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時間:1942年3月初至1945年3月30日。
作戰地域:滇西、緬北地區。
參戰兵力:中國第5、第6、第66軍、第11集團軍、第20集團軍和第8軍,共約26萬人。日本第15集團軍的第18、第33、第55和第56師團,共約9.5萬人。
指揮官:入緬援英作戰: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前為衛立煌由杜聿明代理)。英駐緬第1軍團軍團長史林(又譯斯立丹、斯列姆)。日本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
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前)、索二登(後)、副總指揮副總指揮鄭洞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由衛立煌代理)。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後由黃傑代理),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章,美空軍第14航空隊總指揮陳納德。日本駐緬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三。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作戰經過:入緬援英作戰:1943年3月至8月。緬北滇西反攻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
作戰結果:日軍失敗,傷亡4.8萬人;中**隊勝利,傷亡6.7萬人。
作戰意義:滇緬大抗戰是抗戰以來,中**隊在正麵戰場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滇緬大抗戰的勝利,不僅打通了戰略運輸線中印公路,使中國正麵戰場的補給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重振因豫鄂桂會戰失敗而損害的民心和士氣,鼓舞了全**民抗戰鬥誌,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支援了英軍在因帕爾的作戰,為盟軍在緬甸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羅卓英,國民黨高級將領。1924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了兩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並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日軍撤離上海後,赴第三戰區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鎮守武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1942年4月,率遠征軍入緬甸,協助英軍對日作戰。1943年3月,晉升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羅卓英奉命迴粵,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國民黨高級將領。1924年入黃埔軍校。曾參加過北伐。1939年底,率部在廣西昆侖關,全殲日軍第5師團第12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1942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率部赴緬甸對日軍作戰。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政府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淮海戰役中被俘,所部被殲。1959年12月獲特赦。
鄭洞國,湖南石門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東征和北伐。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軍第52軍2師師長、第5軍副軍長兼榮譽第1師師長、第8軍軍長,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副總指揮。第三方麵軍副司令官,曾參加中國遠征軍作戰、昆侖關會戰等。後任東北保安司令部長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等職。1948年10月率部在長春投誠。
孫立人,安徽省舒城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迴國後,曾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教官、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副總隊長等職。1937年任財政部稅務總隊某團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任財政部緝私總隊長。1942任新編第38師師長,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甸援英對日作戰。曾獲得著名的仁安羌大捷,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約7,000餘人,被英國王喬治六世授予帝國司令勳章一枚。1943年任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1945年打通中印公路,取得遠征作戰的最後勝利。
維維爾,英國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法國、土耳其、巴勒斯坦作戰。戰後進行戰術研究工作。1939年駐遠東英國武裝部隊司令,駐巴基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指揮部隊與意大利軍在東非作戰。後來在希臘和利比亞等地戰敗後,被任命為駐印度英軍總司令。1942年起,先後任東南盟軍總司令、駐印度和緬甸盟軍總司令。1943年6月至1947年2月,任印度總督。1950年5月逝世於倫敦。
馬歇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至1927年,曾在駐華美軍第15步兵團服役。1927年至1932年,任本寧堡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任陸軍副參謀長。1939年9月任陸軍參謀長,兼駐緬甸美國陸軍參謀長。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退役後,任美國駐中國特使,參與國共兩黨談判,支持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1947年至1949年任國務卿,提出援助歐洲經濟複興計劃。
作戰地域:滇西、緬北地區。
參戰兵力:中國第5、第6、第66軍、第11集團軍、第20集團軍和第8軍,共約26萬人。日本第15集團軍的第18、第33、第55和第56師團,共約9.5萬人。
指揮官:入緬援英作戰: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前為衛立煌由杜聿明代理)。英駐緬第1軍團軍團長史林(又譯斯立丹、斯列姆)。日本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
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前)、索二登(後)、副總指揮副總指揮鄭洞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由衛立煌代理)。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後由黃傑代理),第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章,美空軍第14航空隊總指揮陳納德。日本駐緬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三。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作戰經過:入緬援英作戰:1943年3月至8月。緬北滇西反攻作戰: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
作戰結果:日軍失敗,傷亡4.8萬人;中**隊勝利,傷亡6.7萬人。
作戰意義:滇緬大抗戰是抗戰以來,中**隊在正麵戰場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滇緬大抗戰的勝利,不僅打通了戰略運輸線中印公路,使中國正麵戰場的補給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重振因豫鄂桂會戰失敗而損害的民心和士氣,鼓舞了全**民抗戰鬥誌,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支援了英軍在因帕爾的作戰,為盟軍在緬甸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羅卓英,國民黨高級將領。1924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了兩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並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日軍撤離上海後,赴第三戰區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鎮守武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1942年4月,率遠征軍入緬甸,協助英軍對日作戰。1943年3月,晉升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羅卓英奉命迴粵,任廣東省政府主席。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國民黨高級將領。1924年入黃埔軍校。曾參加過北伐。1939年底,率部在廣西昆侖關,全殲日軍第5師團第12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1942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率部赴緬甸對日軍作戰。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國民黨政府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軍發動的淮海戰役中被俘,所部被殲。1959年12月獲特赦。
鄭洞國,湖南石門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過東征和北伐。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軍第52軍2師師長、第5軍副軍長兼榮譽第1師師長、第8軍軍長,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副總指揮。第三方麵軍副司令官,曾參加中國遠征軍作戰、昆侖關會戰等。後任東北保安司令部長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等職。1948年10月率部在長春投誠。
孫立人,安徽省舒城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迴國後,曾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教官、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副總隊長等職。1937年任財政部稅務總隊某團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任財政部緝私總隊長。1942任新編第38師師長,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甸援英對日作戰。曾獲得著名的仁安羌大捷,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約7,000餘人,被英國王喬治六世授予帝國司令勳章一枚。1943年任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1945年打通中印公路,取得遠征作戰的最後勝利。
維維爾,英國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法國、土耳其、巴勒斯坦作戰。戰後進行戰術研究工作。1939年駐遠東英國武裝部隊司令,駐巴基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指揮部隊與意大利軍在東非作戰。後來在希臘和利比亞等地戰敗後,被任命為駐印度英軍總司令。1942年起,先後任東南盟軍總司令、駐印度和緬甸盟軍總司令。1943年6月至1947年2月,任印度總督。1950年5月逝世於倫敦。
馬歇爾,美國陸軍五星上將。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至1927年,曾在駐華美軍第15步兵團服役。1927年至1932年,任本寧堡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任陸軍副參謀長。1939年9月任陸軍參謀長,兼駐緬甸美國陸軍參謀長。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退役後,任美國駐中國特使,參與國共兩黨談判,支持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1947年至1949年任國務卿,提出援助歐洲經濟複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