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讀大學了。
懷揣著夢想,李小娟讀大學了。
最重要的是,李小娟在大學認識了我。
終於出場,讓我好生整理一下。看前麵那麽多內容,讀者一定會對我有想法,這是個什麽人呢,為什麽我會知道這麽多,為什麽李小娟會跟我說這麽多。
我早說過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平凡的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情節可能已經讓讀者失去了興趣,所以要向讀到這一章的人致敬,你們真的辛苦了!!
我的來曆其實很簡單。像李小娟這麽平凡的人,周圍出現的人物一般也不會特殊到哪裏去,即便有如羅毅一樣的,也隻是命裏的匆匆過客。
這就是物以類聚的定義。
李小娟當然有遇到過“不凡”的人,可是李小娟與他們熟不起來,李小娟覺得她和他們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距離,而這種距離讓她本能地迴避,她覺得即使她主動靠近,也不會有交集,即使有交集,也是沒有意義的交集,是個美麗的錯誤。
李小娟本來對我也是沒有什麽興趣的。然而我對於李小娟而言,就顯得有那麽點特殊。我和李小娟念的是同一所小學,後來同一所初中,然後同一所高中,最後同一所大學。也就是說,除了她轉學和複讀那些時間,我和她一直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裏,唿吸著同一個地方的空氣。然而我們從來沒有說過話,直到上了這所大學。所以我才說,她是在大學才認識的我。
我相信李小娟一定見過我。隻是她不記得罷了。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張臉總是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似曾相識卻又不確定。就像那首歌裏唱的,“在哪裏,在哪裏見過你,……我一時想不起……”我是有點煽情啦。我其實是希望李小娟對我有這樣一種印象,不然的話我豈不是很丟臉。而我對李小娟,有一種無意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麽我知道她小時候長什麽樣子,為什麽有的事情她並沒有告訴我,但我還是可以綜合地講述給你聽。
我叫馬小軍。這是一個比“李小娟”更土、更俗的名字,我們都屬於那種扔到人群裏就會找不到的人種,正是因為共鳴於這種特質,李小娟和我相見恨晚,我始終記得我向她介紹我自己時她臉上的表情。
她像撿到寶一樣開心。
我覺得她真是很幼稚,盡管她和我同年出生。可是年齡並不與成熟度成正比。有科學論據證明,沒有人的生理發育與心理發育是嚴格一致的,更容易出現的情況是,兩者步調因為落差而使得機體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據說,這才是人類所有病痛的真正來源。當然這種說法有待考證,本文隻是借用一下,無意深入追究。
李小娟真是很幼稚。我之所以反複強調這一點,隻是為了證明我並不是隨便說說。
就算我對她來說有那麽點特殊,但我們畢竟認識不久,可她卻把她所有的所沒的全部倒給了我。說句實在話,我挺有壓力的。
也許她太希望有一個人能聽她說說話吧。可是她並不知道我是個什麽樣的人,我以前又幹過什麽勾當,有何不良記錄,總之她就是對我一無所知。我雖然長得謹慎了一點,看上去還不算個壞人,可人心隔肚皮啊,“長相”說白了就是一張麵具,用來掩蓋內裏的。她怎麽就對我這麽放心呢?我曾跟她討論過這個問題,她說,“我無所謂啊,我有什麽好被你出賣的。”
其實也是。
我這一路講來,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那麽雲淡風輕,誰會在意呢,誰會感興趣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關注那些娛樂八卦,天涯雜談之類的會更有意思一些吧。
大學,其實也沒什麽特殊。不過是這滿世界喧囂的一部分。大的環境如此,僅僅靠一個稱謂,一小部分人的掙紮想去扭轉些什麽,這毫無意義。它隻是看上去比高中多了許多選擇,然而選擇太多會比隻有一個選擇來得更痛苦。許許多多的大好青年便是在這樣或那樣的選擇中掙紮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擇題做到一半,大學也基本過完了。
但是不經曆大學便不會明白自己不懂得怎麽生活。也許這是大學給我們的唯一教訓。認識到這一點,也算是有覺悟,這大學過的也還算有價值。
在高中時期,我們常常聽到老師給我們描繪大學的藍圖,告訴我們大學如何豐富多彩,如何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大學在我們心中就是天堂,我們都奮力向天堂飛去,即便折斷翅膀也在所不惜。
但是直到現在,我仍覺得老師們說的話在理。不這麽說,誰去卯足了勁為了高考赴湯蹈火,誰去衝高學校們的升學率,誰去將這個轟轟烈烈的教育事業進行到底?
選擇大學,其實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別無其他。在大學裏,有充分的時間看小說、看電影、玩遊戲、談戀愛,有充分的理由翹課、曠課、作弊、抄襲,有海量的社團等待自己的加盟,豐富自己的生活,也有堅強的價值導向去引導人生觀、革命觀、世界觀,更有無數分門別類的機遇擺在眼前等你去拚搏爭取。大學,果真是豐富多彩的。這是真的。
原諒我的敘述如此淩亂。不過本是隨性而為的東西,也就隻好由著我胡言亂語了。在大學裏,自由最大。所有違背自由的都是犯罪。
我始終覺得大學生是最有報複力的群體,他們比任何時候都鄙視考試,鄙視繁雜的程序,鄙視獎學金,所以他們對作弊的手段竭力修煉,招法年複一年地高超,如有有心人願意對作弊和反作弊的戰術做一番細致的研究,也許能找到某種關於人類智力發展梯度性進步的深層次的原因。生物學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叫做:雙向選擇。
當然,至於我,是不在這隊列之中的。我和李小娟一樣,是乖乖的好學生,從來不惹麻煩,從來不做讓老師或導員頭疼的事,我們對老師們的態度永是虔誠,按時上課,認真聽講,老師站在講台上,形象永遠神聖偉大。
我突然想起賈樟柯寫在《賈想》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懦弱的一代。
至少我是。我想李小娟可能都未必有我懦弱。
李小娟剛進大學,一如當初的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對一切都躍躍欲試。這種狀態當然是好的。
於是我擺足了架勢,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李小娟什麽能做什麽不該做,關於參加社團,關於競選班幹,關於入黨,關於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李小娟隻是靜靜地聽著,時不時還點個頭表示認同。我覺得自己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許多,想起當初跟在師哥師姐屁股後麵點頭哈腰屁都不敢放一個的樣子就覺得真是窩囊死了,這會兒在師妹麵前,終於是揚眉吐氣,一雪前恥了。
當時那個得意啊。我那時真是有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感覺,再一想這些年被壓迫、被教育的日子,真真老淚都要掉下來了。我告訴李小娟很多“前輩們”傳下來的“入學須知”,我還告訴她這些都是絕密級的,從不外傳。
其實我也就夠唬唬她。大學這點事,就算是混日子的,混上幾年後,也都能明白的。
然而李小娟之後的做法卻讓我很是挫敗。
她似乎完全沒有理會我的良苦用心。她沒有聽我的話去競選班長或團支書,而是屁顛屁顛地去當了個生活委員。我猜她可能連個競爭對手都沒有。她也沒有聽我的話去積極入黨,盡管我幾番強調入黨是革命鬥爭的製勝法寶之一,不入黨便不成仁。她說:“我沒有那種覺悟,也不想參與其中。”我推測其他的事她更加不會照做了。於是我便不再問她。
我心想我要是她爹都應該被她氣死了。
李小娟才不會理會我。她正在為她的那點事忙得不亦樂乎,比起她的高中,這種生活疲憊而充實。
懷揣著夢想,李小娟讀大學了。
最重要的是,李小娟在大學認識了我。
終於出場,讓我好生整理一下。看前麵那麽多內容,讀者一定會對我有想法,這是個什麽人呢,為什麽我會知道這麽多,為什麽李小娟會跟我說這麽多。
我早說過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平凡的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情節可能已經讓讀者失去了興趣,所以要向讀到這一章的人致敬,你們真的辛苦了!!
我的來曆其實很簡單。像李小娟這麽平凡的人,周圍出現的人物一般也不會特殊到哪裏去,即便有如羅毅一樣的,也隻是命裏的匆匆過客。
這就是物以類聚的定義。
李小娟當然有遇到過“不凡”的人,可是李小娟與他們熟不起來,李小娟覺得她和他們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距離,而這種距離讓她本能地迴避,她覺得即使她主動靠近,也不會有交集,即使有交集,也是沒有意義的交集,是個美麗的錯誤。
李小娟本來對我也是沒有什麽興趣的。然而我對於李小娟而言,就顯得有那麽點特殊。我和李小娟念的是同一所小學,後來同一所初中,然後同一所高中,最後同一所大學。也就是說,除了她轉學和複讀那些時間,我和她一直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裏,唿吸著同一個地方的空氣。然而我們從來沒有說過話,直到上了這所大學。所以我才說,她是在大學才認識的我。
我相信李小娟一定見過我。隻是她不記得罷了。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張臉總是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似曾相識卻又不確定。就像那首歌裏唱的,“在哪裏,在哪裏見過你,……我一時想不起……”我是有點煽情啦。我其實是希望李小娟對我有這樣一種印象,不然的話我豈不是很丟臉。而我對李小娟,有一種無意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麽我知道她小時候長什麽樣子,為什麽有的事情她並沒有告訴我,但我還是可以綜合地講述給你聽。
我叫馬小軍。這是一個比“李小娟”更土、更俗的名字,我們都屬於那種扔到人群裏就會找不到的人種,正是因為共鳴於這種特質,李小娟和我相見恨晚,我始終記得我向她介紹我自己時她臉上的表情。
她像撿到寶一樣開心。
我覺得她真是很幼稚,盡管她和我同年出生。可是年齡並不與成熟度成正比。有科學論據證明,沒有人的生理發育與心理發育是嚴格一致的,更容易出現的情況是,兩者步調因為落差而使得機體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據說,這才是人類所有病痛的真正來源。當然這種說法有待考證,本文隻是借用一下,無意深入追究。
李小娟真是很幼稚。我之所以反複強調這一點,隻是為了證明我並不是隨便說說。
就算我對她來說有那麽點特殊,但我們畢竟認識不久,可她卻把她所有的所沒的全部倒給了我。說句實在話,我挺有壓力的。
也許她太希望有一個人能聽她說說話吧。可是她並不知道我是個什麽樣的人,我以前又幹過什麽勾當,有何不良記錄,總之她就是對我一無所知。我雖然長得謹慎了一點,看上去還不算個壞人,可人心隔肚皮啊,“長相”說白了就是一張麵具,用來掩蓋內裏的。她怎麽就對我這麽放心呢?我曾跟她討論過這個問題,她說,“我無所謂啊,我有什麽好被你出賣的。”
其實也是。
我這一路講來,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那麽雲淡風輕,誰會在意呢,誰會感興趣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關注那些娛樂八卦,天涯雜談之類的會更有意思一些吧。
大學,其實也沒什麽特殊。不過是這滿世界喧囂的一部分。大的環境如此,僅僅靠一個稱謂,一小部分人的掙紮想去扭轉些什麽,這毫無意義。它隻是看上去比高中多了許多選擇,然而選擇太多會比隻有一個選擇來得更痛苦。許許多多的大好青年便是在這樣或那樣的選擇中掙紮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擇題做到一半,大學也基本過完了。
但是不經曆大學便不會明白自己不懂得怎麽生活。也許這是大學給我們的唯一教訓。認識到這一點,也算是有覺悟,這大學過的也還算有價值。
在高中時期,我們常常聽到老師給我們描繪大學的藍圖,告訴我們大學如何豐富多彩,如何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大學在我們心中就是天堂,我們都奮力向天堂飛去,即便折斷翅膀也在所不惜。
但是直到現在,我仍覺得老師們說的話在理。不這麽說,誰去卯足了勁為了高考赴湯蹈火,誰去衝高學校們的升學率,誰去將這個轟轟烈烈的教育事業進行到底?
選擇大學,其實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別無其他。在大學裏,有充分的時間看小說、看電影、玩遊戲、談戀愛,有充分的理由翹課、曠課、作弊、抄襲,有海量的社團等待自己的加盟,豐富自己的生活,也有堅強的價值導向去引導人生觀、革命觀、世界觀,更有無數分門別類的機遇擺在眼前等你去拚搏爭取。大學,果真是豐富多彩的。這是真的。
原諒我的敘述如此淩亂。不過本是隨性而為的東西,也就隻好由著我胡言亂語了。在大學裏,自由最大。所有違背自由的都是犯罪。
我始終覺得大學生是最有報複力的群體,他們比任何時候都鄙視考試,鄙視繁雜的程序,鄙視獎學金,所以他們對作弊的手段竭力修煉,招法年複一年地高超,如有有心人願意對作弊和反作弊的戰術做一番細致的研究,也許能找到某種關於人類智力發展梯度性進步的深層次的原因。生物學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叫做:雙向選擇。
當然,至於我,是不在這隊列之中的。我和李小娟一樣,是乖乖的好學生,從來不惹麻煩,從來不做讓老師或導員頭疼的事,我們對老師們的態度永是虔誠,按時上課,認真聽講,老師站在講台上,形象永遠神聖偉大。
我突然想起賈樟柯寫在《賈想》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懦弱的一代。
至少我是。我想李小娟可能都未必有我懦弱。
李小娟剛進大學,一如當初的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對一切都躍躍欲試。這種狀態當然是好的。
於是我擺足了架勢,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李小娟什麽能做什麽不該做,關於參加社團,關於競選班幹,關於入黨,關於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李小娟隻是靜靜地聽著,時不時還點個頭表示認同。我覺得自己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許多,想起當初跟在師哥師姐屁股後麵點頭哈腰屁都不敢放一個的樣子就覺得真是窩囊死了,這會兒在師妹麵前,終於是揚眉吐氣,一雪前恥了。
當時那個得意啊。我那時真是有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感覺,再一想這些年被壓迫、被教育的日子,真真老淚都要掉下來了。我告訴李小娟很多“前輩們”傳下來的“入學須知”,我還告訴她這些都是絕密級的,從不外傳。
其實我也就夠唬唬她。大學這點事,就算是混日子的,混上幾年後,也都能明白的。
然而李小娟之後的做法卻讓我很是挫敗。
她似乎完全沒有理會我的良苦用心。她沒有聽我的話去競選班長或團支書,而是屁顛屁顛地去當了個生活委員。我猜她可能連個競爭對手都沒有。她也沒有聽我的話去積極入黨,盡管我幾番強調入黨是革命鬥爭的製勝法寶之一,不入黨便不成仁。她說:“我沒有那種覺悟,也不想參與其中。”我推測其他的事她更加不會照做了。於是我便不再問她。
我心想我要是她爹都應該被她氣死了。
李小娟才不會理會我。她正在為她的那點事忙得不亦樂乎,比起她的高中,這種生活疲憊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