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匈奴南下遭遇大敗, 軍臣單於戰死,右賢王戰死,左賢王被俘,左穀蠡王和右穀蠡王狼狽逃迴草原, 身邊親信不足一萬。
別部隨扈早作鳥獸散,各自返迴部落。
有的抓緊時間改換門庭,想方設法聯係歸降漢朝的同族,期望為自己尋一條生路。另有少部分意圖在匈奴背後-插-刀, 想趁匈奴本部最虛弱時反戈一擊,仿效冒頓當年的發跡經曆,一躍成為漠北的霸主。
前者尚有幾分成功的可能,畢竟自武帝登基,邊塞開胡市以來,歸降的部落絡繹不絕, 羌、烏桓和鮮卑更追隨漢軍作戰, 甭管表現如何, 至少誠意十足。有這個大前提,在邊郡太守跟前,各部首領多少能說上幾句話。
如果他們肯出麵幫忙, 這些零散在漠南,不願同往漠北的胡部, 就有可能得到接納。
見識過漢軍的強悍和恐怖, 僥幸歸來的部落首領和祭師通氣, 召集族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最後達成一致,漠北苦寒,跟著匈奴隻能吃糠咽菜,沒有前途不說,還會被掠-奪,部落中的牛羊都會被搶走。投靠漢朝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
看一看幾年前歸降,甘願為漢天子放牧征戰的同族,再看看缺衣少食、日子愈發艱難的自身,再是傾向匈奴本部的部民,此刻也識趣地閉上嘴,沒有反駁首領的提議。
跟著匈奴遷徙,既要對抗嚴酷的環境,又得熬過艱難的生活,更要提防隨時可能北上的漢軍,怎麽想都是自找罪受,很不劃算。
別說漢軍不會進-入漠北。
在白羊王和樓煩王覆滅之前,誰能預料到,漢軍會在冬日-挺-進草原,在陰山南麓滅掉數萬匈奴。
不想提心吊膽過日子,必須好生為自己打算。
“投漢!”
最終,部落上下一致拍板,立即派人南下,同歸降的同族接觸。付出再大代價,總好過跟著匈奴遠遁漠北。
丁零最先派出使者,羌和鮮卑緊隨其後。氐人稍慢一步,誠意卻是最大,非但人過去,更帶著數千肥羊,權當是探路的敲門磚。
相比悄悄改弦易轍,表麵依舊順服的別部,想給匈奴背後-插-刀,意圖取而代之的別部蠻騎,剛剛露-出心思,就被伊稚斜狠狠收拾,徹底教做人。
左穀蠡王表示,幹不過漢軍,還幹不過這些昔日趴在腳下的奴隸?
撤迴的匈奴戰士的確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匈奴本部終歸還存在一些家底。哪怕蘢城被一把火燒盡,祭天的金身人都被搶走,能上馬作戰的匈奴仍以十萬計。
缺少壯年的勇士,還有可以開弓的老人和女人,更有能上陣廝殺的少年!
冒頓單於之前,匈奴一度被東胡壓得抬不起頭,甚至被對方以-掠-殺的手段削減人口。
當時,別說壯年的男人和女人,剛高過車輪的孩子都知道生存艱難,想活下去就得戰鬥,就必須拿起武器廝殺。
擁有過數十載輝煌,一夕遭遇大敗,匈奴的底蘊仍在。
隻要蟄伏數年,避開漢軍休養生息,盡量恢複人口,匈奴的號角再次吹響,強悍的騎兵必能橫掃草原,重新成為廣闊天地的霸主。
漢朝能用數十年積累財富,發展兵力,以報白登之圍,匈奴一樣能仿效行之,以雪馬邑和朔方戰敗之恥!
伊稚斜騎在馬上,待到匈奴騎兵殺盡一支拓跋羌騎,將懷有異心的首領懸在旗杆上,左手向下一揮,道:“牛羊、戰馬和女人帶走,老人和孩子一個不留!”
本部勇士紛紛高吼,策馬衝進營地。
不多時,營地內就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慘叫。老人和孩子接連倒下,年輕的女人被拽出帳篷,用繩子捆住,如牛羊一般驅趕出營地。
其後,匈奴千長帶頭放火。匈奴騎兵策馬奔馳,手中的火把飛擲而出,帳篷接連被點燃,燒成一個個巨大的火炬。
風助火勢,不到兩刻,整片營地已陷入火海。
“走。”
伊稚斜調轉馬頭,匈奴騎兵追隨其後。
牛羊不斷擁擠,發出雜亂的叫聲。
羌女被繩子捆住,哭聲撕碎在風中。在淒涼中迴首,昔日的部落淹沒在熊熊大火之中,僅餘滾滾濃煙,以及烈焰包圍下,高懸在旗杆上的首領屍體。
伊稚斜屠滅羌部時,右穀蠡王也帶兵殺盡一支鮮卑。
兩支隊伍在一片榆林前匯合,十多名貴種聚在火堆旁,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不能往北。”伊稚斜仰頭灌下一口烈酒,這是從拓跋羌部搶來。隨後用匕首切下一條羊肉,蘸了些鹽,送進口中大嚼。
羊肉烤得並不好,外層微焦,內裏還泛著粉紅。但以目前條件,有烤肉,有鹽,有烈酒,已經是相當不錯,無法再奢求更多。
“不往北?”右穀蠡王剛抓起一條羊腿,聞言停下動作,抬頭看向伊稚斜,“那去哪?”
“向西。”伊稚斜咽下羊肉,匕首紮進羊腿,用力向下一劃。
“向西?”右穀蠡王詫異道,“漠北怎麽辦?”
偌大的地盤不要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伊稚斜態度強硬,斬釘截鐵道。
“漢軍隨時會來,他們能打到蘢城,就能深入漠北,北遷並不安全。更何況,那裏冬日寒冷,養不了更多牛羊,除非遇到遷徙的鹿群,部落上下都會餓肚子!沒有食物,我們吃什麽?吃不飽肚子,如何讓女人多生孩子,讓部落有更多戰士?”
“向西就行嗎?”右穀蠡王質疑道,“路並不好走,甚至要穿越荒漠。”
“再不好走也得走!”伊稚斜掃視圍坐在火堆旁的匈奴貴種,沉聲道,“想活下去,必須克服一切困難。穿行荒漠的確危險,但走過去就有草場,有獵物,有富裕的部落和小國!”
在伊稚斜看來,長安的皇帝年輕力壯,強悍霸道,漢軍隨時可能北上,屆時必定是匈奴的災難。
如今的漢軍完全不能用常理衡量。
比起匈奴,他們更兇,更狠,嚴寒的氣候也不能阻止這支軍隊的步伐,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出現在自己身後。
漠北苦寒,同漢朝相隔不遠,實在不是個好去處。西行固然有一定難度,好歹有可以劫掠的部落小國,還有往來的商隊。
如果還不夠,完全可以從月氏身上割肉。
得到足夠的補充,揍死大夏不成問題,對安息輕騎照樣有不小勝算。
伊稚斜並非妄自尊大,而是以匈奴的戰鬥力,隻要不遇見上升期的漢軍,和當世的哪一支軍隊交戰,都會穩穩占據上風。
隻能說該匈奴倒黴,無論匈奴多強,漢軍都能更強。
近十萬大軍覆滅在漢邊,大單於戰死,王庭四角去其二,哪怕集合匈奴殘存的全部兵力,頂多和漢邊戰個平手,想要取得大勝,基本是白日做夢。
既然贏不了,索性遠遠躲開。
拿得起放得下,匈奴並非輸不起。
隻要避開滅族之禍,用二三十年休養生息,恢複人口,未必不能重振旗鼓,再打迴草原,拿迴失去的一切。
“西遷還有生路,更有複興的機會。如果去漠北,部落的人口隻會越來越少。沒有人,沒有能戰的勇士,就隻能和那些奴隸一樣任人宰割!”
伊稚斜的一番話,可謂是振聾發聵。
火堆旁的匈奴貴種陸續陷入沉思,開始考慮西行的可能。
右穀蠡王仍是眉頭緊鎖。
在他看來,西遷的變數實在太大,還是北上更為穩妥。更重要的是,軍臣單於和右賢王死在朔方,象征大單於的鷹雕不知所蹤,有極大可能落進漢軍手裏。
於單身為正統繼承人,迄今沒有任何消息,估計是陷在雲中郡,兇多吉少。
伊稚斜並非大單於,兩人地位相當。在議事時卻穩穩壓他一頭,比他更有話語權。這讓右穀蠡王很是不忿。若非時機不對,他早帶著親信離開。
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伊稚斜做出決定,五日後西遷,在暴風雪來臨之前,必須越過青河。
多數人沒有異議,以右穀蠡王為首,傾向北遷的五六人則麵露不悅。議事結束後,幾人交換眼色,在眾人睡去後,悄聲來到右穀蠡王的帳篷,顯然另有謀算。
匈奴為西遷和北上產生爭執時,長安派遣的官員已抵達朔方城。
讓趙嘉感到驚訝的是,來人竟是竇嬰!
當朝大將軍親至邊塞,各郡太守獲悉,哪怕不能親自前來,也會派人當麵問候。
竇嬰是奉天子旨意查驗軍臣單於和右賢王首級,左賢王於單暫時不殺,直接押送迴長安,禦前獻俘。
早在戰報送出當日,三位使君已達成共識,對戰功的分潤做出安排。此刻不過走個過場,確定首級數量沒錯,就會寫成奏疏送往長安。
“善。”
看過隨員錄成的簡牘,再看由李息執筆,郅都、李廣分別落印的奏報,竇嬰點點頭,當場封緘,裝入絹袋。
他此行目的有三,一為核實軍臣單於首級,查驗戰功數量;二為向有功之臣傳達旨意,尤其是趙嘉、魏悅和李當戶等年輕將領,依照天子的口風,隻要戰功對得上,迴到長安之後,最低也是關內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劉徹有意乘勝追擊,不給匈奴恢複的時機,揮師漠北,就此斬草除根。
這樣的戰役,大將軍坐鎮為帥,更能拔升士氣,振奮軍心。
禦史大夫本該同日抵達,奈何直不疑殿前崴腳,沒法像竇嬰一樣騎馬,隻能乘車在後,自然慢了數日。
兩人北上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
因直不疑行動不便,丞相衛綰自告奮勇,要代為北上。
此言一出,劉徹都差點被嚇住。
實在是衛綰的“老邁”人設太成功,沒人放心這位舟車勞頓。
萬一路上真“瓷”了怎麽辦?
為免意外發生,直不疑強撐著站起身,用力跺了兩下傷腳,表示這點小傷不算事,完全無礙,半點不影響行動!
作為“說服衛綰”的代價,當日離開宣室,堂堂禦史大夫一路瘸腳,最後是被王恢和韓安國抬上馬車。
負責記錄的史官停筆捂臉。
性情再是耿直,麵對此情此景,也委實下不去筆。
竇嬰和直不疑抵達邊郡,調撥的糧秣和兵器鎧甲也一批批送達。依趙嘉的估算,照這個速度進行下去,明年初春,大軍就能再次北上。
在飛騎往來邊郡長安,朔方城一片忙碌時,趙嘉尋機請見竇嬰,提及在戰中被俘的中行說,想知道朝廷將會如何處置此人。
“自是要殺。”竇嬰沒有任何猶豫。
“敢問大將軍,是否要帶迴長安再殺?”
“這倒不必。”
“如此,嘉有一請。”趙嘉抬起頭,雙目灼灼。
“講。”
“此人數典忘祖,為虎作倀,禍邊疆多年。嘉請將此人縛於百姓麵前,施以千刀萬剮!”
竇嬰聞言一頓,認真看了趙嘉片刻,方才頷首道:“可。”
趙嘉當即行禮,正色道:“謝大將軍!”
別部隨扈早作鳥獸散,各自返迴部落。
有的抓緊時間改換門庭,想方設法聯係歸降漢朝的同族,期望為自己尋一條生路。另有少部分意圖在匈奴背後-插-刀, 想趁匈奴本部最虛弱時反戈一擊,仿效冒頓當年的發跡經曆,一躍成為漠北的霸主。
前者尚有幾分成功的可能,畢竟自武帝登基,邊塞開胡市以來,歸降的部落絡繹不絕, 羌、烏桓和鮮卑更追隨漢軍作戰, 甭管表現如何, 至少誠意十足。有這個大前提,在邊郡太守跟前,各部首領多少能說上幾句話。
如果他們肯出麵幫忙, 這些零散在漠南,不願同往漠北的胡部, 就有可能得到接納。
見識過漢軍的強悍和恐怖, 僥幸歸來的部落首領和祭師通氣, 召集族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最後達成一致,漠北苦寒,跟著匈奴隻能吃糠咽菜,沒有前途不說,還會被掠-奪,部落中的牛羊都會被搶走。投靠漢朝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
看一看幾年前歸降,甘願為漢天子放牧征戰的同族,再看看缺衣少食、日子愈發艱難的自身,再是傾向匈奴本部的部民,此刻也識趣地閉上嘴,沒有反駁首領的提議。
跟著匈奴遷徙,既要對抗嚴酷的環境,又得熬過艱難的生活,更要提防隨時可能北上的漢軍,怎麽想都是自找罪受,很不劃算。
別說漢軍不會進-入漠北。
在白羊王和樓煩王覆滅之前,誰能預料到,漢軍會在冬日-挺-進草原,在陰山南麓滅掉數萬匈奴。
不想提心吊膽過日子,必須好生為自己打算。
“投漢!”
最終,部落上下一致拍板,立即派人南下,同歸降的同族接觸。付出再大代價,總好過跟著匈奴遠遁漠北。
丁零最先派出使者,羌和鮮卑緊隨其後。氐人稍慢一步,誠意卻是最大,非但人過去,更帶著數千肥羊,權當是探路的敲門磚。
相比悄悄改弦易轍,表麵依舊順服的別部,想給匈奴背後-插-刀,意圖取而代之的別部蠻騎,剛剛露-出心思,就被伊稚斜狠狠收拾,徹底教做人。
左穀蠡王表示,幹不過漢軍,還幹不過這些昔日趴在腳下的奴隸?
撤迴的匈奴戰士的確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匈奴本部終歸還存在一些家底。哪怕蘢城被一把火燒盡,祭天的金身人都被搶走,能上馬作戰的匈奴仍以十萬計。
缺少壯年的勇士,還有可以開弓的老人和女人,更有能上陣廝殺的少年!
冒頓單於之前,匈奴一度被東胡壓得抬不起頭,甚至被對方以-掠-殺的手段削減人口。
當時,別說壯年的男人和女人,剛高過車輪的孩子都知道生存艱難,想活下去就得戰鬥,就必須拿起武器廝殺。
擁有過數十載輝煌,一夕遭遇大敗,匈奴的底蘊仍在。
隻要蟄伏數年,避開漢軍休養生息,盡量恢複人口,匈奴的號角再次吹響,強悍的騎兵必能橫掃草原,重新成為廣闊天地的霸主。
漢朝能用數十年積累財富,發展兵力,以報白登之圍,匈奴一樣能仿效行之,以雪馬邑和朔方戰敗之恥!
伊稚斜騎在馬上,待到匈奴騎兵殺盡一支拓跋羌騎,將懷有異心的首領懸在旗杆上,左手向下一揮,道:“牛羊、戰馬和女人帶走,老人和孩子一個不留!”
本部勇士紛紛高吼,策馬衝進營地。
不多時,營地內就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慘叫。老人和孩子接連倒下,年輕的女人被拽出帳篷,用繩子捆住,如牛羊一般驅趕出營地。
其後,匈奴千長帶頭放火。匈奴騎兵策馬奔馳,手中的火把飛擲而出,帳篷接連被點燃,燒成一個個巨大的火炬。
風助火勢,不到兩刻,整片營地已陷入火海。
“走。”
伊稚斜調轉馬頭,匈奴騎兵追隨其後。
牛羊不斷擁擠,發出雜亂的叫聲。
羌女被繩子捆住,哭聲撕碎在風中。在淒涼中迴首,昔日的部落淹沒在熊熊大火之中,僅餘滾滾濃煙,以及烈焰包圍下,高懸在旗杆上的首領屍體。
伊稚斜屠滅羌部時,右穀蠡王也帶兵殺盡一支鮮卑。
兩支隊伍在一片榆林前匯合,十多名貴種聚在火堆旁,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不能往北。”伊稚斜仰頭灌下一口烈酒,這是從拓跋羌部搶來。隨後用匕首切下一條羊肉,蘸了些鹽,送進口中大嚼。
羊肉烤得並不好,外層微焦,內裏還泛著粉紅。但以目前條件,有烤肉,有鹽,有烈酒,已經是相當不錯,無法再奢求更多。
“不往北?”右穀蠡王剛抓起一條羊腿,聞言停下動作,抬頭看向伊稚斜,“那去哪?”
“向西。”伊稚斜咽下羊肉,匕首紮進羊腿,用力向下一劃。
“向西?”右穀蠡王詫異道,“漠北怎麽辦?”
偌大的地盤不要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伊稚斜態度強硬,斬釘截鐵道。
“漢軍隨時會來,他們能打到蘢城,就能深入漠北,北遷並不安全。更何況,那裏冬日寒冷,養不了更多牛羊,除非遇到遷徙的鹿群,部落上下都會餓肚子!沒有食物,我們吃什麽?吃不飽肚子,如何讓女人多生孩子,讓部落有更多戰士?”
“向西就行嗎?”右穀蠡王質疑道,“路並不好走,甚至要穿越荒漠。”
“再不好走也得走!”伊稚斜掃視圍坐在火堆旁的匈奴貴種,沉聲道,“想活下去,必須克服一切困難。穿行荒漠的確危險,但走過去就有草場,有獵物,有富裕的部落和小國!”
在伊稚斜看來,長安的皇帝年輕力壯,強悍霸道,漢軍隨時可能北上,屆時必定是匈奴的災難。
如今的漢軍完全不能用常理衡量。
比起匈奴,他們更兇,更狠,嚴寒的氣候也不能阻止這支軍隊的步伐,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出現在自己身後。
漠北苦寒,同漢朝相隔不遠,實在不是個好去處。西行固然有一定難度,好歹有可以劫掠的部落小國,還有往來的商隊。
如果還不夠,完全可以從月氏身上割肉。
得到足夠的補充,揍死大夏不成問題,對安息輕騎照樣有不小勝算。
伊稚斜並非妄自尊大,而是以匈奴的戰鬥力,隻要不遇見上升期的漢軍,和當世的哪一支軍隊交戰,都會穩穩占據上風。
隻能說該匈奴倒黴,無論匈奴多強,漢軍都能更強。
近十萬大軍覆滅在漢邊,大單於戰死,王庭四角去其二,哪怕集合匈奴殘存的全部兵力,頂多和漢邊戰個平手,想要取得大勝,基本是白日做夢。
既然贏不了,索性遠遠躲開。
拿得起放得下,匈奴並非輸不起。
隻要避開滅族之禍,用二三十年休養生息,恢複人口,未必不能重振旗鼓,再打迴草原,拿迴失去的一切。
“西遷還有生路,更有複興的機會。如果去漠北,部落的人口隻會越來越少。沒有人,沒有能戰的勇士,就隻能和那些奴隸一樣任人宰割!”
伊稚斜的一番話,可謂是振聾發聵。
火堆旁的匈奴貴種陸續陷入沉思,開始考慮西行的可能。
右穀蠡王仍是眉頭緊鎖。
在他看來,西遷的變數實在太大,還是北上更為穩妥。更重要的是,軍臣單於和右賢王死在朔方,象征大單於的鷹雕不知所蹤,有極大可能落進漢軍手裏。
於單身為正統繼承人,迄今沒有任何消息,估計是陷在雲中郡,兇多吉少。
伊稚斜並非大單於,兩人地位相當。在議事時卻穩穩壓他一頭,比他更有話語權。這讓右穀蠡王很是不忿。若非時機不對,他早帶著親信離開。
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伊稚斜做出決定,五日後西遷,在暴風雪來臨之前,必須越過青河。
多數人沒有異議,以右穀蠡王為首,傾向北遷的五六人則麵露不悅。議事結束後,幾人交換眼色,在眾人睡去後,悄聲來到右穀蠡王的帳篷,顯然另有謀算。
匈奴為西遷和北上產生爭執時,長安派遣的官員已抵達朔方城。
讓趙嘉感到驚訝的是,來人竟是竇嬰!
當朝大將軍親至邊塞,各郡太守獲悉,哪怕不能親自前來,也會派人當麵問候。
竇嬰是奉天子旨意查驗軍臣單於和右賢王首級,左賢王於單暫時不殺,直接押送迴長安,禦前獻俘。
早在戰報送出當日,三位使君已達成共識,對戰功的分潤做出安排。此刻不過走個過場,確定首級數量沒錯,就會寫成奏疏送往長安。
“善。”
看過隨員錄成的簡牘,再看由李息執筆,郅都、李廣分別落印的奏報,竇嬰點點頭,當場封緘,裝入絹袋。
他此行目的有三,一為核實軍臣單於首級,查驗戰功數量;二為向有功之臣傳達旨意,尤其是趙嘉、魏悅和李當戶等年輕將領,依照天子的口風,隻要戰功對得上,迴到長安之後,最低也是關內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劉徹有意乘勝追擊,不給匈奴恢複的時機,揮師漠北,就此斬草除根。
這樣的戰役,大將軍坐鎮為帥,更能拔升士氣,振奮軍心。
禦史大夫本該同日抵達,奈何直不疑殿前崴腳,沒法像竇嬰一樣騎馬,隻能乘車在後,自然慢了數日。
兩人北上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
因直不疑行動不便,丞相衛綰自告奮勇,要代為北上。
此言一出,劉徹都差點被嚇住。
實在是衛綰的“老邁”人設太成功,沒人放心這位舟車勞頓。
萬一路上真“瓷”了怎麽辦?
為免意外發生,直不疑強撐著站起身,用力跺了兩下傷腳,表示這點小傷不算事,完全無礙,半點不影響行動!
作為“說服衛綰”的代價,當日離開宣室,堂堂禦史大夫一路瘸腳,最後是被王恢和韓安國抬上馬車。
負責記錄的史官停筆捂臉。
性情再是耿直,麵對此情此景,也委實下不去筆。
竇嬰和直不疑抵達邊郡,調撥的糧秣和兵器鎧甲也一批批送達。依趙嘉的估算,照這個速度進行下去,明年初春,大軍就能再次北上。
在飛騎往來邊郡長安,朔方城一片忙碌時,趙嘉尋機請見竇嬰,提及在戰中被俘的中行說,想知道朝廷將會如何處置此人。
“自是要殺。”竇嬰沒有任何猶豫。
“敢問大將軍,是否要帶迴長安再殺?”
“這倒不必。”
“如此,嘉有一請。”趙嘉抬起頭,雙目灼灼。
“講。”
“此人數典忘祖,為虎作倀,禍邊疆多年。嘉請將此人縛於百姓麵前,施以千刀萬剮!”
竇嬰聞言一頓,認真看了趙嘉片刻,方才頷首道:“可。”
趙嘉當即行禮,正色道:“謝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