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艱難的歲月
1
暑假一過,吉開就是大二的學生了,新的困難接踵而至。
二年級的學習任務驟然加重,科目增多,難度加強,尤其是新增了幾門專業課,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普通話教學》《外國文學簡編》等,那是需要平時花時間積累的,可不能再像《教育學》《中國革命史》等一樣,那主要靠高中基礎知識再加考前大背誦,就能解決問題。吉開大一就是采用這種方式應付,有好幾門功課還是高分哩。看來這學期在學習上得多花時間了,不單應付考試,這也是以後走向講台,做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吉開不敢小覷。
但真正棘手的,讓吉開無法避開和跨越的,最終還是歸結到一個經濟問題——錢。這個假期,吉開本來把它視為賺錢的黃金時期,早就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吉開最終在“補習班”和“教師假期招待所”這二件事之間跳來跳去,其它的事也不很成功,除去生活費用、車旅開支,賺的錢確實不多。而作為一個學生,沒有本錢,沒有門路,又沒有人提攜,在吉開的家族裏,隻有打工賣苦力的,從來沒有做生意賺輕鬆錢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在短短的一二個月內,就憑一個無依無靠的學生娃子個人打拚,賺大筆的錢,談何容易?假使賺錢真的有如一些書上寫的那麽容易,那吉開他們早就不要受這種罪,早不要再讀什麽書了,就去當大富翁算了!
大二開學後,多謀信息公司的倒閉,徹底地斷絕了吉開想要在經濟上取得翻身的希望,也斷絕了他微薄的經濟來源。吉開又隻好故伎重演,向新生推銷肥皂、毛巾、臉盆、衣架等等生活用品,隻要能想到的,他都進了貨來,搬到寢室裏,儼然是一個雜貨鋪。這一迴,他不再與別人合夥,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的,每天背著一個大帆布袋串門去賣,這樣也就解決了一時的生活費用。
關鍵的大問題還是要交納大二的2000元學費款,這筆錢對吉開來說實在太巨大了。幸好老父老母己替吉開準備了1800多元錢,不知兩位老人家是怎樣地從清貧的生活中將這筆巨款摳了下來的?這已經達到了他們能力的極限。對於家庭的情況,吉開是非常清楚的,他已經很感激涕零,也不敢有再多奢望了。因為學校沒有急著催學費,吉開就把這1800元存進學校附近的銀行。
在那個年代,梅山的農村普遍都很貧困。梅山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山上無礦,地下無煤,僅有的幾家國營企業紛紛倒閉,私營企業還沒有興起,梅山人們除了務農,也開始外去打工。但梅山人普遍文化程度低,知識少,又沒有專業特長,外出打工,隻能幹體力活,賣苦力,工價低廉。就如吉開的哥哥吉畢,初中尚未畢業就走上社會,到沿海進過廠,到省城搞過建築,做盡了各種各樣的苦差事,盡管自己已經最大限度地節衣縮食了,但一年到頭還是賺不了幾個錢,僅能維持家裏的一些必要開支。而有一年外去搞基建,結果到年底時包工頭卷錢逃走了,這可更苦煞了這個家庭。農民工的遭遇就是這樣的淒涼,怪不得若幹年後,政府就三令五申的關注起農民工的命運了。
梅山多山,俗稱“七山一水二分田”,又因人口多,農民田土就顯得更少,人均一般才六七分田,有的地方才三四分田一人。田少打糧就不多,幸好梅山人就是不怕辛苦,山上種上花生、黃豆、紅薯、綠豆什麽的,隻要能變賣錢的,哪怕屁股縫裏都種上,生怕荒了地方。家裏就養牛喂豬喂雞喂鴨,一攬子全上。但農家的穀物又是極其的便宜,大米才0。55元一斤,穀子才30-35元一百斤,一個大家庭打一萬斤稻穀過多了吧,其實也才3000多元的毛收入,但是又要農藥、化肥、種子等多少成本,梅山人從來就不算勞動成本,但一家幾口要吃要喝的,最終能剩幾個錢?糧食不值錢,農副產品的價格也好不到哪裏去,比如說那時的豬肉才4。5-5。0元一斤,雞蛋每個0。2-0。25元,辣椒4毛錢一斤,雞肉5。50元一斤,又加上這是副業,不是專業生產,零星的,全部加起來也隻能賣上幾個錢。農民們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辛苦勞作,種莊稼苦沒少受,年頭到年尾結帳,有時還會欠下一屁股債。
勿需多言了,十幾年後,農村經濟活躍了,打工的工價提高了,賺錢的門路增多了,很多人幹脆把田地都荒了起來,揚眉吐氣地說:“老子是農民,但不種田了。”這下國家慌張了,一看不行,不但提高了糧食及農副產品價格,而且不要農民交農業稅,還要對種田進行補助。這就很好地證明了單純務農是賺不了幾個錢的,也是發不了家的,從中也可窺見當時農民的艱辛啊……
吉開深知道,哪怕老父老母不吃不喝,一年到頭也隻能攢這麽點錢。而這種貧困,不單隻是吉開一家如此,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梅山地區,普通的本分農民都好不到那裏去,這也是造成了吉開一度告貸無門的原因之一。
2
吉開精細地盤點了一下這個學期必需的錢,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除了學校要交2000元的學雜費外,每天必要的生活費,還有必須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一些無法迴避的其它開支,如坐車、同學造訪、班會活動交錢、參加一些必要的社會活動,等等。這算成就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目,一個學期按5個月計算,最節省也要2000元,這還不算生病等意外情況了。
對於開支,吉開己經一省再省,一縮再縮,已經是省無可省,縮無再縮了。三年裏吉開除了買過一條內褲和一套襯衫外,基本上就沒買過新衣服,一般時間都是穿校服,或者就穿高中時期的舊衣服;鞋呢?也隻在入學不久買過一雙19元錢的皮鞋,那是他上街路過市皮鞋廠時,鞋廠正在搞減價促銷活動,他猶豫了許久,想,現在多少也算大學生了,有時出門要穿得體麵一點才行,於是狠心買了一雙。這多少要占去他二三天的夥食費,因而彌足珍貴。他一般時候把皮鞋珍藏在桌框裏,晴天就穿家裏帶來的那雙布鞋,雨天就穿軍訓時發的黃色解放球鞋,隻有上街、迴家、搞活動時才穿,但一年多下來也差不多爛了,畢竟隻有19元呀!當然夏天就好辦了,一直穿三塊錢一雙的涼鞋,這是上帝給窮人們安排的能夠節省衣服和鞋子的最好季節啊!
後來他發現,許多有錢的學生買了新皮鞋,舊皮鞋還沒怎麽爛就會往樓下一扔,就不要了,尤其大三畢業生更是這樣的,因此在大三的宿舍旁撿到這種鞋的機會更多。吉開就留心起來,就經常偷偷地撿一些學生丟掉的還有半新的皮鞋,有時一雙皮鞋壞了左鞋,一雙壞了右鞋,他就將好的一對拚起來穿,有時會拚成一雙蠻像樣的,學生皮鞋樣式不多,別人不注意去看就根本看不出來端倪。以後有一段時間,他與吳日旦、劉慶華在一起混的時候,他也感覺到這樣做是一種恥辱,就不誠實了,他們三人就穿著自己的破鞋在那些豪華的樓房套間裏跑,當有人疏複而沒有將皮鞋放入室內時,吉開他們就丟下自己的破鞋,穿上別人的好鞋跑了。這基本上是沒有風險的買賣。但至於耽心害上腳氣什麽的,那就管不了那麽多了,有鞋穿才是大事。
1
暑假一過,吉開就是大二的學生了,新的困難接踵而至。
二年級的學習任務驟然加重,科目增多,難度加強,尤其是新增了幾門專業課,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普通話教學》《外國文學簡編》等,那是需要平時花時間積累的,可不能再像《教育學》《中國革命史》等一樣,那主要靠高中基礎知識再加考前大背誦,就能解決問題。吉開大一就是采用這種方式應付,有好幾門功課還是高分哩。看來這學期在學習上得多花時間了,不單應付考試,這也是以後走向講台,做一名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吉開不敢小覷。
但真正棘手的,讓吉開無法避開和跨越的,最終還是歸結到一個經濟問題——錢。這個假期,吉開本來把它視為賺錢的黃金時期,早就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吉開最終在“補習班”和“教師假期招待所”這二件事之間跳來跳去,其它的事也不很成功,除去生活費用、車旅開支,賺的錢確實不多。而作為一個學生,沒有本錢,沒有門路,又沒有人提攜,在吉開的家族裏,隻有打工賣苦力的,從來沒有做生意賺輕鬆錢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在短短的一二個月內,就憑一個無依無靠的學生娃子個人打拚,賺大筆的錢,談何容易?假使賺錢真的有如一些書上寫的那麽容易,那吉開他們早就不要受這種罪,早不要再讀什麽書了,就去當大富翁算了!
大二開學後,多謀信息公司的倒閉,徹底地斷絕了吉開想要在經濟上取得翻身的希望,也斷絕了他微薄的經濟來源。吉開又隻好故伎重演,向新生推銷肥皂、毛巾、臉盆、衣架等等生活用品,隻要能想到的,他都進了貨來,搬到寢室裏,儼然是一個雜貨鋪。這一迴,他不再與別人合夥,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的,每天背著一個大帆布袋串門去賣,這樣也就解決了一時的生活費用。
關鍵的大問題還是要交納大二的2000元學費款,這筆錢對吉開來說實在太巨大了。幸好老父老母己替吉開準備了1800多元錢,不知兩位老人家是怎樣地從清貧的生活中將這筆巨款摳了下來的?這已經達到了他們能力的極限。對於家庭的情況,吉開是非常清楚的,他已經很感激涕零,也不敢有再多奢望了。因為學校沒有急著催學費,吉開就把這1800元存進學校附近的銀行。
在那個年代,梅山的農村普遍都很貧困。梅山是個典型的農業縣,山上無礦,地下無煤,僅有的幾家國營企業紛紛倒閉,私營企業還沒有興起,梅山人們除了務農,也開始外去打工。但梅山人普遍文化程度低,知識少,又沒有專業特長,外出打工,隻能幹體力活,賣苦力,工價低廉。就如吉開的哥哥吉畢,初中尚未畢業就走上社會,到沿海進過廠,到省城搞過建築,做盡了各種各樣的苦差事,盡管自己已經最大限度地節衣縮食了,但一年到頭還是賺不了幾個錢,僅能維持家裏的一些必要開支。而有一年外去搞基建,結果到年底時包工頭卷錢逃走了,這可更苦煞了這個家庭。農民工的遭遇就是這樣的淒涼,怪不得若幹年後,政府就三令五申的關注起農民工的命運了。
梅山多山,俗稱“七山一水二分田”,又因人口多,農民田土就顯得更少,人均一般才六七分田,有的地方才三四分田一人。田少打糧就不多,幸好梅山人就是不怕辛苦,山上種上花生、黃豆、紅薯、綠豆什麽的,隻要能變賣錢的,哪怕屁股縫裏都種上,生怕荒了地方。家裏就養牛喂豬喂雞喂鴨,一攬子全上。但農家的穀物又是極其的便宜,大米才0。55元一斤,穀子才30-35元一百斤,一個大家庭打一萬斤稻穀過多了吧,其實也才3000多元的毛收入,但是又要農藥、化肥、種子等多少成本,梅山人從來就不算勞動成本,但一家幾口要吃要喝的,最終能剩幾個錢?糧食不值錢,農副產品的價格也好不到哪裏去,比如說那時的豬肉才4。5-5。0元一斤,雞蛋每個0。2-0。25元,辣椒4毛錢一斤,雞肉5。50元一斤,又加上這是副業,不是專業生產,零星的,全部加起來也隻能賣上幾個錢。農民們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辛苦勞作,種莊稼苦沒少受,年頭到年尾結帳,有時還會欠下一屁股債。
勿需多言了,十幾年後,農村經濟活躍了,打工的工價提高了,賺錢的門路增多了,很多人幹脆把田地都荒了起來,揚眉吐氣地說:“老子是農民,但不種田了。”這下國家慌張了,一看不行,不但提高了糧食及農副產品價格,而且不要農民交農業稅,還要對種田進行補助。這就很好地證明了單純務農是賺不了幾個錢的,也是發不了家的,從中也可窺見當時農民的艱辛啊……
吉開深知道,哪怕老父老母不吃不喝,一年到頭也隻能攢這麽點錢。而這種貧困,不單隻是吉開一家如此,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梅山地區,普通的本分農民都好不到那裏去,這也是造成了吉開一度告貸無門的原因之一。
2
吉開精細地盤點了一下這個學期必需的錢,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除了學校要交2000元的學雜費外,每天必要的生活費,還有必須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一些無法迴避的其它開支,如坐車、同學造訪、班會活動交錢、參加一些必要的社會活動,等等。這算成就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目,一個學期按5個月計算,最節省也要2000元,這還不算生病等意外情況了。
對於開支,吉開己經一省再省,一縮再縮,已經是省無可省,縮無再縮了。三年裏吉開除了買過一條內褲和一套襯衫外,基本上就沒買過新衣服,一般時間都是穿校服,或者就穿高中時期的舊衣服;鞋呢?也隻在入學不久買過一雙19元錢的皮鞋,那是他上街路過市皮鞋廠時,鞋廠正在搞減價促銷活動,他猶豫了許久,想,現在多少也算大學生了,有時出門要穿得體麵一點才行,於是狠心買了一雙。這多少要占去他二三天的夥食費,因而彌足珍貴。他一般時候把皮鞋珍藏在桌框裏,晴天就穿家裏帶來的那雙布鞋,雨天就穿軍訓時發的黃色解放球鞋,隻有上街、迴家、搞活動時才穿,但一年多下來也差不多爛了,畢竟隻有19元呀!當然夏天就好辦了,一直穿三塊錢一雙的涼鞋,這是上帝給窮人們安排的能夠節省衣服和鞋子的最好季節啊!
後來他發現,許多有錢的學生買了新皮鞋,舊皮鞋還沒怎麽爛就會往樓下一扔,就不要了,尤其大三畢業生更是這樣的,因此在大三的宿舍旁撿到這種鞋的機會更多。吉開就留心起來,就經常偷偷地撿一些學生丟掉的還有半新的皮鞋,有時一雙皮鞋壞了左鞋,一雙壞了右鞋,他就將好的一對拚起來穿,有時會拚成一雙蠻像樣的,學生皮鞋樣式不多,別人不注意去看就根本看不出來端倪。以後有一段時間,他與吳日旦、劉慶華在一起混的時候,他也感覺到這樣做是一種恥辱,就不誠實了,他們三人就穿著自己的破鞋在那些豪華的樓房套間裏跑,當有人疏複而沒有將皮鞋放入室內時,吉開他們就丟下自己的破鞋,穿上別人的好鞋跑了。這基本上是沒有風險的買賣。但至於耽心害上腳氣什麽的,那就管不了那麽多了,有鞋穿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