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九霄此行目的地是陳國的都城金州城,由於陳國地域遼闊,慶州城到金州城有兩萬五千裏之遠。


    以他目前的速度,就算是起早貪黑,每日飛十個時辰,也要二十餘日才能飛到。


    所以易九霄這一趟去陳州,注定是一場艱難困苦的旅行。


    現今軍情緊急如救火,容不得他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必須要盡早趕到陳國,在陳國沒出兵之前讓他們改變主意。否則一切都太遲了,即使到了也沒有用處。


    所以易九霄必須全力地飛,不分晝夜,不停地往陳國金州趕。


    易國共有四個州與陳國相鄰,分別為枝州、古州、溪州和孟州,邊界長度達到了七千多裏。


    八天後,易九霄便穿越了古州,來到與陳國的交界處。


    易九霄為什麽要從古州走,並非是古州這條路飛行最近。


    而是因為古州這段邊界相對來說,地勢最為平坦,如果陳國要入侵易國,必須要從古州過來。


    兩國邊界雖然有七千多裏的邊界,但是能通行的地方卻不多。


    大多數地方都是險峻的高山,或者是幽深的峽穀。


    少量的行人可以勉強穿越,但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軍隊,再加上輜重,就很難通行了。


    所以七千裏邊關,真正有險情的就是古州這千裏之地,還有孟州的兩百裏的長度。


    易國分別在古州駐守了五萬邊境軍隊,在孟州駐紮了兩萬邊境軍隊。


    易九霄在空中眺望著幾座邊境軍營,發現軍營每隔百裏一座,每個營寨約有五千人。


    如此似乎是為了彼此首位唿應,遇到敵情時相互增援,繼而形成夾擊之勢。


    這種布置傳承了幾百年,看似很合理的駐軍方式,卻不被易九霄所認可。


    因為均分和攤大餅的模式,隻會分散兵力。


    敵人隻要來個幾萬人的編隊,就很容易撕開一個缺口,然後在此長驅而直入。


    即使時間如此之緊急,他決定還要下去管一管。


    易九霄前世本來就熟知兵法,再加上他今生修煉的是武道。


    其實武道就是一種道,排兵布陣也是道,道和道自然有相通之處。


    進階武王之後,易九霄似乎對排兵布陣之法感悟更深,慢慢能窺透其中玄機。


    他從戒指中拿出了兵部的地圖,按照地圖上的標識去找邊關主將鎮西將軍厲寬。


    厲寬乃是厲家的族人,是厲容的堂弟,金丹初期修為。


    當初厲家和封家內戰之時,厲容因擔心會被陳國所乘,便沒敢調遣厲寬迴來。


    也幸虧是厲家族人,換作別的將領,易九霄未必就能指揮得動。


    他出來時什麽都沒帶,既沒有皇上的聖旨,也沒有兵部函件,難道就憑他是易九霄嗎?


    由於邊關跟都城慶州城相距遙遠,很多邊關將領未必就知道易九霄的名字。


    厲寬的軍營駐地是一座邊城,叫做黃嶺關。


    關城坐落在黃嶺山之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倒是一座很不錯的關隘。


    整個關城長寬有二十裏,城中有一萬邊境守軍,還有過往商隊和邊境軍民等。


    其中人員頗為複雜,所以易九霄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去找厲寬。


    他在城中買了一匹馬,又置辦了一套衣服,將自己易容為三十多歲的家丁形象,騎著馬朝著厲寬的軍營而去。


    厲寬的將軍府就建在軍營旁邊,易九霄到了將軍府之外,衝著門口守衛的四名大漢一抱拳,說道:“四位軍爺,勞煩通報一下鎮西將軍,就說京城厲大人有書信到。”


    門口守衛的四人乃是將軍府的護衛,都是煉氣六層以上的修為。


    領頭之人乃是煉氣九層,在護衛中應該是個小頭目。


    他渾身上下打量著易九霄,發現這是個凡人,便有幾分傲然,說道:“你說的哪個厲大人傳書與我家將軍?”


    “我家老爺是原來賦部尚書厲大人,不知軍爺你可知道?”


    易九霄裝模作樣地說著,作為家丁是不能說出家主名字的。


    “你是尚書厲大人家中的啊,書信在哪裏?”


    領頭之人看來是知道厲睿,所以才如此說。


    易九霄早有準備,從身上的包裹中取了一封信,隻見信封上寫著幾個大字“厲寬賢弟親啟”。


    但是他隻是將書信在這頭目麵前晃了一下,讓他看清了封麵,並沒有遞給他。


    看到封麵上的幾個字,這頭目便有些相信了。


    他在將軍府做護衛多年,對厲家還是有一定了解,知道厲寬與京城厲家的關係,便說道:“你將信件給我,我拿進去給將軍大人吧。”


    “那可不行,我家大人說過了,此信中所說皆為機密之事,不可隨便交於旁人,讓我要親自交到鎮西將軍的手中。軍爺,你我都是辦事之人,還請行個方便,給將軍大人通報一下吧。”


    說話間,易九霄將書信重新放入到包裹中。


    那頭目無奈,也分不清易九霄所說的是真是假,隻能進入到府內進行通報。


    不一會兒就出來了,說一聲:“將軍讓你隨我進去。”說完就領著易九霄向內走去。


    鎮西將軍厲寬此時十分納悶,他鎮守邊關多年,平常厲家也多有書信過來,卻從未說必須要親自麵見他,多是由下麵的親兵呈遞給他。


    今日突然有信要當麵交到手中,隱約間就不安了起來,俗話說事出反常,其必有妖。


    他問了剛才通報的護衛小頭目,送信之人是什麽樣子的,小頭目迴複說是一個凡人。


    厲家乃是易國傳承千年的大族,族中修真者多如牛毛,很多家臣家丁都是修真者。


    往日來邊關送信的全都是修真者,凡人騎行個萬裏真的很難。


    懷疑歸懷疑,但是厲寬卻也不怕。他自身是金丹三層,又在自己軍中,能怕誰?


    就在他胡思亂想之際,護衛小頭目領著易九霄走了過了。


    敲了一下門後,就帶著易九霄進入到厲寬的公堂中。


    厲寬坐在虎皮椅上,他的前麵放著一張長長的桌案,上麵擺著幾疊文書,以及一杯靈茶,幾盤靈果。


    “大人,送信之人已帶到,小的告退。”


    小頭目衝著厲寬一抱拳,說了聲之後便退出了公堂,還順手帶上了房門。


    這小子估計當差多年,很熟悉軍中的規矩。


    隻留下易九霄獨自站在公堂之中,與厲寬相互端詳著。


    易九霄眼中的厲寬三十多歲,麵色白淨,身穿一套玄色緊身官服,顯得英姿勃勃,頗為幾分威嚴。


    而且其麵貌有幾分與厲睿相似,再加上金丹初期的修為,易九霄基本斷定麵前之人就是厲寬。


    而厲寬眼中的易九霄,一身家丁裝扮,三十多歲,身材挺拔,麵相很是普通。


    普通到什麽程度,哪怕是看十眼都沒什麽印象,也說不出特征的那種。


    令厲寬奇怪的是,此人站在他的麵前竟然不卑不亢,不行禮跪拜,毫無懼色。


    隱約中還有幾分傲然,這讓他不由心中緊張了起來。


    “你是來送信的嗎?將書信與我看看。”


    厲寬忍不住說話了,相互打量的時間其實很短,也就幾息時間而已。


    “沒有信,我也不是送信的,我隻是來跟易大人說個事。”


    易九霄說完,自顧自地在公堂中找了個椅子坐了下來。


    厲寬乃是久經沙場之人,見此情形並沒表現得憤怒或驚惶。


    而是站起了身,衝著易九霄一抱拳道:“請問閣下是?還請閣下指教!”


    易九霄看著厲寬,心中有幾分滿意,便迴了一禮。


    同時拿出自己的禁軍都統領的兵符,在他麵前晃了一下。


    說道:“厲大人請坐,我叫易九霄,不知厲大人可曾聽說過我的名字?”


    “原來是太子殿下親臨,厲寬未能出城相迎,還請殿下贖罪。”


    厲寬邊說邊鄭重地走到易九霄的麵前,準備行跪拜禮。


    他雖然沒有參加厲家與封家的那場戰爭,但作為厲家的核心人物,對其中的細節頗為了解,對易九霄他很是仰慕和感恩。


    可以說,如果沒有易九霄的相助厲家,厲家可能就不複存在了。


    包括厲寬,所有厲家人一致稱唿易九霄為太子,到現在也隻有厲容改口不再這樣叫了。


    易九霄趕緊將其扶住,說道:“厲大人,不必客氣,此番前來,不宜勞師動眾,隻想與你商議陳國之事,不知厲大人那邊可有陳國的消息。”


    “迴太子殿下,陳國目前國內蠢蠢欲動,很多勢力都慫恿陳皇出兵攻打我們易國,目前陳皇尚在猶豫之中,隻怕很快就會下定主意,這其中恐怕有周國的勢力在左右,我已將刺探到的軍情呈報給了兵部,還請朝廷定奪。”


    易九霄恍然大悟,他一直以為這個消息是兵部探聽到的,原來是厲寬探聽到之後稟告了兵部。


    這個厲寬很不簡單,能夠充分掌握敵國動向,收集到有用軍情,易九霄心中對他多了幾分敬重。


    “我受皇上派遣,正是為此事前來,此行為了保密,除了皇上並無他人知道。”


    易九霄這句話說得很明白,我來了隻有皇帝知道,再就是你了,如果行蹤泄露,你肯定難逃其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魔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碼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碼者並收藏天魔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