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莫過於救駕。
美髯公朱仝之所以在梁山排座次時位置特別靠前,就是因為他對於晁蓋、宋江兩代梁山的一把手都有救命之恩。
不過,小時候初讀《水滸傳》的時候,欒飛就對朱仝沒充滿了厭惡。
在欒飛看來,所謂急公好義的朱仝,分明就是個踩著兄弟屍體上位的人。
不論是私放晁蓋,還是宋江殺惜後搜捕宋家莊子,朱仝的心機以及無恥的一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搜捕宋家莊子,就先假裝讓雷橫進去搜一圈,然後自己再進去,直接把宋江堵在地窖裏,說什麽“我隻怕雷橫執著,不會周全人,倘或見了兄長,沒個做圓活處:因此小弟賺他在莊前,一逕自來和兄長說話。”既坑了雷橫,還又逼宋江不得不欠他這個人情。這種行為,不是踩著兄弟的屍體彰顯自己的高大上,又是什麽?私放晁蓋的時候,朱仝也幹過類似的事情。
所以,後來宋江為了逼朱仝上山,使出絕戶的毒計也就不在話下,隻是可惜了那年幼的孩童平白無故成了冤魂。
因此,相比雷橫,欒飛對朱仝是既鄙視,又不得不提起一萬個小心,唯恐一個不小心被朱仝坑害了。
此時,當欒飛一眼看見一個“麵如重棗目若朗星”的人向自己寒暄,尤其是那一尺五寸的虎須髯隨風飄展的時候,欒飛立即把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
朱仝滿臉和藹的望著欒飛。
人生若隻如初見,望著一表非俗的朱仝,欒飛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提前熟讀《水滸傳》的話,自己也會發自內心喜歡朱仝這個美髯公的。因此,他寧願讓自己對朱仝的印象,永遠的定格在這一秒。
在朱仝這個老油條麵前,欒飛必須藏拙,他趕緊換上一副人畜無害的表情,向朱仝抱拳行禮:“朱都頭,初次見麵,以後還望多多照顧。”
趙書文笑著在一旁插話:“原來欒公子與朱都頭認識?”
欒飛如數家珍:“放眼濟州府,美髯公朱仝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一行人哈哈大笑。
朱仝一邊笑著,一邊眯著眼睛細細打量著欒飛。
在萬眾矚目之下,宴賓樓終於迎來了正式開業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宴賓樓外麵便已經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一樓大廳,說書人正站在那裏繪聲繪色的講述劉皇叔北海救孔融的故事,一眾聽眾坐在那裏聽得都聚精會神。
在一樓大廳聽書的人,雖然也都對李師師充滿了好奇,但他們都是身份低微,自知自己這樣的地位肯定連李師師的頭發絲都看不見,於是索性老老實實地守在一樓聽書了。
雷橫率領一幹人等嚴陣以待地守在通往二樓的樓梯口,對他而言,自己大好男兒,如今竟然給一個戲子來把門站崗,真是莫大的恥辱。要不是有老母在堂,自己不能有任何閃失,就算與趙書文拍桌子瞪眼,也要斷然迴絕這件事的。
整個二樓是一間間的包房,每間包房都裝裱一新,賓客坐在這裏,可以品嚐正宗的東北菜肴。
當然,由於這個時候東北還屬於遼人與女真人的地盤,後世的東北菜還沒有正式流行。
因此,欒飛憑著自己的記憶,指導廚師經過反複實驗,做出了諸如鍋包肉、苜蓿肉、排骨燉土豆、山雞燉蘑菇等菜肴。
宋朝人本來就在吃的上麵很下工夫,因此雖然欒飛與廚師共同攻關做出的東北菜距離後世正宗的東北菜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在北宋這個年代也是夠用的了。
尤其是後世的東北人,不少都是山東人闖關東到了東北安家立業,因此可以說後世的東北菜與北宋時期的山東人的口味是有一定的共通的,所以這些東北菜一經做出,立即引得來客大快朵頤。
當然,在二樓一片喧囂的背後,還是有不少蠢蠢欲動之人時刻盯著通往三樓的樓梯口的。盡管朱仝親自帶領一幹人馬嚴陣以待的守在那裏,但天塌下來也阻擋不了李師師的鐵杆粉絲們追星的腳步。他們琢磨著等會,想方設法也要趁機混進三樓,一飽眼福。
三樓大廳,桌椅上早已擺滿了茶果點心,接到欒飛邀請函的來客陸陸續續的開始來了。
欒飛笑容可掬地守在樓梯口,隻見梁文中不苟言笑的走了上來。
梁文中走到跟前,抱了抱拳說:“恭喜欒老板,欒老板年紀輕輕卻創出諾大的場麵,真是讓梁某人敬佩。”一邊說,一邊取出賀禮來,交給了小廝。
欒飛笑吟吟的說:“梁先生肯大駕光臨,是宴賓樓的榮幸,以後希望咱們兩家酒店互利共贏,一起發財。”
梁文中意味深長的看了欒飛一眼,同行是死敵,咱們兩家酒店挨得這麽近,總要有一個倒下的。雖然因為李師師的緣故,鄆城縣的不少人都紛紛來巴結欒飛,但梁文中走南闖北,豈會因此而望而卻步?
梁文中一言不發,走到了席間坐下。
這時候,趙書文縣令也已到了,席間人聽了紛紛都站了起來朝趙書文問好,梁文中卻自顧自的坐著,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整個鄆城縣衙隻要有胳膊有腿的,幾乎都來宴賓樓這邊忙活來了,趙書文參加宴賓樓的開業典禮,早就在梁文中的意料之內。
不過在梁文中看來,區區趙書文不過一個七品芝麻官,他還真不放在眼裏。
欒飛與趙書文有說有笑謙讓著入席,趙書文落座,似有意似無意的看了眼梁文中。
方才眾人紛紛起身問好之際,雖然看起來場麵雜亂,但趙書文為官多年,早已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對梁文中的藐視早已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隻不過,趙書文也深知自己堂堂朝廷命官,聖人子弟,竟然主動來為一個商人來捧場,此事一旦被別有用心之人抓住把柄,搞不好就會讓自己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麵。
所以,本著暫時息事寧人的想法,趙書文硬生生壓抑住心中對梁文中的不滿,渾若無事的坐了下來。
但是老話說得好,怕什麽來什麽,趙書文想低調一些,不願意節外生枝,不代表梁文中會就此偃旗息鼓不會滋事。
梁文中微微沉吟了下,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忽然站起身來,朝趙書文緩緩走了過去。
趙書文望著梁文中那透著壞笑的表情,心裏咯噔一聲,隱隱感覺要糟。
美髯公朱仝之所以在梁山排座次時位置特別靠前,就是因為他對於晁蓋、宋江兩代梁山的一把手都有救命之恩。
不過,小時候初讀《水滸傳》的時候,欒飛就對朱仝沒充滿了厭惡。
在欒飛看來,所謂急公好義的朱仝,分明就是個踩著兄弟屍體上位的人。
不論是私放晁蓋,還是宋江殺惜後搜捕宋家莊子,朱仝的心機以及無恥的一麵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搜捕宋家莊子,就先假裝讓雷橫進去搜一圈,然後自己再進去,直接把宋江堵在地窖裏,說什麽“我隻怕雷橫執著,不會周全人,倘或見了兄長,沒個做圓活處:因此小弟賺他在莊前,一逕自來和兄長說話。”既坑了雷橫,還又逼宋江不得不欠他這個人情。這種行為,不是踩著兄弟的屍體彰顯自己的高大上,又是什麽?私放晁蓋的時候,朱仝也幹過類似的事情。
所以,後來宋江為了逼朱仝上山,使出絕戶的毒計也就不在話下,隻是可惜了那年幼的孩童平白無故成了冤魂。
因此,相比雷橫,欒飛對朱仝是既鄙視,又不得不提起一萬個小心,唯恐一個不小心被朱仝坑害了。
此時,當欒飛一眼看見一個“麵如重棗目若朗星”的人向自己寒暄,尤其是那一尺五寸的虎須髯隨風飄展的時候,欒飛立即把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
朱仝滿臉和藹的望著欒飛。
人生若隻如初見,望著一表非俗的朱仝,欒飛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提前熟讀《水滸傳》的話,自己也會發自內心喜歡朱仝這個美髯公的。因此,他寧願讓自己對朱仝的印象,永遠的定格在這一秒。
在朱仝這個老油條麵前,欒飛必須藏拙,他趕緊換上一副人畜無害的表情,向朱仝抱拳行禮:“朱都頭,初次見麵,以後還望多多照顧。”
趙書文笑著在一旁插話:“原來欒公子與朱都頭認識?”
欒飛如數家珍:“放眼濟州府,美髯公朱仝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一行人哈哈大笑。
朱仝一邊笑著,一邊眯著眼睛細細打量著欒飛。
在萬眾矚目之下,宴賓樓終於迎來了正式開業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宴賓樓外麵便已經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一樓大廳,說書人正站在那裏繪聲繪色的講述劉皇叔北海救孔融的故事,一眾聽眾坐在那裏聽得都聚精會神。
在一樓大廳聽書的人,雖然也都對李師師充滿了好奇,但他們都是身份低微,自知自己這樣的地位肯定連李師師的頭發絲都看不見,於是索性老老實實地守在一樓聽書了。
雷橫率領一幹人等嚴陣以待地守在通往二樓的樓梯口,對他而言,自己大好男兒,如今竟然給一個戲子來把門站崗,真是莫大的恥辱。要不是有老母在堂,自己不能有任何閃失,就算與趙書文拍桌子瞪眼,也要斷然迴絕這件事的。
整個二樓是一間間的包房,每間包房都裝裱一新,賓客坐在這裏,可以品嚐正宗的東北菜肴。
當然,由於這個時候東北還屬於遼人與女真人的地盤,後世的東北菜還沒有正式流行。
因此,欒飛憑著自己的記憶,指導廚師經過反複實驗,做出了諸如鍋包肉、苜蓿肉、排骨燉土豆、山雞燉蘑菇等菜肴。
宋朝人本來就在吃的上麵很下工夫,因此雖然欒飛與廚師共同攻關做出的東北菜距離後世正宗的東北菜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在北宋這個年代也是夠用的了。
尤其是後世的東北人,不少都是山東人闖關東到了東北安家立業,因此可以說後世的東北菜與北宋時期的山東人的口味是有一定的共通的,所以這些東北菜一經做出,立即引得來客大快朵頤。
當然,在二樓一片喧囂的背後,還是有不少蠢蠢欲動之人時刻盯著通往三樓的樓梯口的。盡管朱仝親自帶領一幹人馬嚴陣以待的守在那裏,但天塌下來也阻擋不了李師師的鐵杆粉絲們追星的腳步。他們琢磨著等會,想方設法也要趁機混進三樓,一飽眼福。
三樓大廳,桌椅上早已擺滿了茶果點心,接到欒飛邀請函的來客陸陸續續的開始來了。
欒飛笑容可掬地守在樓梯口,隻見梁文中不苟言笑的走了上來。
梁文中走到跟前,抱了抱拳說:“恭喜欒老板,欒老板年紀輕輕卻創出諾大的場麵,真是讓梁某人敬佩。”一邊說,一邊取出賀禮來,交給了小廝。
欒飛笑吟吟的說:“梁先生肯大駕光臨,是宴賓樓的榮幸,以後希望咱們兩家酒店互利共贏,一起發財。”
梁文中意味深長的看了欒飛一眼,同行是死敵,咱們兩家酒店挨得這麽近,總要有一個倒下的。雖然因為李師師的緣故,鄆城縣的不少人都紛紛來巴結欒飛,但梁文中走南闖北,豈會因此而望而卻步?
梁文中一言不發,走到了席間坐下。
這時候,趙書文縣令也已到了,席間人聽了紛紛都站了起來朝趙書文問好,梁文中卻自顧自的坐著,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整個鄆城縣衙隻要有胳膊有腿的,幾乎都來宴賓樓這邊忙活來了,趙書文參加宴賓樓的開業典禮,早就在梁文中的意料之內。
不過在梁文中看來,區區趙書文不過一個七品芝麻官,他還真不放在眼裏。
欒飛與趙書文有說有笑謙讓著入席,趙書文落座,似有意似無意的看了眼梁文中。
方才眾人紛紛起身問好之際,雖然看起來場麵雜亂,但趙書文為官多年,早已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對梁文中的藐視早已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隻不過,趙書文也深知自己堂堂朝廷命官,聖人子弟,竟然主動來為一個商人來捧場,此事一旦被別有用心之人抓住把柄,搞不好就會讓自己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麵。
所以,本著暫時息事寧人的想法,趙書文硬生生壓抑住心中對梁文中的不滿,渾若無事的坐了下來。
但是老話說得好,怕什麽來什麽,趙書文想低調一些,不願意節外生枝,不代表梁文中會就此偃旗息鼓不會滋事。
梁文中微微沉吟了下,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忽然站起身來,朝趙書文緩緩走了過去。
趙書文望著梁文中那透著壞笑的表情,心裏咯噔一聲,隱隱感覺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