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奮鬥
鄢吉
楔子
困難,是動搖者和懦夫掉隊迴頭的便橋;但也是勇敢者前進的腳踏石。——愛默生
有誰從苦難而墜入困頓的麽,那大概可以理解吉開此時的處境和心情了。此時的吉開正站在人生的十字端口,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痛苦地煎熬。
故事發生在湘中新城ld市。
華燈初上,偌大的ld城頓時鮮亮了起來,但並不是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燈光照耀到,因此城市就顯得忽明忽暗,光怪陸離。ld市是在一個小古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城,城市建設還不完善,到處是破土動工的建築工地,到處是剛剛建成的外觀粗糙的高樓。它已經失去了一個古城的古樸清幽,也沒有一個古城的擁擠和髒亂,但同樣還沒有一個現代化城市所應有的繁華和喧鬧。
在該市的最高學府ld師範專科學校的校園裏,每年的6月初,都會是一個狂歡的季節,今年也不例外。就在這幾天,又一屆畢業生就要畢業離校了,靜謐的校園再也無法安靜下來,同學們都沉靜在畢業的歡歌笑語中,那穿著入時瀟瀟灑灑的帥男和那些花枝招展的靚女急著與心愛的人幽會,那朝氣蓬勃躊躇滿誌的優等生正悠閑地等著單位的選拔,更多人在縱情玩樂,徹夜不眠,室室扶得醉人歸。就連那些古板或不古板的大學教師們也不知躲到了哪裏,將學校的主角讓給了這些也即將成為人民教師的畢業生們,讓他們將歡喜的淚,酸楚的淚,傷感的淚盡情地在這個夜晚傾灑。
隻有吉開站在幽深的校園裏,一個人,靜靜的,心力憔悴,憂傷的感覺猶如深夜的冷風,一直浸入他的骨頭裏去,他深邃地眺望著遠方,苦苦地思索著如何度過眼下這有如天大的難關。
吉開是這個學校的收費生,收費生是90年代初高校開始改革的特殊產物。在那個計劃經濟正在轉軌的時代,大中專院校還是統包統分,招收的絕大部分是公費學生,基本上不要交學雜費,每個月國家還發一定的生活津貼,這部分人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但那時大學開始鬆動,也招收部分定向收費生,定向收費生是高校轉軌時期特殊條件的產物,是為高校解決辦學經費的軟著陸,是以後大學全麵收費的開端,招收的也隻是在分數線下相差幾分的所謂落榜生,由國家正式錄取,美其名曰委培,國家一樣統包統分,唯一的差別就是每年要多交2000-3000元不等的學費,開頭也還有點生活津貼,後來實行所謂改革,由暗補變明補,就沒有了,但其他待遇與公費學生完全等同;另外還有少數的自費學生,跟現在大學在計劃外普遍招收的自考生成教生一樣,不是國家正式錄取的,由學校自主錄取,但那時似乎很文明,既然學生交了錢,又正常畢了業,學校就要發正式的全日製畢業證,而今天計劃外的大學生就沒有這麽幸運了,隻能發自考畢業證或函授文憑,這是時代的不同。
而第三類學生一般都有強硬關係或深厚的社會背景,家庭條件普遍好,是學生中的貴族。這就隻苦了收費生這一群落,吉開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撇開自己吃多少苦不說,此時的吉開己是負債累累:欠鄉信用社400元,村信用站500元,欠二叔200元,此外欠100元、50元、幾十元不等的還有好幾人,最令吉開頭痛的還是自己尚欠學校2000元的學雜費。
學生交清學雜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學校已派人催了幾次,並放出狠話來,不把學校的欠款交清,學校將扣發畢業證,不開派遣單,也就是意味著不能分配工作。有幾個還在徘徊觀望借故拖延的學生早已繳械投降,到財務室交清了學費,正心安理得地等待分配,就連吉開的難兄難弟吳日旦也想出了絕招,交清了學費。看來,全校二千多畢業生就隻有吉開一人的學費還欠著。
吉開己經掰著手指反複算計過好多遍:貧窮的家裏,能找錢的門縫兒都找遍了,砸鍋賣鐵都攢不起這麽多錢,自己的父母隻有這個能力,吉開是深深理解的;自己再去尋找挖掘借錢的門路,已經山窮水盡,連芝麻大的希望都沒有;2000元的欠款,對十年二十年後富裕了的中國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根本算不上什麽難事,但在90年代初還是一筆不小的數,尤其是對一個無門無路、圈子狹小的學生來說,這可說是個天文數字。那時國家還遠沒有啟動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工程,在農村就隻有信用社這家金融機構,而沒有一定關係,不打點到位,信用社就根本借不到錢,況且借錢還得看對象,銀行怕的就是有借無還,那時就連那些地位低下的農村在職中小學教師去借錢,他們都不給麵子,也得轉彎子托關係,何況吉開還隻是一個在讀的師範大學生而已。
個錢逼死英雄漢。去偸去搶,吉開可沒這個膽量;去騙去詐,吉開又沒這個能力;也曾想到去賣血,自己單瘦的疲憊的身子裏的那點血又能夠賣得幾個錢?真的讓自己半途而廢,十幾載寒窗苦讀,眼看到手的工作又要付之東流嗎?吉開絕對不甘心。吉開在苦苦地思索著對策,他想到人間自有真情,認為高素質的大學老師更有慈悲和善良之心,他也曾去找過學校財務室,傾倒苦水,講了一大堆足以感動人的理由,希望能拖欠和延緩時日,但財務室的人非常生硬地斬釘截鐵地說:“學生畢業時交清學費是無可爭議的事,畢業了,人走了,到時哪個還上你家門來催討學費?”
此時,夜色還是那麽的昏暗,月亮似乎很能理解吉開此時的心情,在雲彩中躲躲藏藏,偶爾在雲邊露出一個尖尖角,也不能給大地灑下多少光明,吉開的心情就像缺少月亮和星星的夜空一樣陰沉。
吉開緊鎖著眉頭,孤獨地眺望遠方,但依舊一籌莫展。驀地,靈光一閃,就像黑夜出現了一道閃電,他狠狠地道:“那我隻好直接去找校長哀求了!”
他很快打聽了校長的住處,那是在市中心的一個深宮大院裏。吉開沒有躊躇,沒有徘徊,沒有半點猶豫,徑直敲開了校長家的大門。校長和夫人正在看電視,吉開詳盡得當地描述了自己的困難,介紹自己的家庭狀況,簡明扼要地講述了自己三年來的苦難生活,說到激動處情不自禁地掉下了傷心的眼淚,然後他朝校長跪下,哀求校長無論如何要讓自己畢業,發放派遣單,但可以扣下畢業證做擔保,保證半年後積蓄了2000元的工資,立即就來還清這筆欠款,把畢業證領迴去。校長夫人趕緊扶起了吉開。
校長一直在慈詳地聽著,校長夫人被眼前這個年輕人複雜的苦難的經曆所打動,不時陪出了眼淚,但也適時地親切地安慰幾句,並拿去了一些水果瓜子來再三叫吉開吃。最後,校長肯定地說:“年輕人,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我能理解你,相信你是誠實的,現在我就叫學校學生處按你的方式落實。”然後校長拿起了電話,直接打到學生處王處長家裏,叮囑他去落實這件事。
這樣,吉開終於告別了惡夢一般的大學生活,終於走上了工作崗位,終於可以擺脫貧窮和饑餓了。而這大學三年的生活,吉開多年後迴想起來都心有餘悸,這是怎樣的一段夢魘的日子啊?!
鄢吉
楔子
困難,是動搖者和懦夫掉隊迴頭的便橋;但也是勇敢者前進的腳踏石。——愛默生
有誰從苦難而墜入困頓的麽,那大概可以理解吉開此時的處境和心情了。此時的吉開正站在人生的十字端口,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痛苦地煎熬。
故事發生在湘中新城ld市。
華燈初上,偌大的ld城頓時鮮亮了起來,但並不是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燈光照耀到,因此城市就顯得忽明忽暗,光怪陸離。ld市是在一個小古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城,城市建設還不完善,到處是破土動工的建築工地,到處是剛剛建成的外觀粗糙的高樓。它已經失去了一個古城的古樸清幽,也沒有一個古城的擁擠和髒亂,但同樣還沒有一個現代化城市所應有的繁華和喧鬧。
在該市的最高學府ld師範專科學校的校園裏,每年的6月初,都會是一個狂歡的季節,今年也不例外。就在這幾天,又一屆畢業生就要畢業離校了,靜謐的校園再也無法安靜下來,同學們都沉靜在畢業的歡歌笑語中,那穿著入時瀟瀟灑灑的帥男和那些花枝招展的靚女急著與心愛的人幽會,那朝氣蓬勃躊躇滿誌的優等生正悠閑地等著單位的選拔,更多人在縱情玩樂,徹夜不眠,室室扶得醉人歸。就連那些古板或不古板的大學教師們也不知躲到了哪裏,將學校的主角讓給了這些也即將成為人民教師的畢業生們,讓他們將歡喜的淚,酸楚的淚,傷感的淚盡情地在這個夜晚傾灑。
隻有吉開站在幽深的校園裏,一個人,靜靜的,心力憔悴,憂傷的感覺猶如深夜的冷風,一直浸入他的骨頭裏去,他深邃地眺望著遠方,苦苦地思索著如何度過眼下這有如天大的難關。
吉開是這個學校的收費生,收費生是90年代初高校開始改革的特殊產物。在那個計劃經濟正在轉軌的時代,大中專院校還是統包統分,招收的絕大部分是公費學生,基本上不要交學雜費,每個月國家還發一定的生活津貼,這部分人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但那時大學開始鬆動,也招收部分定向收費生,定向收費生是高校轉軌時期特殊條件的產物,是為高校解決辦學經費的軟著陸,是以後大學全麵收費的開端,招收的也隻是在分數線下相差幾分的所謂落榜生,由國家正式錄取,美其名曰委培,國家一樣統包統分,唯一的差別就是每年要多交2000-3000元不等的學費,開頭也還有點生活津貼,後來實行所謂改革,由暗補變明補,就沒有了,但其他待遇與公費學生完全等同;另外還有少數的自費學生,跟現在大學在計劃外普遍招收的自考生成教生一樣,不是國家正式錄取的,由學校自主錄取,但那時似乎很文明,既然學生交了錢,又正常畢了業,學校就要發正式的全日製畢業證,而今天計劃外的大學生就沒有這麽幸運了,隻能發自考畢業證或函授文憑,這是時代的不同。
而第三類學生一般都有強硬關係或深厚的社會背景,家庭條件普遍好,是學生中的貴族。這就隻苦了收費生這一群落,吉開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撇開自己吃多少苦不說,此時的吉開己是負債累累:欠鄉信用社400元,村信用站500元,欠二叔200元,此外欠100元、50元、幾十元不等的還有好幾人,最令吉開頭痛的還是自己尚欠學校2000元的學雜費。
學生交清學雜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學校已派人催了幾次,並放出狠話來,不把學校的欠款交清,學校將扣發畢業證,不開派遣單,也就是意味著不能分配工作。有幾個還在徘徊觀望借故拖延的學生早已繳械投降,到財務室交清了學費,正心安理得地等待分配,就連吉開的難兄難弟吳日旦也想出了絕招,交清了學費。看來,全校二千多畢業生就隻有吉開一人的學費還欠著。
吉開己經掰著手指反複算計過好多遍:貧窮的家裏,能找錢的門縫兒都找遍了,砸鍋賣鐵都攢不起這麽多錢,自己的父母隻有這個能力,吉開是深深理解的;自己再去尋找挖掘借錢的門路,已經山窮水盡,連芝麻大的希望都沒有;2000元的欠款,對十年二十年後富裕了的中國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根本算不上什麽難事,但在90年代初還是一筆不小的數,尤其是對一個無門無路、圈子狹小的學生來說,這可說是個天文數字。那時國家還遠沒有啟動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工程,在農村就隻有信用社這家金融機構,而沒有一定關係,不打點到位,信用社就根本借不到錢,況且借錢還得看對象,銀行怕的就是有借無還,那時就連那些地位低下的農村在職中小學教師去借錢,他們都不給麵子,也得轉彎子托關係,何況吉開還隻是一個在讀的師範大學生而已。
個錢逼死英雄漢。去偸去搶,吉開可沒這個膽量;去騙去詐,吉開又沒這個能力;也曾想到去賣血,自己單瘦的疲憊的身子裏的那點血又能夠賣得幾個錢?真的讓自己半途而廢,十幾載寒窗苦讀,眼看到手的工作又要付之東流嗎?吉開絕對不甘心。吉開在苦苦地思索著對策,他想到人間自有真情,認為高素質的大學老師更有慈悲和善良之心,他也曾去找過學校財務室,傾倒苦水,講了一大堆足以感動人的理由,希望能拖欠和延緩時日,但財務室的人非常生硬地斬釘截鐵地說:“學生畢業時交清學費是無可爭議的事,畢業了,人走了,到時哪個還上你家門來催討學費?”
此時,夜色還是那麽的昏暗,月亮似乎很能理解吉開此時的心情,在雲彩中躲躲藏藏,偶爾在雲邊露出一個尖尖角,也不能給大地灑下多少光明,吉開的心情就像缺少月亮和星星的夜空一樣陰沉。
吉開緊鎖著眉頭,孤獨地眺望遠方,但依舊一籌莫展。驀地,靈光一閃,就像黑夜出現了一道閃電,他狠狠地道:“那我隻好直接去找校長哀求了!”
他很快打聽了校長的住處,那是在市中心的一個深宮大院裏。吉開沒有躊躇,沒有徘徊,沒有半點猶豫,徑直敲開了校長家的大門。校長和夫人正在看電視,吉開詳盡得當地描述了自己的困難,介紹自己的家庭狀況,簡明扼要地講述了自己三年來的苦難生活,說到激動處情不自禁地掉下了傷心的眼淚,然後他朝校長跪下,哀求校長無論如何要讓自己畢業,發放派遣單,但可以扣下畢業證做擔保,保證半年後積蓄了2000元的工資,立即就來還清這筆欠款,把畢業證領迴去。校長夫人趕緊扶起了吉開。
校長一直在慈詳地聽著,校長夫人被眼前這個年輕人複雜的苦難的經曆所打動,不時陪出了眼淚,但也適時地親切地安慰幾句,並拿去了一些水果瓜子來再三叫吉開吃。最後,校長肯定地說:“年輕人,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我能理解你,相信你是誠實的,現在我就叫學校學生處按你的方式落實。”然後校長拿起了電話,直接打到學生處王處長家裏,叮囑他去落實這件事。
這樣,吉開終於告別了惡夢一般的大學生活,終於走上了工作崗位,終於可以擺脫貧窮和饑餓了。而這大學三年的生活,吉開多年後迴想起來都心有餘悸,這是怎樣的一段夢魘的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