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肯尼亞現在出於戰爭狀態,各地軍閥割據勢力,對於服裝的需求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就算隻是民用市場,也有不錯的利潤,結合馬林迪這個棉花種植區,紡織業完全可以發展起來。


    當年英國人的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開始的,輕工業的資金周轉十分快速,利於馬林迪早期的發展。


    現在青竹化工集團在全球進行擴張,伊子卓也不可能動用太多的資源來經營東非的根據地,還是以自力更生為最優先的選擇。


    “我們的被服出口對象,主要是南非幾個白人政權,因為我們本地生產,擁有成本優勢,可以將價格壓到低於歐美同類產品的程度。不過最近,埃塞俄比亞和埃及也有商人到我們這裏來,想要購買成衣。”


    朱豪可拿著賬單,手舞足蹈的向伊子卓這個幕後大老板報著喜。


    “生產方麵沒問題嗎?”


    劉常山將統計好的數據遞上,“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到了極限,關鍵是合格的女工太少。”


    紡織企業一般都喜歡培養女工,主要是這個行業適合心思細膩的女性,並且不需要做太重的體力活。


    馬林迪還有這麽多大型基礎建設工程在同時開工,健壯的男人都被拉去工地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進入紡織廠內上班。


    “移民中,有三百個女工,如果按華夏聯邦製定的技術評定標準,這些人中隻有五分之一勉強合格。”朱豪可負責經營兩家紡織廠,對這個比較清楚。


    合格的紡織女工可不是那麽好培養的,必須要有足夠熟練的操作技術,沒有半年的時間,很難培養出這樣的人。


    就算是機織的布匹,也必須要由人來操作,這個是主要的難題。


    “如果換上全自動的織布機,是不是能夠空餘出更多的人手去縫紉長?”相比於布匹的織造,縫紉廠更依賴熟練的技術工人。伊子卓想要擴大生產,隻好完全將棉花變成布匹的工作交給機器。


    “這個不是不行,但成本會上升。畢竟全自動的織布機需要專門的程序,還要派人維護,這比起當地廉價的手工勞動者工資,不劃算。”劉常山提醒著關於成本控製的問題。


    並且繼續說道:“關鍵是。我們要買新的織布機,就必須從國內訂貨。從下訂單到完成成品,大概需要四個月的時間,就算天宇集團願意為我們加班加點,至少也要三個半月的時間。這還沒算上運輸路程。”


    加起來,可能就要半年左右了,還要組裝和調試,伊子卓可不能坐在馬林迪幹等大半年。


    “那麽這樣,我們現在先訂一批機器,包括一整套繅絲廠的機械生產設備。”現在繅絲廠和織布廠混在一起,生產效率不高,伊子卓早就想分設兩個**的中下遊工廠了。


    在加上處於紡織業上遊的紡織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就將在馬林迪誕生。本土種植的棉花和大&麻,都可以通過變成高附加值的成衣銷售出去,使之成為財富之源。


    “我們現在用流水線的生產方式,現在生產的是工序最簡單的成衣,不過生產效率不高,平均每個女工一天隻能生產出十二件襯衣。”


    劉常山以前曾經做過紡織業這一行。也大概知道一些中國國內的紡織行業生產效率。成衣的生產效率,與加工數量與加工的工序、加工的質量、加工人員的技術水平等都有直接關係。


    在中國國內,一般小工廠。大約幾十人左右並生產的產品為低檔與中低檔產品,這些服裝大部份向低端市場銷售,都是統一打樣與裁剪,隻負責加工,褲子一般一天每人加工50條左右,衣服40件左右。


    工序多的加工就少點,工序少的就要多。


    而中、大型紡織工廠,生產的產品大多是銷往中高端消費人群,像這些服裝產品質量要求要高,做工也要精細,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個品檢。


    現在的中國,穿衣不僅是為了保暖,更有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性追求。


    一般衣服因為是潮流時尚產品,訂單量大部份為幾百件,一般幾百件就一個小組來說,一個小組的人員在二十個左右,生產三百件平均每人至少要三天。


    但對於大訂單幾千件來說,每人每天產量也會在三十件左右。


    但是在馬林迪,這裏的女工隻接受了不到一個月的短期培訓,技術無法和中國國內熟練的紡織工人相比,因此效率很低。


    說起紡織業的發展,一百多年以前,傳統的製衣方式是由一個人負責製成整件衣服,而裁縫師傅隻需占用家中或店鋪內的一個小房間工作。


    在那個生產力還依靠手工而不是機器的時代,衣服基本上都是訂製的,須根據顧客的不同要求而進行人工縫製。


    而那個時代,購買衣服的顧客群體主要包括富有人家,例如地主、商人和貴族。


    而較窮困的人家如農民和工人等多穿富有人家所丟棄的舊衣,他們有時也許湊集一些物料自己縫衣。


    當然,像本身就從事織戶工作的人更是自己織布,這也是為什麽那時勞工階級的衣著大多是簡單粗糙的。


    富有人家雇用裁縫師傅為他們自己及傭人縫製衣服,,管家和車夫等人的製服款式一般都是按照主人的喜好而設計的,這些衣服全都是由裁縫一個人手做的。


    到了十九世紀初期,,衣車這種需要人操作的機器問世,,並主要在歐美等地不斷改良,令傳統的製衣方式改變過來,,製衣的過程開始出現分工的情況。


    舉例來說,,操作衣車的工人需要特別的技術,所以雇用專職操作衣車的工人以及負責手工的工人,這樣分工較為有效率及有助減低成本。


    早期的製衣廠就是從那個時代逐漸發展起來的,在當時那個年代,一般的製衣廠采用全件起的做法,運作的方式是一件衣服的大部份工序都由一人來完成,,剩下一些不需要很多技巧的工序由另一個人來做,比如學徒


    每件衣服都是根據顧客個別的要求來縫製的,在裁縫工作的地方。通常會有一個1.2米乘0.6米的車台,零亂地放置了所有的縫紉工具,但沒有特別用途的衣車附件。


    依靠手工勞動的紡織工人盤腿坐在地上或桌子上。以膝蓋為工作台。大部分小型製衣工場的工作環境較差,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燈光照明不足。


    而在1830年之後,法國和英國相繼率先開設了有機器設備的製衣工場,機器由專門的技工來操作。而需要人手來做的工序也在廠內完成,或是外發給別人在家中完成。


    上述工廠的資本家,不久就了解到可以將生產過程分工為機縫、手縫和壓熨、打鈕門和做手工等特別的工序。


    從此,紡織業的生產進入了標準化的工業流程時代,徹底擺脫過去那種低效率的生產方式。


    在新的生產模式建立後。紡織業中每個特別的工序完成後,衣服都會再交迴主要縫製者手中。這種方式適用於縫製訂製的衣服和衣服樣辦,這類衣服都是按照個別要求裁製的。


    上述的方式至今仍是製衣的基本方式,從衣車未發明以前的做法,演變而來。


    而發展至今天,較基本的是分科方式,將車縫工序再細分成精細的工序。經過較嚴謹的生產安排,適當地分配給每名車縫工人。


    每名車縫工人一般隻負責單一的專門工序。從而再將生產效率提高。


    伊子卓在馬林迪開辦的製衣廠。就是采用這種源自西歐的生產模式,隻有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才是當前經濟發展所需要的。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當然是發展高檔服裝行業更劃算些,並且伊子卓也認識相關方麵的服裝設計師。


    可現在非洲這樣的經濟環境,能買得起華章美服的人還真是不多。不利於城市發展的早期建設。


    所以伊子卓建立了標準化的製衣廠,要知道。不同的製衣廠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和目標。


    伊子卓將馬林迪市區內一間被廢棄的倉庫清理出來,就成了一家製衣廠的廠房。這裏原本是用來堆放棉花的倉庫。占地1000平方米,房頂離店麵有五米高。


    主體結構是水泥和磚塊,二十根大型方木被當作立柱,支撐著屋頂。


    在叛軍攻占馬林迪之前,這家倉庫的主人就因為破產而攜款潛逃,這家倉庫也因此被廢止,之前的東西早就被拿走了。


    伊子卓將占據這裏的那幾個當地黑幫團夥全逮捕之後,這家倉庫就名正言順的劃歸到了開墾團名下。


    青竹化工本身不經營紡織品行業,但因為不少化學染劑的生產和銷售都涉及化工領域,所以伊家也認識很多相關的人,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經驗並不難。


    經營製衣廠主要就是關注兩點,一是生產工作,也就是將原料製成顧客所需的衣服;二則是行政和後勤工作,提供一切所需原料和服務,以確保能夠順利生產衣服。


    而製衣廠的生產工作包括設計和製作,因為電腦的出現,服裝設計迎來了低成本的春天,服裝設計師不必再為研究新的衣服款式而大量耗損布料。


    所謂設計,一般來說,大部份中型和大型的製衣廠都會雇用設計師來創作服裝係列。當然,伊子卓現在還沒這個打算,非洲市場對於款式的要求並不高。


    但真正的知名製衣廠,都要思考如何才能最好的滿足顧客的需求,也因此而將設計工作分為兩個不同的範疇。


    第一點是創作設計,也就是設計師參考時裝潮流和市場走勢來設計並草繪各款衣服。


    第二點是技術設計,設計師嚐試製成自己設計的服裝,並且還要知道該選用甚麽衣料,以及製衣廠的設備和員工技術。


    在設計工作方麵,電腦的應用日益廣泛,這大大的方便了服裝設計師的工作。以前,為了將樣品展現出來,就必須動手製作新衣。


    可一旦不滿意想要修改,就會變得很麻煩,而且浪費布料。有了電腦就不同了,服裝設計師可以隨意的調配顏色和圖案,不必做出成衣也可以驗證新款式的視覺效果。


    這就是頭樣製作,當有了初步的設計之後,下一步就是按照設計的圖樣繪畫所需的紙樣。


    第一個由原設計繪出的紙樣,在成衣行業中,一般稱為頭樣或原樣。而頭樣通常是標準尺碼或中間的尺碼,繪製頭樣所需的技術要求較高,在行內一般被尊稱為師傅。


    當完成初步的頭樣後,下一步的工序就是根據頭樣裁製樣辦。


    這個程序一般都是安排在廠內的辦房完成的,可分為裁辦及車縫樣辦等工序。樣辦製作通常隻做一件或數件,所以成衣廠內的辦房員工一般都是挑選較熟練的技術工人,例如辦房的車縫工人一般都能將整件樣辦的車縫工序完成。


    當樣辦完成後,如果某些地方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或顧客有某些地方或款式需要更改,通常的過程都需從初步的頭樣開始在紙樣改動再從新做樣辦。


    可能需反覆數次,直至顧客完全滿意為止,樣辦製作才算完成。衣服的生產和銷售,都要考慮當地的風俗習慣,否則很可能會碰得一鼻子灰。


    在服裝的樣辦設計時,朱豪可就已經找了幾個當地的商人來諮詢,隻有當他們接納之後,才會進行下一步工作,繪製不同尺碼的紙樣。


    在紙樣放碼的工作方麵,電腦的應用在成衣生產的過程中最為廣泛。


    而在顧客接納了樣辦之後,製衣廠便需要根據所需用量訂購布料及輔料,以供生產之用。所以說為了建立棉紡織產業鏈,伊子卓不得不將整個行業的上中下遊一起辦起來。


    不過伊子卓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服裝設計師,他已經安排人在國內尋找合適的人選了,畢竟以後如果有機會,還是想進軍國際服裝市場的,那樣才是真正的高利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