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向西北飛行,到了第三日的時候,易九霄便看到了一支軍隊。
這正是寧國的大軍,似乎沒有傳聞中的十萬,隻有八萬餘眾,很可能在之前戰鬥有減員。
但也是鋪天蓋地多,整個隊伍綿延上百裏之長。
看到了軍隊之後,易九霄並沒有緊隨,而是提升了高度,利用雲層掩蓋了自己的身形。
因為隊伍中有五位金丹修士,被發現後少不得有一場惡戰。
果不其然,沒多久,隊伍之中便有一名金丹修士升空,用神念前後左右觀察著敵情。
但是他並未能發現易九霄,因為易九霄全身沒有法力波動,在空中與普通飛鳥無異。
這種觀察每隔兩個時辰進行一次,而且並非同一人,似乎是輪流升空。
這種情況下,要想偷襲或者伏擊都很難,隻能是硬撼,修士軍隊的作戰方式跟凡人果然不同。
易九霄覺得以後跟修士大軍對陣,應該調整作戰思路,不能完全套用前世在大宋時的那些凡人戰術。
但是這種臨空偵查是建立己方實力的基礎上,比如說隻有幾百人的匪徒隊伍,匪首哪怕是金丹修士,也不敢隨意升空。
到時候看不到別人,反而提前暴露了自己。
寧國軍隊是向西而行,這讓易九霄放心了很多,自己的隊伍在石州西南,按照這個路線不會遭遇到。
但易九霄並沒有返迴,他想跟著寧國隊伍,看看對方到底想幹什麽,更想看看修士軍隊之間的大規模作戰,這對於他將來統帥軍隊肯定大有裨益。
到了晚間,隊伍安營紮寨,易九霄也從空中落下,躲到山林之中隱藏起來。
第二日隊伍出發,易九霄照舊升空,緊跟不舍,同時觀察著軍隊的實力。
他發現,這八萬軍隊清一色地都是騎兵和車騎兵,並沒步兵這個兵種,這與大宋軍隊的差異很大,大宋以步兵為主。
這八萬大軍並非一個整體,而是以若幹個編隊組成。
每千人為一個編隊,其中六百人主攻,兩百人主防,兩百人雜役。
這種編製方式倒與易九霄的禁軍編隊很是相似,看來也是各國普遍采用的編隊方式。
軍兵清一色都是煉氣修為,大多是煉氣五層以下,甚至煉氣一層的都有。
這種修士法力低下,戰鬥力也低下,與普通凡人也沒太大差別。
跟易九霄的禁軍更是無法比較,畢竟這五百禁軍是安遠王精挑細選出來的。
連續跟蹤了七日,易九霄終於看到了一場戰鬥,一支兩萬餘人的魏軍隊伍在前方阻擊。
魏國軍中有兩名金丹初期高手,戰鬥一開始,兩名金丹便升空而起。
隨即寧國軍隊中就有四名金丹升空,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麵。
也就片刻之間,魏國的兩名金丹便戰敗受傷,淩空飛行遁走,四名寧國金丹追擊遠去。
地麵的戰鬥要慢得多,每千人一個編隊的士兵捉對廝殺,各種防守和攻擊法寶漫天飛舞,場麵蔚為壯觀。
由於地勢狹隘,寧國軍隊雖然人多,但卻無法形成圍攻之勢,隻能麵對麵一層層廝殺。
於是便互有死傷,一時難分上下。
足足打了有半日,完全都是強攻硬撼,隊列和陣型都非常簡單,沒有任何戰術可言。
拚到最後,魏國的兩萬軍士幾乎死傷殆盡,而寧國軍士也折損了近兩萬,之前的八萬大軍剩下了六萬多人。
對於這種硬拚的打法易九霄不敢苟同,雖然前世他就是為了阻擊遼兵硬拚而死,但那是無奈之舉。
看來魏國北方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否則不會以兩萬人硬撼對方八萬大軍,這種以卵擊石的做法純屬是白白犧牲軍士的性命。
這也勾起了易九霄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後麵雙方會怎麽打。
寧國的軍隊沒有馬上行進,而是打掃戰場,救治傷兵,將減員的編隊重新進行整合。
那四位追擊的金丹也飛了迴來,不知是否擊殺了逃遁的兩位魏國金丹。
見隊伍不走,易九霄也從空中落下,躲進附近的山林之中。
第二日一早,隊伍又開動了起來,繼續向著西行,此時已接近石州的西麵邊界。
越過這條邊界便是魏國北方的另一個州,名叫賀州。
賀州並非是邊境州,與北方的周國還間隔一個州。據前期探馬稟告,皇後和太子就是在賀州境內。
寧國軍隊徑直向賀州進發,易九霄判斷定是與皇後和太子有關,難道是封家勾結了寧國?
仔細一想,這寧國是小國,隻是周國的附屬國,封家定是跟周國有勾結。
想到封家,易九霄便氣不打一處來,恨從心頭起。
來魏國的路上他曾被封熙海困在了失夢澤之中,險些丟了性命,幸虧有妖龜一族相助才得已安全脫身。
思慮之下,他便決定攪一場渾水,相助厲家對付封家,也算是複仇吧!
本來他隻是偵查敵情,對各方都不相助,因為這幾方對於他來說,都是敵非。
現在易九霄改變了主意,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封家是直接傷害過他,厲家隻是潛在和假象的敵人而已。
現在封家勾結周國,無論是對其故國齊國,還是將要進攻寧國的計劃都十分不利。
想通之後,易九霄不再尾隨,而是從旁邊將寧國的軍隊繞開,直接向賀州方向飛行。
他要在賀州找到皇後和太子,向其通報一下寧國軍隊的進程,有可能還會助其一臂之力。
晉升武王境界之後,易九霄相信正麵對付一般金丹還是很輕鬆。
修士軍隊之間的作戰,決勝力量不僅是在人數,更重要的是主將的戰力。
飛行速度雖然沒有想象的那麽快,卻也比地麵行軍快上很多。
易九霄飛行在賀州的上空,俯瞰著地麵,試圖尋找皇後和太子大軍的蹤跡。
不知是因為飛行路線有誤還是其他原因,他在空中飛了三日都未能找到一絲痕跡。
無奈之下,便飛到賀州州府所在地賀州城。
賀州城無疑是一座大城,綿恆百裏,氣勢磅礴。
易九霄並未直接飛進城中,而是在城外降落,然後租了一匹馬進入了城中。
到了城門口發現盤查極為嚴厲,好在他沒有法力波動,守軍以為他是一介凡人,看了幾眼後便放行通過。
進城之後,易九霄無暇遊逛,略一打聽,就徑直朝著州府方向而去。
他要直接去找賀州太守詢問,因為太守很有可能知情。
皇後和太子的蹤跡,定然很隱秘,並非向路人可以打聽到的。
但是太守應該知道,隻要皇後和太子真的在賀州境內。
到了州府門口,易九霄便被門前守軍攔住。
本來他想讓守軍進去通報一下,誰知守軍根本不買賬,罵罵咧咧地趕著他。
易九霄頓時火了,身形一晃,八名守軍都跌倒在地打滾,連法寶都來不及拿出。
甩開守軍之後,他直接跨入了州府的大門。
門內的管事看到情狀,不敢攔助易九霄,飛奔向府內而去。
州府很大,堂院深深,易九霄剛穿過前庭,就見十幾張遠的地方站立一男子。
此人三十出頭的樣子,麵貌清雅,隻見他一聲斷喝:“什麽人?竟敢直闖州府!”
緊接著,一股巨大的威壓迎麵而來,這是金丹初期的威壓。
單從威壓易九霄便可判斷出,眼見之人定是賀州太守。
金丹初期的威壓,對於別人或許有用,相對易九霄來說,簡直連拂麵清風都不如。
他雲淡風輕地停住了腳步,跟眼前之人對視著:“你又是什麽人?”
“我乃是賀州太守蓋奇,不知尊駕到我州府有何事?”
太守的語氣明顯變了,不再像開始時那般盛氣淩人,而變得恭敬了不少。
同時也收斂的自身的氣勢,因為他對易九霄看不透,明明就是個凡人,卻在他的氣勢下無動於衷。
隻有一種可能,麵前的這個凡人比他修為高,他如何敢造次。
“找你當然有事,寧國的軍隊都打到你家門口了。”
“此地不方便說話,尊駕裏麵請。”
蓋奇一伸手,做了請的姿勢,就將易九霄讓到了中堂的一間會客廳中。
待易九霄落座後他再次相問:“不知道尊駕貴姓高名,還望賜教。”
易九霄覺得此時不應該再拿架子了,便迴答道:“我乃是齊國易九霄,因護衛公主到了貴國,碰巧見到了寧國軍隊入侵,欲將此事通報貴國皇後與太子。”
“原來是副使大人,蓋奇久仰大名,沒想到大人今日會光臨賀州,幸會幸會!”
蓋奇的話讓易九霄吃了一驚,沒想到對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本來還準備費一番口舌來解釋,看來沒有必要了。
既然對方對自己都知道得如此清楚,那麽對封家與周國勾結一事,必然也是清楚,如果再說出來是不是有些多餘呢?
心中雖然在不斷思考,但口中還在謙虛:“易九霄打擾太守大人了,請勿見怪!”
“感謝副使大人通報敵情,關於寧國軍隊進軍賀州一事我也收到了消息,正在設法應對。”
果然如易九霄所料,對方已知曉敵情,那麽也沒有必要再說下去了。
便站起身說了聲:“既然太守大人已知曉,在下便告辭了!”
這正是寧國的大軍,似乎沒有傳聞中的十萬,隻有八萬餘眾,很可能在之前戰鬥有減員。
但也是鋪天蓋地多,整個隊伍綿延上百裏之長。
看到了軍隊之後,易九霄並沒有緊隨,而是提升了高度,利用雲層掩蓋了自己的身形。
因為隊伍中有五位金丹修士,被發現後少不得有一場惡戰。
果不其然,沒多久,隊伍之中便有一名金丹修士升空,用神念前後左右觀察著敵情。
但是他並未能發現易九霄,因為易九霄全身沒有法力波動,在空中與普通飛鳥無異。
這種觀察每隔兩個時辰進行一次,而且並非同一人,似乎是輪流升空。
這種情況下,要想偷襲或者伏擊都很難,隻能是硬撼,修士軍隊的作戰方式跟凡人果然不同。
易九霄覺得以後跟修士大軍對陣,應該調整作戰思路,不能完全套用前世在大宋時的那些凡人戰術。
但是這種臨空偵查是建立己方實力的基礎上,比如說隻有幾百人的匪徒隊伍,匪首哪怕是金丹修士,也不敢隨意升空。
到時候看不到別人,反而提前暴露了自己。
寧國軍隊是向西而行,這讓易九霄放心了很多,自己的隊伍在石州西南,按照這個路線不會遭遇到。
但易九霄並沒有返迴,他想跟著寧國隊伍,看看對方到底想幹什麽,更想看看修士軍隊之間的大規模作戰,這對於他將來統帥軍隊肯定大有裨益。
到了晚間,隊伍安營紮寨,易九霄也從空中落下,躲到山林之中隱藏起來。
第二日隊伍出發,易九霄照舊升空,緊跟不舍,同時觀察著軍隊的實力。
他發現,這八萬軍隊清一色地都是騎兵和車騎兵,並沒步兵這個兵種,這與大宋軍隊的差異很大,大宋以步兵為主。
這八萬大軍並非一個整體,而是以若幹個編隊組成。
每千人為一個編隊,其中六百人主攻,兩百人主防,兩百人雜役。
這種編製方式倒與易九霄的禁軍編隊很是相似,看來也是各國普遍采用的編隊方式。
軍兵清一色都是煉氣修為,大多是煉氣五層以下,甚至煉氣一層的都有。
這種修士法力低下,戰鬥力也低下,與普通凡人也沒太大差別。
跟易九霄的禁軍更是無法比較,畢竟這五百禁軍是安遠王精挑細選出來的。
連續跟蹤了七日,易九霄終於看到了一場戰鬥,一支兩萬餘人的魏軍隊伍在前方阻擊。
魏國軍中有兩名金丹初期高手,戰鬥一開始,兩名金丹便升空而起。
隨即寧國軍隊中就有四名金丹升空,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麵。
也就片刻之間,魏國的兩名金丹便戰敗受傷,淩空飛行遁走,四名寧國金丹追擊遠去。
地麵的戰鬥要慢得多,每千人一個編隊的士兵捉對廝殺,各種防守和攻擊法寶漫天飛舞,場麵蔚為壯觀。
由於地勢狹隘,寧國軍隊雖然人多,但卻無法形成圍攻之勢,隻能麵對麵一層層廝殺。
於是便互有死傷,一時難分上下。
足足打了有半日,完全都是強攻硬撼,隊列和陣型都非常簡單,沒有任何戰術可言。
拚到最後,魏國的兩萬軍士幾乎死傷殆盡,而寧國軍士也折損了近兩萬,之前的八萬大軍剩下了六萬多人。
對於這種硬拚的打法易九霄不敢苟同,雖然前世他就是為了阻擊遼兵硬拚而死,但那是無奈之舉。
看來魏國北方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否則不會以兩萬人硬撼對方八萬大軍,這種以卵擊石的做法純屬是白白犧牲軍士的性命。
這也勾起了易九霄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後麵雙方會怎麽打。
寧國的軍隊沒有馬上行進,而是打掃戰場,救治傷兵,將減員的編隊重新進行整合。
那四位追擊的金丹也飛了迴來,不知是否擊殺了逃遁的兩位魏國金丹。
見隊伍不走,易九霄也從空中落下,躲進附近的山林之中。
第二日一早,隊伍又開動了起來,繼續向著西行,此時已接近石州的西麵邊界。
越過這條邊界便是魏國北方的另一個州,名叫賀州。
賀州並非是邊境州,與北方的周國還間隔一個州。據前期探馬稟告,皇後和太子就是在賀州境內。
寧國軍隊徑直向賀州進發,易九霄判斷定是與皇後和太子有關,難道是封家勾結了寧國?
仔細一想,這寧國是小國,隻是周國的附屬國,封家定是跟周國有勾結。
想到封家,易九霄便氣不打一處來,恨從心頭起。
來魏國的路上他曾被封熙海困在了失夢澤之中,險些丟了性命,幸虧有妖龜一族相助才得已安全脫身。
思慮之下,他便決定攪一場渾水,相助厲家對付封家,也算是複仇吧!
本來他隻是偵查敵情,對各方都不相助,因為這幾方對於他來說,都是敵非。
現在易九霄改變了主意,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封家是直接傷害過他,厲家隻是潛在和假象的敵人而已。
現在封家勾結周國,無論是對其故國齊國,還是將要進攻寧國的計劃都十分不利。
想通之後,易九霄不再尾隨,而是從旁邊將寧國的軍隊繞開,直接向賀州方向飛行。
他要在賀州找到皇後和太子,向其通報一下寧國軍隊的進程,有可能還會助其一臂之力。
晉升武王境界之後,易九霄相信正麵對付一般金丹還是很輕鬆。
修士軍隊之間的作戰,決勝力量不僅是在人數,更重要的是主將的戰力。
飛行速度雖然沒有想象的那麽快,卻也比地麵行軍快上很多。
易九霄飛行在賀州的上空,俯瞰著地麵,試圖尋找皇後和太子大軍的蹤跡。
不知是因為飛行路線有誤還是其他原因,他在空中飛了三日都未能找到一絲痕跡。
無奈之下,便飛到賀州州府所在地賀州城。
賀州城無疑是一座大城,綿恆百裏,氣勢磅礴。
易九霄並未直接飛進城中,而是在城外降落,然後租了一匹馬進入了城中。
到了城門口發現盤查極為嚴厲,好在他沒有法力波動,守軍以為他是一介凡人,看了幾眼後便放行通過。
進城之後,易九霄無暇遊逛,略一打聽,就徑直朝著州府方向而去。
他要直接去找賀州太守詢問,因為太守很有可能知情。
皇後和太子的蹤跡,定然很隱秘,並非向路人可以打聽到的。
但是太守應該知道,隻要皇後和太子真的在賀州境內。
到了州府門口,易九霄便被門前守軍攔住。
本來他想讓守軍進去通報一下,誰知守軍根本不買賬,罵罵咧咧地趕著他。
易九霄頓時火了,身形一晃,八名守軍都跌倒在地打滾,連法寶都來不及拿出。
甩開守軍之後,他直接跨入了州府的大門。
門內的管事看到情狀,不敢攔助易九霄,飛奔向府內而去。
州府很大,堂院深深,易九霄剛穿過前庭,就見十幾張遠的地方站立一男子。
此人三十出頭的樣子,麵貌清雅,隻見他一聲斷喝:“什麽人?竟敢直闖州府!”
緊接著,一股巨大的威壓迎麵而來,這是金丹初期的威壓。
單從威壓易九霄便可判斷出,眼見之人定是賀州太守。
金丹初期的威壓,對於別人或許有用,相對易九霄來說,簡直連拂麵清風都不如。
他雲淡風輕地停住了腳步,跟眼前之人對視著:“你又是什麽人?”
“我乃是賀州太守蓋奇,不知尊駕到我州府有何事?”
太守的語氣明顯變了,不再像開始時那般盛氣淩人,而變得恭敬了不少。
同時也收斂的自身的氣勢,因為他對易九霄看不透,明明就是個凡人,卻在他的氣勢下無動於衷。
隻有一種可能,麵前的這個凡人比他修為高,他如何敢造次。
“找你當然有事,寧國的軍隊都打到你家門口了。”
“此地不方便說話,尊駕裏麵請。”
蓋奇一伸手,做了請的姿勢,就將易九霄讓到了中堂的一間會客廳中。
待易九霄落座後他再次相問:“不知道尊駕貴姓高名,還望賜教。”
易九霄覺得此時不應該再拿架子了,便迴答道:“我乃是齊國易九霄,因護衛公主到了貴國,碰巧見到了寧國軍隊入侵,欲將此事通報貴國皇後與太子。”
“原來是副使大人,蓋奇久仰大名,沒想到大人今日會光臨賀州,幸會幸會!”
蓋奇的話讓易九霄吃了一驚,沒想到對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
本來還準備費一番口舌來解釋,看來沒有必要了。
既然對方對自己都知道得如此清楚,那麽對封家與周國勾結一事,必然也是清楚,如果再說出來是不是有些多餘呢?
心中雖然在不斷思考,但口中還在謙虛:“易九霄打擾太守大人了,請勿見怪!”
“感謝副使大人通報敵情,關於寧國軍隊進軍賀州一事我也收到了消息,正在設法應對。”
果然如易九霄所料,對方已知曉敵情,那麽也沒有必要再說下去了。
便站起身說了聲:“既然太守大人已知曉,在下便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