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本土農業也有,不過非洲的農耕技術實在是有夠落後,仿佛不知道什麽叫精耕細作似的。栗誌新見過馬林迪的一些農民,他們這些人基本都是靠天吃飯,不懂得施肥,也不會育種。


    至於立體農業這種概念,他們就更不會了。


    所以栗誌新才要開辦屬於他自己的農莊,然後招收一些雇工來幫助生產。不過在招人之前,必須對這些啥都不懂的泥腿子進行培訓,還要讓他們學會使用花費和一些耕作的細節技巧。


    種子和肥料的實驗大獲成功,同一畝地,裏麵種著同樣的農作物,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長勢,從沒見到過的農業技術,讓這些沒見過大世麵的黑人土著都沸騰了。


    不光是新城區的你些個個體戶農民,馬林迪附近的幾個小村子也張羅著要來買伊子卓的肥料和種子。


    黑人移民中,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窮二白,一些帶有薄產的移民,會向伊子卓購買農具和種子,然後在馬林迪的荒地中進行開荒和耕作。


    現在新城初建,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密集的人口,所需要消耗得糧食更是天文數字,伊子卓也鼓勵這種私人農業生產者。


    不過栗誌新的話卻讓伊子卓改變了主意,因為當地的粗放式農業的生產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與其這樣,不如搞大型農莊,擠垮這些農民,再把他們訓練成為合格的佃戶。


    所以伊子卓就定下明確的規矩。買種子。可以,但是肥料和種子的價錢是明碼標價的,沒有錢,誰都不賣。


    可馬林迪當地的黑人農民們哪來錢?


    沒錢沒關係啊,農業部的負責人栗誌新不隻是提供種子肥料,還招募佃戶,可以為那些願意來投靠的人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


    不管願不願意,小農戶終究是比不過栗誌新的農莊的,他們在成本上就已經輸了。


    通過這種方式,這樣一來。馬林迪的農民就隻能和開墾團合作,一些人進入剛剛建好的手工作坊當工人,或者進入黃猛新組建的區聯防隊做全職隊員。


    當然,馬林迪郊外一些偏僻的村子因為勞動力缺乏。隻能采取統一出勞動力的方式來賺取工錢,不然是買不起種子肥料以及過冬衣服的。


    雖然這些東西的價錢都還算公道,可再便宜,也都是需要用錢來買的,伊子卓隻收華元。當地人雖然也和華商做生意,可手裏的鈔票實在不多,消費不起。


    說到建廠,就不得不提伊子卓的人才招攬計劃。


    這件事,朱豪可親自出馬,有他在馬林迪地區搖旗呐喊。中國人的名頭現在還是很響亮,外加高薪的誘惑,幾十個技工和教師來到了馬林迪的新城報名點,其中甚至有十來個白人。


    馬林迪城內也有不少白人生活在那裏,不過以前就因為戰爭的關係和華人不太和睦。畏懼於華夏聯邦軍駐東非部隊的武力,他們也不敢為難中國人,但卻不喜歡和中國人打交道。


    可現在伊子卓擺明了要在馬林迪建立永久據點,傻子都知道是怎麽迴事了,所以很多白人也開始想要改換門庭,投入中國人的懷抱中。


    雖然馬林迪現在還很窮苦很落後。但見到實打實的金錢誘惑後,沒有一個人選擇離開。為了錢,願意去苦地方的人多了去了,還不是人人為了金錢搶著去。


    有了這些人才,伊子卓在馬林迪的事業才算是更順利了。


    除了學校正規化以外。還發展起來了好幾家簡單的工廠。


    從國內訂購的機械設備不斷送到馬林迪後,在金錢鋪路欺上瞞上的情況下。小水電站是最先截流發電的。


    在工錢麵前,非洲工人們爆發出了巨大的力量,幹一天活,吃一頓大白麵包加黃油不說,還能拿一元五角工錢,算下來一個月能趕得上以前累死累活的幹上大半年。


    在非洲,許多人每個月的花費也不到五華元!


    正是因為如此優厚的待遇,這些黑人移民才積極擁護著開墾團,擁護著伊子卓。


    有了電力,其他設備也陸續發揮作用,磷肥廠開始擴大產能,金礦廠也敲敲打打地建了起來,金礦也是馬林迪特有的礦藏之一。


    說到選礦的人,可是一個外國人,他是德國礦物係畢業的低才生,幸好還能找到金礦,不久後一個極其小型的冶煉廠也建了起來。


    不過伊子卓更想找到一個鐵礦,金子可以換到鈔票,卻無益於工業生產。隻有建立起鐵礦長,一些重工業才能漸漸實現本土化,才算是在馬林迪建立了根基。


    馬林迪是東非著名的棉花種植區,所以建立一家上規模的棉紡織廠就顯得十分必要了。賣棉花的價格和賣棉布甚至賣成衣的價格完全不一樣。


    這裏麵的利潤,可差上幾十倍!


    而有了縫紉機,被服綜合廠開始大批量生產被服,在非洲這裏,服裝生意還是可以做的。這裏的市場處於荒蕪狀態,距離邊際效益還有長的路。


    一旦在馬林迪建立其紡織業,生產出來的廉價產品完全可以交易到臨近的地區,獲得豐厚的收益。


    簡單的縫紉機,加上伊子卓手從國內帶來的新型織布技術,購進了新紡織機造出了合格的新式布料,立即在開墾團的旗下建立起兩家大型紡織工廠。


    一家負責將棉花弄成繅絲,然後再將繅絲製成棉布。另一家工廠則是利用高效率的電動縫紉機生產成衣。


    不過因為缺少合格的技術工人,現在的產能還沒能完全展開。


    現在反而隻有被服廠是最盈利的,已經通過幾個當地商人做中介,賣了好幾批到附近的村子裏,換來了不少好東西。


    沒有任何人懷疑,非洲的人力資源實在是太廉價了,對於伊子卓這樣的資本家來說,不把工廠設在這裏簡直是犯罪。


    除了小水電站,擴建的磷肥廠,小煉鋼廠,被服廠這幾家明麵上的工廠以外,還有兩家暗地裏的工廠:軍工廠和機械廠。


    依托從國內軍工廠請來的幾個技工,以及幾個從非洲本地招募的外國工人作為技術骨幹,水壓機和幾台簡單車床組成了最早的機械廠。


    這個機械廠,除了選擇性生產日常損耗零件外,還嚐試著生產新的機械。


    當然,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配合軍工廠生產步槍。


    雖然技術人員不缺,但畢竟整個馬林迪小型工業帶的構成非常不完整,目前的進度是即將仿製出來第一支步槍。主要的問題在於,有生產線有技術,卻沒有合格的足夠的工人。


    總的來說,目前實現絕對盈利的隻有一個被服廠,機械廠雖然能接一些機械修理和定購單子,但始終是少量。


    不當家不知油米貴,幾家小工廠的工人加起來有六七百號人,雖然一部分的工錢又通過種子肥料等迴籠,但本著藏富於民的想法,伊子卓並沒在工人身上動心思,讓他們吃飽飯,穿暖衣才是正事,工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此之外,那幾十號沿海技工和洋人的工錢,一個月需要兩千華元,其他工廠的損耗費用,原材料采購,機械補充采購等費用,更是一大筆錢。


    正是有被服廠的新型耐磨被服賣到東非市場上,又有一些當地商人買走了新式織布工藝和肥皂生產工藝的錢,伊子卓才有更多的資金進行生產發展生產。


    不然,幾家小工廠雖然是小麻雀,也得把張蜀生給愁死。


    “朱豪可,有事?”剛去小水電站看了看,迴到家中就發現朱豪可帶著那個新來的小會計在門口等了很久了。


    “我的伊老板啊,這不是要月結了嗎,我就來給你報報賬。”


    如今朱豪可是伊子卓的大管家,伊子卓的會計賬目都是由三人負責的。


    伊子卓自己,朱豪可,以及眼前一個在上海念過會計學校,剛來到馬林迪這個小城鎮的中國會計。


    伊子卓自己不會會計,隻管大錢,小錢給朱豪可當出納,會計做財務。他自己把最後的賬目交給計算機裏麵的會計軟件,依托龐大的數據庫做簡單的數據分析。


    所以,經過三方核賬的財務是絕不會出問題的。


    “朱豪可,劉常山,你們都進來吧。”


    朱豪可和會計劉常山簡單一合計,就由劉常山開始簡單報賬,都是一些大方麵的,算是月終總結前的預報。


    “因為采用了我們掌握的新型緊湊耐磨材料,被服廠一共生產新式被服等十萬件,出口共四批次,八萬件,共計160萬華元,盈利100萬,這是我們今年最大的收入。”


    劉常山是個靦腆的書生,說話的聲音都細聲細氣的,他麵帶喜色地報出了第一項大收入。


    伊子卓自己則滿意的點點頭,自己出技術,優惠賣給當地的商人,忽悠這些土貓采購了新設備才生產出了一種更為耐磨的布料,這才能大規模生產被服。


    另外,當地商人聯係上其他肯尼亞軍閥買家的時候,對方居然異常高興地接手了這幾批軍服,不然,被服廠的服裝也賣不了這麽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