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建和海南之行(二)

    1

    90年代初,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才剛剛開放不久,一切都處在欣欣向榮的初始階段,到處都大興土木,修鐵路,築公路,搞基礎建設,熱火朝天的。瓊山縣顧名思義,海南多山的地方,盛產石頭,在這種大幹快上的大好形勢下,光凸凸的石頭也是寶貝,也能變錢,瓊山縣的山裏到處都是打石場。建和想,假使自己家鄉遍地的石頭也像這樣能賣錢,那該多好啊!

    瓊山縣永興鎮就是以賣碎石片石最為出名,是打石場最多的地方之一,據說全省許多地方基礎建設用的碎石就是從這裏一車一車的運出去的。但海南本地人一般不打石頭,打石場就采用承包轉租的方式包給外地人經營,他們隻坐收其成。這就是改革開放給當地人帶來的好命。

    外地人用木頭建起了簡易工棚,一般用石頭壘牆,用茅草蓋頂,裏麵沒通電,就用蠟燭照明,床鋪就用木板架在地上,用石塊做幾根矮矮塔塔的柱子,一切都是這樣簡簡單單。一般一個工地有四五個這樣的茅棚屋,反正一個下午就能搭二三個。海南的天氣好,地處熱帶地區,由於四麵環海,氣溫並不是外人想象的那樣炎熱難忍,一般早晨雲霧迷蒙,上午確實有點驕陽似火,但中午過後就下對流雨,整個下午開始就涼風習習。總的晝夜溫差不大,這樣,晚上睡覺隻要用一塊外衣或薄被單蓋一蓋肚子就行。建棚子唯一麻煩一點的是向當地老板多要幾塊木板,又不用建毛廁,那山裏到處都可方便,這倒是真正的方便了。在這裏工作的打工仔一般都是大老粗,文化程度低,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般都是偷渡過來的,在其它地方找不到事做,隻好來這裏賣體力。

    建和他們所在的這個工地有十幾個人,除老板夫婦是江西人外,工友以四川人為主,還有福建二兄弟。這二兄弟長得結結實實,據說是犯了事,也有一種版本是說他們倆殺了人,就躲在這山裏。這是一對活寶,倆兄弟活得挺瀟灑的,每個星期都要下山過一夜,聽說各在一個美容美發廳裏找了一個相好的美眉,在打石場辛辛苦苦賺的錢,就把錢花在那裏,渾人自然就做這種渾事。老板早就叮囑過建和和長駿不要去招惹這二人,其實這二人挺好,與他們一起打石頭絕不做奸,甚至還主動關照這二位書生。

    這個江西“老板”其實也隻能算一個工頭,隻不過其他打工仔直接與他發生關係,都尊他為“老板”而已。“老板”自己也要打石頭,老板娘就負責做飯。由於這裏工場交錯,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安全保障可言,前麵邵陽工頭的妻子打死了就是例子,命在這裏就這麽隨便。當然,這裏的工資待遇還算可以,努力工作的那些四川人除去開支,一般就有900-1200元一月的純收入,這在當時相當不錯了。

    建和他們的工作一般是早晨打炮眼,二人一組,輪流來,一人握鋼釺,一人用大鐵錘狠狠的打,打好了炮眼傍晚時分再安排人統一點放;上午就用鐵錘把大塊石頭打成小石塊,並碼放到碎石機旁邊;下午就用碾石機把小石塊再粉碎成小石子,這就是碎石了。當碎石達到了一定量時,然後就由另外一夥人開車來收購,按車計算,當場結算,再運到各處建築工地上去。在這裏幹這種粗活的勞動強度是可以想見的,沒有三斤力,掄不起大鐵錘。幸好建和通過二三年的農村鍛煉,己經不再是弱不禁風的書生了,幹幾個小時,甚至一二天還能咬牙堅持,但他那體力,要長久地幹這種活,還是差得遠。長駿也好不得哪裏去。倆人這樣鼓勁地幹了一天後,晚上全身酸痛,手磨起的水泡流膿後疼痛難忍,但也隻好忍著,在這裏根本就沒有什麽膏藥可言。

    一天之後,不但建和,而且長駿也挺不住了,於是第二天倆人就隻上了半天班。第三天,似乎是老天爺有眼,下了近整天的雨,建和他倆又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這裏的勞動強度是如此之大,可是他們過的又是怎樣的生活呢?餐餐吃榨菜,這是建和以後迴憶起來的最大印象。建和說:“在海南榨菜吃得太多了,以至多年後,我一看到餐桌上的榨菜就有點倒胃口。”

    當時每個工棚最低都有十幾號人,這裏又地處偏僻,買菜不便,又加上老板事實上也想省錢,這樣,早餐就吃一包一包的四川涪陵榨菜下飯,中午好一點,用新鮮榨菜或其它蔬菜炒肉絲,下午一般又是吃一包一包的涪陵榨菜,再加點其它蔬菜。中國的農民工啊!就是這樣地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幹的是牛活,吃的是牛草,中國後來的富饒與發達,難道不正是他們的血肉凝結而成?

    建和此時盡管過的是非人的生活,但還是深深地惦記著家中的父母,自己這樣不辭而別,父母應該知道了吧,他們該多著急啊!人活著是一種責任,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單替自己一個人活著。於是利用下雨天的機會,他迫不及待地給家裏寫了一封信,信中撒謊說自己過得很好,在海南已經找到了工作,工作也輕鬆,請父母不要掛記與擔憂,還說了一大堆安慰的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苦難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山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山蠻人並收藏苦難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