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了解的深入,華楓越來越感受到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於中國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
英國為了改變貿易入超的狀況,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裏人民進行了英勇戰鬥。但由於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中,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驚醒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了。中國從此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係。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並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製度》;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引發的天京事變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時代農民戰爭的特點。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勇敢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峰。
19世紀6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洋務派。從60年代到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既有革命性一麵,又有妥協性的一麵。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早於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
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更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後爆發了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中法新約》的簽訂,使法國進一步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了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掀起維新變法運動。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守舊勢力發動政變,使維新變法歸於失敗。這場維新運動史稱戊戌變法。
19世紀末,在華北地區爆發義和團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這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894年,孫中山創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幹擾,成功引入西學,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
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進行革新,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製,廢除科舉製,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
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出現了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也相繼建立起來。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革命派通過與保皇派的論戰,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的到來。
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發動了萍瀏醴、廣州黃花崗等一係列起義,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製製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民國初年1912年3月,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臨時政府正式遷京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起來。袁世凱對內鎮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號召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生了。
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力量強大,“二次革命”很快失敗。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開始了複辟帝製的活動。孫中山再次組織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袁世凱被迫取消帝製,在絕望中死去。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麵。徐州軍閥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北京擁戴溥儀複辟,但複辟醜劇隻持續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執政後,拒絕恢複《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為維護共和製度,孫中山倡導了護法運動,但不久也失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得到了短暫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了。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口號。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從而使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激起中國人民強烈義憤。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6月初,運動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並取得了初步勝利。五四運動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成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進分子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初步結合起來。1920年,共產主義小組在各地相繼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製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於中國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
英國為了改變貿易入超的狀況,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戰爭中,廣大愛國官兵和三元裏人民進行了英勇戰鬥。但由於清政.府奉行妥協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中,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驚醒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了。中國從此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係。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並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製度》;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引發的天京事變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時代農民戰爭的特點。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勇敢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峰。
19世紀6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洋務派。從60年代到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既有革命性一麵,又有妥協性的一麵。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早於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
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更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後爆發了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中法新約》的簽訂,使法國進一步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馬關條約》簽訂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了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後,由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掀起維新變法運動。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守舊勢力發動政變,使維新變法歸於失敗。這場維新運動史稱戊戌變法。
19世紀末,在華北地區爆發義和團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這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894年,孫中山創立了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幹擾,成功引入西學,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
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進行革新,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製,廢除科舉製,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
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出現了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也相繼建立起來。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革命派通過與保皇派的論戰,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的到來。
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發動了萍瀏醴、廣州黃花崗等一係列起義,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製製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民國初年1912年3月,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臨時政府正式遷京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起來。袁世凱對內鎮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孫中山號召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生了。
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力量強大,“二次革命”很快失敗。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開始了複辟帝製的活動。孫中山再次組織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袁世凱被迫取消帝製,在絕望中死去。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麵。徐州軍閥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北京擁戴溥儀複辟,但複辟醜劇隻持續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執政後,拒絕恢複《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為維護共和製度,孫中山倡導了護法運動,但不久也失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得到了短暫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了。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
“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口號。新文化運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從而使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激起中國人民強烈義憤。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6月初,運動發展成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並取得了初步勝利。五四運動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成為新思潮的主流。一批先進分子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初步結合起來。1920年,共產主義小組在各地相繼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製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