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寬一抱拳,說道:“殿下放心,在厲寬這裏,保證不會泄密分毫。”


    “我飛在空中,眺望了古州邊境的軍營,發現軍營每隔百裏一座,如此布置,可是厲大人你的安排?”


    “這種布置在邊關延續了幾百年,大人你也發現軍營如此布置的不妥了嗎?”


    厲寬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他也覺得這個布置不好。


    易九霄當然聽得出他的意思,便說道:“那麽厲大人你覺得這種布陣之法好不好?”


    “厲寬一直不看好此布陣之法,如此均分,力量過於分散,很輕易就會被敵軍擊破,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如果由我安排,肯定會堅守關隘,及時掌握敵軍行蹤,然後靈活出擊。”


    “好!厲大人之言正合我意,既然你不看好此布陣之法,又為何要如此布置呢?”


    “迴殿下,當初我任鎮西將軍之時,便想改變此排兵之法,但是封熙山不同意,說是幾百年的傳承,不能隨便改動,當時兵部由他主導,我等也別無辦法。”


    易九霄明白了,原來是封熙山要求這麽做的,看來此人行軍打仗是個庸才,怎麽就坐在了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了。


    如此這樣,他封家才以數倍兵力而拿不下厲家,戰敗身死也沒冤了他。


    “厲大人,現在兵部已經不是封家在做主,我們變革一下如何?”


    “厲寬願意聽從殿下吩咐,不知道殿下想如何更改?”


    “厲大人,就按照你剛才所說,集中兵力戍守關城,隻是不知你這防區內可以建造幾座關城?”


    厲寬並沒有立即迴答易九霄,而是走到了一張地圖前,沉吟了半晌。


    隨後才說話:“迴稟殿下,我古州邊境,雖然有千裏之遙,也隻要三個關口就夠了。”


    “哦,三個關口?請厲大人細說。”


    易九霄從心底感覺有些偏少,便想問個究竟。


    “殿下,我說的這三個關口並非分布在一條直線,而是呈三角形分布。


    前方設置兩個關口,相距五百裏,另一個關口後退兩百裏,居於這兩個關口之間,互成犄角之勢。”


    厲寬一邊說著,一遍手指著地圖,將三個關口的位置都清楚地指了出來。


    接著又說:“現今邊塞之上的通道太多,雖然有利於通商往來,但不利於防守,所以我想將現有通道大多毀去,隻保留兩條通道,前兩座關城就建在者兩個通道之上。”


    “好!”易九霄拍手叫好。


    厲寬的策略果然不錯,此舉雖然未必就能阻斷陳國的大軍,至少可以延阻陳國入侵的速度,不讓其趁虛而入,甚至是長驅直入。


    但是僅此還不夠,易九霄提議道:“陳國入侵,絕非是幾千人馬,至少都是幾萬人,所以還要多安排探馬,刺探軍情,提前洞曉軍機。這調整布防之事刻不容緩,厲大人即日起就安排吧。”


    “好,謹遵殿下吩咐,厲寬立馬就安排調防,砌築關城,破壞邊境無關道路,同時增加探馬。”


    跟厲寬商定之後,又簡單地了解了一下陳國的政局。他戍邊多年,對陳國比一般人要熟悉得多。


    之後,易九霄便沒有再逗留,而是悄悄地離開了黃嶺關,飛到了空中。


    此去陳國,結果難料,今日將邊關布防重新調整,是給自己留下後手。


    假使去陳國行動失敗,也不會被對方打得一敗塗地。


    同時,也是做給陳國上下看的,相信陳國在邊境肯定會有探馬,如此變動也是給陳國一個警告,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易九霄在途中沒有再做停留,而是直飛陳國的都城金州,終於在十三天之後到達了金州城外五十裏處。


    遠眺金州城,易九霄沒敢再繼續飛行,而是落在了地上。


    然後找個集鎮租了一匹馬,向城中緩慢地行去,邊走邊想著入城後的對策。


    如何介入金州的政局,易九霄在途中思慮再三,他不可能直接去找陳國的皇上陳流風。


    皇帝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除非以出使的名義,但是時間已不再許可,容不得他大張旗鼓地充當使節。


    怎麽辦?硬闖陳國皇宮,還是硬闖太宰處理事務的勤政堂。


    這都不合適,那樣非但不能見到這些當權者,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好在厲寬給了他一個建議,陳國朝廷中分成兩派,其中太宰管璧是一派,學士院院長宣中春是另一派。


    太宰管璧主張趁易國空虛之際,對易國用兵,將易國瓜分。


    而學士院院長宣中春則認為唇亡齒寒,在滅掉易國的過程中,陳國也會國力大傷,恐為他人所乘。


    由於兩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且不互相讓,所以陳國皇帝陳流風一時間也舉棋不定,否則可能大軍已經都在路上了。


    但是學士院是朝中清流,雖然跟皇帝走得很近,出謀劃策,但勢單力薄,跟太宰難以長期抗衡。


    所以宣中春這個人可以爭取和拉攏,要想方設法跟他搭上關係,然後再助其一臂之力。


    如此便可以左右陳國的朝政,改變陳國皇帝的想法,打消入侵易國的想法。


    現今諸國的局勢,讓易九霄聯想到前世的那些曆史。


    讓他一度錯覺是迴到了春秋戰國,迴到了那個諸侯割據,群雄爭霸的年代。


    一切何其相似,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並存,充斥各種矛盾和利益,充足著貪婪和欲望,充斥著陰謀和策略。


    跟戰國時代相似的是,現今各國權臣和大家族都喜歡養士,通過各種途徑招攬賢才,為自己出謀劃策,抬高自身的聲譽,壯大自己的力量。


    曾經的魏國工部尚書樊濤就是門客出身,是封家所養的士。


    在做官成名之前他一直被封家供養著,封家給了他很多修煉資源。


    樊濤自身的資質也很好,修煉到了金丹中期,後來出任工部尚書一職。


    當然,士為知己者死,樊濤為了報答封家,與厲家對戰,被易九霄殺死。


    當年開州太守成元化逼迫易九霄留在開州治下為官,非為別的,也是存在了養士的企圖。


    因為這些士未必就得是修真者,也可以是讀書人。


    修真者為武士,讀書人為文士,都是不可或缺的,州考前三位也正是最好的選士資源。


    當然,易九霄有著鴻鵠之誌,根本不想留在偏僻的開州,果斷拒絕了成元化,否則現在的他就是成元化的一個士了。


    其實易九霄今日還是一個士,隻不過是易國的國士而已。


    據厲寬所言,陳國學士院院長宣中春這個人,就特別喜歡養士,而且到了求賢若渴的地步。


    隻要有才之人去找他,他是來者不拒。


    而且給這些門客比較優越的條件和待遇,想做官的,他推薦到朝廷和各州府做官,不想做官的,他就養在府中,作為供奉。


    雖然流行養士,但養士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必須要有巨大的財力作為支撐。


    宣中春所在的宣家作為陳國的大族,恰好不缺錢。


    當然,養士也不是虧本買賣,這些士也為宣家出謀劃策,也為宣家在陳國上下爭取了地位。


    所以宣中春作為學士院院長,才有跟太宰管璧爭勢爭寵的力量。


    易九霄決定投身到宣家做個士,這是接觸宣中春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徑。


    至於做武士還是做文士,易九霄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是做文士。


    理由是宣中春是陳國的學士院院長,而易九霄本人正好是齊國學士院出身,從文士入手可能更好一些。


    宣府很大,當初易九霄去開州萬府的時候,曾為萬府的規模所震撼,那是因為他沒見過宣府。


    宣府有多大,估計是萬府的三四倍的大小,而且是在金州城這樣寸土寸金的都城,遠非齊國偏僻的開州所能比擬的。


    不僅大,其中樓閣森森,各種建築是節次鱗比,規模比前世大宋在東京汴梁的皇宮都不遑多讓。


    相差的是宣府的四周隻有圍牆,沒有大宋皇宮那樣的城牆。


    金州城中隻有皇城才有城牆,是城中城,其餘權貴,哪怕是太宰、親王的府邸也不允許設置城牆。


    在宣府西門的左側,設置了一座集賢館,其中有庭院,更有幾十間房屋。


    這是宣家招賢納士的所在,也是門客日常居住和交流的場所。


    當然,宣府西門並非是正門,看來宣家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將集賢館設置在正門所在的南門。


    易九霄一副讀書人打扮,並沒有以本來麵貌出現在宣府集賢館的門口。


    而是易容成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相貌也很普通,就是不俊不醜的那種。


    雖然熟悉易九霄本來麵貌的人不多,但他為了慎重起見,省得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騎著馬,在街頭徜徉了片刻之後,易九霄就牽著馬走到了集賢館的門口。


    將租來的老馬拴在門前的馬樁上,拍拍身上的塵土,背著一個包裹走了集賢館的大門。


    集賢館的門前並沒有家丁守衛,不是宣府為了省錢不配備家丁,而是想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魔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碼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碼者並收藏天魔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