤康王二話不說,拉著崔含章去正廳,
“走,我給你介紹幾位好友,趕巧這會都在府裏。”
剛走入正廳,柏言秋便看到崔含章正跟著佑胤走來。柏言秋起身迎了上去,拉住崔含章說道:
“我說探花郎,昨晚上西水關可沒見你啊,怎麽著?弟妹不讓出門,這就妻管嚴啦?”
“小侯爺說笑了,含章昨夜確實有事情走不開,這不是專程過來賠罪的嘛。”崔含章隻要抱拳行禮。
“這可是你說的哦,賠罪就得有賠罪的態度,今晚咱們不醉不歸,誰跑誰是孫子。”柏言秋得理不饒人,上下嘴皮翻飛,說的眾人哄堂大笑。
“小侯爺明顯是給崔某人下套啊,客隨主便,今日自然以澤康王為尊,咱們都不要越俎代庖啊。”崔含章不打算上柏言秋的套,把球踢給澤康王,想著他素有賢王美名,行事應該有章法。
“含章不要懼他,哥幾個不拚酒,要走心。”澤康王似乎明白含章苦衷,安撫他說道。
柏言秋眾人聽了此話之後,均都哈哈大笑,神情多有戲謔之意,附和道:“對,我們走心,走心。”
崔含章雖然搞不明白情況,但總是感覺柏言秋這小子在使壞,心中狐疑。
眾人落座之後,澤康王則為他一一引薦介紹,堂上諸位均都相互見禮,崔含章留意到有位頗有清名的言官澹台子羽,觀澤康王言談之間對其恭敬有加。
心中不禁嘀咕,“不是說禦史言官最不喜與諸皇子結交?”
說起此人,乃十年前挑起禮儀順序之爭的始作俑者。
本來事情僅僅是都察院禦史台內部爭議,澹台子羽則在朝堂上公然詰問禮部,引得時任禮拜左侍郎的白賚光反唇相譏。
堂堂正三品大員自然受不了小小言官的攻訐,將矛頭轉向禦史大夫安寧國,誰曾想安寧國老謀深算自始至終冷眼旁觀,並未下場。
朝堂之上,爭爭吵吵的事情從來沒少過。嘉隆帝一向是容忍有度,秉著理不辨不明原則,對臣子間的辯論多是默許。
聖上起初是不置可否,眼看著事態愈演愈烈,此後更是惹得太院十夫子親自撰文駁斥禮部隻談順序而枉顧禮儀倫理,一時間引得神光各地書院紛紛聲援。
此事脫離朝堂逐漸演變成學問道統之爭,雖說最終以聖上表態支持太院十夫子主張而收官,但此事的影響頗為深遠,以至於對後世的立嫡立長百家論戰埋下了伏筆。
而當時挑起大論辯風暴的言官澹台子羽,雖然被聖上斥責閉門思過,但憑此一事迅速聲名鵲起。
相比下來,前禮部左侍郎白賚光因為科舉舞弊案發被抄家滅族,埋骨荒野,已是黃土一抔。
澹台子羽則一路順風順水爬到正四品的禦史中丞,禦史青驄馬,好不風光,今夜更是成為澤康王的座上賓。
說起來,澹台子羽當初也不過是嘉隆十年的二甲第一百零一名,不知走了什麽好運,沒有外放,留任禦史言官。
如果說這都不算平步青雲的話,澹台子羽足以羞煞一眾太康世家子了。簪纓世家子,人品貴重,但卻往往失了與瓦礫碰撞之血性。
這事也是崔含章後來跟隨樓先生授業時聽起轉述,故而對澹台子羽這個名字記憶深刻。含章隻記得樓先生每每談起此事,曆曆在目,仿佛其親身參與其中。
華燈初上,眾人入席列坐,自然是免不了推杯換盞。也許是含章與諸位彼此初識,眾人都是熱情洋溢,頻頻舉杯敬酒。
但兩輪下來,崔含章就感覺到不對味了,不是說好走心的嘛,怎麽眾人都是瞄準了他。仿佛他就是黑夜中的螢火蟲,明亮閃爍,其他眾人均被忽視了。
崔含章頗為無奈,但看到澤康王並無表示,隻好拿起酒杯走向柏言秋,一邊敬酒,一邊低聲問道:“不是說好不拚酒,隻走心的嗎?這怎麽都衝著我來啊?”
“哈哈,崔老弟你這就不懂了吧,走心是咱們喝酒的傳統,走心的意思是喝到得把心裏的姑娘掛在嘴邊,這樣才說明走心了。到時候不怕你說出來的不是弟妹,我們兄弟也都是信得過的。正所謂一腔真情意,滿腹杯中酒。來來,幹了這杯。”柏言秋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喝掉杯中酒,倒著空了空酒杯。
他不是餐霞飲露的修仙人,而是從小上窯燒瓷的凡夫俗子,反倒是煙火氣頗重,所以聽到柏言秋的話真想跳腳,心裏罵娘。
看著眾人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崔含章隻好萬般無奈賦予酒,一口飲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含章老弟,莫慌,在座的都是斯文人,言秋一向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主,今日大夥以酒會友,喝好為主。”澤康王佑胤微笑的安撫他。
有柏言秋在的場子,從來都是賓主盡歡。他若趴下,沒人還能站著說話。
若說廬陽王小世子秦嗣陽是酒場拚命三郎,那麽靈武侯小侯爺柏言秋就是扮豬吃老虎的主,都是大名鼎鼎的二世祖,都是太康城裏惹不起的主。
柏言秋的口頭禪則是:“太康天地小,壺中日月長。”
沉醉不知歸路,當明薇看到又是崔玄背著他進門後,心裏不免擔憂。這樣喝下去,崔郎身體非喝垮了不可。
但想到如今相公的詩名與前程,又無可奈何的笑了.......
一早喜鵲枝頭鬧個不停,濃睡不消殘酒,可憐崔含章被明薇推醒,說是禮部派人來通知各新科進士入朝聽封。
雖然頭重腳輕,但不敢怠慢,迅速用涼水洗把臉後,便直奔宮裏光華殿而去。
早朝議了兩件事,一是吏部尚書將一百零三位新科進士的封受具表上奏,二甲及三甲一百位按照往屆慣例,均都外放地方知縣,近者在太康周邊,晉安,慶元,嘉湖等三府任職,遠者則前往沅湘,荊楚,河間,古川等地。
但均都遵循著異地異籍,同籍不同地的原則,故而以往均不曾見到,有迴原籍原地做父母官的情況。
今年不同於往日,一甲三人的任用頗為新奇,新科狀元董寶珍被直接派往河間府做同知,百年來的先例。
一甲狀元郎迴原籍生源地任正五品同知。說起來比以往狀元高配了,以往一甲入太院任修撰也不過是次六品而已,但直接外放地方任副職的,算是第一例。
此時董寶珍的心情卻並未過於興奮,至少他已經是第二次聽到任職河間同知的消息了。
昨夜聖上宣旨,召新科狀元於漱蘭軒,聖上言談之間對其寄予厚望,言明河間府的擔子交予他,河間民風彪悍,需循循善誘而教化。
董寶珍已非懵懂莽撞之年,但卻不失熱血心腸,感激涕零之際,誓要肝腦塗地收攏四方民心。
新科榜眼則較為常規的入職太院任次六品修撰,但任職神光朝最具有禮儀話語權的太院充任修撰,實則為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深厚的人脈關係。以嘉湖顧氏的聲望,他充任太院修撰則是正道之選。
更令百官無法琢磨的則是新科探花的封受,授職崔含章任兵部武選員外郎,正六品,同時兼任漱蘭軒行走。
這一封受同樣是百年來第一例,科舉進士出身的探花郎直接入職武官序列,充任兵部武選員外郎,雖說勉強算是一個武官序列裏的文職,但又授予漱蘭軒行走,這就處處顯露著不合理,漱蘭軒行走在本朝實屬首例。
帝心難測,聖上自有妙計,群臣百官隻好這樣自我安慰解釋。
雖說武選員外郎在兵部微不足道,但是這漱蘭軒行走卻是大有名堂。
至少兵部尚書劉之綸就沒法做到自由行走漱蘭軒,若非蒙聖上召見,群臣百官自然是沒有機會進入到聖上書房中的。
至於受封的崔含章,腦子中暫時還沒有弄明白武選員外郎是什麽官職,但看著群臣麵麵相覷的表情,心中多少明白這是聖上的厚愛,一甲三人跪地謝恩領旨。
另一件朝議則是前陣子鬧得滿城風雨的瓊林宴刺殺案,一等靈武侯柏巨闕統領金羽衛大統領兵部尚書羽林軍殿前大將軍聯合追查辦案。
今早上奏,案情查實乃北胡綠水營的水碟子,五年前喬裝打扮混入太康伺機行刺,三年前金明池寶船龍舟意外翻船而造成的人員更換,被這幫水碟子尋得機會混入金明池司苑局及尚膳監中,一直隱藏至今,配合北胡起兵意圖行刺聖上。
這批刺客蓄謀已久,私自開爐,鑄煉兵器尖刀三刃,意圖混淆視聽,將世人目光引向燕北王餘孽。
其中在逃刺客正是水碟子首領,此次潛入太康水碟子除首領外,另在城西菜市口勾欄中抓捕接應二人,一人當場擊斃,另一人被重傷生擒,已打入天牢。
嚴刑拷打之下撬開水碟子嘴巴,綠水營都是單線聯係,上下各級隻認信物不認人,故而此人所知不多,隻是交代了他們這批人,係五年前通過販賣北胡馬匹入境。
“臣等已經將五年前販賣北胡馬匹的江氏商行駉馬街店鋪,共計二十餘人全部拿獲,聽候審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朝中眾臣聽到江氏商行時莫不是心中一震,不由自主的目光看向兵部右侍郎江雲朗,真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啊。
江雲朗體格魁梧敦厚,白麵有須,一向是在朝中有口皆碑,風評頗佳。此時與之交好的大臣,心中捏了一把冷汗。
隻見他反應迅速,快速出列跪地請罪。口中高唿:“家中商行用人不察,管教無方,必將嚴查追辦,給朝廷一個交代。”
聖上對此並未過於上心,隻是目光繼續盯著靈武侯,仿佛對其至今未能拿獲刺客首領十分不滿,整個光華殿安靜的落針有聲。
看著麵色越來越差的嘉隆帝,眾臣大氣噤若寒蟬,不敢喘一聲大氣,生怕此時觸了聖上的黴頭。
“昆百川,金羽衛究竟在幹什麽?給朕封鎖太康城連一個北胡綠水營水碟子都拿不住?”嘉隆帝把奏章直接摔在大殿上,對著昆百川等人嗬斥。
“朕再給你五天期限,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五天之後不是你,就是他,給朕北伐大軍祭旗。”嘉隆帝再次下旨後,頭也不迴的離開光華殿,留下一殿眾臣。
柏巨闕與劉之綸同樣感到麵上無光,甚至是火辣辣的,聖上雖未對他二人咆哮,但當著滿朝文武,這句句是罵在了他們心坎上。
聖上自始至終,都未瞅一眼跪在地上請罪的江雲朗。眾臣看了一眼仍然跪著請罪的兵部右侍郎,無奈的搖了搖頭,逐漸散去。
.....................
直至二更時分,應公公迴光華殿宣旨:“兵部右侍郎江雲朗治家無方,著五日內查清案情迴奏,另禁足一月,閉門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