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本處於戰略大轉折時期。主要表現在兩點:
一是中止了曾經全力以赴的“5號作戰”(即四川作戰)準備,而且還從駐華日軍中抽出兩個師團派遣到東南亞方麵去。
1942年日本大本營製定的四川作戰計劃規定:作戰目的是“殲滅敵中央軍主力,同時占領四川省要地,借以摧毀敵方抗戰根據地,迫使重慶政權屈服或崩潰”;作戰方針是“以主力從西安方麵、以部分兵力從武漢方麵發動進攻”;作戰指導應與對重慶采取的政治手段和謀略工作密切配合”,使用15個師團和兩個混成旅團。規定1942年9月開始著手準備,1943年“春季以後發動作戰”。
1942年12月10日,日本大本營申明停止四川作戰的理由是:“鑒於目前帝國內外形勢,尤其是蘇德戰局的發展、南太平洋方麵戰況,以及國力,特別是船舶等情況,在昭和十八年(1943)實行此項作戰,無論從戰爭指導,或從作戰的見地來看,目前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準備下達中止此項作戰的準備工作。”
二是進一步利用和加強汪偽政權,使其對美、英宣戰;並改變過去一直在暗中進行的政治誘降工作。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公開發表聲明,“不以******政府為解決事變的對手”,將扶植中國新政權,與其協調兩國邦交。18日,日本召迴了駐華大使。
19日,中國政府針對日本政府的聲明發表聲明:“中國政府於任何形勢之下,必竭全力以維持中國領土主權與行政之完整,任何恢複和平辦法,如不以此原則為基礎,決非中國所能忍受;同時在日軍占領區內,如有任何非法組織潛竊政權者,不論對內對外,當然絕對無效。”
20日,中國駐日大使許世英及旅日華僑乘船離日返國,中日斷絕外交關係。
這時,汪精衛便決心趁此機會投靠日本。
1940年3月20日,汪精衛集團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傀儡政權,汪精衛任“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其組織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但因日本政府內部對由汪精衛組閣傀儡政府意見分歧,直到1940年11月4日“日中基本協定”才最後簽訂,汪偽政府正式產生。
1942年12月21日,日本禦前會議通過了《為完成大東亞戰爭對華處理根本方案》即所謂“對華新政策”。其方針是:“帝國以國民政府(汪偽政權)參戰為打開日華間當前局麵的一大轉機,根據日華提攜之根本方針,專心致力於加強國民政府政治力量,並力圖消滅重慶借以抗戰的口實,與新生中國成為一體,真正為完成戰爭而向前邁進。”
汪精衛得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後,即向其首相東條英機表示今後打算:建立國民兵役製度,加強訓練現有偽軍,以使日本後方責任減輕,同時加強經濟方麵協力等。
為此,汪偽政府及日軍采取各種手段大量收降國民政府軍隊:繼國民黨蘇魯皖邊遊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率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縱隊和孫良誠率部投降後,1943年1月吳化文部,3月厲文禮部,4月孫殿英部,5月龐炳勳、杜淑部,6月榮子恆部,7月張步雲、劉桂堂部,等大批國民黨軍投降,被汪偽政權編為偽軍。
僅南京汪偽政權所屬正規偽軍(不包括華北偽軍)即達25萬人。但是汪偽政權不得人心,偽軍士氣渙散,日本企圖加強以華治華的“對華新政策”不可能真正實行。
一是中止了曾經全力以赴的“5號作戰”(即四川作戰)準備,而且還從駐華日軍中抽出兩個師團派遣到東南亞方麵去。
1942年日本大本營製定的四川作戰計劃規定:作戰目的是“殲滅敵中央軍主力,同時占領四川省要地,借以摧毀敵方抗戰根據地,迫使重慶政權屈服或崩潰”;作戰方針是“以主力從西安方麵、以部分兵力從武漢方麵發動進攻”;作戰指導應與對重慶采取的政治手段和謀略工作密切配合”,使用15個師團和兩個混成旅團。規定1942年9月開始著手準備,1943年“春季以後發動作戰”。
1942年12月10日,日本大本營申明停止四川作戰的理由是:“鑒於目前帝國內外形勢,尤其是蘇德戰局的發展、南太平洋方麵戰況,以及國力,特別是船舶等情況,在昭和十八年(1943)實行此項作戰,無論從戰爭指導,或從作戰的見地來看,目前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準備下達中止此項作戰的準備工作。”
二是進一步利用和加強汪偽政權,使其對美、英宣戰;並改變過去一直在暗中進行的政治誘降工作。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公開發表聲明,“不以******政府為解決事變的對手”,將扶植中國新政權,與其協調兩國邦交。18日,日本召迴了駐華大使。
19日,中國政府針對日本政府的聲明發表聲明:“中國政府於任何形勢之下,必竭全力以維持中國領土主權與行政之完整,任何恢複和平辦法,如不以此原則為基礎,決非中國所能忍受;同時在日軍占領區內,如有任何非法組織潛竊政權者,不論對內對外,當然絕對無效。”
20日,中國駐日大使許世英及旅日華僑乘船離日返國,中日斷絕外交關係。
這時,汪精衛便決心趁此機會投靠日本。
1940年3月20日,汪精衛集團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傀儡政權,汪精衛任“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其組織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但因日本政府內部對由汪精衛組閣傀儡政府意見分歧,直到1940年11月4日“日中基本協定”才最後簽訂,汪偽政府正式產生。
1942年12月21日,日本禦前會議通過了《為完成大東亞戰爭對華處理根本方案》即所謂“對華新政策”。其方針是:“帝國以國民政府(汪偽政權)參戰為打開日華間當前局麵的一大轉機,根據日華提攜之根本方針,專心致力於加強國民政府政治力量,並力圖消滅重慶借以抗戰的口實,與新生中國成為一體,真正為完成戰爭而向前邁進。”
汪精衛得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後,即向其首相東條英機表示今後打算:建立國民兵役製度,加強訓練現有偽軍,以使日本後方責任減輕,同時加強經濟方麵協力等。
為此,汪偽政府及日軍采取各種手段大量收降國民政府軍隊:繼國民黨蘇魯皖邊遊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率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縱隊和孫良誠率部投降後,1943年1月吳化文部,3月厲文禮部,4月孫殿英部,5月龐炳勳、杜淑部,6月榮子恆部,7月張步雲、劉桂堂部,等大批國民黨軍投降,被汪偽政權編為偽軍。
僅南京汪偽政權所屬正規偽軍(不包括華北偽軍)即達25萬人。但是汪偽政權不得人心,偽軍士氣渙散,日本企圖加強以華治華的“對華新政策”不可能真正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