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吉開和日旦由於做生意,經常穿行於學校各寢室,認識吉開的人多了起來,他成了學校的名人,而在他們的帶動之下,盡管學生做生意之事以前就有,但現在驟然多了起來。畢竟在那個年代,廣大農村還相當的貧困,而師範院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於農村,況且學校還存在著收費生這個先天弱勢的群體,而吉開似乎就成了這個做生意群體的當之無愧的領袖。此時,在吉開的周圍,已經一形成了吳日旦、王群、劉永等一大批有能力有才華的,於是,一個在ld師專史上最具開創性的計劃正醞釀著。

    陽春布澤的紅五月,藍天高遠,豔陽高照,花園似的大學校園裏,桃紅柳綠,草木瘋長,萬物生輝,整個世界一片生機盎然。在這個新生命新事物蓬勃生長的季節裏,於一個星期天的下午,ld師專一些不安份的年輕人,齊集在吉開他們的教室,有如當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他們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一樣豪情滿懷。

    吉開首先道:“各位同仁,各位兄弟,今天,我們ld師專的學生商界精英們齊聚在一起,目的非常明確,我們就是要整合師專的各種經商力量,由原來的小打小鬧變成今後的大刀闊斧,在ld師專史上破天荒地成立一個學生公司,諸君以為如何?又有何良策?請暢所欲言。”

    “今天,我神州大地商潮湧動,我們豈能躲在象牙塔裏無動於衷,我們隻能急流勇退,我們現在就要鍛煉自己,準備幹一番事業。”王群也跟著鼓勁。

    “許多知名大學都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都有學生公司,並且還很成功。”有人道。

    “美國不是有個比爾蓋茨嘛嗎?在哈佛大學讀書時就開始辦公司,很成功的,後來幹脆大學都不讀了,成了哈佛大學的肄業生,現在是世界級的大富豪。”日旦道。

    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

    “中國的大學校園裏也出現了許多‘校園學生大亨’‘校園經紀人’嗎?連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一流的大學都有上千名學生在著名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兼職,在那些省會大城裏,大學生到賓館裏去教外國人學中文,或參與編寫工具書,甚至替人排隊買火車票,或騎自行車滿街貼廣告,他們占據著有利的地位,經商打工的方式五花八門、比比如是哩。”吉開這段時間經常看經濟方麵的書,今天這些知識可用得著了,鼓動起來了有根有據的。

    於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家憑著一股年輕人的銳氣,說幹就幹。

    接著大家商討學生公司的名字。

    有人說:“就叫ld師專學生公司吧,淺顯明白的。”

    大夥都反對,認為這樣的名字顯示了公司沒水準。

    又有人提出“群英股份公司”或“共謀發展實業公司”等等名稱,也都一一被大夥否定了。吉開就拿出了自己醞釀了好久的名字,說:

    “就叫多謀信息公司吧!多謀,就是各路英豪齊集,謀略多,多謀而後動;但我們的是學生公司,沒有經濟實力,其實隻是皮包公司,就不能叫實業公司或股份公司,我們的優勢是人員多,散布廣,信息來源途徑多,我們強調的是‘信息’二字,這樣公司之名就叫多謀信息公司,諸君以為如何?”

    畢竟這一段時間,吉開經濟方麵的著作沒有白看,講起來條條是道。大夥都說好。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一步是招納會員,盡量擴大影響,努力得到社會的認可,於是他們競異想天開地想把這個皮包公司掛靠在學校開發公司的名下。

    上個世紀9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逐漸深入的時候,鄧小平南巡的那股東方風來,以銳不可當之勢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地刮起了第三次商潮,全國上下都像注入了一支興奮劑,每個人都在談論辭職、下海、淘金,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作家、博士紛紛走出深宅大院,或在商海岸邊淺試水性,或投身到滄浪之中搏風擊水。因此,各種各樣的公司猶如雨後的春筍冒了出來,讓人弄不清真假,街上隨便一個什麽人,搞不好就是一個什麽有限公司的經理。正像有人說的,“70年代的工人,80年代的詩人,90年代的老板”,連街上賣開水的老太太也喜歡別人叫她“某總”。

    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一個永恆的話題,那就是如何賺錢,談論賺錢的機遇,如果不這樣,就表明他沒有跟上時代,遲早會被淘汰。財富和機遇就好像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摸到,這真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也是個撈世界的大好時代,真正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句話。“十億國人九億商”,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幾乎沒有人不動心,貧乏的似乎隻是賺錢的點子,賣老鼠藥、賣泡泡糖、賣炒瓜子的在不經意間也成了款爺。白手抓黃金,出售點子也成了發財的門路,何陽這樣的點子大王也就順勢而生。當時一般的政府單位,哪怕是教育局、工商局、財政局、交通局、稅務局等行政主營部門,都建有自己的開發公司,堅守清貧的學校也聞風而動,許多初中學校、高中學校都有自己的公司,何況大學乎?確實,有許多大學的開發公司都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比如清華同方、北大方正。有時,僅僅一個公司的批文複印件轉手就能賣錢。

    古人喜歡附庸風雅,因為那時風雅為社會所尊崇;今人附庸金錢,那也是因為金錢在現代社會的地位無比崇高。

    ld師範專科學校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建立了自己的開發公司,原指望能賺點外快,但開發公司建立了幾年,連豆腐都開發不出,倒賠進了不少資金,目前主要負責管理學校的門麵、商店等,其實相當於後勤處下的一個部門而已,這是吉開他們找到開發公司的領導後才了解到的情況。

    當時,吉開帶了二名得力幹將找到開發公司辦公室,恰好開發公司這段時間沒事可做,公司經理李天宇天天坐在辦公室,除了喝著濃茶,看看報紙外,並不想去操心什麽事。吉開他們的異想天開自然得到的是李經理漠然的白眼和冷冷的揶揄,但當吉開侃侃而談他們今後的宏偉藍圖,以及他們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時,李經理被眼前這位年輕人的銳氣和闖勁打動了,態度有所和緩,最後李經理說:“我們是學校的公辦公司,屬於學校管轄,你們可以先做一做,做出了成就,有了成績,到時可以考慮考慮,但這主要取決於學校宣傳部,你們先去找學校宣傳部探探情況吧。”

    於是這夥二欏小子又風風火火地找到了學校宣傳部,宣傳部鍾部長是一位慈祥和善的長者,老家是梅山人氏,一聽吉開講話的口音,他就聽出對方也是梅山人,這首先從心理就有點認可和默許眼前這個黑不溜秋的臉頰瘦削的小夥子。鍾部長詳細聽完吉開的陳述及粗略看了他的報告後,說:“大學生經商,一般的大學都不會支持,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應該放到學習上,多學知識,打好基礎。尤其是我們這類師範學校,學生經商有違辦學的初衷,應該是持反對態度的。”

    看到吉開他們失望的樣子,鍾部長又轉過話來,說:“不過,我很欣賞你們年輕人的這種闖勁和創新精神,敢為天下先,敢第一個吃螃蟹。你們這種情況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也沒有什麽文件來規定大學生不可以經商,這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何況你們是一些貧困學生采取的自救活動。現在是經濟社會,鄧小平主席都說過,不論白貓黑貓,隻要抓得著老鼠的就是好貓,既然開發公司李經理說了嘛,那你們先試著做,看看產生的社會效果咋樣,一切等有了成績再說吧。”

    3

    沒有明確反對就是默許。吉開他們迴去之後,幾個年輕人血脈噴張,就把雞毛當令箭,決定趁此良機,大張旗鼓地大發招聘廣告,麵向全校公開招聘會員,廣告上赫然寫著:經學校有關部門允許,決定成立學生“多謀信息公司”雲雲,並言,公司下設一處三部,現麵向全校公開招聘會員和各部負責人……(曾有這樣一個冷笑話說:最神秘的部門是有關部門,今天被吉開他們成功地運用了。)

    在大學裏,學生社團多如牛毛,ld師專雖小,學生社團也不少,新生入校的時候,招收會員的廣告到處都是。本來吉開也加入了幾個,像ld師專最大的文學社團紅笛文學社,吉開就是其骨幹之一。但成立像模像樣的經濟公司,這是新鮮事物,當下報名者甚眾,不但雲集了全校不務正業的“牛鬼蛇神”,還有一些學習很紮實但想鍛煉能力的學生也紛紛加入,甚至還有學校學生會、校衛隊、宿管站的幹部也加入了進來,畢竟都能感到孔方兄的可愛;公司成員裏不但有大一的新生,而且還有大二、大三的老生,且成員基本上散布到全校各係各專業,當然以中文係的學生為主,而且人數最多的仍然是收費生那個群落。

    接著吉開著手多謀信息公司的安排和組建工作。吉開自然當之無愧地坐上了公司的頭把交椅,就像當年美國宣布獨立時華盛頓揮劍就任總司令一樣,豪情萬丈地就任了總經理一職,同學們見麵就戲稱“吉總”。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公司下設一處三部:即秘書處,主要負責信息公司財務、廣告發放、內部事務協調等,秘書長由大三數學係的王群擔任,後來的許多廣告策劃少不了這位仁兄的功勞;又設三部,即聯係部、服務部、推銷部,都設一名正部長,二至三名副部長,其中聯係部主要負責公司業務的外聯工作,如聯係家教、開辦培訓班等,吉開安排了自己的患難兄弟吳日旦為部長,還給他配置了二位副部長;推銷部顧名思義,就是要到各地各寢室去賣東西,也選定了一名部長,三名副部長;服務部表麵上該為公司的內勤服務,實際不然,主要分工是在聯係部、推銷部開拓了市場後,再由他們來具體經營,其實後來也主要是推銷東西,由物理係的大二學生劉勇擔任部長,配了二位副部長;各部下又劃撥十到二十名不等的會員,由各部領導人負責指揮安排。吉開也曾想延邀馬娟參加到公司秘書處來,幫助管理財務,但馬娟說自己對做生意不感興趣,需要的時候但可幫助。領導安排還注意了力求分散到全校各年級各係,甚至還考慮到了學生的來源地域,力求散布得寬一點。當時多謀信息公司雄心勃勃地宣稱,凡是有我們會員的地方就有我們的業務。

    公司成立後,啟動資金成了大問題,吉開他們解決資金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向會員籌集資金。吉開要求每個幹部集資30元,每個會員集資10元,交了錢的才是正式會員和領導,每個會員發放一個工作證,工作證就是從街麵地攤上買來的那種,由秘書長填好名字貼好相片,加蓋本公司的公章就可以了。手續很簡單,關鍵的是交錢,那個時候學生普遍都少錢,當然自然也有部分學生一發現要交錢就退會了,但這是少數。而公章就是體衛係一名學生自己刻的,他刻章沒有收錢,姑且就抵了會員費。

    為了更進一步擴大影響,吉開他們又製造幾件大事。

    恰好當時ld市較有名氣的皇馬歌舞廳欲刺激日漸慘淡的生意,想到師專物色一批學生妹子在課餘去伴歌伴舞,經人介紹找到了吉開,吉開也正在為如何打開公司局麵而冥思苦想,這樣雙方一拍即合。皇馬歌舞廳的劉老板吹噓自己是市委宣傳部的幹部,(也可能真是的),還說歌舞廳隸屬宣傳部雲雲,於是吉開放下心來。他們的宣傳廣告也就扯虎皮當大旗,寫成了市委宣傳部下屬的皇馬公司想到師專招聘一批歌星舞星、公關小組、服務接待人員,要求應聘者相貌姣好,有品位,待遇優越,有意者統一安排麵試。

    廣告貼得師專的大牌小欄到處都是,滿天飛的,當然也注意了在允許的區域。這一下子將學校弄得沸沸揚揚,到處桃紅李綠,大家都在談論這個問題。

    麵試那天是星期天上午,天空下著毛毛細雨。皇馬歌舞廳的劉老板帶著一群狐朋狗友,還有一個穿軍官製服的現役軍人,(實際上這些人都是想到師專來看靚妹的),開著三輛小車威風凜凜地朝師專駛來。那時候,社會上的小車還非常少,除了有實力的單位有車外,私家車更是鳳毛麟角,而門口值勤的保安人員也被這架式蒙住了,什麽也沒詢問就一路放行,其實蒙住的還有學校,基層管理人員都知道有這麽一件事,還以為是市委宣傳部的一次正式活動。

    師專被吉開他們掀起了一股爭聘潮。麵試就在吉開他們的教室舉行,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學生妹子也以為這是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重大機遇,爭行恐後地排隊麵試,大把大把地往臉上貼水粉麵膏,恨不得讓自己一下子就成為白天鵝,大有為藝術獻身的架勢。

    麵試的評委就是劉總一幫人,他們人模狗樣地坐在主席台上,但也許並不常做這樣的事,有幾個人還看上去有點兒拘謹。麵試的內容很簡單,主要是看看你的身材長相,還看看你的談吐氣質,唱唱歌走一走就可以,最後挑選了十幾位靚女作為侯選對象,然後把她們帶到皇馬歌舞廳進行所謂的培訓。而那些沒有選上的,還找吉開拉關係,以為吉開神通廣大,給他們打打招唿關照一下就可以。吉開當天也確實很風光很榮耀,受好幾個女孩子的托咐,他向劉老板簡單地打聲招唿就過關了,賺足了麵子。

    遺憾的是,這一次活動,馬娟可根本連來看都不來看一眼,因此她就根本沒有看到吉開總經理意氣風發時的光輝形象。吉開當時還在想,要是馬娟也來麵試的話,就叫她直接入圍,並且進入最後的名單。馬娟似乎對吉開的大事業不屑一顧。

    事後才知道,皇馬歌舞廳打著“藝術”的幌子,實際上是在招徠陪舞小姐陪唱小姐,當然能做三陪更是求之不得的。這樣,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那些自視清高的學生妹子拒絕去做這種勾當,劉老板原答應給多謀信息公司40元一人的介紹費也就泡湯了。當然也因此有偷偷摸摸去皇馬歌舞廳撈外快的女學生,這開了方便之門,但一樣避開了介紹費,其結果是多謀信息公司幾位主要負責人跟著“吉總”混了一二頓飯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苦難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山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山蠻人並收藏苦難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