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1970年4月1日,正是西方愚人節的時候,而印度軍方也開始轉移兵力,選擇幫助東巴基斯坦的反叛軍,將孟加拉與伊斯蘭堡的關係阻斷。


    從3月26日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天,東巴基斯坦的叛亂已經基本被當地的駐軍鎮壓,除了一些殘餘的另行抵抗還在持續。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


    在位於南京的國防部總部大樓裏,一場特殊的會議正在召開。


    除了華北軍區與西南軍區的兩位最高指揮官以外,還有參謀總部的一行人,以及內閣的幾位安全顧問參與。


    在會議上,大家的表情都不好,尤其是葉宜偉。


    “在這件事情上,是我的失誤!”他站起身來,向諸位同僚鞠躬致歉,因為對情勢的錯誤估計,現在令國家陷於兩難的境地,這一點上,他難辭其咎。


    反倒是華北軍區司令王立文,卻將這件事一筆帶過,好聲勸著:“宜偉啊,這件事你雖然有責任,但現在還是說說有什麽應對和解決的辦法吧,追究的事情等以後再說。”


    “現在要改變計劃,已經來不及了。”葉宜偉很遺憾的說道:“由於地理上的製約,我們無法像印度人那樣,進行大兵團的轉移。不過考慮到印度的鐵路和公路運輸係統,他們即便要調配兵力,也至少要花上兩個月。”


    葉宜偉伸出兩根手指。強調著:“這兩個月。就是給我們的準備時間。”


    “你打算如何做呢?”林翔也不冷不熱的問著,對於葉宜偉的出身,他一直都有些介懷。但至少,不會故意刁難對方,這樣的氣量還是有的。


    “不改變原來的軍事部署,但需要更改我們的戰略目標。”葉宜偉又找迴了那種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從容,“軍事行動安排與之前的一樣,但目標改為占領克什米爾,然後扶植孟加拉國!”


    “什麽!扶植孟加拉國!”其中一位元首張景臨派來的安全顧問聽後大驚失色,“你別忘了。我們現在和巴基斯坦是同盟關係,這種事情要是傳出去了,以後還怎麽在國際上與人打交道?”


    這可不是迂腐或者道德潔癖,而是政治上的道理。


    印度就一直以反複無常的小人姿態出現在國際社會的舞台上。看似左右逢源,實則被人不齒。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與這樣言而無信的民族打交道。


    作為大國,必須要有擔當,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正道,才能服眾,才能強盛。


    這個道理,葉宜偉也知道,所以他接下來又解釋著說道:“這個扶植。指的是讓印度人扶植,而不是我們。”


    “首先,從現實情況來考慮,印度無論如何都無法建立一個親印的孟加拉國,這是宗教本質決定的。”


    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衝突,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經曆了無數的歲月,是浸入骨髓的仇恨,不是印度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化解的。


    “並且,東巴和西巴的關係想必大家也清楚,難道要我們幫助巴基斯坦去鎮壓孟加拉地區嗎?”葉宜偉把孟加拉看做了一個炸彈。與其天天擔心這個鳥地方,不如幹脆讓其從巴基斯坦**出去,然後在拉攏到華夏聯邦的陣營中。


    正如葉宜偉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對於孟加拉地區的治理,確實一直都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從道德角度來講。東巴的叛亂是可以理解的,君不愛臣。臣自然可以造反。


    現在,華夏聯邦軍幫助巴基斯坦在西線上突破印度人的封鎖,占領克什米爾全境,這就已經足以交代了。


    至於孟加拉國的**問題,則可以視為一種“無可奈何”,華夏聯邦軍可以代為驅逐印度的入侵部隊,但孟加拉地區的內政則交由他們自己選擇。


    從頭到尾,中國都沒有插手這裏,並且還幫助驅趕了印度人,這就已經在道義上站得住腳了。而且孟加拉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其**之後,肯定會與巴基斯坦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這一點上,在原本時空裏,也是以此作為結局的。


    所以說,巴基斯坦也不會為此而有所怨恨,就算有,對象也是印度,而非中國。


    到了那個時候,分別扶持孟加拉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從東西兩麵夾攻印度,反而比現在的情況要理想得多。


    巴基斯坦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於西部,不必時時顧慮遠在天邊的孟加拉,兵力也不需要分散。這從戰略上來說,更加實用一些。


    當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丟失領土,這樣的事情在感覺上是很不好受的。


    在葉宜偉的堅持下,這次作戰任務的基調算是定了下來,以克什米爾為目標,而把孟加拉當作吸引敵軍主力的誘餌。


    待到克什米爾地區已成定局,就可以逼迫印度交出孟加拉,到時候還可以通過談判,“勉為其難”的答應印度,讓孟加拉**建國。


    畢竟站在印度的立場上,一個分裂的巴基斯坦,對印度才是最為有利的,讓其成為南亞地區唯一的大國。


    其實,發生在東巴基斯坦的情況,中國方麵早就有了相關的信息情報。


    在1969年的8月份的時候,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


    9月,印度又製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


    與此同時,印度積極進行大國外交,向美國爭取支持,並且做好了充分準備。隨時都能發動戰爭。


    但中國方麵。無論是情報部門還是參謀總部,都認為這是印度方麵放出的又一個煙幕彈。


    前兩次戰爭,印度也用了同樣的伎倆,這是“聲西擊東”。


    因從實際上考慮,東巴基斯坦的主要居民是穆斯林,印度就算攻占下來,由於民族和宗教問題,是難以治理這片地區的。


    就算扶植起親印的傀儡政權,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反而白白浪費軍費和戰力。實際上。原本時空裏,第三次印巴戰爭,孟加拉國在**之後就與印度交惡。


    至少,參謀總部的林翔等人。不認為印度人會傻到這種地步。


    比起孟加拉,克什米爾地區才是至關重要的戰略核心,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大家都認可了葉宜偉的戰略安排。


    但是,東巴的軍事叛亂就這麽突然發生了,而且印度也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雖然對於東巴的大規模叛亂同樣感到十分意外,但印度還是很開心的調轉槍頭,將集合好的部隊調往東線作戰。


    1960年的時候,印度就與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簽定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這一係列條約的簽定,既表明這次戰爭得到了西方列國的積極配合。又限製了華夏聯邦等東方陣營國家的幹涉行動。


    而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於1969年的10月23日啟程開始對美、法、英、西德、比利時、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以更進一步獲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幫助和支持。


    而對於中國,印度方麵更是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這個時期,中國依舊處在經濟建設的關鍵時刻,並且還要在北非和中東與美國展開激烈的角逐,因此直接出兵援助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極小。


    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大致上排除了外界的幹擾,單單憑借印巴雙方各自的軍事和經濟力量進行較量的話,無疑是印度獲勝的希望更大。而且要大得多。


    不過在一開始,印度對於形勢的判斷,也的確和葉宜偉以及華夏聯邦軍參謀總部的預料一樣,目標是克什米爾地區。


    在印度秘密宣布軍隊進入緊急狀況之後,作為印軍總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並且提前意識到了印巴之間有一場大仗要打。


    為此。他為印度贏得這場戰爭進行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儲備;秘密舉辦新兵速成班,征召陸、海、空三軍預備役人員服現役;對作戰傷亡人員,製定了許多具體的特殊照顧政策,使部隊的士氣為之大振。


    並且還效仿中美等大國的軍事體製,成立了聯合兵種組織和聯合情報委員會,為解決三軍聯合作戰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並且為了相應總理英.甘地夫人的戰爭宣言,薩姆.馬內克肖親自下達了“緊急狀態”動員令。


    第一是取消軍隊所有人員的休假,立即返迴工作崗位。


    其後是征用民用車輛,以緊急運送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以及遷移印與西巴接壤的邊境居民,還下令加強了城市民的防措施。


    馬內克肖雷厲風行的做法,使印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士氣和戰鬥力大增。


    第四,他與印度軍官參謀部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其本人親自領導並製定了作戰計劃。按照原本的作戰計劃,最好的發起進攻時機就在冬季。


    因為那時,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天時地利,讓大雪封住喜馬拉雅山口,阻止華夏聯邦軍由地麵進攻印度。


    但是,突如其來的東巴叛亂,打亂了所有人的戰略部署。


    薩姆也不得不改變他的計劃,將戰略目標改為第二優先級,就是讓孟加拉**。在之前的計劃中,這個隻是配套方案,作為西線戰事不利後的預備。


    可現在,這個方案反而成了第一順位,印度高層也認為,先行肢解東巴和西巴,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薩姆覺得這個主意很蠢,但他還是遵從了英.甘地夫人的命令,製定了以孟加拉為戰略重心的軍事計劃。


    印軍計劃戰役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在西巴方向。印軍投入的兵力主要用於牽製巴軍,並以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西巴腹地和克什米爾內的軍事目標。


    而在東巴方向上,印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計劃在三個星期內迅速拿下東巴。


    印軍計劃在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西麵、西北、北麵、東麵四個方向同時對東巴實施合圍,奪取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切斷東巴的內部聯係。


    最後利用向心突擊,肢解圍殲,一舉攻占東巴首府達卡。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看似兩頭鉗製住了印度,但換一個角度來說。處於“圈內”的印軍更加便於調集兵力,圍點打援。


    就像現在,印軍靈活的轉變攻守模式,西線轉攻為守。而東線轉守為攻,完全是一氣嗬成。


    與之相反,巴基斯坦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分布在東巴和西巴的軍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很難進行隨意調動。


    除非有華夏聯邦軍的海軍艦隊護航,不然根本就沒有辦法將兵力調集到孟加拉。在以前,巴基斯坦要麽是然道從陸地上經由中國西南的公路和鐵路進入孟加拉,要麽是依靠海運。


    而現在,印度海軍控製了小半塊印度洋,沿岸地區更是被嚴密封鎖起來。巴基斯坦很難調兵進入東巴。


    事實上,麵對巴基斯坦駐紮在孟加拉的國家化正規軍隊,“孟加拉解放軍”根本無力抵抗,大多數叛軍分子在失敗後逃往印度,還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東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難。


    自古道,內亂必生外患。


    東巴局勢的惡化,這就給蓄謀已久、一直想肢解東巴的印度,提供了一個發動戰爭的絕好機會。


    到了6月份,在東線聚集了優勢兵力的印度,開始磨刀霍霍。


    在東巴基斯坦戰線上。印軍的兵力絕對優於巴軍。


    巴軍僅部署了4個步兵師,裝甲部隊主要包括1個“土狼”式坦克團,1個**的“土狼”式坦克營和1個“土狼”、“灰熊”坦克混編特別中隊。


    還有2個空軍中隊,轄17架“獵鷹”式噴氣戰鬥機和少量用於通訊的直升機,及少量的海軍炮艇。這些武器。基本都來源於中國的第一代產品。


    而印軍方麵,則專門從西線調來了許多主力部隊。其中包括陸軍3個軍,下轄7個師,3個裝甲團。


    其中1個團裝備m60坦克,1個團裝備pt一76坦克,1個團裝備amx一13坦克和“白鼬”裝甲偵察車。


    以及印度最出名的戰略空降部隊,第50**傘兵旅。


    空軍的14個飛機中隊,其中包含4個導彈中隊,共有200架戰鬥機。


    海軍艦艇計26艘,其中更有1艘從英國買來的航空母艦,艦載機33架。印軍總兵力約17萬人。


    另外一方麵,印軍還頻繁地舉行以進攻東巴為背景的大規模陸空聯合演習。


    而從6月7日開始,印軍的前鋒就忽然發動襲擊,攻占了巴軍在孟加拉西北部的前沿哨所。哨所被拔掉之後,印度就能從容掩護其兵力的調整和分派,使得巴基斯坦的守軍無法獲得可靠的信息。


    截至6月中旬,印軍參戰的主要兵力已經基本到位。就是這樣,戰爭弩弓悄悄地張滿,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6月22日,印軍對東巴發動了全麵進攻。


    麵對印軍的“不宣而戰”,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總統宣布全力迎戰印軍,並授權巴軍在西巴采取了先發製人的進攻行動。


    對於國小、實力弱的巴基斯坦來說,無疑這是理智的選擇。


    那是因為,這場戰爭對於巴基斯坦而言更具有決戰性質。巴軍決定先於敵人而采取行動,爭取在西巴戰場上獲得主動權,以策應在孟加拉作戰的巴軍。


    但是對於早有預謀的印度而言,這一宣戰正中下懷。


    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甚至興高采烈地在向全國宣布:“孟加拉的戰爭已經變成對印度的戰爭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戰爭終於全麵爆發了,並且朝著既定的軌道前進。


    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上分別展開,印軍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


    而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保證故土的完整。


    到了6月23日,巴基斯坦軍隊從空中和地麵對印軍實施全線出擊,這是宣戰之後,巴軍的第一次主動出擊,而不是按照中國方麵的原定計劃那樣誘敵深入。


    巴軍集中幾個師的兵力從向昌布和蘇萊蔓基兩個方向向印軍發動了鉗形攻勢,企圖合圍部署在克什米爾和帕坦科特地域的印軍第7、第36、第26步兵師。


    由於在蘇萊蔓基、費羅茲普爾方向作戰的巴軍投入的兵力不夠,被印軍很快扼住了進攻勢頭,在以後一段時間內,雙方互有攻防,陷入僵局。


    而在班赤、昌布地區由於巴軍投入了相幾個師的兵力,並得到巴空軍多次有效的空中支援,巴軍在幾天時間內占領了印度150平方千米的領土。


    但在印軍預設陣地的阻擊下,巴軍進攻的勢頭沒有繼續,被迫與印軍在班赤、昌布一線對峙。落入了印軍的節奏之中,不得不以相對弱勢的兵力去攻擊地方穩固的防禦陣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