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唐生智召開師以上將領會議,布置撤退行動。唐生智首先簡要說明當前戰況,詢問大家是否還能繼續堅守?眾將領沉默無語。


    唐生智遂即出示蔣介石命的電令:“電文說‘如情況不能持久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據此,我和羅卓英、劉興兩副司令長官及周參謀長研究,決定於12日夜開始撤退。下麵,由周參謀長分發撤退命令和突圍計劃。”


    周斕把撤退命令和方案分發給各將領後,強調說:“首都衛戍部隊決於本日(12日)晚,衝破當麵之敵,向浙、皖邊區轉進。各部隊行動時間、經過區域及集結地區,如方案規定。各部隊官兵應攜帶四天炒米及食鹽。”


    唐生智最後宣布:“撤退的原則是:大部隊從正麵突圍,由第66軍和83軍掩護;第87師、第88師、第36師和教導總隊,隨司令部由下關渡江,由第36師掩護。會後立即行動。”


    城內各部隊多沿中山路向下關撤退,而挹江門左右兩門洞已經堵塞,僅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各部爭先搶過,互不相讓,不少人因擠倒而被踩死。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在光華門陣地曾英勇地擊退日軍多次衝擊,卻被擁擠人群踩死在挹江門門洞裏。


    下關更為混亂。各部隊爭先搶渡,有的船因超載而沉沒;大部官兵無船可乘,用門板製造木筏渡江。


    12日晚,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劉興及長官部官兵,從下關煤炭港乘預備的小火輪渡江至浦口,得到日軍已至江浦附近、正向浦口包圍的情報,遂徒步向揚州顧祝同第三戰區司令部靠攏;13日7時到揚州時,顧祝同及戰區司令部已移駐臨淮關,臨行時留下六輛卡車。唐生智等主要官員及衛隊乘汽車至滁州轉火車,於當夜到達臨淮關。


    隨後,第78軍和第36師也由此渡江至烏衣集結,後乘車去蚌埠轉信陽至萍鄉整頓。


    12日晚,葉肇及鄧龍光兩軍長商定:第66軍和第83軍不執行掩護任務,兩軍由葉肇統一指揮從正麵突圍,向指定地點轉進。當即命令各師“按第160師、159師、156師、154師之順序,由太平門突圍,經湯山、句容向安徽寧國集中。”


    12日20時前後,除第156師因未接到命令外,其他三師先後通過太平門。途徑岔路口、仙鶴門、東流等地時,均遭日軍阻擊,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率部衝擊時陣亡。拂曉前到達湯山附近時,又遭日軍第16師團主力猛烈攻擊。部隊被打散,各自為戰,分頭向指定地點轉進。葉肇、鄧龍光與部隊失散後,換便衣突過日軍包圍圈。


    20日前後,各師大部分別到達南陵、歙縣。第66軍參謀處長郭永鑣在九龍山一帶收容失散官兵1,300餘人,臨時編為三個營,爾後歸隊。未接到命令的第156師與教導總隊一同撤至下關,部分官兵渡過長江輾轉歸隊。第74軍組織較好,又掌握有一艘小火輪,約有五千人渡過江北。其餘部隊連夜搶渡,直至天亮不停。


    13日拂曉,日軍艦艇衝破封鎖線到達下關江麵;第16師團一部乘舟艇進至八卦洲附近江麵。日軍炮火向江岸中**隊猛烈轟擊;飛機來迴掃射。中**隊數千名官兵隨船隻沉入江中,憲兵副司令蕭嶺即死於半渡中。江麵人頭攢動;江水被鮮血染紅;到處飄著死者屍體。日軍炮火繼續轟擊江岸,沒能渡江的中**隊官兵成批地倒下。日軍大部隊陸續趕到江岸,徹底切斷中**隊退路,大批沒能過江的中國官兵成為戰俘。


    13日上午,日軍各部隊分別由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處進入南京城內。山田支隊占領了南京最後一個支撐點幕府山;天穀支隊渡過長江占領揚州,切斷了大運河;第6師團一部進至下關;國崎支隊占領浦口,切斷了南京守軍一切退路。聚集於燕子磯、下關沿江一帶及八卦洲、江心洲中,未撤至江北的大批中國官兵成為戰俘。已渡至江北的中**隊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據最高統帥部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布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隸屬第三戰區。至此曆時十天的南京保衛戰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