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慎重起見,易九霄還是決定停止行軍,召集齊清茹等人商議一下再說。
四名探馬趕上隊伍時,隊伍正在行進中,這四人是到易九霄的馬車中進行報告的。
這些消息其他幾位包括齊斌並不知道,畢竟風險重重,易九霄決定還是要通報齊清茹幾人後再行定論。
臨時安營紮寨,很快幾人就聚集在議事營帳中,易九霄首先向齊清茹等人通報了探馬所帶迴的消息,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見,商議一下後麵的走向。
聽完易九霄敘述後,齊清茹思考了一下,便問道:“你是不是想改變行軍方向?”
“我暫時並未改變主意,隻是決定此行有風險,便召集各位商議。”
見易九霄如此迴答,齊清茹便放下了心,說道:“魏國南有徐國,西有陳國,東為齊國,北為周國,這四個都是強國,對齊魏的附屬國暫時不宜開戰,而徐國與齊魏向來都友好,去攻打徐國的附屬國不合適。”
她頓了一下,略作思考便接著說:“陳國那邊可以攻打,但陳國遠在西麵,不但距離遠,而且可能會腹背受敵,隻有寧國最合適,因為寧國地處齊魏周三周交接處,又是周國的附屬國,我們一路上已經殺了周國的金丹,結下了死仇,也不怕再得罪它,即使攻打寧國失敗,我們還有機會退迴到齊國。”
易九霄認真地聽齊清茹說完,感覺還真的有幾分道理。
他當時選擇寧國,隻是因為寧國是周國的附屬國,並未想得太深太細,經過齊清茹一分析,原來無意中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策。
隻是北去還是風險重重,不由得問道:“如果我們在北去的途中,遭遇皇後和封家的追兵,該怎麽辦?”
“我們是去東北方向,跟皇後逃離的方向至少偏離兩千裏,未必就能遭遇,而且北麵臨近周國,其情況會非常複雜,周國肯定參與其中攪水,三方可能會相互牽製,到時我們也可以伺機而行。另外途中可以派出探馬,打探對方行動路線,隻要不遭遇幾萬人的大軍,我們便不怕。”
既然齊清茹都如此說,易九霄便不再猶豫,他召集眾人商議,主要是不想獨斷專行,以免造成失誤。
此行風險必然會有,但比較其他路線,北上風險相對還要小一些。
既然取消和親,選擇出走,這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隻能一往無前,風險之中,未必就不是機遇。
其他幾人,包括公主齊清芸都沒有發表意見,以沉默認同了齊清茹所說。
這一點讓易九霄很是欣慰,因為隊伍決策層的相互認同、無重大分歧最為難得。
如果眾人同心協力,其實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
隊伍繼續向東行走了三天,在離開密州與慶州交界五百多裏處轉折向北,一路走的都是驛道,沒有受到盤查和幹擾。
沿途州縣都明哲保身,對於這支特殊的隊伍都視而不見,采取迴避的態度。
這也是地方官員的聰明之處,在沒有接到朝廷明示的情況,何必去多管閑事。
在密州向北疾行了十餘天,便出了密州境,到了魏國的明州。
齊斌再次派出了六路探馬,兩路仍然去的是慶州城,打探魏國朝廷的動靜。
另有兩路探馬專門打探皇後逃跑的蹤跡,還有兩路是在隊伍前行路徑進行打探,探查路途中是否通暢,是否有魏軍堵截。
行進期間,各路探馬不斷帶迴一些消息。據悉封家已徹底占領了慶州城,但是封家並未扶持魏通登基,魏國還是無主的狀態。
第二年三月初,和親隊伍離開齊國都城已經整整一年,此時行軍到了魏國的石州。
此州是魏國的一個邊境州,跟寧國交界,隻要跨越石州,便能進入寧國。
但石州很大,縱橫三千多裏,且地形地勢都很複雜,想要跨越並非很容易,至少要一個多月時間。
也就在隊伍剛踏入石州的境內的時候,探馬帶迴了一個大消息,聽聞寧國派遣十萬軍隊,五位金丹侵入了魏國。
這個消息嚴重影響了隊伍原定的進攻寧國的方案,讓眾人都頗為踟躇,難以決斷。
包括易九霄在內的所有人都想不通,寧國身為小國,怎麽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隻是探馬無法得知其中內幕,其實此事還是跟皇位爭奪有關,跟靜妃所在的封家有關,跟北方的周國有關。
慶州城破後皇後和太子在兩萬禁軍的護衛下,離開了慶州城一路向北,逃到了賀州。
賀州以及北方各州縣普遍支持厲家,所以皇後和太子逃到賀州後,很快便集合了幾萬軍隊,勢力日益壯大。
而封家的勢力則分布在魏國的東麵和南麵,之前圍攻慶州城的軍隊基本是從東麵和南麵邊境和各州抽掉而來的。
東南軍隊雖多,但路途遙遠,跨越數千裏之遙,軍隊調遣和補給都存在了很多困難。
久戰不下,封秋水和封熙山都很著急,封秋水更是急著讓兒子魏通登基。
她曾多次跟封熙山提出,但都被否決,理由是等滅了皇後和太子再說。否則就是想登基了,皇室長老不會同意,朝中官員也未必信服,隻會徒生變數。
情急之下,封家決定借用外部實力,他們求助一直暗中有勾結的周國。
讓周國派兵相助其剿滅皇後在北方的勢力,承諾事成之後割讓北方四州給周國作為酬謝,其中就包括石州。
周國就在魏國的北麵,與北方各州很近,出兵也非常便捷,而且周國一直對魏國虎視眈眈,欲吞並之而後快。
但周國與齊國連連征戰,不敢將戰線拉得太長,所以遲遲未能動手。
現在,封秋水主動聯係周國相助,對周國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周國皇帝當即答應了封秋水的要求,準備派兵征伐魏國。但周國的太宰冷無端卻諫言,提出直接出兵不妥。
現在魏國正在內亂期,如果周國率先出兵,那麽魏國周邊的其他幾個大國,如齊國、徐國、陳國也可能會出兵。
那樣魏國便會四分五裂,被周邊大國所蠶食,周國也很難得到最大的好處。
其餘大國即便不動手,坐山觀虎鬥,周國出兵後,就麵臨著與魏國全麵開戰的可能。
別看魏國群龍無首,內戰正酣,但作為大國,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果全力與周國拚鬥,周國肯定會陷入其中,到時候,與其敵對的齊國很可能會司機而動。
但是太宰冷無端也沒有讓周皇完全放棄這個機會,他獻計周皇,讓附屬國寧國出兵攻打魏國北方邊境,牽製住皇後厲容在北方的勢力。
寧國兵力不足,舉國也不足二十萬軍隊,但是沒有關係,周國可以暗中派遣軍隊進入寧國,打著寧國的旗號行事,這樣會麻痹魏國及周邊諸國。
因為寧國是小國,魏國朝廷對其一直不很重視,石州邊境的長年駐軍也就區區兩萬人,隻有主將是唯一的金丹初期。
而寧國這次直接發兵十萬,金丹高手都有五位,其中一位副將更是金丹中期。
實力如此懸殊,其結果是魏國石州守軍根本不堪一擊,雙方激戰不到兩日,石州的兩萬守軍便死傷殆盡。
寧國軍隊徹底控製了邊境,開始長驅直入,所以,在易九霄隊伍進入石州後,便收到了寧國軍隊攻入石州的消息。
對於易九霄和齊清茹來說,這真是一個大變數,他們根本想不到寧國會主動入侵魏國,而且實力還如此強悍。
兩人並不知道有周國參與其中的內幕,以為這十萬軍隊和五位金丹高手都是寧國自己的力量,所以有些猶豫不決了。
甚至懷疑起之前的決斷,是不是太輕視了寧國。
從目前的局勢判斷,易九霄和齊清茹都覺得隊伍不宜再前進。
北上很容易與寧國的十萬大軍和五位金丹遭遇,五位金丹和十萬大軍不容小視。
己方五百禁軍,雖然都是精兵,但力量太過懸殊,根本不堪一戰。
好在隊伍尚處在石州的西南邊緣,遠離戰火三千裏。
易九霄當即停止行軍,就近找個大集市補充好給養後,便進入了石州西南群山之中安營紮寨。
山中隱蔽,五百人藏在其中不易被發現,而且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即使寧國的大軍打過來之後,也很難討到好處。
將隊伍安頓之後,易九霄決定親自出去打探,探子雖然帶來很多消息,但還是自己眼見為實。
作為這支隊伍的主帥,他必須充分掌控局勢,不可憑感覺盲目而行。
他叮囑齊清茹和齊斌帶好隊伍,一直等他迴來才行動。
隨即便什麽人也沒帶,獨自離開了軍營,向西北而去。
易九霄沒有騎馬而是飛行,他已經徹底鞏固了武王境界,飛在空中輕鬆自如。
隻是速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快,一個白天也不過八百裏而已,而且飛行中體力消耗頗大,並不能沒日沒夜地連續飛在空中。
但飛行自有好處,以易九霄的目力,飛在空中俯瞰地麵,百裏山川盡收眼底。
四名探馬趕上隊伍時,隊伍正在行進中,這四人是到易九霄的馬車中進行報告的。
這些消息其他幾位包括齊斌並不知道,畢竟風險重重,易九霄決定還是要通報齊清茹幾人後再行定論。
臨時安營紮寨,很快幾人就聚集在議事營帳中,易九霄首先向齊清茹等人通報了探馬所帶迴的消息,同時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希望大家都能各抒己見,商議一下後麵的走向。
聽完易九霄敘述後,齊清茹思考了一下,便問道:“你是不是想改變行軍方向?”
“我暫時並未改變主意,隻是決定此行有風險,便召集各位商議。”
見易九霄如此迴答,齊清茹便放下了心,說道:“魏國南有徐國,西有陳國,東為齊國,北為周國,這四個都是強國,對齊魏的附屬國暫時不宜開戰,而徐國與齊魏向來都友好,去攻打徐國的附屬國不合適。”
她頓了一下,略作思考便接著說:“陳國那邊可以攻打,但陳國遠在西麵,不但距離遠,而且可能會腹背受敵,隻有寧國最合適,因為寧國地處齊魏周三周交接處,又是周國的附屬國,我們一路上已經殺了周國的金丹,結下了死仇,也不怕再得罪它,即使攻打寧國失敗,我們還有機會退迴到齊國。”
易九霄認真地聽齊清茹說完,感覺還真的有幾分道理。
他當時選擇寧國,隻是因為寧國是周國的附屬國,並未想得太深太細,經過齊清茹一分析,原來無意中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策。
隻是北去還是風險重重,不由得問道:“如果我們在北去的途中,遭遇皇後和封家的追兵,該怎麽辦?”
“我們是去東北方向,跟皇後逃離的方向至少偏離兩千裏,未必就能遭遇,而且北麵臨近周國,其情況會非常複雜,周國肯定參與其中攪水,三方可能會相互牽製,到時我們也可以伺機而行。另外途中可以派出探馬,打探對方行動路線,隻要不遭遇幾萬人的大軍,我們便不怕。”
既然齊清茹都如此說,易九霄便不再猶豫,他召集眾人商議,主要是不想獨斷專行,以免造成失誤。
此行風險必然會有,但比較其他路線,北上風險相對還要小一些。
既然取消和親,選擇出走,這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隻能一往無前,風險之中,未必就不是機遇。
其他幾人,包括公主齊清芸都沒有發表意見,以沉默認同了齊清茹所說。
這一點讓易九霄很是欣慰,因為隊伍決策層的相互認同、無重大分歧最為難得。
如果眾人同心協力,其實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
隊伍繼續向東行走了三天,在離開密州與慶州交界五百多裏處轉折向北,一路走的都是驛道,沒有受到盤查和幹擾。
沿途州縣都明哲保身,對於這支特殊的隊伍都視而不見,采取迴避的態度。
這也是地方官員的聰明之處,在沒有接到朝廷明示的情況,何必去多管閑事。
在密州向北疾行了十餘天,便出了密州境,到了魏國的明州。
齊斌再次派出了六路探馬,兩路仍然去的是慶州城,打探魏國朝廷的動靜。
另有兩路探馬專門打探皇後逃跑的蹤跡,還有兩路是在隊伍前行路徑進行打探,探查路途中是否通暢,是否有魏軍堵截。
行進期間,各路探馬不斷帶迴一些消息。據悉封家已徹底占領了慶州城,但是封家並未扶持魏通登基,魏國還是無主的狀態。
第二年三月初,和親隊伍離開齊國都城已經整整一年,此時行軍到了魏國的石州。
此州是魏國的一個邊境州,跟寧國交界,隻要跨越石州,便能進入寧國。
但石州很大,縱橫三千多裏,且地形地勢都很複雜,想要跨越並非很容易,至少要一個多月時間。
也就在隊伍剛踏入石州的境內的時候,探馬帶迴了一個大消息,聽聞寧國派遣十萬軍隊,五位金丹侵入了魏國。
這個消息嚴重影響了隊伍原定的進攻寧國的方案,讓眾人都頗為踟躇,難以決斷。
包括易九霄在內的所有人都想不通,寧國身為小國,怎麽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隻是探馬無法得知其中內幕,其實此事還是跟皇位爭奪有關,跟靜妃所在的封家有關,跟北方的周國有關。
慶州城破後皇後和太子在兩萬禁軍的護衛下,離開了慶州城一路向北,逃到了賀州。
賀州以及北方各州縣普遍支持厲家,所以皇後和太子逃到賀州後,很快便集合了幾萬軍隊,勢力日益壯大。
而封家的勢力則分布在魏國的東麵和南麵,之前圍攻慶州城的軍隊基本是從東麵和南麵邊境和各州抽掉而來的。
東南軍隊雖多,但路途遙遠,跨越數千裏之遙,軍隊調遣和補給都存在了很多困難。
久戰不下,封秋水和封熙山都很著急,封秋水更是急著讓兒子魏通登基。
她曾多次跟封熙山提出,但都被否決,理由是等滅了皇後和太子再說。否則就是想登基了,皇室長老不會同意,朝中官員也未必信服,隻會徒生變數。
情急之下,封家決定借用外部實力,他們求助一直暗中有勾結的周國。
讓周國派兵相助其剿滅皇後在北方的勢力,承諾事成之後割讓北方四州給周國作為酬謝,其中就包括石州。
周國就在魏國的北麵,與北方各州很近,出兵也非常便捷,而且周國一直對魏國虎視眈眈,欲吞並之而後快。
但周國與齊國連連征戰,不敢將戰線拉得太長,所以遲遲未能動手。
現在,封秋水主動聯係周國相助,對周國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周國皇帝當即答應了封秋水的要求,準備派兵征伐魏國。但周國的太宰冷無端卻諫言,提出直接出兵不妥。
現在魏國正在內亂期,如果周國率先出兵,那麽魏國周邊的其他幾個大國,如齊國、徐國、陳國也可能會出兵。
那樣魏國便會四分五裂,被周邊大國所蠶食,周國也很難得到最大的好處。
其餘大國即便不動手,坐山觀虎鬥,周國出兵後,就麵臨著與魏國全麵開戰的可能。
別看魏國群龍無首,內戰正酣,但作為大國,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果全力與周國拚鬥,周國肯定會陷入其中,到時候,與其敵對的齊國很可能會司機而動。
但是太宰冷無端也沒有讓周皇完全放棄這個機會,他獻計周皇,讓附屬國寧國出兵攻打魏國北方邊境,牽製住皇後厲容在北方的勢力。
寧國兵力不足,舉國也不足二十萬軍隊,但是沒有關係,周國可以暗中派遣軍隊進入寧國,打著寧國的旗號行事,這樣會麻痹魏國及周邊諸國。
因為寧國是小國,魏國朝廷對其一直不很重視,石州邊境的長年駐軍也就區區兩萬人,隻有主將是唯一的金丹初期。
而寧國這次直接發兵十萬,金丹高手都有五位,其中一位副將更是金丹中期。
實力如此懸殊,其結果是魏國石州守軍根本不堪一擊,雙方激戰不到兩日,石州的兩萬守軍便死傷殆盡。
寧國軍隊徹底控製了邊境,開始長驅直入,所以,在易九霄隊伍進入石州後,便收到了寧國軍隊攻入石州的消息。
對於易九霄和齊清茹來說,這真是一個大變數,他們根本想不到寧國會主動入侵魏國,而且實力還如此強悍。
兩人並不知道有周國參與其中的內幕,以為這十萬軍隊和五位金丹高手都是寧國自己的力量,所以有些猶豫不決了。
甚至懷疑起之前的決斷,是不是太輕視了寧國。
從目前的局勢判斷,易九霄和齊清茹都覺得隊伍不宜再前進。
北上很容易與寧國的十萬大軍和五位金丹遭遇,五位金丹和十萬大軍不容小視。
己方五百禁軍,雖然都是精兵,但力量太過懸殊,根本不堪一戰。
好在隊伍尚處在石州的西南邊緣,遠離戰火三千裏。
易九霄當即停止行軍,就近找個大集市補充好給養後,便進入了石州西南群山之中安營紮寨。
山中隱蔽,五百人藏在其中不易被發現,而且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即使寧國的大軍打過來之後,也很難討到好處。
將隊伍安頓之後,易九霄決定親自出去打探,探子雖然帶來很多消息,但還是自己眼見為實。
作為這支隊伍的主帥,他必須充分掌控局勢,不可憑感覺盲目而行。
他叮囑齊清茹和齊斌帶好隊伍,一直等他迴來才行動。
隨即便什麽人也沒帶,獨自離開了軍營,向西北而去。
易九霄沒有騎馬而是飛行,他已經徹底鞏固了武王境界,飛在空中輕鬆自如。
隻是速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快,一個白天也不過八百裏而已,而且飛行中體力消耗頗大,並不能沒日沒夜地連續飛在空中。
但飛行自有好處,以易九霄的目力,飛在空中俯瞰地麵,百裏山川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