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王下山之後來到京城,第一件大事就是拜訪幾位主考官,給他們送上厚禮。張邦昌、王鐸、張俊三位主考官都收下了重禮,並且做了保證,將武狀元之位送給小梁王。
小梁王給宗澤送上禮物,宗澤是一個赤膽忠心為國家選拔賢能的好官,豈能和張邦昌三人同流合汙?他婉言拒絕了。小梁王心裏尋思,有太宰大人撐腰,四位主考又有三位為我所用,宗澤一個人官銜比他們低,在皇上麵前說話的分量也不及太宰大人,諒他一個人掀不起什麽大風浪,因此也就不把宗澤放在眼裏。
沒想到宗澤心有不甘,當著這麽多人數落。我現在隻是一位參加考試的武舉,又怎能和他作對?
小梁王拿目光看著張邦昌,張邦昌心裏明白,於是他也照葫蘆畫瓢。
“宗澤老匹夫把我的門生狠狠地訓了一頓,害得老夫臉上無光。此仇不報枉稱太宰。你罵我的門生等於罵我,我也好好數落你的門生,看你這張老臉往哪兒擱?”張邦昌想到這裏,心裏拿定了主意。
“旗牌官,你過來。”張邦昌叫道。旗牌官走了過來,問道:“老爺有何吩咐?”
“你去把湯陰縣的嶽飛叫上來,我有話要問。”張邦昌說道。
旗牌官答應一聲走了下去,對著人頭攢動的武生大聲喊道:“哪一位是湯陰縣的嶽飛?大老爺有請嶽飛上演武廳問話。’”
啟霜聽到,答應一聲走上演武廳。當他看到小梁王跪在宗留守麵前,他就跪在太宰張邦昌麵前先磕頭,然後謙恭有禮的說道:“小生參見大人。”
“你就是嶽飛?”張邦昌拿腔作勢的問道。
“小生正是嶽飛,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人氏。”啟霜說道。
“我看你人不出眾,貌不驚人,究竟有何本事敢上京奪取武狀元?”張邦昌問道。
啟霜聽了,知道張邦昌弦外之音,趕緊辯護道:“小人隻是一個鄉村窮人家的孩子,怎敢妄想作狀元?今科考試校場內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千名舉子,那一個不想奪得狀元?可是狀元隻有一個,那千餘人個個有些本事,我又豈能和他們爭雄?小人隻不過是井底之蛙,來京城見見世麵,順便參加考試,印證一下平生所學而已。”啟霜侃侃說道。
張邦昌本想好好教訓一下啟霜,豈料嶽飛先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他想罵幾句也不知如何開口。
“嶽飛,這位是小梁王,論家世比你強千倍萬倍,論地位,你們倆天壤之別。論學問,小梁王書香門第,博古通今,現在老夫當著幾位主考官先考考你們倆學問,再考你們的功夫。”張邦昌說道。
“草民出身寒微,沒讀過多少書,如果大人要考,嶽飛隻好勉為其難。”啟霜說道。
張邦昌心想,啟霜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有什麽學問,這迴一定會當眾出醜。
宗澤心裏竊喜,他知道啟霜的本事,小梁王一個紈絝子弟絕對不是啟霜的對手。
“嶽飛,你用的是什麽兵器?”張邦昌突然問道。
“使槍”。啟霜迴答得很幹脆。
“小梁王,你用的是什麽兵器?”張邦昌又問小梁王。
“使刀。”小梁王說道。
“那好,你們根據自己自己擅長的兵器各自寫一篇論文,嶽飛寫《槍論》,小梁王寫《刀論》,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張邦昌說道。
倆人聽了各自來到演武廳兩旁,張邦昌吩咐左右搬來桌凳,端來文房四寶。倆人領命各自坐下開始寫論文。
如果論文才,小梁王不遜於啟霜,隻是小梁王上來之後被宗澤數落了一頓之後有點昏頭昏腦,下筆寫一個‘刀’字變成了一個‘力’字。他看了心中焦急,順手塗了一下,隻弄得刀不像刀,力不像力。小梁王無奈,隻好塗去重新再來。剛寫了幾行,啟霜就已經交卷了。
張邦昌先看了梁王的卷子隻覺得是隨便塗鴉,不敢張揚,順手籠在衣袖裏。再看啟霜的文章,文字遒勁有力,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果然是好文字。
“此人的文才武略比老夫還要強,怪不得宗老頭對他格外器重。”張邦昌心裏是這麽想的,可口裏說的卻是一些褒贖的話。
“嶽飛,你這樣的文章也來搶狀元?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來人,給我把他叉出去。”張邦昌喝道。
左右軍爺唿地一聲湧上來,架著啟霜正要離開演武廳。隻見宗澤大喝一聲:“住手!”
左右聽了宗留守的吆喝,哪敢動手?立刻放下啟霜,站立一旁。
“張大人,可否把他二人的卷子拿出來讓我們三位都過過目,如果嶽飛真如你所說,再趕出去也不遲。如果是小梁王不濟事,也應該一視同仁。不知可否?”宗澤說罷問道
張邦昌聽了一臉的不自在,他不知如何應付宗澤?
王鐸、張俊知道張邦昌的用心良苦,他們收了小梁王的禮物,對這件事隻好裝糊塗。
左右軍爺看到張邦昌臉色難看,不敢上前取卷。
“嶽飛,你把你的文章拿來讓老夫看看。”宗澤說道。
啟霜隻好來到張邦昌麵前施禮索要試卷,張邦昌無奈,隻好把試卷交給啟霜。
啟霜把試卷呈給宗留守,宗留守打開細看,果然是言言比金石,字字賽珠璣。
“張邦昌果然是重利輕才,如此錦繡文章,到他嘴裏居然一文不值。”宗留守也把試卷籠在袖子裏。
“梁王,想必你的文字一定比嶽飛強百倍,何不拿出來讓老夫見識一下王爺的文字功夫?”宗澤明明知道張邦昌把試卷藏起來,故意說道。
小梁王聽了麵紅耳赤,一時不知說什麽好?
“嶽飛,你如此才能,怎能取得功名到手?你難道不知道蘇秦獻‘萬言書’、溫庭筠代寫‘《蘭花賦》嗎?當初蘇秦到秦國上萬言書,宰相商鞅嫉妒蘇秦的才能,恐他日後奪去權力,因此不選蘇秦而看中張儀。這溫庭筠的故事想必你也知道,也是嫉賢妒能的故事,想必各位都知道,無需老夫細說。隻是桓文太陰險毒辣,不但得到了溫庭筠代寫的《蘭花賦》,而且將溫庭筠藥死,真是喪盡天良。”宗留守說到這裏,故意停下來,眼睛看著張邦昌。
張邦昌聽了勃然大怒,聽了宗澤敲山震虎的兩個故事,本想發泄一番,又恐其他人說他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真是‘敢怒而不敢言’。
“嶽飛,姑且不論你的文字功夫,本官看看你的武藝如何?本官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如果你果然工夫了得,技壓群雄,這狀元就是你的,本官無話可說。如果你技不如人,或死或傷,休怪本官事先未提醒你。”張邦昌為了挽迴自己的麵子,心平氣和的對啟霜說道。
“嶽飛謹遵教誨,一切單憑大人做主。”啟霜彬彬有禮的說道。
“那好,你先和小梁王比比箭法,看看你們誰更勝一籌?”張邦昌說道。
“是!嶽飛領命。”啟霜爽快的答應了。
宗澤看到啟霜和小梁王比箭法,心中竊喜。啟霜的箭法他見識過,簡直是絕無僅有。小梁王和他比弓箭,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嶽飛,有何能耐你就盡情發揮出來,在場的各位大人可以替你們做個見證。”宗澤說道。
啟霜心領神會,他向張邦昌提議道:“大人,把箭靶擺列在兩百米之外,這樣色起來才有勁。”
張邦昌聽了心想:“好狂妄的嶽飛,一般人比弓箭最多一百米,箭法好的號稱百步穿楊,你居然提出如此要求,老夫倒要看看你有什麽本事?”
“去,把箭靶擺在兩百米外。”張邦昌吩咐道。
左右聽了立刻照辦。
小梁王看到箭靶擺的如此遠,便向張邦昌稟報道:“大人,柴桂弓箭太軟,讓嶽飛先射。”
張邦昌一想也是,如果啟霜沒有中靶,柴桂就無需再比就是贏家。為了讓啟霜射不中,張邦昌暗中囑咐心腹將箭靶移到三百米的地方,心想,這迴啟霜不當眾出醜才怪呢?
“嶽飛,你先射,如果每一箭都射中了靶心,無需比,算你贏。如果射不中,也無需比,算你輸,你看如何?”張邦昌說道。
啟霜明知道這是張邦昌設下的圈套,為了在各位大人麵前證明自己的實力,他爽快的答應了。
“張顯,替我取鐵弓來。”啟霜衝張顯喊道。
張顯聽了,立刻從啟霜的馬上取了弓箭送上來。
“各位,大家看好了。”啟霜說罷,不慌不忙的立定身子,當著天下英雄的麵,張弓搭箭,眼睛望著前麵的箭靶,定了定神,嗖嗖嗖……一連射了九箭。真是“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
隻聽得台下眾英雄一起喝彩。張顯、湯懷、王貴、牛皋更是叫得歡。
監督官將九枝箭和射中的箭靶一並拿了上來放在地上給張邦昌和各位主考官過目。
張邦昌本來就是個近視眼,他哪裏知道是啟霜中靶的事情,於是問道:“地上擺著什麽東西,快點搬開。”
監督官聽了不知何意?他如實稟報道:“這舉子的箭法果然厲害,這九枝箭箭箭射中靶心,而且都是從一個孔射出,真是太神奇了。”
幾位主考官聽了,對啟霜的箭法心悅誠服,隻有張邦昌心裏不痛快,但他又不敢表露出來。
小梁王也不由得對啟霜刮目相看了。
“嶽飛,你的箭法果然厲害,本王甘拜下風。不如我們倆比武論輸贏?”小梁王說道。
“悉聽尊便。”啟霜不卑不亢的說道。
小梁王心想,這個啟霜出身貧寒,不如我用好言相勸,叫他在比武的時候假裝敗陣,我用金錢地位買他這個狀元,他何樂而不為?如果他不聽勸告,我就在比武之時對他痛下殺手,我堂堂一個王爺,就是把他弄死也沒有人敢說什麽。比武刀劍無眼,豈有不傷害之理?小梁王想到這裏,說道:“嶽飛的弓箭固然厲害,兩軍對峙,上陣廝殺才是真本事。不如,我們比武,看看誰勝誰負?”
張邦昌聽了,心中大喜,即刻命啟霜和小梁王比武。
梁王聽了,走下演武廳,來到教場上,整鞍騎馬,手提金背大砍刀,站在教場上,擺開架勢,一副威嚴雄壯的樣子叫道:“嶽飛,快上來,看看本王的刀法如何?”
啟霜不敢怠慢,騎馬持槍站在那裏,,他的心裏非常矛盾:“他是堂堂的王爺,倘若傷了他,張邦昌等三位主考官一定會借題發揮,把我趕出校場。倘若手下留情,而小梁王招招致命我該怎麽辦?”啟霜心裏猶豫不決,他雖然武藝高強,要和王爺比武他的心裏非常不安。
“嶽飛,有種的放馬過來。”小梁王目空一切的叫道。
啟霜無奈,隻好倒提著槍慢騰騰的走了過去。
校場中參加考試的武生和看熱鬧的軍兵千千萬萬,大家把目光投向啟霜和小梁王。他們看到啟霜有氣無力的樣子,心裏琢磨:“看他那樣子,一定是怕了,小梁王英姿颯爽,威武雄壯,聽說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個武生小小年紀,走路慢騰騰,諒他不是小梁王的對手。
宗澤見了啟霜這副樣子,心裏也在想:“嶽飛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種場麵,一定是臨陣膽怯了。如果這麽沒用,當初枉費了我一番心血。”
小梁王看到啟霜這副樣子,知道啟霜心裏有所顧忌,不敢和他對陣。
啟霜來到了跟前,小梁王悄聲說道:“嶽飛,本王有事和你商量。你我今天對陣,你隻要詐敗下去,本王重重賞你,日後金錢地位本王樣樣給你。你要是不答應,恐怕你前途無望,而且還會傷及性命。本王一片好心,希望你能夠明白。”
啟霜聽了,說道:“王爺吩咐,嶽飛本應遵從。可是,王爺你看,教場上天下英雄雲集,個個都是十年寒窗苦練得來的功夫,個個都想奪取狀元,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即使嶽飛想讓,其他人未必肯讓。倒是你堂堂王爺,一國藩王,富貴榮華、功名利祿樣樣俱全,為什麽還要和我們這些寒士爭奪一個武狀元?你這麽做到底為何?”
小梁王聽了,心中火起,說道:“好你個嶽飛,本王好言相勸,你卻數落本王,胡言亂語,不識抬舉。看來本王不給你一點顏色看,你不知道本王的厲害。”說罷,揮刀向啟霜頭上砍去。
啟霜不慌不忙的拿槍往左一隔,將刀撥開。
小梁王又一刀攔腰砍來,啟霜從容的將槍杆到橫著從右邊撥開。
小梁王看到啟霜那副傲慢的樣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隻氣得七竅冒煙,他舉起大砍刀‘當當當’’一連砍了六七刀,刀刀欲置人於死地。
啟霜見了,使了一招“童子抱心勢”,東來東架,西來西當。
小梁王絲毫不能動他,心裏尋思:“看這嶽飛果然有些本事,不如假裝敗退,趁他沒有防範,然後突然發招,一刀結果他。即使有人說他閑話,也有話搪塞,所謂兵不厭詐。”小梁王想到這裏,收刀迴馬,向演武廳走去。
啟霜隨後跟來,小梁王正要下手,冷不防一個軍爺穿了過來,把他兩人隔開。你道這軍爺是誰?他就是宗留守的親兵,看了啟霜的武藝,也知道了啟霜的為人,他對啟霜非常敬重。
當他看到小梁王欲對啟霜使陰招,恐啟霜有難,慌忙走了過去。
小梁王給宗澤送上禮物,宗澤是一個赤膽忠心為國家選拔賢能的好官,豈能和張邦昌三人同流合汙?他婉言拒絕了。小梁王心裏尋思,有太宰大人撐腰,四位主考又有三位為我所用,宗澤一個人官銜比他們低,在皇上麵前說話的分量也不及太宰大人,諒他一個人掀不起什麽大風浪,因此也就不把宗澤放在眼裏。
沒想到宗澤心有不甘,當著這麽多人數落。我現在隻是一位參加考試的武舉,又怎能和他作對?
小梁王拿目光看著張邦昌,張邦昌心裏明白,於是他也照葫蘆畫瓢。
“宗澤老匹夫把我的門生狠狠地訓了一頓,害得老夫臉上無光。此仇不報枉稱太宰。你罵我的門生等於罵我,我也好好數落你的門生,看你這張老臉往哪兒擱?”張邦昌想到這裏,心裏拿定了主意。
“旗牌官,你過來。”張邦昌叫道。旗牌官走了過來,問道:“老爺有何吩咐?”
“你去把湯陰縣的嶽飛叫上來,我有話要問。”張邦昌說道。
旗牌官答應一聲走了下去,對著人頭攢動的武生大聲喊道:“哪一位是湯陰縣的嶽飛?大老爺有請嶽飛上演武廳問話。’”
啟霜聽到,答應一聲走上演武廳。當他看到小梁王跪在宗留守麵前,他就跪在太宰張邦昌麵前先磕頭,然後謙恭有禮的說道:“小生參見大人。”
“你就是嶽飛?”張邦昌拿腔作勢的問道。
“小生正是嶽飛,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人氏。”啟霜說道。
“我看你人不出眾,貌不驚人,究竟有何本事敢上京奪取武狀元?”張邦昌問道。
啟霜聽了,知道張邦昌弦外之音,趕緊辯護道:“小人隻是一個鄉村窮人家的孩子,怎敢妄想作狀元?今科考試校場內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千名舉子,那一個不想奪得狀元?可是狀元隻有一個,那千餘人個個有些本事,我又豈能和他們爭雄?小人隻不過是井底之蛙,來京城見見世麵,順便參加考試,印證一下平生所學而已。”啟霜侃侃說道。
張邦昌本想好好教訓一下啟霜,豈料嶽飛先說出這麽一番話來,他想罵幾句也不知如何開口。
“嶽飛,這位是小梁王,論家世比你強千倍萬倍,論地位,你們倆天壤之別。論學問,小梁王書香門第,博古通今,現在老夫當著幾位主考官先考考你們倆學問,再考你們的功夫。”張邦昌說道。
“草民出身寒微,沒讀過多少書,如果大人要考,嶽飛隻好勉為其難。”啟霜說道。
張邦昌心想,啟霜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有什麽學問,這迴一定會當眾出醜。
宗澤心裏竊喜,他知道啟霜的本事,小梁王一個紈絝子弟絕對不是啟霜的對手。
“嶽飛,你用的是什麽兵器?”張邦昌突然問道。
“使槍”。啟霜迴答得很幹脆。
“小梁王,你用的是什麽兵器?”張邦昌又問小梁王。
“使刀。”小梁王說道。
“那好,你們根據自己自己擅長的兵器各自寫一篇論文,嶽飛寫《槍論》,小梁王寫《刀論》,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張邦昌說道。
倆人聽了各自來到演武廳兩旁,張邦昌吩咐左右搬來桌凳,端來文房四寶。倆人領命各自坐下開始寫論文。
如果論文才,小梁王不遜於啟霜,隻是小梁王上來之後被宗澤數落了一頓之後有點昏頭昏腦,下筆寫一個‘刀’字變成了一個‘力’字。他看了心中焦急,順手塗了一下,隻弄得刀不像刀,力不像力。小梁王無奈,隻好塗去重新再來。剛寫了幾行,啟霜就已經交卷了。
張邦昌先看了梁王的卷子隻覺得是隨便塗鴉,不敢張揚,順手籠在衣袖裏。再看啟霜的文章,文字遒勁有力,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果然是好文字。
“此人的文才武略比老夫還要強,怪不得宗老頭對他格外器重。”張邦昌心裏是這麽想的,可口裏說的卻是一些褒贖的話。
“嶽飛,你這樣的文章也來搶狀元?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來人,給我把他叉出去。”張邦昌喝道。
左右軍爺唿地一聲湧上來,架著啟霜正要離開演武廳。隻見宗澤大喝一聲:“住手!”
左右聽了宗留守的吆喝,哪敢動手?立刻放下啟霜,站立一旁。
“張大人,可否把他二人的卷子拿出來讓我們三位都過過目,如果嶽飛真如你所說,再趕出去也不遲。如果是小梁王不濟事,也應該一視同仁。不知可否?”宗澤說罷問道
張邦昌聽了一臉的不自在,他不知如何應付宗澤?
王鐸、張俊知道張邦昌的用心良苦,他們收了小梁王的禮物,對這件事隻好裝糊塗。
左右軍爺看到張邦昌臉色難看,不敢上前取卷。
“嶽飛,你把你的文章拿來讓老夫看看。”宗澤說道。
啟霜隻好來到張邦昌麵前施禮索要試卷,張邦昌無奈,隻好把試卷交給啟霜。
啟霜把試卷呈給宗留守,宗留守打開細看,果然是言言比金石,字字賽珠璣。
“張邦昌果然是重利輕才,如此錦繡文章,到他嘴裏居然一文不值。”宗留守也把試卷籠在袖子裏。
“梁王,想必你的文字一定比嶽飛強百倍,何不拿出來讓老夫見識一下王爺的文字功夫?”宗澤明明知道張邦昌把試卷藏起來,故意說道。
小梁王聽了麵紅耳赤,一時不知說什麽好?
“嶽飛,你如此才能,怎能取得功名到手?你難道不知道蘇秦獻‘萬言書’、溫庭筠代寫‘《蘭花賦》嗎?當初蘇秦到秦國上萬言書,宰相商鞅嫉妒蘇秦的才能,恐他日後奪去權力,因此不選蘇秦而看中張儀。這溫庭筠的故事想必你也知道,也是嫉賢妒能的故事,想必各位都知道,無需老夫細說。隻是桓文太陰險毒辣,不但得到了溫庭筠代寫的《蘭花賦》,而且將溫庭筠藥死,真是喪盡天良。”宗留守說到這裏,故意停下來,眼睛看著張邦昌。
張邦昌聽了勃然大怒,聽了宗澤敲山震虎的兩個故事,本想發泄一番,又恐其他人說他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真是‘敢怒而不敢言’。
“嶽飛,姑且不論你的文字功夫,本官看看你的武藝如何?本官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如果你果然工夫了得,技壓群雄,這狀元就是你的,本官無話可說。如果你技不如人,或死或傷,休怪本官事先未提醒你。”張邦昌為了挽迴自己的麵子,心平氣和的對啟霜說道。
“嶽飛謹遵教誨,一切單憑大人做主。”啟霜彬彬有禮的說道。
“那好,你先和小梁王比比箭法,看看你們誰更勝一籌?”張邦昌說道。
“是!嶽飛領命。”啟霜爽快的答應了。
宗澤看到啟霜和小梁王比箭法,心中竊喜。啟霜的箭法他見識過,簡直是絕無僅有。小梁王和他比弓箭,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嶽飛,有何能耐你就盡情發揮出來,在場的各位大人可以替你們做個見證。”宗澤說道。
啟霜心領神會,他向張邦昌提議道:“大人,把箭靶擺列在兩百米之外,這樣色起來才有勁。”
張邦昌聽了心想:“好狂妄的嶽飛,一般人比弓箭最多一百米,箭法好的號稱百步穿楊,你居然提出如此要求,老夫倒要看看你有什麽本事?”
“去,把箭靶擺在兩百米外。”張邦昌吩咐道。
左右聽了立刻照辦。
小梁王看到箭靶擺的如此遠,便向張邦昌稟報道:“大人,柴桂弓箭太軟,讓嶽飛先射。”
張邦昌一想也是,如果啟霜沒有中靶,柴桂就無需再比就是贏家。為了讓啟霜射不中,張邦昌暗中囑咐心腹將箭靶移到三百米的地方,心想,這迴啟霜不當眾出醜才怪呢?
“嶽飛,你先射,如果每一箭都射中了靶心,無需比,算你贏。如果射不中,也無需比,算你輸,你看如何?”張邦昌說道。
啟霜明知道這是張邦昌設下的圈套,為了在各位大人麵前證明自己的實力,他爽快的答應了。
“張顯,替我取鐵弓來。”啟霜衝張顯喊道。
張顯聽了,立刻從啟霜的馬上取了弓箭送上來。
“各位,大家看好了。”啟霜說罷,不慌不忙的立定身子,當著天下英雄的麵,張弓搭箭,眼睛望著前麵的箭靶,定了定神,嗖嗖嗖……一連射了九箭。真是“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
隻聽得台下眾英雄一起喝彩。張顯、湯懷、王貴、牛皋更是叫得歡。
監督官將九枝箭和射中的箭靶一並拿了上來放在地上給張邦昌和各位主考官過目。
張邦昌本來就是個近視眼,他哪裏知道是啟霜中靶的事情,於是問道:“地上擺著什麽東西,快點搬開。”
監督官聽了不知何意?他如實稟報道:“這舉子的箭法果然厲害,這九枝箭箭箭射中靶心,而且都是從一個孔射出,真是太神奇了。”
幾位主考官聽了,對啟霜的箭法心悅誠服,隻有張邦昌心裏不痛快,但他又不敢表露出來。
小梁王也不由得對啟霜刮目相看了。
“嶽飛,你的箭法果然厲害,本王甘拜下風。不如我們倆比武論輸贏?”小梁王說道。
“悉聽尊便。”啟霜不卑不亢的說道。
小梁王心想,這個啟霜出身貧寒,不如我用好言相勸,叫他在比武的時候假裝敗陣,我用金錢地位買他這個狀元,他何樂而不為?如果他不聽勸告,我就在比武之時對他痛下殺手,我堂堂一個王爺,就是把他弄死也沒有人敢說什麽。比武刀劍無眼,豈有不傷害之理?小梁王想到這裏,說道:“嶽飛的弓箭固然厲害,兩軍對峙,上陣廝殺才是真本事。不如,我們比武,看看誰勝誰負?”
張邦昌聽了,心中大喜,即刻命啟霜和小梁王比武。
梁王聽了,走下演武廳,來到教場上,整鞍騎馬,手提金背大砍刀,站在教場上,擺開架勢,一副威嚴雄壯的樣子叫道:“嶽飛,快上來,看看本王的刀法如何?”
啟霜不敢怠慢,騎馬持槍站在那裏,,他的心裏非常矛盾:“他是堂堂的王爺,倘若傷了他,張邦昌等三位主考官一定會借題發揮,把我趕出校場。倘若手下留情,而小梁王招招致命我該怎麽辦?”啟霜心裏猶豫不決,他雖然武藝高強,要和王爺比武他的心裏非常不安。
“嶽飛,有種的放馬過來。”小梁王目空一切的叫道。
啟霜無奈,隻好倒提著槍慢騰騰的走了過去。
校場中參加考試的武生和看熱鬧的軍兵千千萬萬,大家把目光投向啟霜和小梁王。他們看到啟霜有氣無力的樣子,心裏琢磨:“看他那樣子,一定是怕了,小梁王英姿颯爽,威武雄壯,聽說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個武生小小年紀,走路慢騰騰,諒他不是小梁王的對手。
宗澤見了啟霜這副樣子,心裏也在想:“嶽飛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種場麵,一定是臨陣膽怯了。如果這麽沒用,當初枉費了我一番心血。”
小梁王看到啟霜這副樣子,知道啟霜心裏有所顧忌,不敢和他對陣。
啟霜來到了跟前,小梁王悄聲說道:“嶽飛,本王有事和你商量。你我今天對陣,你隻要詐敗下去,本王重重賞你,日後金錢地位本王樣樣給你。你要是不答應,恐怕你前途無望,而且還會傷及性命。本王一片好心,希望你能夠明白。”
啟霜聽了,說道:“王爺吩咐,嶽飛本應遵從。可是,王爺你看,教場上天下英雄雲集,個個都是十年寒窗苦練得來的功夫,個個都想奪取狀元,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即使嶽飛想讓,其他人未必肯讓。倒是你堂堂王爺,一國藩王,富貴榮華、功名利祿樣樣俱全,為什麽還要和我們這些寒士爭奪一個武狀元?你這麽做到底為何?”
小梁王聽了,心中火起,說道:“好你個嶽飛,本王好言相勸,你卻數落本王,胡言亂語,不識抬舉。看來本王不給你一點顏色看,你不知道本王的厲害。”說罷,揮刀向啟霜頭上砍去。
啟霜不慌不忙的拿槍往左一隔,將刀撥開。
小梁王又一刀攔腰砍來,啟霜從容的將槍杆到橫著從右邊撥開。
小梁王看到啟霜那副傲慢的樣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隻氣得七竅冒煙,他舉起大砍刀‘當當當’’一連砍了六七刀,刀刀欲置人於死地。
啟霜見了,使了一招“童子抱心勢”,東來東架,西來西當。
小梁王絲毫不能動他,心裏尋思:“看這嶽飛果然有些本事,不如假裝敗退,趁他沒有防範,然後突然發招,一刀結果他。即使有人說他閑話,也有話搪塞,所謂兵不厭詐。”小梁王想到這裏,收刀迴馬,向演武廳走去。
啟霜隨後跟來,小梁王正要下手,冷不防一個軍爺穿了過來,把他兩人隔開。你道這軍爺是誰?他就是宗留守的親兵,看了啟霜的武藝,也知道了啟霜的為人,他對啟霜非常敬重。
當他看到小梁王欲對啟霜使陰招,恐啟霜有難,慌忙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