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埠、兌換黃金的旨意在整個京城中立刻引起軒然大波,茶館酒肆到處都是議論紛紛。無一例外的是,全部都是反對之聲。對於民間的議論紛紛,也有不少大臣上過折子,光緒無不側目以對。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技術巧,以為不必學。這些人的意見有什麽好聽的,對於這類的折子,光緒隻批了個“知道了”就全部發迴。
眾大臣們看皇上是決意不改,就把主意打到慈禧太後老佛爺那邊。兩宮太後就在慈寧宮這邊,召見恭親王奕欣、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總理大臣李鴻章問話。
“微臣以為,今年以來,皇上先改軍製,後變農製,再大舉工業之事。皇上雖說從未提及新政,但所行之事歸根到底還是新政。隻是這朝廷上下的反對之聲就從未斷過。隻是皇上一意推行新政,跟本不聽勸諫,此次頒布上諭跟本就未曾與軍機處商議。據微臣所知,皇上頒布上諭前,僅與唐紹儀、林啟兆等數人商議過而已。”世鐸說完後就安靜的坐在一邊。
“非也,皇上商議此事時,微臣也在場。”李鴻章站了起來。
這麽大個事你都搞不清楚,你是幹什麽吃的。慈禧不由的瞪了世鐸一眼,看後看著李鴻章說道:“哦!那你到是說說,你是怎麽個想法。”
“甲午一戰,北洋水陸皆敗。若非有皇上力挽狂瀾,恐我大清危矣。故微臣以為,我大清的法度到了必須要變的時候了。微臣跟在皇上身邊辦差,皇上的每條旨意老臣皆是明了。且不論新政的好壞得失,單說這朝廷稅賦。今歲至此。朝廷所收之稅賦已逾九千萬兩,相信至歲未其稅賦總額可過一萬萬兩。今歲朝廷稅賦較去歲高出二成,此皆皇上興辦工業所致。不僅如些,因為大量工廠所建,使之民有所勞、日有所食。如此長期以往,將不再複當年楊洪之亂。僅此一點,這新政就有必要實施。”說完,李鴻章兩袖一甩跪倒在地:“還請老佛爺明鑒。”
“聽你這麽一說呀,到也是這個理兒。起來坐下迴話吧。”慈禧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咱們大清自己辦工廠就行了。那何必無端開埠於洋人,又為何必與洋人兌換什麽黃金。”
“開埠於洋人實在是因為皇上正與洋人商議這商業稅之問題。老佛爺明鑒,平楊洪之亂之時各地為籌軍餉而設有厘金,然此厘金僅對我大清商人收取而並不收與洋人。故此,洋貨其價格必將遠低於我土貨。厘金反而對洋人有利而於華商無益。且僅關有征而市無征,一般富商大賈擁資營利而不納賦稅。使之朝廷坐失賦稅。故此皇上已命唐紹儀與洋人商談這取消厘金而收其商業交易稅。目前洋人均以應允,隻要朝廷取消息厘金,將來洋商可同華商一並繳納商業交易稅。隻是因為所繳之稅率尚在商議中。如此一來,若明歲開征商業交易稅,我大清之賦稅至少再增加兩成。”李鴻章款款而談:“至於兌換黃金,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什麽要兌換黃金?這件事光緒也曾為兩宮太後解釋過多次。還用過對外貿易來說明,但兩宮太後也隻是一知半解。李鴻章不愧是久經朝政的過來人,他用兩宮太後能理解的最簡單的話來說明兌換黃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這讓兩宮太後不住的點頭稱是。
“啟稟兩宮太後。當今天下唯有我大清和少數幾個國家還在使用白銀為錢幣。而西方列強早已是以黃金為錢幣基準,白銀在西方列強國家中甚至已經淪為工業材料。如我大清再不行變更,我大清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洋人隻須操縱白銀價格就可輕易將輕而一舉的拿走。”李鴻章頓首急道:“請兩宮太後明鑒,兌換黃金之事不可久拖,還請早做決斷。”
“沒想到洋人之用心如此險惡。”慈惠太後聽得不由的擦了擦汗:“姐姐,依妹妹看兌換黃金之事還是得辦下去呀。”
“洋人亡我大清之心何曾停過。”慈禧皺著眉頭站了起來,一旁的李蓮英連忙上前攙扶卻被慈禧推開:“哀家還有一個問題。皇上能明白這個道理,那洋人沒有理由不會知道。那洋人為什麽還要答應呢?”
“洋人自然是不願意的,可耐不住皇上要開埠通商,洋人這才應允。不僅如此,皇上以取消厘金換得洋人繳納交易稅以充國庫。以開埠通商為代價,換來外洋人還大清投資。就是要洋人拿錢來大清國辦廠子,招大清國民工作,給大清國民發銀子。其一,以洋人的錢養著大清的人,以之民有所食,不覆當年楊洪之亂。其二,洋人開廠必也得向朝廷繳納稅銀,又再次充實國庫。朝廷上下紛紛議論皇上開埠通商是讓洋人賺我大清銀子,但兩相比較之下,開埠通商實利大於弊也。”說罷,李鴻章退至一旁。
這話如果到光緒麵前來說那可真就是漏洞百出,比如洋人投資比例的問題也沒說清楚,但放在太後這些人這裏說就能說的通,因為她們不懂。
可立於一旁的世鐸不高興了,這來告皇上的狀沒成卻成了為皇上表功來了。一肚子意見的世鐸也不等太後說話就站了出來:“就算總理大人說的有理,可皇上未經朝議便要將火耗收歸大清銀行。當年先帝雍正爺也想這麽做,那時大清無內憂外患尚未能辦下,如今皇上說要取消就要取消。總理大人不會不明白當下大清的局勢,如此改巨過盛,與國家社稷不利呀。”說完,世鐸對著兩宮太後一跪:“還請太後明斷。”
李鴻章看著世鐸,臉上是波瀾不驚,可心裏麵卻直是不住的搖頭。火耗厘金就是地方自己的小金庫,早些年他之所以執掌北洋靠的就是這兩樣,這也是地方能抗衡朝廷的資本。隻有將這些統統收歸朝廷,朝廷才能真正的號令全國。而你們口口聲聲國家社稷。可想的隻是自己的利益。
不由間,李鴻章對年青的光緒不由的再次高看起來。皇上借著大勝日本之勢,誘之以利讓西方列強壓服日本,並為清國改革出力出資。再誘之以名,以整編軍隊為名瓦解北洋這個最大的地方勢力,又加強了皇上的軍政大權。以朝廷大義在手,不經朝議直接下旨取消息火耗厘金,就是要逼著地方督撫們交出財權,進而斬斷他們的根基。皇上借著大勝日本之機,就接二連三的頒布新政就是選對了天時。皇上有強兵在手就是地利,皇上是天下之主就人和。有天時地利人和,天下督撫們再有想法也隻能乖乖聽從朝廷的意思,皇上將勢、術發揮到了極至。這個皇上在短短數年當中如同太陽般的升起,這於剛剛親政時那個唯唯諾諾的皇上還是一個人嗎?
可是慈禧太後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思維。太後問他對此事的想法。他如今還能有什麽想法,一個失去了軍權、失去根基的人有什麽想法都不重要了。所以他對太後說:“老臣唯朝廷旨意行事。”
李鴻章還是留了一手。他說的朝廷的旨意而不是皇上的旨意。這個意思慈禧是聽明白了。所以她滿意的點了點頭。李鴻章明白,取消火耗厘金對朝廷是大有裨益的,可這必竟牽動著上上下下數十萬的官員,李鴻章也勸過皇上,讓他暫且擱置此事,隻須勵精圖治。五年最多十年再行取消也就水到渠成之事。可皇上卻說他沒那麽多時間等,他就一直不明白,他李鴻章已經年有七十尚可等待,皇上年方二十出頭怎麽反而沒時間?
皇上新政雖然可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問題但決不影響最終的結果。李鴻章是堅持說有必要做下去。而世鐸也堅持說皇上年青行事操之過急,要請太後出麵撥正朝綱。李鴻章說的是皇上新政的事,世鐸說的是要請太後出麵的事,也因為李鴻章與世鐸說的跟本不是一件事所以爭了半天也爭不出結果來。但在爭執的過程中,慈禧到是聽明白了一些事情,就是皇上所做的一切都隻有一個目的——收權歸朝廷。
收權歸朝廷慈禧是支持的,她也早想這麽做了,可朝廷上上下下這麽大的攤子又哪是如此容易辦得到的。她仔細的沉思一會兒後,說道:“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什麽意思,既然皇上要做你們就用心辦差吧。”
“微臣領旨。”
“你們要領的呀是皇上的旨意。哀家隻是聽聞如今朝議紛紛的召你們幾個進來問問話而已。哀家可沒旨意。”說完,慈禧揮了揮手讓眾人跪安退下。慈禧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皇上強違天下之意而行,天下也必將群起而反之。所以她幹脆放手讓皇上去做,皇上做的越多天下人反意越大。等皇上將大權收歸朝廷之時,也是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之時,這時她這個太後就可以站出來說話收拾殘局,以在她在朝局上的多年經營和她一手安排的天下官員也必將歸心於她。那個時候,天下大權收歸朝廷,而朝廷大權又收於她太後老佛爺手裏。想明白此處的慈禧臉上一片神采飛揚。可她不知道,她概念中的天下,隻是那些她安排的官員貴族而已。
可還沒等眾臣們退下,門外急報:禦前總管寇連材有要事急報兩宮太後及總理大臣。
門外,寇連材焦急的來迴踱步。京城出大事了,必須趕緊處理妥當,不然必將天下振動。當他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找到軍機處,這才知道李鴻章及一班軍們大臣們都被傳到慈寧宮問話,他立馬轉到慈寧宮來。寇連材必竟是禦前總管,所以門侍立馬通報,很快傳他進宮。
隻是簡單的行過禮後,寇連材急忙說道:“奴才剛剛得知消息,數千旗人聚集前住京城大學堂方向,揚言要報什麽仇。奴才覺得事恐有變,未做細細探聽便來急報兩宮太後及眾位大人們。”
京師大學堂幾乎全是漢人,而數千旗人聚集卻是要去報仇。大清國自開國以來滿漢之防就是頭等大事,滿漢之爭曆來都是漢人先屈服,向這種數千旗人主動前去找漢人鬧事的可是大清國頭一遭。此事若處理稍有不當,就可能引來天下大亂。就算是康乾之時也須小心應對。更何況如今朝廷早已是內憂外患。正當皇上實行新政之時卻出來此等大事,這讓在場的大臣們如何不慌。
慈禧心頭也是大為震驚:“何事如此,以致如些大張旗鼓?”
“奴才隻是聽到傳聞,數日前有一京師大學堂之學子不知而故與一滿人起了爭執,事後那名滿人覺得受到了羞辱於昨日一早聚集了數十人前去京師大學堂。又不知何故迴來的滿人就四處說大學堂校長容閎出言不遜而後又譴人毆打於他們。旗人憤慨而聚千餘人前去尋仇。這隻是奴才聽到的傳聞,實無法分辯真偽。奴才自覺事大,來前便自作主張讓人前去將此事知會九門提督榮大人,請他將旗人先行攔下。便急忙來報兩位太後知道。”
“皇上呢?為什麽不報皇上知道?”慈禧問道。
寇連材一陣張嘴結舌,皇上私自出宮這事是瞞不下去了。寇連材這才說道:“皇上一早出宮,前去長城視察。”
“是不是又和那個姓安的狐妹子出去遊玩去了?你們就替皇上瞞著哀家吧。”慈禧滿臉怒容。這一年來皇上每每出宮都是去見那個安茜,任她們怎麽勸也沒用。慈禧轉而對李鴻章怒道:“李鴻章,你也是朝中的老人了,你怎麽不勸著點皇上。還有你小女兒也是皇上身邊親近之人,你讓她多勸勸皇上。一國之君致朝政於不顧。一門心思風花雪月這如何了的,如何了的呀!”
李鴻章一聽到慈禧點他的名就立馬跪下了:“老臣知罪。還請太後息怒。”
到是寇連材急忙說道:“奴才已譴快馬前去向皇上通報。請皇上急速迴轉,但一來一迴恐耗時過久。奴才自知罪該萬死,可眼下之事卻刻不容緩,此事如何處理還請太後定奪。”
“還有什麽可定奪的。旗人激憤,榮祿定是攔他們不住。你們速至大學堂好生勸慰,務必不可使情態擴大。無論如何也要拖至皇上迴來。”
“臣等領旨。臣等先行告退。”李鴻章、世鐸等人轉身就要走。
“各位大人請慢。” 寇連材說道:“宮中皇家警衛營已全數集合完畢。如果各位大人需要,他們可以立刻出發。”
“一並帶去也好。”一向不太說話的慈惠太後開了口:“此事萬萬不可鬧大了,有這些人在好待也能鎮鎮場麵。”
李鴻章轉身答道:“迴太後話,臣以為不妥。本來隻是一件普通的民間糾紛。此時若有兵勇在場反而會將事態擴大。臣以為隻須三五侍衛足以。”
“妹妹也是太後了,怎麽說話如此兒戲。這又不是打群架還鎮什麽場麵呀。”慈禧有些悅:“再說,滿朝軍機大臣們都去了,還有他們鎮不了的場麵?”
慈禧的話說的也是,當朝一品大員們都到場了哪裏還有鎮不住的場麵。可慈惠總覺得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什麽,隻能目送他們離開。
滿朝軍機們都大意了,兩宮太後們也大意了。他們還是以老眼光看待滿漢之爭,卻不知道當今的局勢早已不是康乾之時那滿人勢力衝天的時代,京師大學堂也不是那種在朱學倫理教育下的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如今大清國內中西方文化最激烈交匯的地方,西方的教育理念早已深深的植入了西方的理念。雖然千年的忠君思想還在,但大學堂的學子們對旗人的所作所為卻是早已看不慣了。
所以當數千旗人聚集而來,跟本沒能交談幾句就衝突四起。不等軍機大臣們到來,兩邊早已打的是鮮血四濺。(未完待續。。)
眾大臣們看皇上是決意不改,就把主意打到慈禧太後老佛爺那邊。兩宮太後就在慈寧宮這邊,召見恭親王奕欣、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總理大臣李鴻章問話。
“微臣以為,今年以來,皇上先改軍製,後變農製,再大舉工業之事。皇上雖說從未提及新政,但所行之事歸根到底還是新政。隻是這朝廷上下的反對之聲就從未斷過。隻是皇上一意推行新政,跟本不聽勸諫,此次頒布上諭跟本就未曾與軍機處商議。據微臣所知,皇上頒布上諭前,僅與唐紹儀、林啟兆等數人商議過而已。”世鐸說完後就安靜的坐在一邊。
“非也,皇上商議此事時,微臣也在場。”李鴻章站了起來。
這麽大個事你都搞不清楚,你是幹什麽吃的。慈禧不由的瞪了世鐸一眼,看後看著李鴻章說道:“哦!那你到是說說,你是怎麽個想法。”
“甲午一戰,北洋水陸皆敗。若非有皇上力挽狂瀾,恐我大清危矣。故微臣以為,我大清的法度到了必須要變的時候了。微臣跟在皇上身邊辦差,皇上的每條旨意老臣皆是明了。且不論新政的好壞得失,單說這朝廷稅賦。今歲至此。朝廷所收之稅賦已逾九千萬兩,相信至歲未其稅賦總額可過一萬萬兩。今歲朝廷稅賦較去歲高出二成,此皆皇上興辦工業所致。不僅如些,因為大量工廠所建,使之民有所勞、日有所食。如此長期以往,將不再複當年楊洪之亂。僅此一點,這新政就有必要實施。”說完,李鴻章兩袖一甩跪倒在地:“還請老佛爺明鑒。”
“聽你這麽一說呀,到也是這個理兒。起來坐下迴話吧。”慈禧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咱們大清自己辦工廠就行了。那何必無端開埠於洋人,又為何必與洋人兌換什麽黃金。”
“開埠於洋人實在是因為皇上正與洋人商議這商業稅之問題。老佛爺明鑒,平楊洪之亂之時各地為籌軍餉而設有厘金,然此厘金僅對我大清商人收取而並不收與洋人。故此,洋貨其價格必將遠低於我土貨。厘金反而對洋人有利而於華商無益。且僅關有征而市無征,一般富商大賈擁資營利而不納賦稅。使之朝廷坐失賦稅。故此皇上已命唐紹儀與洋人商談這取消厘金而收其商業交易稅。目前洋人均以應允,隻要朝廷取消息厘金,將來洋商可同華商一並繳納商業交易稅。隻是因為所繳之稅率尚在商議中。如此一來,若明歲開征商業交易稅,我大清之賦稅至少再增加兩成。”李鴻章款款而談:“至於兌換黃金,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什麽要兌換黃金?這件事光緒也曾為兩宮太後解釋過多次。還用過對外貿易來說明,但兩宮太後也隻是一知半解。李鴻章不愧是久經朝政的過來人,他用兩宮太後能理解的最簡單的話來說明兌換黃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這讓兩宮太後不住的點頭稱是。
“啟稟兩宮太後。當今天下唯有我大清和少數幾個國家還在使用白銀為錢幣。而西方列強早已是以黃金為錢幣基準,白銀在西方列強國家中甚至已經淪為工業材料。如我大清再不行變更,我大清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子,洋人隻須操縱白銀價格就可輕易將輕而一舉的拿走。”李鴻章頓首急道:“請兩宮太後明鑒,兌換黃金之事不可久拖,還請早做決斷。”
“沒想到洋人之用心如此險惡。”慈惠太後聽得不由的擦了擦汗:“姐姐,依妹妹看兌換黃金之事還是得辦下去呀。”
“洋人亡我大清之心何曾停過。”慈禧皺著眉頭站了起來,一旁的李蓮英連忙上前攙扶卻被慈禧推開:“哀家還有一個問題。皇上能明白這個道理,那洋人沒有理由不會知道。那洋人為什麽還要答應呢?”
“洋人自然是不願意的,可耐不住皇上要開埠通商,洋人這才應允。不僅如此,皇上以取消厘金換得洋人繳納交易稅以充國庫。以開埠通商為代價,換來外洋人還大清投資。就是要洋人拿錢來大清國辦廠子,招大清國民工作,給大清國民發銀子。其一,以洋人的錢養著大清的人,以之民有所食,不覆當年楊洪之亂。其二,洋人開廠必也得向朝廷繳納稅銀,又再次充實國庫。朝廷上下紛紛議論皇上開埠通商是讓洋人賺我大清銀子,但兩相比較之下,開埠通商實利大於弊也。”說罷,李鴻章退至一旁。
這話如果到光緒麵前來說那可真就是漏洞百出,比如洋人投資比例的問題也沒說清楚,但放在太後這些人這裏說就能說的通,因為她們不懂。
可立於一旁的世鐸不高興了,這來告皇上的狀沒成卻成了為皇上表功來了。一肚子意見的世鐸也不等太後說話就站了出來:“就算總理大人說的有理,可皇上未經朝議便要將火耗收歸大清銀行。當年先帝雍正爺也想這麽做,那時大清無內憂外患尚未能辦下,如今皇上說要取消就要取消。總理大人不會不明白當下大清的局勢,如此改巨過盛,與國家社稷不利呀。”說完,世鐸對著兩宮太後一跪:“還請太後明斷。”
李鴻章看著世鐸,臉上是波瀾不驚,可心裏麵卻直是不住的搖頭。火耗厘金就是地方自己的小金庫,早些年他之所以執掌北洋靠的就是這兩樣,這也是地方能抗衡朝廷的資本。隻有將這些統統收歸朝廷,朝廷才能真正的號令全國。而你們口口聲聲國家社稷。可想的隻是自己的利益。
不由間,李鴻章對年青的光緒不由的再次高看起來。皇上借著大勝日本之勢,誘之以利讓西方列強壓服日本,並為清國改革出力出資。再誘之以名,以整編軍隊為名瓦解北洋這個最大的地方勢力,又加強了皇上的軍政大權。以朝廷大義在手,不經朝議直接下旨取消息火耗厘金,就是要逼著地方督撫們交出財權,進而斬斷他們的根基。皇上借著大勝日本之機,就接二連三的頒布新政就是選對了天時。皇上有強兵在手就是地利,皇上是天下之主就人和。有天時地利人和,天下督撫們再有想法也隻能乖乖聽從朝廷的意思,皇上將勢、術發揮到了極至。這個皇上在短短數年當中如同太陽般的升起,這於剛剛親政時那個唯唯諾諾的皇上還是一個人嗎?
可是慈禧太後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思維。太後問他對此事的想法。他如今還能有什麽想法,一個失去了軍權、失去根基的人有什麽想法都不重要了。所以他對太後說:“老臣唯朝廷旨意行事。”
李鴻章還是留了一手。他說的朝廷的旨意而不是皇上的旨意。這個意思慈禧是聽明白了。所以她滿意的點了點頭。李鴻章明白,取消火耗厘金對朝廷是大有裨益的,可這必竟牽動著上上下下數十萬的官員,李鴻章也勸過皇上,讓他暫且擱置此事,隻須勵精圖治。五年最多十年再行取消也就水到渠成之事。可皇上卻說他沒那麽多時間等,他就一直不明白,他李鴻章已經年有七十尚可等待,皇上年方二十出頭怎麽反而沒時間?
皇上新政雖然可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問題但決不影響最終的結果。李鴻章是堅持說有必要做下去。而世鐸也堅持說皇上年青行事操之過急,要請太後出麵撥正朝綱。李鴻章說的是皇上新政的事,世鐸說的是要請太後出麵的事,也因為李鴻章與世鐸說的跟本不是一件事所以爭了半天也爭不出結果來。但在爭執的過程中,慈禧到是聽明白了一些事情,就是皇上所做的一切都隻有一個目的——收權歸朝廷。
收權歸朝廷慈禧是支持的,她也早想這麽做了,可朝廷上上下下這麽大的攤子又哪是如此容易辦得到的。她仔細的沉思一會兒後,說道:“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什麽意思,既然皇上要做你們就用心辦差吧。”
“微臣領旨。”
“你們要領的呀是皇上的旨意。哀家隻是聽聞如今朝議紛紛的召你們幾個進來問問話而已。哀家可沒旨意。”說完,慈禧揮了揮手讓眾人跪安退下。慈禧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皇上強違天下之意而行,天下也必將群起而反之。所以她幹脆放手讓皇上去做,皇上做的越多天下人反意越大。等皇上將大權收歸朝廷之時,也是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之時,這時她這個太後就可以站出來說話收拾殘局,以在她在朝局上的多年經營和她一手安排的天下官員也必將歸心於她。那個時候,天下大權收歸朝廷,而朝廷大權又收於她太後老佛爺手裏。想明白此處的慈禧臉上一片神采飛揚。可她不知道,她概念中的天下,隻是那些她安排的官員貴族而已。
可還沒等眾臣們退下,門外急報:禦前總管寇連材有要事急報兩宮太後及總理大臣。
門外,寇連材焦急的來迴踱步。京城出大事了,必須趕緊處理妥當,不然必將天下振動。當他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找到軍機處,這才知道李鴻章及一班軍們大臣們都被傳到慈寧宮問話,他立馬轉到慈寧宮來。寇連材必竟是禦前總管,所以門侍立馬通報,很快傳他進宮。
隻是簡單的行過禮後,寇連材急忙說道:“奴才剛剛得知消息,數千旗人聚集前住京城大學堂方向,揚言要報什麽仇。奴才覺得事恐有變,未做細細探聽便來急報兩宮太後及眾位大人們。”
京師大學堂幾乎全是漢人,而數千旗人聚集卻是要去報仇。大清國自開國以來滿漢之防就是頭等大事,滿漢之爭曆來都是漢人先屈服,向這種數千旗人主動前去找漢人鬧事的可是大清國頭一遭。此事若處理稍有不當,就可能引來天下大亂。就算是康乾之時也須小心應對。更何況如今朝廷早已是內憂外患。正當皇上實行新政之時卻出來此等大事,這讓在場的大臣們如何不慌。
慈禧心頭也是大為震驚:“何事如此,以致如些大張旗鼓?”
“奴才隻是聽到傳聞,數日前有一京師大學堂之學子不知而故與一滿人起了爭執,事後那名滿人覺得受到了羞辱於昨日一早聚集了數十人前去京師大學堂。又不知何故迴來的滿人就四處說大學堂校長容閎出言不遜而後又譴人毆打於他們。旗人憤慨而聚千餘人前去尋仇。這隻是奴才聽到的傳聞,實無法分辯真偽。奴才自覺事大,來前便自作主張讓人前去將此事知會九門提督榮大人,請他將旗人先行攔下。便急忙來報兩位太後知道。”
“皇上呢?為什麽不報皇上知道?”慈禧問道。
寇連材一陣張嘴結舌,皇上私自出宮這事是瞞不下去了。寇連材這才說道:“皇上一早出宮,前去長城視察。”
“是不是又和那個姓安的狐妹子出去遊玩去了?你們就替皇上瞞著哀家吧。”慈禧滿臉怒容。這一年來皇上每每出宮都是去見那個安茜,任她們怎麽勸也沒用。慈禧轉而對李鴻章怒道:“李鴻章,你也是朝中的老人了,你怎麽不勸著點皇上。還有你小女兒也是皇上身邊親近之人,你讓她多勸勸皇上。一國之君致朝政於不顧。一門心思風花雪月這如何了的,如何了的呀!”
李鴻章一聽到慈禧點他的名就立馬跪下了:“老臣知罪。還請太後息怒。”
到是寇連材急忙說道:“奴才已譴快馬前去向皇上通報。請皇上急速迴轉,但一來一迴恐耗時過久。奴才自知罪該萬死,可眼下之事卻刻不容緩,此事如何處理還請太後定奪。”
“還有什麽可定奪的。旗人激憤,榮祿定是攔他們不住。你們速至大學堂好生勸慰,務必不可使情態擴大。無論如何也要拖至皇上迴來。”
“臣等領旨。臣等先行告退。”李鴻章、世鐸等人轉身就要走。
“各位大人請慢。” 寇連材說道:“宮中皇家警衛營已全數集合完畢。如果各位大人需要,他們可以立刻出發。”
“一並帶去也好。”一向不太說話的慈惠太後開了口:“此事萬萬不可鬧大了,有這些人在好待也能鎮鎮場麵。”
李鴻章轉身答道:“迴太後話,臣以為不妥。本來隻是一件普通的民間糾紛。此時若有兵勇在場反而會將事態擴大。臣以為隻須三五侍衛足以。”
“妹妹也是太後了,怎麽說話如此兒戲。這又不是打群架還鎮什麽場麵呀。”慈禧有些悅:“再說,滿朝軍機大臣們都去了,還有他們鎮不了的場麵?”
慈禧的話說的也是,當朝一品大員們都到場了哪裏還有鎮不住的場麵。可慈惠總覺得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什麽,隻能目送他們離開。
滿朝軍機們都大意了,兩宮太後們也大意了。他們還是以老眼光看待滿漢之爭,卻不知道當今的局勢早已不是康乾之時那滿人勢力衝天的時代,京師大學堂也不是那種在朱學倫理教育下的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如今大清國內中西方文化最激烈交匯的地方,西方的教育理念早已深深的植入了西方的理念。雖然千年的忠君思想還在,但大學堂的學子們對旗人的所作所為卻是早已看不慣了。
所以當數千旗人聚集而來,跟本沒能交談幾句就衝突四起。不等軍機大臣們到來,兩邊早已打的是鮮血四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