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與何應欽來到蔣介石辦公室。


    陳誠對蔣介石說:“張向華的兵力部署是出於部下的授意,退守二線逐次抵抗也是按部下的命令進行的,如果委座認為此事有何不妥,請訓斥部下;如果這些事觸犯了軍法,請先予部下處分,然後才是張向華。”


    陳誠將一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完全出乎蔣介石和何應欽的意料,兩人聽了都愣住了。良久,蔣介石才說:“記得上一次我召見你和德鄰,你當麵向我報告的兵力部署,以及爾後第九戰區呈報上來的兵力部署計劃,完全不是這樣嘛。”


    “是的。”陳誠說:“但是部署計劃是可以視戰局發展變化的。”


    蔣介石:“張向華為什麽要留第4軍做預備隊?這不是存心保存他的基本部隊實力嗎?”


    “張向華離開第4軍多年了。第4軍幾經改編,已沒有了過去的基礎。”陳誠爭辯說:“再說預備隊是需要能運用自如的,指到哪裏打到哪裏,指揮官當然要掌握一支自己所熟悉的部隊,才能有把握讓預備隊去解圍攻堅。假如用一支不熟悉情況的部隊作預備隊,在關鍵時刻,使用這支預備隊了,或是戰鬥力不強,或是不肯力戰,或是陽奉陰違,豈不影響整個戰局?如果我在前線指揮作戰,我也會留第18軍為預備隊的。”


    沉默片刻,蔣介石說:“九江失守,總應該由張向華負責的。”


    陳誠說:“敵強我弱,抗戰以來已失半壁河山。假如每一失地不問青紅皂白,要指揮官負責,還有何人敢擔當指揮之責呢?在張向華報告申述中有一條,即在到任前,九江周圍公路已徹底破壞。證明我們有在萬不得已情況下放棄九江的計劃,兵家勝敗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我們打的是持久戰,九江雖失守,張向華指揮部隊轉入二線陣地逐次抵抗,雖敗不亂,符合持久消耗戰之原則。部下認為,張向華不應承擔九江失守的責任。”


    蔣介石聽了默然無言,沉默片刻,忽然說:“把張向華的申述記錄送來,我看看他的申述再作決定吧。”


    何應欽說:“好,我馬上呈報委座。”


    告辭出來,何應欽對陳誠說:“你該說的都說了,看來有轉機。我迴去馬上把記錄呈報委座,等等吧,看委座怎麽批示。”


    陳誠去見蔣介石之前,侍從室主任林蔚已向蔣報告,說一些將領對張發奎的處置頗有微言,尤其是在張發奎申述後,聽的人都深表同情。張發奎在北伐中立過汗馬功勞,是當時聞名的“鐵軍英雄”。抗戰以來,從淞滬抗戰至今,態度十分堅決。他能獲得眾多人同情,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誠的辯解,有幾處打動了蔣介石:抗戰以來,半壁河山已淪敵手,其原因固然與前線將領有關,就與他無關嗎?如果每失一地,都要追究指揮官的責任,今後還有誰敢指揮部隊抗擊倭寇呢?還會有誰聽他的使喚呢?破壞九江附近公路的指令是他親自下的,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為爾後在萬不得已時,放棄九江做未雨綢繆之準備。”也就是說,他預先就知道九江守不住。


    換句話說,現在天天大聲疾唿“保衛大武漢”,武漢能長期固守得住嗎?武漢比九江不知重要多少倍,萬不得已時放棄武漢,是不是也要追究指揮官的責任呢?


    蔣介石思前想後,悶悶不樂。宋美齡發現了,關切地問:“達令,又有什麽事煩惱啊?”


    蔣介石歎息道:“為張向華的事,陳辭修居然跟我頂上了,這真是想不到的。”


    宋美齡嫣然一笑:“我當什麽事?原來是讓辭修氣的。”


    蔣介石苦笑著搖搖頭:“我不為陳辭修跟我爭執,而是陳辭修說將領們頗有微言。是啊,我知道有些人在背後說我愛發脾氣,亂罵人,把我形容成暴君了;還有人說我多疑,手伸得太長,愛瞎指揮。惟獨沒有人理解我的難處,諒解我的苦衷。難道我不願意表現得有風度嗎?或許還有人以為,我這個領袖當得很愜意,卻沒有人知道我現在是食不甘味,睡不成寢,終日為抗戰的事憂心忡忡啊!”


    宋美齡溫柔地說:“是非雖一時不明,終有明白之日,依我看,部下們還是能理解你的。如果說有人說三道四,我看那是別有用心哩。”


    蔣介石說:“說我疑人,我能不疑嗎?看看我們的軍隊組成情況吧,真正的嫡係有多少?黃埔生還羽翼未豐,高級將領中,多半是在我身邊韜光養晦。一旦時機成熟,這些人還會起來興風作浪。所以他們現在還在奪兵權,保存實力,就是在養精蓄銳啊!你叫他們往前打,他們就是要後退,我不親自在關鍵時刻插手指揮,聽任他們搞下去,仗早就打亂了!”


    宋美齡安慰道:“依我看,現在是抗戰時期,這些人也不敢為亂。抗戰不會在短時期內結束,再過兩年,黃埔將領逐漸成熟了,可以擔當重任了,就可以把兵權集中在黃埔將領手中,到時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眼下呢,對那些雜牌將領還是寬容一些,使他們能夠努力效命,至少不會搗亂就好了。張向華雖也算個人物,但能量並不大,而且有辭修在控製,你該做得大度一些。辭修是最忠實於你的人,他保人也是在替你籠絡人,你該給他一點麵子,一來顯示你對他恩寵,二來他在下麵也更有威信,能更多地替你籠絡住人啊。”


    蔣介石頻頻點頭:“是的,是的,你說得很有道理。我決定不再追究張向華了,等事情冷一冷,另外再委他個職務吧。”


    宋美齡笑著搖搖頭說:“達令,做得大度一些吧,前方在打仗,正是用人之時,辭修的第九戰區就用薛伯陵和張向華兩個人,你要辭修擔任那麽多要職,總不能再讓他分身去前線親自指揮作戰吧?”


    蔣介石沉思片刻,微笑道:“好,聽夫人的!”


    隨後,蔣介石便在參謀部的報告上批道:“著張向華仍迴原任。”


    何應欽對張發奎說:“這可是少有的事啊!不少人被撤職都坐了很長時間冷板凳哩。陳辭修這一迴做得漂亮,說你是按他的命令行事的,承擔了責任。”


    何應欽將陳誠見蔣介石的情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張發奎,並說:“陳辭修這個人雖然好弄權,卻也有他獨到之處。”


    張發奎當即去陳誠家裏致謝。陳誠說得很衷肯:“大家都為抗戰一個共同目的,而不是私情,換句話講,將來武漢也會放棄的,我肩負保衛大武漢之責,難道也要追究我的責任嗎?”


    陳誠頓了頓又說:“向華,你千萬不要對委座的處置耿耿於懷。作為最高統帥,每遇戰局失利,他一急難免要發點脾氣。有些人不能諒解委座發脾氣,這是沒有設身處地替他想想。”


    張發奎十分感激陳誠勇擔責任,替他挽迴了聲譽,但又不同意陳誠對蔣介石諒解的觀點。


    這次“九江失守”風波戲劇性地結束了。


    張發奎迴到原任,已是9月上旬,戰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