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本部作品內容翔實,貼近實際,作者在創作前在掌握一批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做了一番調查和資料收集。作者三次去南京實地考查,親到事件發生地,親行街道路線,並尋訪一些老人和當地朋友,得到了更多的寶貴素材和資料,為小說創作提供了脈絡思路和創作空間。

    文中通過以國軍上尉楚紹南和金陵大學教師燕京為首的一群中華熱血男兒的英勇反抗事跡,將收集來的南京軍民反抗的素材穿在一起,情節基本都有出處,都是當時令日軍雞飛狗跳的真人真事。比如金陵十二釵軍用戰備洞的構思,一是根據當時南京政府確實修築了一批沒有用上的地下指揮所,二是根據當年一糧商在地下囤積糧食挖了十多處藏糧洞而設計。當年這位糧商在大屠殺的危難之機利用糧洞救了相當數量的士兵和難民,後來這位糧商把私自偷糧賣錢的難民趕了出去。戰後因囤積糧食和驅趕難民受到懲罰,救人之功淹沒。

    文中金陵雙雄事跡一部分來自民間傳說,但大部分都是真人真事。如夫子廟手榴彈炸敵,太平街冷槍,安全區卡車偷送士兵,軍民懲治漢奸,日本特務的黑皮子暗記,挹江門逃跑通道,草鞋峽刺殺日軍少尉,羅維漢追殺高冠吾,11名日軍少尉被割喉,古平崗炸彈藥庫,軍官抓中國盜賊,鐵道部暴動,火燒日軍貨場,日機槍中隊被反包圍,日軍縱容鴉片泛濫,江南水泥廠和棲霞寺難民營,孫元良和廖耀湘……這些素材在敵我檔案和很多人的日記、迴憶錄中都有記載。

    “南南——京京”的口令是當時守軍在破城之前就留下來的,後來在安全區內也流傳過,成為一些軍人相認相助的暗語。

    至於國際安全區拉貝等國際友人的事跡更是史實真切,確之鑿鑿。這方麵的素材很翔實,拉貝和國際友人的描寫,是按其日記和迴憶錄按每天發生的事實結合在文中。能夠在文中歌頌和感謝的隻是十之二三。

    而日軍的暴行更是根據實際發生的素材,各種施暴情景皆有出處,而且是按每天發生的暴行事實記載。在文中罄竹而書的也隻是十之二三。作者注意捕捉日本人中的正直和人性之處,亦加以描述。

    總體來說,南京大屠殺中軍民反抗的素材來處多多,隻是我們過去的作品無人注意和挖掘。本作品集中此類素材結合日軍暴行紀實和安全區國際救援紀實,使作品有著紀實性和真實感。還有很多在後來發生的反抗事跡為了保持作品的當日性沒有寫進來,自是遺憾。但願以後還有機會公布於眾。

    本部作品感謝《永不忘卻——南京大屠殺史實》網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站公開資料的提供,也感謝當年國際友人留下的寶貴記錄:《拉貝日記》、《威爾遜日記》、《魏特琳日記》、《田伯烈:外人目睹中日軍暴行》等資料,同時也參閱了張純如《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蔣公穀《陷京三月記》、郭歧《陷都血淚錄》、《東史郎戰地日記》、《中島今朝吾日記》及當年的一些日軍戰報和日本報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日南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林並收藏當日南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