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阿南惟畿一直沉浸於興奮之中。戰役以大量殺傷中**隊主力包括擊垮兩支“王牌軍”而勝利結束,本土和各戰區發來一批賀電,阿南愈加洋洋得意。


    緊接著,傳來令他更加振奮的消息:近衛內閣宣布總辭職。


    10月18日,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宣誓組閣。少壯派軍人登上首相寶座,日本軍國主義時代新階段由此開始。


    東條英機上台僅一個多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激進派軍官們妄想獨霸大東亞的野心,由此空前膨脹起來。


    12月12日,阿南惟畿偵知第九戰區幾支中**隊南調,即發電報給南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請示再次向湘北發起攻勢,牽製第九戰區兵力轉移,保證日軍第23軍順利奪取香港。一日後,畑俊六迴電,同意將阿南惟畿的想法報請大本營批準,同時指示阿南迅速製定作戰計劃。


    阿南惟畿立即遵命行動,召開會議製定作戰計劃。


    軍參謀長木下勇說:“湘北作戰結束後,第11軍各部還沒來得及補充,從華北太原調歸第11軍的第9混成旅團尚未到達,以第11軍現有兵力和作戰物資儲備,最多隻能打一次兵力不超過六萬人,作戰時間不超過十天的牽製性作戰。”


    阿南惟畿說:“上次作戰結束至今隻有兩個月,遭受重創的中**隊也不會恢複如初,又調走了第4和第74兩個軍,以11軍現有兵力是完全有把握取勝的。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打,而且必須打勝!”


    12月15日,阿南上報作戰計劃:12月25日發起總攻,作戰時間兩周。如23軍在此之前攻克香港並且不再深入,局勢得以穩定,11軍也可提前撤迴。戰術上,仍采用主力師團並列於第一線發起強大攻勢,快速突破敵軍防線後,分割包圍中**隊予以重創的戰法。


    由於第4師團調走,在一線隻能部署三個師團,為補充兵員不足,阿南命令遠在贛中的第34師團向第九戰區駐贛部隊發動佯攻,使其不能增援湘北。


    12月16日,畑俊六複電大本營批準第11軍作戰方案。阿南惟畿站在巨大的地圖前,躊躇滿誌地與參謀人員確定作戰計劃。


    第二次長沙會戰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召開軍事會議,總結前兩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訓,提出“天爐戰”的戰法。製定了新的作戰計劃,基本內容是:


    敵情判斷:“日軍再向本戰區進犯時,有兩個可能:一是全力由湘北進犯,重點保持於左翼,索取我軍右翼包圍攻擊;一是在主力由湘北進犯,重點也指向左翼,但各以一部分由南昌、武寧、通城進犯,以策應其湘北主力的作戰。”


    作戰方針:“戰區以誘敵深入後進行作戰之目的,在敵進攻時,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線開始逐次抵抗,隨時保持我軍於外線,待敵人進入我預定決戰地區時,以全力開始總反攻,包圍敵軍而殲滅之。”


    指導要領:“預定在長沙外圍與敵決戰,決戰時重點保持於長沙以東地區。”


    各部隊具體做法是:


    湘北守軍,在敵人進攻時,首先應利用既設工事阻擊敵人。爾後一麵采取逐次抵抗以消耗、遲滯敵人,一麵以主力向伍公市、沙市街以東外線轉移,同時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東外線轉移,一部分別潛伏在汨羅江、撈刀河間各偏僻地區。當敵軍大部通過後,自動起來攻襲敵後並阻止其撤退。在總反攻時,待命以一部向西進攻,扼守汨羅江北岸,遮掩敵軍退路,以主力向撈刀河以北進攻,使圍攻長沙之敵不得退過撈刀河北岸。


    贛中、贛北守軍,在敵進攻時,以一部守備原陣地,以主力向瀏陽以東地區進攻,在總反攻時,待命由瀏陽地區向長沙以東地區進攻。


    戰區直轄各軍,以一部及炮兵占領長沙、嶽麓山核心陣地,構築堅固工事而確保之。直轄各軍主力總反攻時,待命由株洲、普跡地區向長沙以南攻擊。


    湘北各挺進部隊,在敵開始進攻後,於新牆河以北擾亂敵後;待敵主力渡過汨羅江後,轉移至新牆河以南地區活動,爾後阻撓敵軍撤退。鄂南挺進部隊,在敵開始進攻後,集中力量向蒲圻、臨湘線,崇陽、通城線不斷襲擊破壞,擾敵後方。


    薛嶽說:“這次作戰的核心是:‘後退決戰,爭取外翼’八個字。即日軍進攻時,我軍邊打邊撤,既要牽著日軍走又不能被敵包圍。在到達決戰地域之前,巧妙地將部隊撤到敵軍外圍。以少數兵力吸引日軍進入決戰地帶,多數部隊在外圍形成強大的包圍圈。在決戰地帶,外麵的部隊要圍得住,裏麵的部隊要頂得住,不被吃掉。


    兵力部署是:楊森第27集團軍防守新牆河一線,日軍進攻後逐次抵抗退至汨羅江一線向右翼退避;第37軍和第99軍防守汨羅江二線陣地,接戰後邊打邊撤至長沙附近撈刀河一帶時向東轉移。日軍包圍長沙時,由第10軍堅決守住。這時外翼部隊則向長沙發起‘求心攻擊’,將包圍長沙之敵從外麵再包圍起來,聚而殲之。


    這一仗有兩個關鍵:一是我軍誘敵,敵是否深入;二是長沙是否能固守到外翼部隊取得圍殲日軍的勝利。前者取決於日軍,後者取決於第10軍。戰鬥打響後,情況瞬息萬變,屆時還要看指揮員的應變能力和臨場發揮。”


    薛嶽強調說:“請諸位切記:後退決戰,爭取外翼。我看這一仗就叫做‘天爐戰法’。即在日軍進攻的地區內徹底破壞道路,實行空室清野,設置縱深伏擊陣地,誘敵深入,以尾擊、側擊、夾擊,使該地區成為一個“天然熔爐”,將日軍圍殲於內。”


    最後薛嶽宣布:“大戰即臨,第10軍新任軍長鍾彬尚未到職,該軍仍由在10月南嶽軍事會議上,宣布撤職的原軍長李玉堂指揮。與李一同撤職的該軍預10師師長方先覺,也仍負責該師這次作戰。兩人處分待戰後再議。”


    12月22日,軍委會將第九戰區作戰方案呈報蔣介石。


    軍令部長徐永昌對蔣說:“薛嶽稱該方案為‘天爐戰法’。即在作戰地區內堅壁清野,使敵找不到半點物資可補充。設置縱深伏擊地區,將敵誘入其中,四麵八方火力猶如烈火,形成一個大熔爐,將敵圍而殲之。”


    蔣介石笑了笑說:“薛嶽愛搞名堂。武漢會戰時,薛嶽任第1兵團總司令,在德安以西馬迴嶺一帶,利用有利地形設計了一個稱為‘反八字陣’的陣地體係。他向我介紹說:‘這個陣勢如捕鼠之袋,又如飛剪,犯右則中左應,犯左則中右應,倭寇如鑽進來就別想再逃出去了。’我笑了笑問他:‘比之諸葛亮八卦陣如何?’他笑了笑未答。此番又搞了個‘天爐戰法’,如果打勝了,又不知將如何吹噓。”


    徐永昌說:“他肯動腦筋,畢竟是為將第一優長。”


    蔣介石與徐永昌對著地圖研究了許久,複電同意按上報方案執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