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即使是相對目前的中國而言比較過時的陶瓷反應裝甲,那同樣也是要花錢來研究和建立生產線的,這筆資金印度可完全花不起,技術上也沒能力自己研製反應裝甲。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印度購買的德製外銷型坦克防護能力很差。
由於德國對於機械化裝甲部隊的使用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看法,並不不像英法美等國那樣實行標準化的成產,主戰坦克型號顯得有些單一。
相反的,德國人對於裝甲部隊,著重突出其多功能性,德軍的主戰坦克型號更是繁多,分別對應不同的任務要求,也更注重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
這樣以來,自然就能夠顯著的降低坦克的研製和生產費用,不過對於裝甲部隊的協同作戰要求就顯得相當高了。
印度能買來德過製造的坦克,可根本買不來德國陸軍裝甲部隊的作戰素養和戰術執行力,到了具體作戰的時候,實效性自然會大打折扣。
這對於印度自行開發的那款“阿瓊”主戰坦克,本時空裏主要是以德國在吸收蘇聯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研製出的t90為藍本而進行設計,因此印度人也是自我感覺良好。
可是在國際主要的坦克生產商眼中,印度的“阿瓊”完全就是一款垃圾坦克。
而為了從本質上扭轉這種廉價坦克防護性能欠佳的劣勢。“阿瓊”又學習了像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那樣。采用厚重的外部裝甲,並且還想著要兼顧德製坦克強大的火力係統。
所以,他們又接著采用了140毫米口徑的坦克滑膛炮,這樣層層加碼,結果“阿瓊”坦克的總重量超到了60噸,而印度人自己生產的發動機馬力太小,無法提供足夠的馬力。
可在想要換裝外國的先進發動機的時候,印度軍工部門又因為想要保持“本土化”的這個口號而死要麵子,結果“阿瓊”的機動能力最終是慘不忍睹。
車內空間擁擠不堪,其所能夠攜帶的炮彈隻有區區的15發。根本不能滿足持續作戰的需要。可麵對這樣的成績,印度人竟還沾沾自喜,將“阿瓊”坦克自詡為融合了東西方坦克的優秀設計思想,並且獨自別辟蹊徑。研製出了印度人自己的主戰坦克。
在印度政府的宣傳中,提到“阿瓊”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比現役的主戰坦克都要強,甚至連華夏聯邦的猛虎ii型也不放在眼裏。
印度人根本就弄不明白,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可是以北非無所遮掩的沙漠為主戰場而進行設計的。更不要忘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坦克會展,也是在北非當地。
在這樣以沙漠為主要地形的戰場環境之下,坦克生存的先決條件必然是需要具備有足夠的裝甲防護能力,而非坦克自身的機動性能。
反觀印度方麵,南亞地區以山地為主。高海拔的克什米爾戰場更是這樣,所以印度人設計的這種重型坦克絲毫沒有用武之地,而“阿瓊”原本就顯得十分糟糕的機動能力,在山區這樣的複雜地形帶進行作戰,實在是讓人有些勉為其難。
無論“阿瓊”有多麽厚重的裝甲,也完全無法掩蓋其在機動能力上的失分,這就直接造成的在山區進行作戰的時候,一旦麵對敵人的炮火,便難以發揮突擊優勢的尷尬局麵。
正因為這些個原因,所以印度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很差。無論是印度陸軍的戰術素養和武器裝備上的性能,相比於中國派出的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師,都是顯得孱弱無比。
別看雙方在兵力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誌願軍的三個師對上印度的5個旅。可真要應付起來,印度陸軍就會感到相當吃力了。
跟何況。現在還要再加上誌願軍部隊出其不意的戰術,這種主動進攻的突襲性。定然會給印度軍隊造成極大的混亂。
結果已經不用猜疑了,這些隻能在巴基斯坦麵前耍耍威風的印度裝甲部隊,麵對華夏聯邦的精銳陸軍師,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在印度4個步兵師中,還有一個步兵團是由印度比較著名的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廓爾咯族是一個相當有戰鬥傳統的民族。
這個民族的意誌也比較激進,當年曾經加入英國侵略軍,入侵過當時還處在混亂時代的中國邊境,甚至還作為英國人的爪牙,參加過鴉片戰爭。
在1860年的時候,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有這支山地民族士兵的參與。
在西巴基斯坦戰場上的戰鬥展開之前,華夏聯邦方麵就有詳實的情報,證實了這支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的印度步兵部隊的存在。
新仇舊恨,使得誌願軍部隊收到了來自國內的命令,被要求務必全殲這支印軍部隊。
所以,這支山地民族部隊的命運,就這麽被決定了,整個步兵團2000餘人的性命,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事後統計,除了幾百重傷員被俘在戰後清點的時候被,幸運的巴基斯坦軍所收容,而其他的部隊成員就大部分陣亡。
倒不是華軍殺俘,而主要是因為誌願軍在先期的突擊階段,就以猛烈的火力對向了這個步兵團,並且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這就使得對方就是想投降都沒有時間,而這個山地步兵團的大部分士兵,結構都陣亡在了中國部隊猛烈的炮火和機槍的掃射之下。
在伯尼哈爾,誌願軍與印軍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晝夜,在拂曉時分,才結束戰鬥。而結果就是印度5個**裝甲旅全部被殲滅在這個地區。而印軍損失了近五百輛坦克,還有大概五百輛步兵戰車被毀,相關的士兵被俘。
至此,印度投入在克什米爾戰場上的主要力量,包括國內近半的裝甲力量,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印軍有4個步兵師和另外三個精銳步兵團被殲滅。
而在戰鬥中,由於要同時麵對南北兩側的突擊,以及誌願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強大壓力,剩餘的印度步兵部隊也都十分明智的選擇了陣前投降。避免了死亡的命運。
是役,經過雙方的統計,印度方麵共陣亡了15000餘人,並且還有多達6萬士兵被俘。甚至還有不少的部隊不成建製的潰散,然後遁入深山之中躲藏起來。
在整個西巴戰場上,這樣一算下來,印度方麵至今為止,總共已經損失了將近20萬的兵員,這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投入兵力總數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現在的克什米爾穀地,已經再也沒有任何的印軍地麵部隊駐守了,更無法阻擋誌願軍和巴基斯坦軍的前進步伐。
這裏可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區。現在印度已經要失去這裏,在隨後不久的日子中,甚至會完全控製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想要再拿迴來,就不太可能了。
現在的克什米爾戰爭,已經完全可以說是大局已定,印度的東路方麵軍,他們與印度後方的聯係,已經被誌願軍所切斷,陷入巨大的危機中無法自拔。
到了現在,印軍就算想要迴師救援克什米爾穀地。也是分身乏術,更不要說他們正在遭到受來自巴基斯坦方麵軍事的威脅,在喪失了後勤補給線的情況下,印度東路方麵軍別說想要迴師反攻了,他們現在能不能自保都很難說。
雖然對東巴的作戰行動很滿意。但在西巴戰場上,印度當局可就有些無奈了。國內也沒有了一統克什米爾的雄心壯誌,他們現在心中所想的,已經是怎樣才能體麵的結束這場戰爭,不要連北部最後的一片控製區都失去。
巴基斯坦高層則是一片躊躇滿誌的心態,他們大有揮師北上,全殲印度東路方麵軍的這一意思。
而考慮到政治上的原因,要是讓巴基斯坦控製了整個克什米爾,對華夏聯邦而言也沒有多大的好處。
在戰前,華夏聯邦國防部和元首內閣就已經製定好了大的方針戰略,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權有了很明白的定義。
因此伯尼哈爾防區的戰役結束後,第一個站出來挽救印度東方麵路軍的人反而是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的華夏聯邦。
而對於印度政府來說,東巴戰場已經取得勝利,而克什米爾穀地的陷落也已成定局,這就完全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印度的東線戰場就算繼續進行下去,也隻會造成毫無意義的犧牲。
所以當伯尼哈爾防區被巴軍奪迴之後,克什米爾穀地的印軍就全軍覆沒,而印度東路方麵軍與印度國內的聯係被切斷的這一消息傳到首都新德裏,英.甘地夫人立馬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
這時候,參加會議的還有不少敗軍之將,而印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薩姆.馬克內肖上將和他的一幹謀臣們。
不過現在的印度總參謀部早沒有了開戰前的囂張狂妄,也沒有了往日在看待巴基斯坦人時那種不可一世的氣焰,取而代之的是彌漫整個軍隊的悲觀和失望情緒,甚至有些歇斯底裏。
以英.甘地夫人為首的印度內閣,他們對於軍隊在克什米爾的慘敗可以說是震驚和震怒,之前的兩次的克什米爾戰爭,印度方麵可以說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考慮到現在,印巴之間的實力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比之以往的差距要更大一些,而在這樣的情形下,印度在西巴戰場竟然遭到這樣的失敗。
本來關係就不太好的英.甘地夫人,她身為印度的國家總理,在會議上不斷的質問薩姆.馬克內肖上將,每年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軍費,到底都花到哪裏去了?
相對於還是農業國的印度而言。這些錢可都是從印度老百姓的腰包裏摳出來的血汗錢!
並且印度內閣一遍又一遍的擺出戰前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兵力對比。在這種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情形之下,印度的陸軍和空軍竟然還是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而內閣不少文官也跳出來指責發難,要求軍隊應該為這樣的失利承擔責任。
在宣泄了一番對軍隊的不滿之後,英.甘地夫人才開始與其他內閣官員們討論下一步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挽救局麵。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印度政府內閣的意見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堅持克什米爾印度軍隊的實力仍然非常的雄厚,並且要是比拚國力的話,巴基斯坦絕非印度的對手。
他們認為戰爭應該繼續下去,並且認為東路的印軍完全可以迴師拯救克什米爾穀地,然後把巴基斯坦趕出去。整頓兵力,再圖下一步的打算。
這是以內閣中的激進派官員為主的意見,這些人雖然是文官,但與軍隊的關係十分密切。甚至有些人的產業就在克什米爾地區,哪能就這麽送給巴基斯坦?
可有主戰派就有主和派,令一批人卻認為戰爭不該再繼續下去了。
主和派則認為戰爭不能再打下去的原因是財政問題,短短一個月的戰爭,就消耗了大量的戰爭經費,總數額逾百億美元。
以印度目前的農業和少量輕工業的孱弱經濟模式,怎麽可能支持下去?
就為錢的問題,現在印度的財政部長頭發都急得白了,他宣布要是繼續再打下去的話,國庫就要被完全揮霍一空。所以他堅決不同意繼續戰爭。
另一方麵,也是考慮到這麽做毫無疑義。
你說耗了這麽多的軍費,假若能有點成就的話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可現在單純是勞民傷財,並且還未建寸功。
不僅丟了以前取得的克什米爾穀地,失掉了如此重要的利益,那麽還有什麽理由再打下去?
難道再耗費一百億美元,然後將僅存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也丟掉才開心?
這就是主和派官員的意見,主戰與主和兩派互相爭吵不休,他們都堅持己見。為了或戰或和,差點就在內政會議廳上動起手來,搞得英.甘地夫人也完全沒有了主張。
現在,她隻聽得主戰派叫囂著就算是傾盡國力來進行戰爭也不能在克什米爾地區妥協,並且大聲吼著讓巴基斯坦從哪裏來就滾到哪裏去。
反觀主和派方麵。他們則是以譏諷為主,認為主戰派不知道天高地厚。別看巴基斯坦國力差,可真要興起滅國戰爭的話,讓華夏聯邦有了插手的理由,那印度最好而結局也隻能是玉石俱焚。
麵對主和派的譏諷,主戰派則怒罵主和派是投降份子,更罵其中一些文官出賣國家利益。而主和派也不甘示弱,迴敬主戰派不顧實際胡言亂語,並且認為他們這種盲目的狂熱才真正是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會議開了整整一天,還是沒能爭出個所以然來。
克什米爾風頭正勁的巴基斯坦軍可不管印度議會的爭論,他們正在繼續進行自己的預定作戰計劃,而進軍的目標就盯在印控皮爾本賈爾嶺。
誌願軍部隊在前一路橫掃,這裏已經沒有什麽印軍的抵抗力量了,充其量隻剩下一些準軍事部隊,不過這樣的民兵和警察性質的部隊,有怎是誌願軍的對手?
連印度正規軍都敵不過誌願軍的兵鋒,難道還能指望這些印度準軍事部隊能組織起什麽像樣的抵抗嗎?
所以,在這一些地區,誌願軍部隊的進展勢如破竹,行軍速度其實跟“裝甲戰獸”戰車的巡航速度都差不了多少了。
在後麵,巴基斯坦則是一直不停地接收著被攻占的城市,他們倒是很清楚這些地方以後就是自己的地盤了,所以也在努力維持城市的治安,盡量避免騷亂事件的發生,還嚴禁趁火打劫的事件。
這就讓不少驚慌失措的城市居民安心了不少,對於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巴基斯坦軍隊也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暫時沒有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而對這些異教徒實行迫害。
這一點,與以往的印度軍隊迫害當地伊斯蘭教徒的行為截然相反,確實也收攏了不少渙散的人心,使得接管城市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隨後,巴基斯坦成功占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裏那加,兩天後,誌願軍部隊也實現了戰前製定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攻低皮爾本賈爾嶺。
到此為止,克什米爾穀地就等於是完全被巴基斯坦控製,也意味著能夠牢牢卡住印度東路方麵軍的咽喉。
而這個時候,印度總參謀部則因為正在遭到總理的訓斥,所以沒有了先前的銳氣,在麵對克什米爾穀地的不利態勢時,無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補救措施。
作為隸屬與政府的軍方機構成員,他們隻能畢恭畢敬的等待內閣會議的結論。至少現在的薩姆.馬克內肖並不希望因為擅作主張而遭到英.甘地夫人的訓斥。
即使是相對目前的中國而言比較過時的陶瓷反應裝甲,那同樣也是要花錢來研究和建立生產線的,這筆資金印度可完全花不起,技術上也沒能力自己研製反應裝甲。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印度購買的德製外銷型坦克防護能力很差。
由於德國對於機械化裝甲部隊的使用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看法,並不不像英法美等國那樣實行標準化的成產,主戰坦克型號顯得有些單一。
相反的,德國人對於裝甲部隊,著重突出其多功能性,德軍的主戰坦克型號更是繁多,分別對應不同的任務要求,也更注重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
這樣以來,自然就能夠顯著的降低坦克的研製和生產費用,不過對於裝甲部隊的協同作戰要求就顯得相當高了。
印度能買來德過製造的坦克,可根本買不來德國陸軍裝甲部隊的作戰素養和戰術執行力,到了具體作戰的時候,實效性自然會大打折扣。
這對於印度自行開發的那款“阿瓊”主戰坦克,本時空裏主要是以德國在吸收蘇聯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研製出的t90為藍本而進行設計,因此印度人也是自我感覺良好。
可是在國際主要的坦克生產商眼中,印度的“阿瓊”完全就是一款垃圾坦克。
而為了從本質上扭轉這種廉價坦克防護性能欠佳的劣勢。“阿瓊”又學習了像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那樣。采用厚重的外部裝甲,並且還想著要兼顧德製坦克強大的火力係統。
所以,他們又接著采用了140毫米口徑的坦克滑膛炮,這樣層層加碼,結果“阿瓊”坦克的總重量超到了60噸,而印度人自己生產的發動機馬力太小,無法提供足夠的馬力。
可在想要換裝外國的先進發動機的時候,印度軍工部門又因為想要保持“本土化”的這個口號而死要麵子,結果“阿瓊”的機動能力最終是慘不忍睹。
車內空間擁擠不堪,其所能夠攜帶的炮彈隻有區區的15發。根本不能滿足持續作戰的需要。可麵對這樣的成績,印度人竟還沾沾自喜,將“阿瓊”坦克自詡為融合了東西方坦克的優秀設計思想,並且獨自別辟蹊徑。研製出了印度人自己的主戰坦克。
在印度政府的宣傳中,提到“阿瓊”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比現役的主戰坦克都要強,甚至連華夏聯邦的猛虎ii型也不放在眼裏。
印度人根本就弄不明白,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可是以北非無所遮掩的沙漠為主戰場而進行設計的。更不要忘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坦克會展,也是在北非當地。
在這樣以沙漠為主要地形的戰場環境之下,坦克生存的先決條件必然是需要具備有足夠的裝甲防護能力,而非坦克自身的機動性能。
反觀印度方麵,南亞地區以山地為主。高海拔的克什米爾戰場更是這樣,所以印度人設計的這種重型坦克絲毫沒有用武之地,而“阿瓊”原本就顯得十分糟糕的機動能力,在山區這樣的複雜地形帶進行作戰,實在是讓人有些勉為其難。
無論“阿瓊”有多麽厚重的裝甲,也完全無法掩蓋其在機動能力上的失分,這就直接造成的在山區進行作戰的時候,一旦麵對敵人的炮火,便難以發揮突擊優勢的尷尬局麵。
正因為這些個原因,所以印度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很差。無論是印度陸軍的戰術素養和武器裝備上的性能,相比於中國派出的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師,都是顯得孱弱無比。
別看雙方在兵力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誌願軍的三個師對上印度的5個旅。可真要應付起來,印度陸軍就會感到相當吃力了。
跟何況。現在還要再加上誌願軍部隊出其不意的戰術,這種主動進攻的突襲性。定然會給印度軍隊造成極大的混亂。
結果已經不用猜疑了,這些隻能在巴基斯坦麵前耍耍威風的印度裝甲部隊,麵對華夏聯邦的精銳陸軍師,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在印度4個步兵師中,還有一個步兵團是由印度比較著名的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廓爾咯族是一個相當有戰鬥傳統的民族。
這個民族的意誌也比較激進,當年曾經加入英國侵略軍,入侵過當時還處在混亂時代的中國邊境,甚至還作為英國人的爪牙,參加過鴉片戰爭。
在1860年的時候,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有這支山地民族士兵的參與。
在西巴基斯坦戰場上的戰鬥展開之前,華夏聯邦方麵就有詳實的情報,證實了這支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的印度步兵部隊的存在。
新仇舊恨,使得誌願軍部隊收到了來自國內的命令,被要求務必全殲這支印軍部隊。
所以,這支山地民族部隊的命運,就這麽被決定了,整個步兵團2000餘人的性命,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事後統計,除了幾百重傷員被俘在戰後清點的時候被,幸運的巴基斯坦軍所收容,而其他的部隊成員就大部分陣亡。
倒不是華軍殺俘,而主要是因為誌願軍在先期的突擊階段,就以猛烈的火力對向了這個步兵團,並且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這就使得對方就是想投降都沒有時間,而這個山地步兵團的大部分士兵,結構都陣亡在了中國部隊猛烈的炮火和機槍的掃射之下。
在伯尼哈爾,誌願軍與印軍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晝夜,在拂曉時分,才結束戰鬥。而結果就是印度5個**裝甲旅全部被殲滅在這個地區。而印軍損失了近五百輛坦克,還有大概五百輛步兵戰車被毀,相關的士兵被俘。
至此,印度投入在克什米爾戰場上的主要力量,包括國內近半的裝甲力量,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印軍有4個步兵師和另外三個精銳步兵團被殲滅。
而在戰鬥中,由於要同時麵對南北兩側的突擊,以及誌願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強大壓力,剩餘的印度步兵部隊也都十分明智的選擇了陣前投降。避免了死亡的命運。
是役,經過雙方的統計,印度方麵共陣亡了15000餘人,並且還有多達6萬士兵被俘。甚至還有不少的部隊不成建製的潰散,然後遁入深山之中躲藏起來。
在整個西巴戰場上,這樣一算下來,印度方麵至今為止,總共已經損失了將近20萬的兵員,這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投入兵力總數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現在的克什米爾穀地,已經再也沒有任何的印軍地麵部隊駐守了,更無法阻擋誌願軍和巴基斯坦軍的前進步伐。
這裏可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區。現在印度已經要失去這裏,在隨後不久的日子中,甚至會完全控製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想要再拿迴來,就不太可能了。
現在的克什米爾戰爭,已經完全可以說是大局已定,印度的東路方麵軍,他們與印度後方的聯係,已經被誌願軍所切斷,陷入巨大的危機中無法自拔。
到了現在,印軍就算想要迴師救援克什米爾穀地。也是分身乏術,更不要說他們正在遭到受來自巴基斯坦方麵軍事的威脅,在喪失了後勤補給線的情況下,印度東路方麵軍別說想要迴師反攻了,他們現在能不能自保都很難說。
雖然對東巴的作戰行動很滿意。但在西巴戰場上,印度當局可就有些無奈了。國內也沒有了一統克什米爾的雄心壯誌,他們現在心中所想的,已經是怎樣才能體麵的結束這場戰爭,不要連北部最後的一片控製區都失去。
巴基斯坦高層則是一片躊躇滿誌的心態,他們大有揮師北上,全殲印度東路方麵軍的這一意思。
而考慮到政治上的原因,要是讓巴基斯坦控製了整個克什米爾,對華夏聯邦而言也沒有多大的好處。
在戰前,華夏聯邦國防部和元首內閣就已經製定好了大的方針戰略,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權有了很明白的定義。
因此伯尼哈爾防區的戰役結束後,第一個站出來挽救印度東方麵路軍的人反而是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的華夏聯邦。
而對於印度政府來說,東巴戰場已經取得勝利,而克什米爾穀地的陷落也已成定局,這就完全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印度的東線戰場就算繼續進行下去,也隻會造成毫無意義的犧牲。
所以當伯尼哈爾防區被巴軍奪迴之後,克什米爾穀地的印軍就全軍覆沒,而印度東路方麵軍與印度國內的聯係被切斷的這一消息傳到首都新德裏,英.甘地夫人立馬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
這時候,參加會議的還有不少敗軍之將,而印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薩姆.馬克內肖上將和他的一幹謀臣們。
不過現在的印度總參謀部早沒有了開戰前的囂張狂妄,也沒有了往日在看待巴基斯坦人時那種不可一世的氣焰,取而代之的是彌漫整個軍隊的悲觀和失望情緒,甚至有些歇斯底裏。
以英.甘地夫人為首的印度內閣,他們對於軍隊在克什米爾的慘敗可以說是震驚和震怒,之前的兩次的克什米爾戰爭,印度方麵可以說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考慮到現在,印巴之間的實力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比之以往的差距要更大一些,而在這樣的情形下,印度在西巴戰場竟然遭到這樣的失敗。
本來關係就不太好的英.甘地夫人,她身為印度的國家總理,在會議上不斷的質問薩姆.馬克內肖上將,每年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軍費,到底都花到哪裏去了?
相對於還是農業國的印度而言。這些錢可都是從印度老百姓的腰包裏摳出來的血汗錢!
並且印度內閣一遍又一遍的擺出戰前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兵力對比。在這種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情形之下,印度的陸軍和空軍竟然還是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而內閣不少文官也跳出來指責發難,要求軍隊應該為這樣的失利承擔責任。
在宣泄了一番對軍隊的不滿之後,英.甘地夫人才開始與其他內閣官員們討論下一步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挽救局麵。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印度政府內閣的意見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堅持克什米爾印度軍隊的實力仍然非常的雄厚,並且要是比拚國力的話,巴基斯坦絕非印度的對手。
他們認為戰爭應該繼續下去,並且認為東路的印軍完全可以迴師拯救克什米爾穀地,然後把巴基斯坦趕出去。整頓兵力,再圖下一步的打算。
這是以內閣中的激進派官員為主的意見,這些人雖然是文官,但與軍隊的關係十分密切。甚至有些人的產業就在克什米爾地區,哪能就這麽送給巴基斯坦?
可有主戰派就有主和派,令一批人卻認為戰爭不該再繼續下去了。
主和派則認為戰爭不能再打下去的原因是財政問題,短短一個月的戰爭,就消耗了大量的戰爭經費,總數額逾百億美元。
以印度目前的農業和少量輕工業的孱弱經濟模式,怎麽可能支持下去?
就為錢的問題,現在印度的財政部長頭發都急得白了,他宣布要是繼續再打下去的話,國庫就要被完全揮霍一空。所以他堅決不同意繼續戰爭。
另一方麵,也是考慮到這麽做毫無疑義。
你說耗了這麽多的軍費,假若能有點成就的話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可現在單純是勞民傷財,並且還未建寸功。
不僅丟了以前取得的克什米爾穀地,失掉了如此重要的利益,那麽還有什麽理由再打下去?
難道再耗費一百億美元,然後將僅存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也丟掉才開心?
這就是主和派官員的意見,主戰與主和兩派互相爭吵不休,他們都堅持己見。為了或戰或和,差點就在內政會議廳上動起手來,搞得英.甘地夫人也完全沒有了主張。
現在,她隻聽得主戰派叫囂著就算是傾盡國力來進行戰爭也不能在克什米爾地區妥協,並且大聲吼著讓巴基斯坦從哪裏來就滾到哪裏去。
反觀主和派方麵。他們則是以譏諷為主,認為主戰派不知道天高地厚。別看巴基斯坦國力差,可真要興起滅國戰爭的話,讓華夏聯邦有了插手的理由,那印度最好而結局也隻能是玉石俱焚。
麵對主和派的譏諷,主戰派則怒罵主和派是投降份子,更罵其中一些文官出賣國家利益。而主和派也不甘示弱,迴敬主戰派不顧實際胡言亂語,並且認為他們這種盲目的狂熱才真正是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會議開了整整一天,還是沒能爭出個所以然來。
克什米爾風頭正勁的巴基斯坦軍可不管印度議會的爭論,他們正在繼續進行自己的預定作戰計劃,而進軍的目標就盯在印控皮爾本賈爾嶺。
誌願軍部隊在前一路橫掃,這裏已經沒有什麽印軍的抵抗力量了,充其量隻剩下一些準軍事部隊,不過這樣的民兵和警察性質的部隊,有怎是誌願軍的對手?
連印度正規軍都敵不過誌願軍的兵鋒,難道還能指望這些印度準軍事部隊能組織起什麽像樣的抵抗嗎?
所以,在這一些地區,誌願軍部隊的進展勢如破竹,行軍速度其實跟“裝甲戰獸”戰車的巡航速度都差不了多少了。
在後麵,巴基斯坦則是一直不停地接收著被攻占的城市,他們倒是很清楚這些地方以後就是自己的地盤了,所以也在努力維持城市的治安,盡量避免騷亂事件的發生,還嚴禁趁火打劫的事件。
這就讓不少驚慌失措的城市居民安心了不少,對於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巴基斯坦軍隊也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暫時沒有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而對這些異教徒實行迫害。
這一點,與以往的印度軍隊迫害當地伊斯蘭教徒的行為截然相反,確實也收攏了不少渙散的人心,使得接管城市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隨後,巴基斯坦成功占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裏那加,兩天後,誌願軍部隊也實現了戰前製定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攻低皮爾本賈爾嶺。
到此為止,克什米爾穀地就等於是完全被巴基斯坦控製,也意味著能夠牢牢卡住印度東路方麵軍的咽喉。
而這個時候,印度總參謀部則因為正在遭到總理的訓斥,所以沒有了先前的銳氣,在麵對克什米爾穀地的不利態勢時,無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補救措施。
作為隸屬與政府的軍方機構成員,他們隻能畢恭畢敬的等待內閣會議的結論。至少現在的薩姆.馬克內肖並不希望因為擅作主張而遭到英.甘地夫人的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