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淪陷後,日軍南北兩線進攻,上海形勢日趨緊張。國民政府決定全力抗戰。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預定的作戰方案,是以戰術上“先發製人”為指導方針,與軍委參謀部擬製的國防作戰計劃基本相同。他決心在發生戰爭時,先以充分兵力進駐淞滬,向敵猛攻,予以重創,爭取“一舉破敵”。
為貫徹其指導方針,確保戰場主動權,張治中於7月30日致電軍委會,要求自行掌握發動進攻時機。軍委會認為,先發製人原則與作戰方針完全正確,但上海作戰對中日戰爭全局關係巨大,故迴電:“卅電悉,應由我先發製敵,但時機應待命令。”
8月1日。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發布了《告淞滬將士書》和《告淞滬區民眾書》,宣告已到“最後關頭”,號召軍民奮起抗戰,進行戰鬥準備。
告將士書說:“此日吾民族已臨於最後關頭!此日吾人民亦陷於生死線上!光榮神聖的民族生存抗戰之血幕必且展開。”“日本島國野心,妄標大論政策,鯨吞蠶食,肆無忌憚。攻城掠地,貪得無厭:‘九·一八’之血跡未幹,‘一·二八’之屠殺頓起,長城之役甫停,察綏質變旋作。含垢忍辱現已六年,創劇痛深,幾難終日。此複驅師啟挑釁,繞我平津,更且大舉動,圖占冀察。然後揮師南指,侵我中原,躍馬而行,縱橫朔漠,以遂其逐步吞噬之迷夢。我最高統帥所以認為已至最後關頭,抗戰到底,以求最後之勝利,而舉國人士所以奔走唿號,誓死不能退讓者,正以此耳!”“全軍將士誓雪國恥,不怕死,不怕敵人,信仰中央,愛護袍澤,長期苦鬥,百折不撓,實行連坐法,作為京滬區全體將士精神教育和紀律之基礎。”
告民眾書說:“凡我民眾,無分男女,無問老少,智者盡其能,勇者竭其力,以綏靖地方,杜絕奸宄,厲同仇敵愾之氣,堅至死靡它之心,以聽命於政府,則雖不換甲胄,不執幹戈,不昌矢石,而其貢獻於國家民族者,實且偉大莫與之倫比矣。”“昔孫武子以吳兵複楚,閻應元以江陰抗清,東南為人才文物薈萃之區,孤忠英勇之士,悲壯激烈之操,史不絕書。揆之十步芳草,十室忠信之義,市井田疇,動多壯士,必有聞風興起者。自由之葩已胎,獨立之旗高舉,為民族之英雄,抑為子孫之罪人,決於自擇。惟我親愛同胞,共勉前程,共紓大難,時手不再,凜凜之匆忽。”
8月8日,空軍司令部發表了《告空軍將士書》,要求空軍“奮發抗戰,以死報國。”
為保長期抗戰軍需之供給,軍委會提出《上海各工廠遷移內地工作案》,已由行政院會議通過,並由軍政部與資源委員會派人組成監督委員會,和京滬工人代表組成遷移聯合委員會,開始著手向漢口遷移。準備全民動員,一切軍事準備,均由平時狀態轉移為戰時狀態。
進軍上海之前,張治中就打定主意:要改變“一·二八”抗戰時被動挨打的局麵,製敵先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掉日軍在上海的據點。他說,對日作戰,可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他打我,我不還手,如“九·一八”東北之役;第二種是他打我,我才還手,如:“一·二八”上海之役;第三種是我判斷他打我,我就先打他,這叫做“先發製敵”,又叫做“先下手為強”。這次淞滬抗戰,一定要爭先一著。
到上海後,張治中對第36師師長宋希濂說:“作為熱血軍人,我是決心抗戰到底。1932年5月28日,在蘇州舉行追悼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我讀的祭文裏有這麽幾句話:‘誓將北指,長驅出關,收我疆土,掃蕩兇殘;執彼渠魁,檻車係還;一樽清酒,再告重泉。’這次作戰,決心已定,但不知天是否能助我?”
為貫徹其指導方針,確保戰場主動權,張治中於7月30日致電軍委會,要求自行掌握發動進攻時機。軍委會認為,先發製人原則與作戰方針完全正確,但上海作戰對中日戰爭全局關係巨大,故迴電:“卅電悉,應由我先發製敵,但時機應待命令。”
8月1日。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發布了《告淞滬將士書》和《告淞滬區民眾書》,宣告已到“最後關頭”,號召軍民奮起抗戰,進行戰鬥準備。
告將士書說:“此日吾民族已臨於最後關頭!此日吾人民亦陷於生死線上!光榮神聖的民族生存抗戰之血幕必且展開。”“日本島國野心,妄標大論政策,鯨吞蠶食,肆無忌憚。攻城掠地,貪得無厭:‘九·一八’之血跡未幹,‘一·二八’之屠殺頓起,長城之役甫停,察綏質變旋作。含垢忍辱現已六年,創劇痛深,幾難終日。此複驅師啟挑釁,繞我平津,更且大舉動,圖占冀察。然後揮師南指,侵我中原,躍馬而行,縱橫朔漠,以遂其逐步吞噬之迷夢。我最高統帥所以認為已至最後關頭,抗戰到底,以求最後之勝利,而舉國人士所以奔走唿號,誓死不能退讓者,正以此耳!”“全軍將士誓雪國恥,不怕死,不怕敵人,信仰中央,愛護袍澤,長期苦鬥,百折不撓,實行連坐法,作為京滬區全體將士精神教育和紀律之基礎。”
告民眾書說:“凡我民眾,無分男女,無問老少,智者盡其能,勇者竭其力,以綏靖地方,杜絕奸宄,厲同仇敵愾之氣,堅至死靡它之心,以聽命於政府,則雖不換甲胄,不執幹戈,不昌矢石,而其貢獻於國家民族者,實且偉大莫與之倫比矣。”“昔孫武子以吳兵複楚,閻應元以江陰抗清,東南為人才文物薈萃之區,孤忠英勇之士,悲壯激烈之操,史不絕書。揆之十步芳草,十室忠信之義,市井田疇,動多壯士,必有聞風興起者。自由之葩已胎,獨立之旗高舉,為民族之英雄,抑為子孫之罪人,決於自擇。惟我親愛同胞,共勉前程,共紓大難,時手不再,凜凜之匆忽。”
8月8日,空軍司令部發表了《告空軍將士書》,要求空軍“奮發抗戰,以死報國。”
為保長期抗戰軍需之供給,軍委會提出《上海各工廠遷移內地工作案》,已由行政院會議通過,並由軍政部與資源委員會派人組成監督委員會,和京滬工人代表組成遷移聯合委員會,開始著手向漢口遷移。準備全民動員,一切軍事準備,均由平時狀態轉移為戰時狀態。
進軍上海之前,張治中就打定主意:要改變“一·二八”抗戰時被動挨打的局麵,製敵先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掉日軍在上海的據點。他說,對日作戰,可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他打我,我不還手,如“九·一八”東北之役;第二種是他打我,我才還手,如:“一·二八”上海之役;第三種是我判斷他打我,我就先打他,這叫做“先發製敵”,又叫做“先下手為強”。這次淞滬抗戰,一定要爭先一著。
到上海後,張治中對第36師師長宋希濂說:“作為熱血軍人,我是決心抗戰到底。1932年5月28日,在蘇州舉行追悼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我讀的祭文裏有這麽幾句話:‘誓將北指,長驅出關,收我疆土,掃蕩兇殘;執彼渠魁,檻車係還;一樽清酒,再告重泉。’這次作戰,決心已定,但不知天是否能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