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史迪威在從緬甸退往印度途中,就擬定了反攻緬甸作戰方案初稿。7月居裏來華,勸說蔣介石接受了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緬甸作戰計劃。但蔣介石始終咬定一條:中國投入駐印的x部隊和在雲南的y部隊同時,英軍必須從孟加拉灣登陸。


    10月史迪威飛抵新德裏,與駐印軍總司令韋維爾商議三路作戰計劃。韋維爾借口英軍缺乏登陸艇,無法在緬甸實施兩棲作戰,隻同意派步兵從因帕爾向緬中和緬北反擊。


    史迪威飛抵重慶,將韋維爾的意見告訴蔣介石,蔣總司令斷然地說:“決不能再上英國人的當。反攻緬甸根本是收複仰光,如果英國海軍不出動,中國決不派一兵一卒。”


    1943年1月,羅斯福與丘吉爾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開會,討論了緬甸作戰。羅斯福答應向英國提供大型登陸艇,丘吉爾隻好同意在緬甸實施兩棲作戰。這次會議通過了收複全緬甸的“安納吉姆”計劃。


    同年2月,何應欽、宋子文、史迪威、韋維爾,及美國空軍司令阿諾德、英國陸軍元帥迪爾等在加爾各答集會,討論實施“安納吉姆”計劃具體步驟,並作出相應決定。但不久,應英軍第15軍團在緬甸若開港地區遭到日軍重創,此計劃即被擱淺。


    1943年5月12日,羅斯福、丘吉爾和他們的軍事助手在華盛頓舉行高級軍事會議。中方代表宋子文和史迪威、陳納德參加了會議。中方提出實施“安納吉姆”計劃,英方斷然拒絕。丘吉爾寧願繞過緬甸,進攻蘇門答臘的尖端和馬來亞的檳榔島,也不願進攻緬甸。美國太平洋海軍司令尼米茲,也認為沒有必要奪迴緬甸。但馬歇爾和陸軍方麵,堅決支持史迪威立即反攻緬甸的計劃。


    由於中方堅持原議,英方又堅決反對,美國轉而采取折中態度,於5月20日,作出收複緬北為目標的“茶碟計劃”。其主要內容是:


    一、盡先集中可用物資於阿薩姆至緬甸區域,以建立及增強通達中國之地麵設備,期於秋初達到每月一萬噸之運輸量,同時擴大阿薩姆航空設備,使達到下列目的:甲,加緊對日空戰;乙,增強(維持)美國駐華空軍;丙,支持對華空軍補給物資。


    二、積極準備自印度萊多、因帕爾和中國雲南入緬甸之中**隊作戰計劃,以打通滇緬公路為目標;陸、空有力攻勢將於1943年雨季結束後開始。


    三、水陸夾擊阿恰布、蘭裏島。


    四、打擊日軍在緬甸交通線。


    1943年8月19日至24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羅斯福、丘吉爾及其幕僚們召開會議,中國未被邀請。會議作出兩項決定:


    一是打敗德國後12個月內必須打敗日本;


    二是美國向太平洋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進攻。


    對反攻緬甸問題,美英也達成了妥協:僅以奪取密支那、實兌和蘭裏島為作戰目標;至於在緬南水陸夾擊兩棲作戰,視緬北戰局發展情況再作決定。


    同時決定成立東南亞戰區統帥部,統一指揮反攻緬甸的作戰。


    以蒙巴頓為總司令,史迪威為副總司令。


    由於會議內容與中國有直接關係,會後羅斯福和丘吉爾致電蔣介石,說明建立東南亞盟軍統帥部的必要性及遠東太平洋戰略,表示派蒙巴頓去重慶當麵向蔣介石陳述會議精神,共同商討反攻緬甸的具體計劃。


    1943年10月9日,蔣介石在重慶與東南亞戰區盟軍總司令蒙巴頓、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等,研究反攻緬甸的具體問題。中國方麵還有何應欽、宋美齡、商震、劉斐等人。


    蒙巴頓傳達了魁北克會議關於反攻緬甸的決定,說明以攻克緬北地區為主,軍事行動以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為主,以英印軍為輔,由英、美、印組織有熱帶叢林作戰經驗的士兵兩萬人組成突擊隊,破壞緬南日軍交通線,攻擊日軍後方指揮、後勤機構,以策應緬北作戰。


    英方代表薩默威爾向蔣介石保證逐步增加空運量,到達每月一萬噸。


    蔣介石在會上一再強調,反攻作戰的成敗關鍵全在海上,必須有絕對優勢的海、空軍才能獲得勝利,希望英國組織強大艦隊控製緬甸和新加坡間海麵,打擊日軍增援力量,南北夾擊,決不能讓中**隊孤軍深入緬北,再蹈前車之轍。


    蒙巴頓答應盡快準備進攻緬南,並表示英國大批海軍不久可到,但何時能到,到多少,還得等丘吉爾首相定奪。


    蔣介石在會後指示何應欽:“雲南中國遠征軍的動用一定要謹慎,英美不控製孟加拉灣、不從緬南配合,不單獨進攻。”


    史迪威自1942年5月提出反攻緬甸作戰計劃,至1943年11月曆時一年半,先後經過重慶、新德裏、卡薩布蘭卡、華盛頓、魁北克等多次會議討論,仍未能定案,而現在又提交開羅會議討論,最終敲定反攻緬甸作戰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