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瑞克沒有告訴伊森利恩這個戰陣的最大弱點……也就是這個戰陣的客星兵種。原本血色十字軍內部就充滿了無數的陰謀詭計,就連耿直的洛瑞克也不得不防備著周圍的人。

    ‘羅馬方陣’軍團戰術是這樣的:

    采用三隊列法。 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短兵相接。後麵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鍾後戰鬥白熾化,由壯血色壯年兵、血色重裝騎士裝備精良的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這個時候第二橫列的有著強勁弓箭的血色弓箭手獵人要不斷的向敵人射擊。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迴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迴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

    要是戰鬥不利的話。第一橫隊便向後撤退到第二橫列的空隙處,與第二橫列的士兵共同對敵,如果第二橫列也支持不住,那麽決定性的力量——精銳的第三線將投入戰鬥。

    羅馬軍團三列隊法最小戰術單位是中隊,第二線各中隊列於第一線各中隊的空隙後麵。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小規模,典型微操作型的戰鬥方陣。軍團的輸和贏,完全取決與整個‘羅馬方陣’戰鬥力編製以及指揮官靈活的戰鬥經驗,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要求極常強,尤其是指揮官的對戰爭的預測意識稍微跟不上變化就可能使整個‘羅馬方陣’處與劣勢。

    洛瑞克不清楚伊森利恩請教他戰鬥方陣的意義何在,不過可以確信的是要是他將長年積累下來的戰鬥經驗供手讓人,那他的飯碗將不保。

    所以洛瑞克,並沒有告訴伊森利恩‘羅馬方陣’的客星兵種是騎兵,騎兵原本在古羅馬時代就沒有得到重視,況且馬匹在哪個時候是比較少的,所以哪個時候幾乎所有的軍事家都沒有把應對騎兵的方法拿入戰爭的考慮範圍。

    當‘羅馬方陣’應對擁有極強衝擊性和機動性的大規模騎兵的時候那是絕對處於劣勢的。因為‘羅馬方陣’的第一橫隊是由毫無戰鬥經驗的新兵組成,而他們投擲的標槍的攻擊範圍到廣闊,這個優勢在機動行超強的騎兵麵前被化做泡影,即使是非常精良的弓箭要射中高速移動的目標也是非常困難的。

    也就是說騎兵會在毫無損傷的情況下衝到‘羅馬方陣’的第一橫隊與這些毫無戰鬥經驗的新兵短兵相接。試想下這是什麽樣的一種情況,一群毫無戰鬥力的新兵麵對成群的迎麵而來急速奔馳的騎兵,那是何等的恐懼。即使是人數眾多的,身經百戰的老兵也無法應對氣勢如同鋒芒之中的強弩一樣朝自己衝過來的騎兵。第一橫列的潰退不可避免。

    然後是第二橫列。西方軍事家不像中國的軍事家一樣,他們不去研究士兵在戰鬥中的心態,他們不知道什麽叫兵敗如山倒。當第一橫列在毫無還手之力的被擊潰的時候,拿給第二橫列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是何等的巨大;在加上第一橫列潰退下來引起的混亂更是讓第二橫列的士兵不堪負重,原本第二橫列和第一橫列是有一斷距離的,當第一橫列潰退下來後,敵人步兵要前進一斷距離才能與第二橫列短兵相接,利用這個間隙就可以緩解第一橫列潰退下來引起的混亂,並從新組織好防守陣型;但是要是敵人是騎兵就不一樣了,騎兵的機動行遠遠超過步兵,成群的騎兵會在第一橫列潰退的時候連續給予第二橫列嚴厲的打擊,根本沒有打算給予對方喘息的機會。

    第二橫列是‘羅馬方陣’的核心戰鬥力,一但任何軍團麵對勢如破竹的攻勢,士氣都會低弱到穀地;因為騎兵的超強衝擊行和超強的機動型,輕而易舉的給予‘羅馬方陣’毀滅性的破壞掉。所以騎兵就是‘羅馬方陣’的客星兵種。

    洛瑞克隻是粗略的給伊森利恩講解了‘羅馬方陣’,就像老師教學生1+1=?學生迴答1+1=2!然後老師讚揚學生說:“很好!你已經懂得‘數學’了!”這個時候學生會沾沾自喜的得意忘形起來。但是當得意忘形的學生遇到虔誠的精通微機分的‘數學宗師’的時候,那會是什麽樣的一種情況呢?那可是不能用被‘碾壓’來形容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光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之翼疾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之翼疾風並收藏聖光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