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說被提出囚牢, 眼前乍然變得光明,受不得刺激, 腳步為之一頓。
“走!”
獄卒手握一根粗繩,繩索的另一端捆在中行說腕上,繞過兩圈,打著死結。
因力道過大,中行說被拽得一個踉蹌, 險些向前撲倒。穩住身形後, 麵容更顯陰沉, 盯著獄卒的目光仿似淬了毒。
獄卒絲毫不以為意, 拖拽繩索的手更加用力。
他出身五原郡, 家人都被匈奴殺死。若不是被父兄拚命護住, 又有邊軍趕到, 同樣難逃一劫。
家園被劫掠的痛苦,親人被殺死的仇恨, 胡騎豺狼般的大笑, 始終烙印在他的心裏, 今生今世都不會忘。
他清楚記得,那一年匈奴兩次南下, 就是依照這個奸賊的計策, 春掠牲畜,秋打穀草。遇匈奴來襲, 裏聚中二十餘家, 百餘口人, 最終活下來的不到兩個巴掌!
“快走!”
匈奴是漢的仇敵,彼此之間不死不休。
中行說身為漢人卻投靠匈奴,轉過頭來助紂為虐,為匈奴人出謀劃策,禍害邊郡將近三十年!
多少邊民家破人亡,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多少田屋毀於戰火,又有多少邊民被掠走,淪為匈奴的羊奴,至死無法再看家鄉一眼?
獄卒攥緊繩子,眼底泛起紅絲。
如非趙嘉提前交代,早在中行說被抓當日,就會被憤怒的軍伍和小吏撕成碎片。以他犯下的罪孽,死一千次一萬次都不為過!
中行說被提出囚牢,本以為會見到提審官員,走過一段路卻發現情況不對。這根本不是去官寺,更像是要去城外。
“你要帶我去何處?”中行說終於開口。
他在匈奴幾十年,為匈奴單於出謀劃策,先後為老上和軍臣的謀主,在王庭地位不低,早就做好被審問的準備。沒想到的是,自從被關入囚牢,就像是被遺忘,除了獄卒,連決曹官都沒見到。
今日牢門打開,以為該來的終於來了。結果卻發現,事情並非他所想。
“去何處?”獄卒停下腳步,冷笑道,“刑場!”
聞聽此言,中行說神情驟變。
獄卒不給他繼續發問的機會,嫌他走得太慢,索性將繩子在前臂繞過兩圈,其後大步向前,拖得中行說踉踉蹌蹌,幾次差點撲倒在地。
一行人穿過長街,道旁偶爾會遇見百姓,知曉麵前之人是中行說,無不大聲唾罵,有人更紅著雙眼,抓起石塊投擲過來。石塊不夠,幹脆抄起倚牆的門栓,舉著就要衝到近前。
見狀,獄吏連忙阻擋。
邊民都和匈奴有血海深仇,對中行說更是深惡痛絕。若是被圍住,不用等到刑場,這個惡賊就會被砸成肉泥。
“將軍有令,中行說罪大惡極,為禍邊郡,當處淩遲!”見聚來的百姓越來越多,近乎將整條街堵住,獄吏不得不提高聲音,試圖讓人群冷靜下來。
連續喊過三遍,又在數名老者出麵,眾人方才讓開道路,容一行人通過。
中行說早已麵無人色。
淩遲?
哪怕身在草原,也知這是一種酷刑。
據悉是由一名校尉首創,用漁網罩在身上,一塊塊向下剜肉。遇到老練的劊子手,剜過千刀仍不會氣絕,隻能活生生忍受痛苦。
“不,不!”
中行說知曉自己必死,但與這種死亡方式相比,他寧願被憤怒的邊民用木棍砸死!
獄吏不理會他的掙紮,待人群略微散開,繼續大步前行,一路將他拖拽到城外。
城外已壘起木台,台上立有近兩米的木樁,木樁旁站著幾名醫匠和劊子手。劊子手腳下備有繩網和木桶,用處不言自明。
趙嘉站在木台下,未著甲胄,而是一身藍色直裾。腰係革帶,帶下掛有鞶囊,內裏裝有官印,綬帶則垂落於外。身後披著狼皮製的鬥篷,青灰的色澤,映襯俊秀的麵容,增添一抹霜雪之氣。
中行說被帶到,第一眼就看到木台旁的趙嘉。
當日,他就是被這個年輕的漢將抓獲。留在肩背的傷雖不致命,卻是痛入骨髓。如今見到此人,想到自己的下場,新仇舊恨一起湧上,隻恨匈奴戰敗,如若不然,定要將這名漢將斬-首-剝-皮,再屠盡整座朔方城!
“行刑。”
趙嘉無意多言,待文吏確認身份,錄下簡牘,當即下令行刑。
心知必死,中行說索性破罐子破摔,對趙嘉破口大罵,甚至辱及太宗文皇帝。
“逼我赴草原,我必要報仇!隻恨事不能成,未能屠盡汝等奴僮!”
“惡賊!”
刑場四周聚集近千邊民,本就瞋目切齒。聽到中行說此言,更是怒不可遏。受憤怒驅使,合力衝開邊軍,將中行說扯倒在地。
邊民過於憤怒,趙嘉都被擠到人群外。
“郎君,小心!”
衛青和趙破奴迅速上前,護在趙嘉左右。
趙信皺眉看向人群,道:“郎君,是否要把人拉出來?”
“罷了。”趙嘉搖搖頭。
以目前的情況,想把中行說帶出人群,無疑是天方夜譚。貿然動手,恐怕會引起更大的混亂。
“退後。”
軍伍和文吏得令,迅速退到人群外。
木台上,劊子手很是扼腕,可惜不能親手懲治惡賊。醫匠商議幾句,離開木台,同趙嘉告辭,準備迴城繼續研究-毒-藥和傷藥。
趙嘉頷首,目送醫匠離去。
大概過去小半個時辰,憤怒的人群終於散開。再看中行說被扯倒的地方,除了大片猩紅和幾塊零碎的骨頭,什麽都沒有剩下。
“火焚,祭將士邊民。”趙嘉道。
“諾!”
公孫敖帶著幾名軍伍上前,屍體太零碎,實在收拾不起來,隻能連土一起挖,其後丟入火堆。
一切處理妥當,趙嘉立即返迴城內。
他必須盡快將刑場之事稟於竇嬰。
邊民恨極中行說,將他活活打死並不為過,但是,在刑場衝-開-軍伍的行為委實不妥。為免橫生枝節,趙嘉決定和竇嬰通通氣,自己把事情擔下來。
對於趙嘉的請求,竇嬰答應得十分痛快。
中行說數典忘祖,惡貫滿盈,臨死仍不思悔改,膽敢對太宗皇帝口出不遜,被活活打死當真便宜了他。竇嬰甚至感到遺憾,未能真將此惡賊千刀萬剮。
“大將軍,事情其實是這樣……”
出於實事求是的原則,也為竇嬰不再遺憾,趙嘉原原本本將事情講明。為了更加形象生動,還一邊說一邊比劃,確保竇嬰能夠真正的“身臨其境”。
中行說不是被揍死那麽簡單,就其下場而言,甚至比淩遲更慘。至少淩遲不會砸碎骨頭,而中行說當場被碾成渣,骨頭都沒剩幾塊。
等他話音落下,竇嬰的臉色已經變了幾變,看著趙嘉的目光都變得詭異。趙嘉雖感到奇怪,卻也沒有深想。和諸位大佬相處日久,早能做到處變不驚。
趙嘉離開後,竇嬰坐到矮幾旁,咕咚咚飲下一盞溫水,長長唿出一口氣。
他需要緩一緩。
如果是郅都和寧成,他的反應絕不會這麽大。問題的關鍵在於,站在自己麵前,侃侃而談的是趙嘉!
早在長安時,他就聽到過關於趙嘉的傳言。本以為不可采信,如此溫和穩重的青年,怎麽能與酷吏搭上邊。
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重錘。
比起郅都和寧成從內黑到外,就差在腦門刻上“我不好惹”四個大字,趙嘉這種白切黑更令人猝不及防。
竇嬰甚至打算提醒竇良,在營中千萬謹言慎行,莫要觸犯軍規。萬一踩過線,引出這位不夠白的一麵,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提竇嬰如何想,趙嘉解決一樁心事,開始投身工作,幫忙調配後勤物資。
見到他的工作效率,直不疑大感驚訝。仔細了解之後,決定迴京後就向漢武帝上疏,以趙嘉的才智,單純帶兵打仗過於浪費。憑他的工作能力,簡直就是下一任太農令的最佳人選。
五營輜重糧餉一把抓,趙嘉整日忙得腳不沾地,絲毫沒有察覺,他已經被某位大佬畫圈,打上“九卿預備役”的標簽。
中行說死後,發生在刑場的事不脛而走,邊塞百姓皆有耳聞。隻是傳著傳著,莫名成為趙嘉將中行說千刀萬剮,挫骨揚灰。
流言傳進草原,趙嘉的兇名更上一層樓,甚至超過魏悅。
有這樣的狠人在,漠南各部繃緊頭皮,再不敢懷抱僥幸,紛紛送上牛羊戰馬,哭著喊著要歸降,不求給漢天子做掛件,做個腳踏都成!
情況愈演愈烈,甚至擺上台麵,以匈奴的立場本該出手打壓,避免人心進一步動搖。結果事不湊巧,匈奴自顧不暇,根本沒精力料理漠南之事。
因西遷還是北上,匈奴內部發生分歧,右穀蠡王一氣之下,竟然帶著數萬人出走,和伊稚斜分道揚鑣,堅持要往漠北。
本就遭遇重創的匈奴,至此一分為二,力量進一步削弱。
換做以往,雙方絕不可能“和平分手”,勢必要廝殺一場,最終決出勝負。在右穀蠡王出走前,不少匈奴貴種也懷揣此種想法,隻是被伊稚斜全力壓下。
“不能戰!”伊稚斜斬釘截鐵。
分-裂已經讓匈奴元氣大傷,如果再內部消耗,部落當真會走上絕路。
“西遷!”
壓下滿腔憤怒和不甘,伊稚斜騎上戰馬,率領所部踏上西行之路。
草原的情報傳迴邊郡,竇嬰召眾人商議,是否該提前發兵。
“大將軍,機不可失!”
眾人一致認為,戰機必須把握。
匈奴一分為二,實力大減,草原人心思變。借此良機,先集中全力拿下漠南和漠北,其後再發兵征西,按照天子的旨意,滅匈奴火種,徹底斬草除根!
“好!”
竇嬰很快寫成奏疏,派飛騎送往長安。直不疑主持調撥糧秣,集中現有的武器、鎧甲和戰馬,為挺-進草原做準備。
隨聖旨下達,五原郡和西河郡的青壯陸續被征召,或補為兵卒,或充為役夫。
知曉要出征草原,接到召令的青壯少見拖延,都是早早動身,結伴趕往軍營處報道。
在這種氣氛中,沒人留意到,由定襄遷到西河的前淮南王子劉遷,將自己關在房中,留下一封帛書,解開衣帶懸梁自盡。
劉遷的妾發現時,他的身體早已涼透。
妾嚇得魂飛魄散,迴過神來,第一時間去找劉陵。叫了數聲不見迴應,大著膽子推開房門,室內不見半個人影,早已經人去樓空。
“走!”
獄卒手握一根粗繩,繩索的另一端捆在中行說腕上,繞過兩圈,打著死結。
因力道過大,中行說被拽得一個踉蹌, 險些向前撲倒。穩住身形後, 麵容更顯陰沉, 盯著獄卒的目光仿似淬了毒。
獄卒絲毫不以為意, 拖拽繩索的手更加用力。
他出身五原郡, 家人都被匈奴殺死。若不是被父兄拚命護住, 又有邊軍趕到, 同樣難逃一劫。
家園被劫掠的痛苦,親人被殺死的仇恨, 胡騎豺狼般的大笑, 始終烙印在他的心裏, 今生今世都不會忘。
他清楚記得,那一年匈奴兩次南下, 就是依照這個奸賊的計策, 春掠牲畜,秋打穀草。遇匈奴來襲, 裏聚中二十餘家, 百餘口人, 最終活下來的不到兩個巴掌!
“快走!”
匈奴是漢的仇敵,彼此之間不死不休。
中行說身為漢人卻投靠匈奴,轉過頭來助紂為虐,為匈奴人出謀劃策,禍害邊郡將近三十年!
多少邊民家破人亡,多少人家妻離子散,多少田屋毀於戰火,又有多少邊民被掠走,淪為匈奴的羊奴,至死無法再看家鄉一眼?
獄卒攥緊繩子,眼底泛起紅絲。
如非趙嘉提前交代,早在中行說被抓當日,就會被憤怒的軍伍和小吏撕成碎片。以他犯下的罪孽,死一千次一萬次都不為過!
中行說被提出囚牢,本以為會見到提審官員,走過一段路卻發現情況不對。這根本不是去官寺,更像是要去城外。
“你要帶我去何處?”中行說終於開口。
他在匈奴幾十年,為匈奴單於出謀劃策,先後為老上和軍臣的謀主,在王庭地位不低,早就做好被審問的準備。沒想到的是,自從被關入囚牢,就像是被遺忘,除了獄卒,連決曹官都沒見到。
今日牢門打開,以為該來的終於來了。結果卻發現,事情並非他所想。
“去何處?”獄卒停下腳步,冷笑道,“刑場!”
聞聽此言,中行說神情驟變。
獄卒不給他繼續發問的機會,嫌他走得太慢,索性將繩子在前臂繞過兩圈,其後大步向前,拖得中行說踉踉蹌蹌,幾次差點撲倒在地。
一行人穿過長街,道旁偶爾會遇見百姓,知曉麵前之人是中行說,無不大聲唾罵,有人更紅著雙眼,抓起石塊投擲過來。石塊不夠,幹脆抄起倚牆的門栓,舉著就要衝到近前。
見狀,獄吏連忙阻擋。
邊民都和匈奴有血海深仇,對中行說更是深惡痛絕。若是被圍住,不用等到刑場,這個惡賊就會被砸成肉泥。
“將軍有令,中行說罪大惡極,為禍邊郡,當處淩遲!”見聚來的百姓越來越多,近乎將整條街堵住,獄吏不得不提高聲音,試圖讓人群冷靜下來。
連續喊過三遍,又在數名老者出麵,眾人方才讓開道路,容一行人通過。
中行說早已麵無人色。
淩遲?
哪怕身在草原,也知這是一種酷刑。
據悉是由一名校尉首創,用漁網罩在身上,一塊塊向下剜肉。遇到老練的劊子手,剜過千刀仍不會氣絕,隻能活生生忍受痛苦。
“不,不!”
中行說知曉自己必死,但與這種死亡方式相比,他寧願被憤怒的邊民用木棍砸死!
獄吏不理會他的掙紮,待人群略微散開,繼續大步前行,一路將他拖拽到城外。
城外已壘起木台,台上立有近兩米的木樁,木樁旁站著幾名醫匠和劊子手。劊子手腳下備有繩網和木桶,用處不言自明。
趙嘉站在木台下,未著甲胄,而是一身藍色直裾。腰係革帶,帶下掛有鞶囊,內裏裝有官印,綬帶則垂落於外。身後披著狼皮製的鬥篷,青灰的色澤,映襯俊秀的麵容,增添一抹霜雪之氣。
中行說被帶到,第一眼就看到木台旁的趙嘉。
當日,他就是被這個年輕的漢將抓獲。留在肩背的傷雖不致命,卻是痛入骨髓。如今見到此人,想到自己的下場,新仇舊恨一起湧上,隻恨匈奴戰敗,如若不然,定要將這名漢將斬-首-剝-皮,再屠盡整座朔方城!
“行刑。”
趙嘉無意多言,待文吏確認身份,錄下簡牘,當即下令行刑。
心知必死,中行說索性破罐子破摔,對趙嘉破口大罵,甚至辱及太宗文皇帝。
“逼我赴草原,我必要報仇!隻恨事不能成,未能屠盡汝等奴僮!”
“惡賊!”
刑場四周聚集近千邊民,本就瞋目切齒。聽到中行說此言,更是怒不可遏。受憤怒驅使,合力衝開邊軍,將中行說扯倒在地。
邊民過於憤怒,趙嘉都被擠到人群外。
“郎君,小心!”
衛青和趙破奴迅速上前,護在趙嘉左右。
趙信皺眉看向人群,道:“郎君,是否要把人拉出來?”
“罷了。”趙嘉搖搖頭。
以目前的情況,想把中行說帶出人群,無疑是天方夜譚。貿然動手,恐怕會引起更大的混亂。
“退後。”
軍伍和文吏得令,迅速退到人群外。
木台上,劊子手很是扼腕,可惜不能親手懲治惡賊。醫匠商議幾句,離開木台,同趙嘉告辭,準備迴城繼續研究-毒-藥和傷藥。
趙嘉頷首,目送醫匠離去。
大概過去小半個時辰,憤怒的人群終於散開。再看中行說被扯倒的地方,除了大片猩紅和幾塊零碎的骨頭,什麽都沒有剩下。
“火焚,祭將士邊民。”趙嘉道。
“諾!”
公孫敖帶著幾名軍伍上前,屍體太零碎,實在收拾不起來,隻能連土一起挖,其後丟入火堆。
一切處理妥當,趙嘉立即返迴城內。
他必須盡快將刑場之事稟於竇嬰。
邊民恨極中行說,將他活活打死並不為過,但是,在刑場衝-開-軍伍的行為委實不妥。為免橫生枝節,趙嘉決定和竇嬰通通氣,自己把事情擔下來。
對於趙嘉的請求,竇嬰答應得十分痛快。
中行說數典忘祖,惡貫滿盈,臨死仍不思悔改,膽敢對太宗皇帝口出不遜,被活活打死當真便宜了他。竇嬰甚至感到遺憾,未能真將此惡賊千刀萬剮。
“大將軍,事情其實是這樣……”
出於實事求是的原則,也為竇嬰不再遺憾,趙嘉原原本本將事情講明。為了更加形象生動,還一邊說一邊比劃,確保竇嬰能夠真正的“身臨其境”。
中行說不是被揍死那麽簡單,就其下場而言,甚至比淩遲更慘。至少淩遲不會砸碎骨頭,而中行說當場被碾成渣,骨頭都沒剩幾塊。
等他話音落下,竇嬰的臉色已經變了幾變,看著趙嘉的目光都變得詭異。趙嘉雖感到奇怪,卻也沒有深想。和諸位大佬相處日久,早能做到處變不驚。
趙嘉離開後,竇嬰坐到矮幾旁,咕咚咚飲下一盞溫水,長長唿出一口氣。
他需要緩一緩。
如果是郅都和寧成,他的反應絕不會這麽大。問題的關鍵在於,站在自己麵前,侃侃而談的是趙嘉!
早在長安時,他就聽到過關於趙嘉的傳言。本以為不可采信,如此溫和穩重的青年,怎麽能與酷吏搭上邊。
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重錘。
比起郅都和寧成從內黑到外,就差在腦門刻上“我不好惹”四個大字,趙嘉這種白切黑更令人猝不及防。
竇嬰甚至打算提醒竇良,在營中千萬謹言慎行,莫要觸犯軍規。萬一踩過線,引出這位不夠白的一麵,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提竇嬰如何想,趙嘉解決一樁心事,開始投身工作,幫忙調配後勤物資。
見到他的工作效率,直不疑大感驚訝。仔細了解之後,決定迴京後就向漢武帝上疏,以趙嘉的才智,單純帶兵打仗過於浪費。憑他的工作能力,簡直就是下一任太農令的最佳人選。
五營輜重糧餉一把抓,趙嘉整日忙得腳不沾地,絲毫沒有察覺,他已經被某位大佬畫圈,打上“九卿預備役”的標簽。
中行說死後,發生在刑場的事不脛而走,邊塞百姓皆有耳聞。隻是傳著傳著,莫名成為趙嘉將中行說千刀萬剮,挫骨揚灰。
流言傳進草原,趙嘉的兇名更上一層樓,甚至超過魏悅。
有這樣的狠人在,漠南各部繃緊頭皮,再不敢懷抱僥幸,紛紛送上牛羊戰馬,哭著喊著要歸降,不求給漢天子做掛件,做個腳踏都成!
情況愈演愈烈,甚至擺上台麵,以匈奴的立場本該出手打壓,避免人心進一步動搖。結果事不湊巧,匈奴自顧不暇,根本沒精力料理漠南之事。
因西遷還是北上,匈奴內部發生分歧,右穀蠡王一氣之下,竟然帶著數萬人出走,和伊稚斜分道揚鑣,堅持要往漠北。
本就遭遇重創的匈奴,至此一分為二,力量進一步削弱。
換做以往,雙方絕不可能“和平分手”,勢必要廝殺一場,最終決出勝負。在右穀蠡王出走前,不少匈奴貴種也懷揣此種想法,隻是被伊稚斜全力壓下。
“不能戰!”伊稚斜斬釘截鐵。
分-裂已經讓匈奴元氣大傷,如果再內部消耗,部落當真會走上絕路。
“西遷!”
壓下滿腔憤怒和不甘,伊稚斜騎上戰馬,率領所部踏上西行之路。
草原的情報傳迴邊郡,竇嬰召眾人商議,是否該提前發兵。
“大將軍,機不可失!”
眾人一致認為,戰機必須把握。
匈奴一分為二,實力大減,草原人心思變。借此良機,先集中全力拿下漠南和漠北,其後再發兵征西,按照天子的旨意,滅匈奴火種,徹底斬草除根!
“好!”
竇嬰很快寫成奏疏,派飛騎送往長安。直不疑主持調撥糧秣,集中現有的武器、鎧甲和戰馬,為挺-進草原做準備。
隨聖旨下達,五原郡和西河郡的青壯陸續被征召,或補為兵卒,或充為役夫。
知曉要出征草原,接到召令的青壯少見拖延,都是早早動身,結伴趕往軍營處報道。
在這種氣氛中,沒人留意到,由定襄遷到西河的前淮南王子劉遷,將自己關在房中,留下一封帛書,解開衣帶懸梁自盡。
劉遷的妾發現時,他的身體早已涼透。
妾嚇得魂飛魄散,迴過神來,第一時間去找劉陵。叫了數聲不見迴應,大著膽子推開房門,室內不見半個人影,早已經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