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我居北海君南海[重生] 作者:林暮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青臨聞言一愣,又看了眼窗外,不可思議地確認道:「已是芪地境內?」
解無移微微點頭,季青臨仿佛完全不敢置信,皺眉看著窗外道:「不會吧?那些瘴沼密林呢?」
季青臨還清楚地記得,在鍾藏蟬的記憶裏,從芪國邊境開始便是無邊無際的密林與瘴沼,到處是隱藏的毒蟲毒蛇,任何人涉足其中,但凡行差踏錯便會有性命之憂。
可是,眼前這處鄉野卻是一派恬靜祥和,遠處山腳甚至有隱約露出屋頂的茅屋升起裊裊炊煙,哪裏有半分當年的兇險模樣?
解無移看出他的疑惑,隨他的目光看向那炊煙升起之處,緩緩道:「當年大鑾攻打白赫之前,曾撰一紙檄文昭示天下,稱白赫進獻的那對海東青傷及大鑾皇嗣。」
季青臨稍稍一怔,很快便在鍾藏蟬的那段記憶中尋到了這一段,卻是疑惑道:「那不隻是大鑾為攻打白赫而找的一個藉口嗎?」
解無移輕輕搖了搖頭:「不全是。」
季青臨微微偏頭,略感不解。
解無移繼續道:「此事雖然隻是大鑾為攻打白赫而用的引子,但卻並非完全無的放矢。當年那對海東青的確在大鑾宮中傷及皇嗣,而那位被傷及的皇嗣,便是當時的大鑾太子允和。」
季青臨認真聽著,卻莫名覺得有些古怪,他們方才明明在談論這芪地瘴沼,為何話題突然就轉到了這段大鑾秘辛之上?
解無移看出了他的疑惑,淡淡笑了一下,溫言道:「別急,你方才問的問題,就與這位太子有關。」
第67章 芪南瘟疫兵封路
季青臨被識破心思, 撓了撓耳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耐著性子繼續聽了下去。
解無移不緊不慢道:「當年大鑾皇帝欲一統天下, 卻終究隻是從輿圖上達成了目的, 未能徹底收服七國民心。」
那時, 大鑾將七國領土收入囊中, 卻留下後患無窮。
七國各有國情,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歷史傳統都非一朝一夕便可同化。
老皇帝坐擁廣闊領土, 卻無法將其妥善整頓,駕崩之後,便將這爛攤子留給了這位太子。
好在,就在太子允和登基後不久,他的身邊出現了一位深諳治世之道的高人。
這位高人告訴他, 現如今想要治理七國,有一個突破口, 但這個突破口,卻是塊硬骨頭。
那便是芪國。
芪國地域廣袤,卻大多被瘴沼覆蓋,致使百姓無法生根在此, 若能將瘴沼整治化為農田耕作, 那便是造福於民。
允和自然很是欣喜,但他也聽出了高人的些許話外之音,既然是突破口,為何又說是塊硬骨頭?
高人告訴他, 整治瘴沼並非朝暮之功, 少則需要數十年,多則上百年, 且需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或許他這一生都隻夠去做這一件事,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親眼目睹它完成。
高人說:「他日史書工筆,記述你父皇時,會說他英明神武一統天下,而記述你時,卻會說你不過一介庸君,一生都徒耗在一片惡土之上,碌碌無為。」
允和沉默許久,就在高人以為他想要放棄之時,他卻釋然一笑道:「芪地如今既然已是我大鑾國土,芪地百姓便是我大鑾子民,瘴沼一日不除,它便一日是我大鑾的一塊心病,這塊心病總要有人去醫它。既然一定要有一位愚公,那麽這位愚公,不如就讓我來當。」
高人聽聞此言欣然一笑,這才告訴他說,方才那番話不過是危言聳聽,隻是想試一試他的心性。
若他選擇了放棄芪地,高人必然不會再相助於他,而他的選擇卻並未令高人失望。
於是,高人為他引薦了一位善治水土之人,名喚伏丘。
季青臨聽到「伏丘」二字,忽然皺了皺眉呢喃道:「伏丘……為何感覺好像在哪聽過?」
解無移點了點頭:「不奇怪,如今大鑾水土司最高官職便叫做伏丘,正是因此而來。且民間開春耕作,或是屋宅動土之前,都會設壇祭拜他,以求水土之利。」
解釋完這「伏丘」二字,解無移忽然問道:「你可還記得大鑾當年第一個攻打的是何國?」
季青臨迴憶了一番,道:「桑國?」
解無移點頭道:「沒錯。桑國地處東南,在世人眼中乃是一塊極為富庶的寶地,但卻鮮少有人知道,它起初同芪國一樣,也是一塊沼澤遍布的蠻荒之地。」
伏丘祖上世代居於桑地,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桑國建立之前。
那時候,桑地遍布沼澤,根本無法耕種。伏家祖輩到達那裏後,認為如此廣闊的土地荒廢在此十分可惜,便一直想要尋找一種方法,將沼澤變為農田。
後來,伏家祖先找到了一種名為杏仁桉的巨樹,此樹需水量極大,將它栽種於沼澤之中,不久便可將多餘的積水都吸進樹幹之內,將沼澤變為水量適中,適宜耕種的土壤。
伏家將此法公之於眾,前往桑地之人越來越多,數十年後,沼澤終於全部變為耕地,才有了後來肥沃富庶的桑國領土。
而伏家祖輩並未止步於此,他們發現原來世上諸多土地與草木間都有相生相剋的關聯,便一直醉心於此,找尋各種貧瘠土壤的改良之法,直至將其發揚為家傳絕學。
治理水土乃是歷朝歷代都不可避免的難題,正因如此,伏家世代在桑國都頗受倚重。但此等能人異士在各國都無比稀缺,桑國一邊重用他們,一邊也將他們的身份深藏,以防他國覬覦。
</br>
解無移微微點頭,季青臨仿佛完全不敢置信,皺眉看著窗外道:「不會吧?那些瘴沼密林呢?」
季青臨還清楚地記得,在鍾藏蟬的記憶裏,從芪國邊境開始便是無邊無際的密林與瘴沼,到處是隱藏的毒蟲毒蛇,任何人涉足其中,但凡行差踏錯便會有性命之憂。
可是,眼前這處鄉野卻是一派恬靜祥和,遠處山腳甚至有隱約露出屋頂的茅屋升起裊裊炊煙,哪裏有半分當年的兇險模樣?
解無移看出他的疑惑,隨他的目光看向那炊煙升起之處,緩緩道:「當年大鑾攻打白赫之前,曾撰一紙檄文昭示天下,稱白赫進獻的那對海東青傷及大鑾皇嗣。」
季青臨稍稍一怔,很快便在鍾藏蟬的那段記憶中尋到了這一段,卻是疑惑道:「那不隻是大鑾為攻打白赫而找的一個藉口嗎?」
解無移輕輕搖了搖頭:「不全是。」
季青臨微微偏頭,略感不解。
解無移繼續道:「此事雖然隻是大鑾為攻打白赫而用的引子,但卻並非完全無的放矢。當年那對海東青的確在大鑾宮中傷及皇嗣,而那位被傷及的皇嗣,便是當時的大鑾太子允和。」
季青臨認真聽著,卻莫名覺得有些古怪,他們方才明明在談論這芪地瘴沼,為何話題突然就轉到了這段大鑾秘辛之上?
解無移看出了他的疑惑,淡淡笑了一下,溫言道:「別急,你方才問的問題,就與這位太子有關。」
第67章 芪南瘟疫兵封路
季青臨被識破心思, 撓了撓耳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耐著性子繼續聽了下去。
解無移不緊不慢道:「當年大鑾皇帝欲一統天下, 卻終究隻是從輿圖上達成了目的, 未能徹底收服七國民心。」
那時, 大鑾將七國領土收入囊中, 卻留下後患無窮。
七國各有國情,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歷史傳統都非一朝一夕便可同化。
老皇帝坐擁廣闊領土, 卻無法將其妥善整頓,駕崩之後,便將這爛攤子留給了這位太子。
好在,就在太子允和登基後不久,他的身邊出現了一位深諳治世之道的高人。
這位高人告訴他, 現如今想要治理七國,有一個突破口, 但這個突破口,卻是塊硬骨頭。
那便是芪國。
芪國地域廣袤,卻大多被瘴沼覆蓋,致使百姓無法生根在此, 若能將瘴沼整治化為農田耕作, 那便是造福於民。
允和自然很是欣喜,但他也聽出了高人的些許話外之音,既然是突破口,為何又說是塊硬骨頭?
高人告訴他, 整治瘴沼並非朝暮之功, 少則需要數十年,多則上百年, 且需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或許他這一生都隻夠去做這一件事,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親眼目睹它完成。
高人說:「他日史書工筆,記述你父皇時,會說他英明神武一統天下,而記述你時,卻會說你不過一介庸君,一生都徒耗在一片惡土之上,碌碌無為。」
允和沉默許久,就在高人以為他想要放棄之時,他卻釋然一笑道:「芪地如今既然已是我大鑾國土,芪地百姓便是我大鑾子民,瘴沼一日不除,它便一日是我大鑾的一塊心病,這塊心病總要有人去醫它。既然一定要有一位愚公,那麽這位愚公,不如就讓我來當。」
高人聽聞此言欣然一笑,這才告訴他說,方才那番話不過是危言聳聽,隻是想試一試他的心性。
若他選擇了放棄芪地,高人必然不會再相助於他,而他的選擇卻並未令高人失望。
於是,高人為他引薦了一位善治水土之人,名喚伏丘。
季青臨聽到「伏丘」二字,忽然皺了皺眉呢喃道:「伏丘……為何感覺好像在哪聽過?」
解無移點了點頭:「不奇怪,如今大鑾水土司最高官職便叫做伏丘,正是因此而來。且民間開春耕作,或是屋宅動土之前,都會設壇祭拜他,以求水土之利。」
解釋完這「伏丘」二字,解無移忽然問道:「你可還記得大鑾當年第一個攻打的是何國?」
季青臨迴憶了一番,道:「桑國?」
解無移點頭道:「沒錯。桑國地處東南,在世人眼中乃是一塊極為富庶的寶地,但卻鮮少有人知道,它起初同芪國一樣,也是一塊沼澤遍布的蠻荒之地。」
伏丘祖上世代居於桑地,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桑國建立之前。
那時候,桑地遍布沼澤,根本無法耕種。伏家祖輩到達那裏後,認為如此廣闊的土地荒廢在此十分可惜,便一直想要尋找一種方法,將沼澤變為農田。
後來,伏家祖先找到了一種名為杏仁桉的巨樹,此樹需水量極大,將它栽種於沼澤之中,不久便可將多餘的積水都吸進樹幹之內,將沼澤變為水量適中,適宜耕種的土壤。
伏家將此法公之於眾,前往桑地之人越來越多,數十年後,沼澤終於全部變為耕地,才有了後來肥沃富庶的桑國領土。
而伏家祖輩並未止步於此,他們發現原來世上諸多土地與草木間都有相生相剋的關聯,便一直醉心於此,找尋各種貧瘠土壤的改良之法,直至將其發揚為家傳絕學。
治理水土乃是歷朝歷代都不可避免的難題,正因如此,伏家世代在桑國都頗受倚重。但此等能人異士在各國都無比稀缺,桑國一邊重用他們,一邊也將他們的身份深藏,以防他國覬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