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力部署:國民政府機構龐雜,為適應抗戰形勢,決定改組軍委會,將原先六部改為四部,即軍令、軍政、軍訓和政治部。蔣介石為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何應欽為參謀總長,白崇禧為副參謀總長,陳誠為政治部主任,徐永昌為軍令部部長。
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武漢衛戍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以長江為界,江北屬第五戰區,江南屬第九戰區,決心保衛大武漢。改組機構的同時,調整了部隊戰鬥序列,這是關係武漢保衛戰勝敗的大事。
1938年6月6日,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又由陳誠保薦:羅卓英任武漢衛戍區司令,郭懺任武漢警備區司令,薛嶽為江北兵團指揮官,張發奎為江南兵團指揮官,迅速形成控製各作戰部隊的係統。
6月14日,蔣介石又任命陳誠為湖北省主席,實行了軍政一體化。
7月9日,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蔣介石自兼團長,任命陳誠兼書記長,負實際責任。在武漢會戰關鍵時刻,陳誠身兼數要職,證明蔣介石在軍國大事上“非陳誠莫屬”。蔣介石在給閻錫山信中曾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
最高統帥部將作戰部隊進行了調整: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因病由白崇禧代理),副長官李品仙。江防總司令劉興、副總司令曾以鼎。下轄: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第5集團軍於學忠部,第11集團軍李品仙部,第21集團軍廖磊部,第24集團軍顧祝同部,第26集團軍徐源泉部,第27集團軍楊森部,第29集團軍許紹宗部,第17軍團胡宗南部,第27軍團張自忠部,第19軍團馮治安部,第28軍團劉汝明部。另有第45軍、第71軍以及馬當、湖口、九江、田家鎮等守備部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江北兵團總指揮薛嶽,江南兵團總指揮張發奎,武漢衛戍區司令羅卓英,武漢警備區司令郭懺。下轄: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第9集團軍吳奇偉部,第20集團軍商震部,第31集團軍湯恩伯部,第11軍團李延年部,第29軍團王纘緒部,第30軍團盧漢部,第32軍團關麟征部,第37軍團王敬久部。另有第74軍、29軍、54軍、9軍、16軍、75軍、94軍、37軍,以及湖北省防空部隊,江西省保安部隊。
最高統帥部決定作戰方針:以一部守備華南沿海及華東、華北現陣地,並積極開展遊擊戰,牽製消耗敵人。另以有力一部支援馬當、湖口要塞,迫敵於鄱陽湖以東展開,阻敵溯江向九江集中。中**隊主力集中武漢外圍,利用鄱陽湖、大別山地障,及長江兩岸丘陵、湖沼,施行持久戰,特別注意保持重點於外翼,爭取靈活機動。預期在武漢外圍與敵主力作戰四個月,予敵人以最大消耗,粉碎其繼續進攻之能力。
第五戰區以李品仙部為右翼兵團,以江北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之地形,以一部在廣濟東西亙浠水一帶占領縱深陣地,拒止敵寇;以廖磊部為中路兵團,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以孫連仲部為左翼兵團,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拒止該方麵之敵;以顧祝同部擔任敵後遊擊;以許紹宗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第一線作戰。
第九戰區當以擊破敵於鄱陽湖西岸及田家鎮要塞以東地區為目的,擬定作戰計劃。薛嶽兵團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沿岸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防止敵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為目的。張發奎兵團以確保九江及田家鎮要塞,並沿江構成陣地帶,必要時逐次抵抗,消耗敵人,以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沂、鹹寧。同時將有力兵團,分區控製於瑞昌、湯新間,豐城、清江間,高安、上高間,宜春、萬載間,鹹寧、蒲沂間,武漢、長沙等地區,策應爾後之作戰。其司令長官部設於武昌。
武漢衛戍區的任務,主要是固守三鎮,防備日軍空襲及對各作戰部隊兵員和物資供應,相機策應第五、第九兩戰區夾擊日軍。惟一的作戰任務,是警惕日軍突破防線,溯江而上突襲武漢三鎮。若發生此情況,衛戍部隊應固守待援,夾擊來犯之敵。
武漢抗戰初期,中國參戰部隊約有30個步兵師又一個旅、兩個團、三個野戰炮兵團、兩個要塞炮兵團的兵力。以後陸續增援部隊,至會戰結束時,先後參戰約有124個師、兩個騎兵旅、七個野戰炮兵團、三個要塞炮兵團的兵力。其中僅14個師係後方增援部隊,沒有損耗,每師約一萬人;其餘部隊都久經戰鬥,損耗甚大,雖經整補,仍缺員50%左右,每師均約五千人。所以中國參戰部隊總兵力約95萬人。各種艦艇共約40餘艘。中國空軍戰機共130餘架,蘇聯空軍誌願隊戰機共90架。兩者總計220架。會戰期間補充104架,會戰結束時已不足100架。
日本兵力部署: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集結重兵進攻武漢,並將戰爭推進到廣州。隨即日本大本營決定:任命畑浚六為華中派遣軍司令,調集近衛師團、山下師團、波田支隊(台灣旅團),海軍陸戰隊等十個團,以及第2、第3、第5、第6、第9、第10、第13、第16、第18、第22、第101、第103、第106、第107、第116等師團,一個機械化兵團,三個航空兵團和海軍艦隊。總兵力約35萬人,飛機400餘架,艦艇120餘艘。這是日軍侵華戰爭中集結兵力最大的一個戰役,足見其對此戰役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
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武漢衛戍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以長江為界,江北屬第五戰區,江南屬第九戰區,決心保衛大武漢。改組機構的同時,調整了部隊戰鬥序列,這是關係武漢保衛戰勝敗的大事。
1938年6月6日,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又由陳誠保薦:羅卓英任武漢衛戍區司令,郭懺任武漢警備區司令,薛嶽為江北兵團指揮官,張發奎為江南兵團指揮官,迅速形成控製各作戰部隊的係統。
6月14日,蔣介石又任命陳誠為湖北省主席,實行了軍政一體化。
7月9日,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蔣介石自兼團長,任命陳誠兼書記長,負實際責任。在武漢會戰關鍵時刻,陳誠身兼數要職,證明蔣介石在軍國大事上“非陳誠莫屬”。蔣介石在給閻錫山信中曾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
最高統帥部將作戰部隊進行了調整: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因病由白崇禧代理),副長官李品仙。江防總司令劉興、副總司令曾以鼎。下轄:第2集團軍孫連仲部,第5集團軍於學忠部,第11集團軍李品仙部,第21集團軍廖磊部,第24集團軍顧祝同部,第26集團軍徐源泉部,第27集團軍楊森部,第29集團軍許紹宗部,第17軍團胡宗南部,第27軍團張自忠部,第19軍團馮治安部,第28軍團劉汝明部。另有第45軍、第71軍以及馬當、湖口、九江、田家鎮等守備部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江北兵團總指揮薛嶽,江南兵團總指揮張發奎,武漢衛戍區司令羅卓英,武漢警備區司令郭懺。下轄: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第9集團軍吳奇偉部,第20集團軍商震部,第31集團軍湯恩伯部,第11軍團李延年部,第29軍團王纘緒部,第30軍團盧漢部,第32軍團關麟征部,第37軍團王敬久部。另有第74軍、29軍、54軍、9軍、16軍、75軍、94軍、37軍,以及湖北省防空部隊,江西省保安部隊。
最高統帥部決定作戰方針:以一部守備華南沿海及華東、華北現陣地,並積極開展遊擊戰,牽製消耗敵人。另以有力一部支援馬當、湖口要塞,迫敵於鄱陽湖以東展開,阻敵溯江向九江集中。中**隊主力集中武漢外圍,利用鄱陽湖、大別山地障,及長江兩岸丘陵、湖沼,施行持久戰,特別注意保持重點於外翼,爭取靈活機動。預期在武漢外圍與敵主力作戰四個月,予敵人以最大消耗,粉碎其繼續進攻之能力。
第五戰區以李品仙部為右翼兵團,以江北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之地形,以一部在廣濟東西亙浠水一帶占領縱深陣地,拒止敵寇;以廖磊部為中路兵團,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以孫連仲部為左翼兵團,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地障,拒止該方麵之敵;以顧祝同部擔任敵後遊擊;以許紹宗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第一線作戰。
第九戰區當以擊破敵於鄱陽湖西岸及田家鎮要塞以東地區為目的,擬定作戰計劃。薛嶽兵團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沿岸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防止敵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為目的。張發奎兵團以確保九江及田家鎮要塞,並沿江構成陣地帶,必要時逐次抵抗,消耗敵人,以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沂、鹹寧。同時將有力兵團,分區控製於瑞昌、湯新間,豐城、清江間,高安、上高間,宜春、萬載間,鹹寧、蒲沂間,武漢、長沙等地區,策應爾後之作戰。其司令長官部設於武昌。
武漢衛戍區的任務,主要是固守三鎮,防備日軍空襲及對各作戰部隊兵員和物資供應,相機策應第五、第九兩戰區夾擊日軍。惟一的作戰任務,是警惕日軍突破防線,溯江而上突襲武漢三鎮。若發生此情況,衛戍部隊應固守待援,夾擊來犯之敵。
武漢抗戰初期,中國參戰部隊約有30個步兵師又一個旅、兩個團、三個野戰炮兵團、兩個要塞炮兵團的兵力。以後陸續增援部隊,至會戰結束時,先後參戰約有124個師、兩個騎兵旅、七個野戰炮兵團、三個要塞炮兵團的兵力。其中僅14個師係後方增援部隊,沒有損耗,每師約一萬人;其餘部隊都久經戰鬥,損耗甚大,雖經整補,仍缺員50%左右,每師均約五千人。所以中國參戰部隊總兵力約95萬人。各種艦艇共約40餘艘。中國空軍戰機共130餘架,蘇聯空軍誌願隊戰機共90架。兩者總計220架。會戰期間補充104架,會戰結束時已不足100架。
日本兵力部署: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集結重兵進攻武漢,並將戰爭推進到廣州。隨即日本大本營決定:任命畑浚六為華中派遣軍司令,調集近衛師團、山下師團、波田支隊(台灣旅團),海軍陸戰隊等十個團,以及第2、第3、第5、第6、第9、第10、第13、第16、第18、第22、第101、第103、第106、第107、第116等師團,一個機械化兵團,三個航空兵團和海軍艦隊。總兵力約35萬人,飛機400餘架,艦艇120餘艘。這是日軍侵華戰爭中集結兵力最大的一個戰役,足見其對此戰役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