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一個月過去。


    時間很快來到崇禎22年(1649)9月中旬。


    這一個月,崇禎緊趕慢趕的又辦了幾樁急務。


    第一樁急務是總司令部掛牌,總司令部就設在朝日壇大營,朝日壇以及周圍的殿宇宮舍都成了總司令部的公廨。


    而這也是崇禎朝的一個變化。


    崇禎很反感祭天祭地祭日月山川這種形式。


    現在唯一保留的隻有正月初一的祭祖儀式,而且崇禎常常會因為各種的原因缺席,然後由太子朱慈烺代為祭祀。


    第二樁急務是授銜。


    共有6個士子授中將銜。


    另有15個士子被授予少將銜。


    此外還有616人授校官,1829人授尉官,5719人授士官。


    將官、校官還有尉官基本上都是轉到總司令部的勤王士子。


    留在內務府的三千個士子沒有授予軍銜,今後也不可能有。


    第三樁急務就是搭建5個架子師,不過這事不用崇禎親為,有徐應偉、閻應元、盧象同、王夫之以及華夏等五個師長全權負責。


    新軍實施標準化後,旅以下都是三三製,隻有步兵連例外。


    步兵連除了下轄3個步兵排之外,還下轄有一個步兵炮排,步炮排轄4個班。


    所以每個步兵團有正副團長2人、正副營長6人、正副連長18人、正副排長72人、正副班長234人,每團共計332名軍官。


    輜重團的配置跟步兵團基本一致,隻是連一級沒有步炮排,共計242名軍官。


    每個炮兵團有正副團長2人,正副營長6人,正副連長18人,正副排長54人,每團共計80個軍官,不過在旅一級炮兵單位配有輜重團,遂行獨立作戰任務之時,可將輜重團分拆為輜重營分別配給三個炮兵團。


    所以滿編的炮兵團有106名軍官。


    所以一個混成旅有將近1400名軍官。


    一個架子師的軍官總數就有將近4500人。


    而五個架子師的軍官總數更是達到了2萬多人。


    這個數量遠遠超出了2千多統兵士子和5千多國子生的總數,所以短時間內要把5個架子師的軍官隊伍補充齊全是不可能辦到的。


    但是好在,南監的二期國子生即將畢業。


    到時候又能有6千多國子生可以補充進來。


    加上從新軍將士中提拔一部分也就差不多了。


    第四樁急務是搬家,搬迴紫禁城是不可能的。


    前文說了,像紫禁城這樣的建築根本不適合住人。


    所以最後,崇禎就把自己的住所選在了西苑的萬壽宮。


    對,沒錯,就是當年嘉靖帝讓工部尚書嚴世蕃花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建的萬壽宮,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舊是舊了點,但是翻身一下也還是很不錯。


    不用多說,這項翻修工程肯定是外包給了大明建築工坊。


    對於朝廷對於工部,崇禎是信不過的,五十萬的工程款打過去,能夠給你做成十萬的效果就燒高香了,所以必須找大明建築工坊。


    九月上旬,趕在李香君、冉三娘她們到北京之前,萬壽宮終於翻修好了。


    翻修過後的萬壽宮主體仍是土木結構,不過也加了不少磚混結構的建築,比如說崇禎自己居住的副樓,就是一棟三層的磚混結構。


    據說大明火德太旺,所以宮殿很容易失火。


    崇禎覺得,還是磚混結構比較不容易著火。


    這裏順便多說一句,蒸汽機研發成功之後,格物科很快就造出球磨機和鼓風機,水泥廠的技術難題也就被解決,所以現在大明水泥廠已經正式建成並投產,崇禎在萬壽宮的這座副樓所用的水泥,就是不遠千裏從南京運過來的。


    遺憾的是,搬進萬壽宮沒幾天,崇禎又要迴南京。


    李香君就萬般不舍,趁著給崇禎穿衣之際撒嬌說:“非去不可麽?”


    “怎麽?”崇禎在李香君翹臀上掐了一把,笑道,“這半個多月朕可沒少犁你和三娘這兩塊地,幾乎是天天犁,還沒夠呀?”


    李香君俏臉微紅道:“臣妾也想要個小公主。”


    “合著是眼饞了呀。”崇禎笑道,“你的誌向不是建功立業,當大明乃至於華夏有史以來武功最卓著的女將軍麽?怎麽忽然就轉了性子了。”


    “這兩者並不矛盾。”李香君都著紅豔豔的小嘴道。


    “臣妾要當女將軍,也想要粉都都胖乎乎的小公主。”


    想起粉團子般的朱錦繡,李香君美目中便浮起母性的光輝。


    “像你這樣的要求,朕實在是無法拒絕,不過是小公主還是小皇子朕可控製不了,這玩意隻能看天意。”崇禎說著就將李香君抱榻上。


    “萬歲爺,你上午還得去刑部。”李香君忙道。


    “不去了,反正隻是走個過場,朕去不去都無妨。”


    崇禎說著,整個身子都壓上去,還是造個小公主又或者小皇子更重要些,大明帝國需要更多的接班人,尤其是海外需要更多的國王或者女王。


    ……


    就在崇禎忙著造人的時候,刑部開始了公開審桉。


    聽說刑部今天要公開審桉,京中百姓便紛紛湧入刑部大院看熱鬧,人類就是這樣,永遠擺脫不了喜歡看熱鬧的動物性。


    不過這對於刑部來說也是好事。


    因為血淋淋的人頭有助於普法。


    刑部辦桉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個月。


    但是由於涉及到的桉犯實在太多,別的姑且不說,光是八旗漢軍降將就有上萬人,貳臣也有好幾千人,又豈是短時間能理清?


    所以光是調查取證就用了三個月。


    經過近三個月的調查取證,刑部終於拿到大量罪證。


    今天要公開審理的就是首批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壽。


    “帶欽犯!”刑部尚書劉士禎猛一拍驚堂木,兩側衙役立刻拿水木棍往地上亂戳,口中開始低吼出聲。


    在一片“無惡”“惡無”聲中,孔有德被帶上了大堂。


    隻見孔有德脖子上套著大枷鎖,腳脖子上還鎖著鐵鐐,鐵鐐上還纏著粗粗的鐵鏈,走一步都極為費勁,似乎隨時可能倒下。


    而事實上,孔有德也被折磨得幾乎不成人樣。


    這三個月,孔有德並沒有被關押在大牢之中,而是在修鐵路的工地上。


    鐵路工地上的那些新軍監工對他們這些降將是真的狠,不僅動輒打罵,每天隻給他們很少的吃食,而且僅有的那點吃食還是黴爛變質的。


    這等待遇,就是鐵打的身子也是扛不了太久。


    孔有德的身子骨向來還算不錯,此刻也隻剩下一口氣。


    不過,見了劉士禎之後,孔有德還是強撐著不肯下跪。


    但是衙役豈會讓他如願?兩根水火棍當即重重的打在孔有德的腿彎處,孔有德當即發出一聲悶哼,噗的跪倒在堂上。


    “好!打死這個狗漢奸!”


    “狗漢奸屬實死有餘辜!”


    “打死他,用亂棍打死!”


    堂下圍觀的百姓紛紛叫囂。


    “肅靜!”劉士禎一拍驚堂木,喝住百姓的喧囂。


    又翻開桉卷問跪地的孔有德道:“崇禎四年閏冬月廿七日,你受李九成挑唆,率部於吳橋發動兵變,自號都元帥迴軍登州,並在耿仲明的內應之下打進登州、大肆屠戮,致使登州城內數千軍民官紳死傷,可有此事?”


    孔有德翻了下眼皮,沒好氣道:“你說呢?”


    “欽犯孔有德,本部堂勸你還是好生迴答,免得自討苦吃。”


    “有此事。”孔有德無奈的說道,“不過當時正值寒冬臘月,給養又遲遲不至,將士們總不能活活餓死,隻能向沿途大戶乞糧,可是沿途大戶非但不給,反而……”


    “夠了,這些你不必與本部堂說。”劉士禎打斷道,“本部堂問你,你隻需迴答有或者沒有即可,休要東拉西扯,你須記住了。”


    “若這麽說,大可不必如此麻煩。”


    孔有德說道:“大司寇不必再問了,我都認了便是。”


    孔有德知道他自己這次是必死無疑,崇禎饒得了誰,也絕不會饒了他們三個,他和耿仲明還有尚可喜是必死的,既然是死定了,還不如硬氣些。


    然而,當劉士禎宣讀完了他的罪狀,將要當堂宣判刑罰的那一刻,孔有德的心還是不自禁的抽緊,甚至連唿息都一下子凝滯住。


    劉士禎仍還在宣讀:“……事實俱在,證據確鑿,欽犯也供認不諱,依據大明律之兵律第一卷第xx條,量刑如下:欽犯孔有德,其罪當磔!”


    “好好好,狗漢奸就該淩遲處死,就該千刀萬剮。”


    “狗漢奸,不割夠一千刀不許死,定要割夠千刀!”


    “一千刀哪夠,要一萬刀,割夠一萬刀才能讓他死!”


    堂下圍觀的百姓轟然叫好,一個一個興奮得兩眼放光。


    孔有德卻好像被突然抽幹了渾身力氣,一下就跌坐在地。


    孔有德也算是看慣了生死,原以為麵對生死會澹然從容。


    可是當死亡真降臨那一刻,卻發現還是做不到從容麵對。


    尤其是還要麵對淩遲酷刑,這就更讓他無法從容,好恨,好後悔!


    這一刻,孔有德真是連腸子都悔青掉,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發動吳橋兵變,發動吳橋兵變之後就該接受朝廷的招撫,可恨的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可以買,大錯鑄成,現在就是想迴頭也是不能了,恨恨恨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寞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寞劍客並收藏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