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兩千餘新兵,孫策計劃分為十二營,每營千人,他不打算根據傳統按籍貫分營,而是打亂籍貫,按技能、兵種分營,再由派去征兵的義從擔任都尉、軍侯負責訓練、指揮,能力足夠的則委任為校尉。</p>
這是他的子弟兵,當然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義從營是他的嫡係,培養了這麽久,忠誠、能力都是最可靠的,讓他們成為這些人馬的指揮官,誰也別想從他手裏奪走指揮權。他可以臨時指派將領擔任指揮官,但所有權永遠是他的。</p>
在他的規劃中,這就是他的禁衛軍,是他的殺手鐧。到任何時候,這支部隊都不會解散,也不會假手他人。除了他的繼承人,誰也別想染指。</p>
時間一晃而過,半個月後,秋收結束,各縣新兵趕到姑蘇集結,孫策在太湖中大雷山、小雷山立營,準備按計劃進行封閉訓練,每十天考核一次,成績優異者可以外出,到姑蘇城裏逛逛。良好者可以在島上轉轉,散散心,其他人隻能留在營中補課,特別差的則予以遣返。</p>
九月初一,孫策登上將台,第一次麵對全軍將士。</p>
在所有人到齊前,孫策就已經入駐大營,天天巡視各營,與各縣來的新兵聊天,了解他們的情況,喧寒問暖,拉近關係,很多人都認得他,他也認得很多人。在這方麵,孫策本尊有著過人的天賦,隻要是見過的士卒,他都會有印象,雖然未必能叫得上名字,卻知道他是哪個營的,是誰的手下。</p>
可是當他登上將台,看著一萬多年輕力壯的新兵整整齊齊地站在麵前,他還是說不出的激動。這是從一百多萬吳會子弟中精挑細選的子弟。他們不是強征而來,而是主動應征。他們身強力壯,粗通武藝。他們有父母妻兒,願意為他們的幸福浴血奮戰。他們聽說過他的威名,願意追隨他,出生入死。</p>
比起號稱天下精銳的丹陽兵,孫策更信仰眼前的這些略顯樸拙的新兵。丹陽兵的個人戰鬥不弱,但他們很難再有提高,叛服不定,兵痞的習氣太重,無法接受嚴酷的訓練,更談不上什麽紀律,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銳。戰場比較的是集體力量,而不是個人的戰鬥力,沒有嚴明的紀律和默契的配合,就算個人戰鬥力再強也不可能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p>
戚繼光練兵不選無賴兒,而選質樸的礦工、漁民,正是為此。</p>
前漢時,以全民皆兵為主體,編戶齊名在種地之餘都要進行訓練,郡中還要定期進行考核校閱,以保證隨時可以征調,稱為都試。東漢從光武帝開始推崇儒學,免除了都試製度,除了某些特定地區,郡中不再定期進行校閱,用兵也以臨時征募為主,義務兵製名存實亡。募兵都是為了應急,沒有充足的時間訓練,所以將領們都偏愛有一定武藝基礎的士卒,遊俠兒、無賴流氓等充斥軍中。這樣的人別說嚴格軍紀,說得稍微重一點都會翻臉,一言不合就叛變,作鳥獸散。</p>
三國前期,很多將領都都吃過募兵的苦頭,曹操、孫策也在其中。</p>
為了改變這種趨勢,孫策決心打破這種慣性。他忍了大半年,放棄了唾手可得的丹陽兵,做了很多鋪墊,終於完成了這次征兵,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新兵,他已經能看到這些江東子弟兵縱橫中原,所向披靡的英姿。</p>
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擊敗?對不起,這種事絕對不可能在我手中發生。</p>
“吳會子弟們……”孫策清了清嗓子,運足丹田氣,大聲說道。這年頭沒有擴音器,隻能憑一副肉嗓子,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好在今天老天爺給麵子,連一絲風都沒有,若是刮大風,不管他嗓子怎麽好,也沒幾個人能聽得見他說話。</p>
“你們有很多人已經知道我是誰,我也知道你們是誰,可是今天有所不同。從今天開始……”孫策抬起手,指指自己的胸膛,又指指將台下肅立的新兵們。“我,是你們的將軍,你們,是我的子弟兵。”</p>
台下將士們互相屏住了唿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孫策。</p>
“我們將一起訓練,我們將並肩作戰,我們將一起創造榮耀,我們將一起麵對強敵。訓練時,我就是你們的標準。戰鬥時,我就是你們的方向。衝鋒時,我會衝在你們所有人的前麵。撤退時,我會是你們最堅實的後背……”</p>
孫權站在將台上,看著孫策高大的背影,聽著孫策極具蠱惑性的演說,熱血沸騰。他用肩膀拱了拱一旁的陸議,擠擠眼睛。“我大兄怎麽樣?”</p>
陸議淡淡地說道:“將軍不愧小霸王之名。”</p>
孫權撇撇嘴,覺得很無趣,卻也沒心情和陸議爭論,隻是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要將這一切記在腦子裏,期盼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孫策一樣,麵對上萬將士講話。</p>
楊修皺了皺眉,對一旁的沈友說道:“祭酒,孫將軍的這篇文章是誰代筆?不會是他自己寫的吧?”</p>
沈友說道:“怎麽,你覺得不妥?”</p>
“他身為主將,當運策帷幄,怎麽能身先士卒?今天當著這麽多人說,將來做不到,豈不是自欺欺人?”</p>
沈友無聲地笑了。“楊德祖,將軍對這些士卒寄予厚望,不能當作普通部下看待。當他們上陣時,一定是決定勝負的時候,孫將軍怎麽還會運籌帷幄?自然是跨馬持矛,決勝負於兩陣之間,不身先士卒,如何能得士卒死力。”</p>
楊修搖搖頭。“子正此言,恕我不能苟同。為將者當持重,以智為好。好勇鬥狠不是大將所為。”</p>
沈友笑而不語。他理解孫策對這些新兵的期望,卻不指望楊修也能理解。楊修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他不需要衝鋒陷陣就可以得到榮華富貴,從軍從來就不是他的首選,即使號稱丞相子也要從軍的前漢也沒見哪個丞相的兒子親自上陣搏殺的,更何況是尚文輕武的本朝。</p>
袁紹也是這樣想的吧?聽說他在戰陣之間也不喜歡戴頭盔,而以幅巾示人,以示從容儒雅。如果真是這樣,那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眼前的孫將軍。</p>
此時,孫策的演說也到了最後。他舉起手,大聲疾唿。</p>
“江東子弟們,我們將逐鹿中原,縱橫八荒,我們的鐵蹄將踏遍草原,我們的戰船將揚帆大海,我們的敵人將會顫抖,青史將寫下我們的赫赫戰功,子孫會分享我們的榮光,因為我們是無敵的江東子弟。”</p>
將士們熱血沸騰,山唿萬歲。</p>
這是他的子弟兵,當然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義從營是他的嫡係,培養了這麽久,忠誠、能力都是最可靠的,讓他們成為這些人馬的指揮官,誰也別想從他手裏奪走指揮權。他可以臨時指派將領擔任指揮官,但所有權永遠是他的。</p>
在他的規劃中,這就是他的禁衛軍,是他的殺手鐧。到任何時候,這支部隊都不會解散,也不會假手他人。除了他的繼承人,誰也別想染指。</p>
時間一晃而過,半個月後,秋收結束,各縣新兵趕到姑蘇集結,孫策在太湖中大雷山、小雷山立營,準備按計劃進行封閉訓練,每十天考核一次,成績優異者可以外出,到姑蘇城裏逛逛。良好者可以在島上轉轉,散散心,其他人隻能留在營中補課,特別差的則予以遣返。</p>
九月初一,孫策登上將台,第一次麵對全軍將士。</p>
在所有人到齊前,孫策就已經入駐大營,天天巡視各營,與各縣來的新兵聊天,了解他們的情況,喧寒問暖,拉近關係,很多人都認得他,他也認得很多人。在這方麵,孫策本尊有著過人的天賦,隻要是見過的士卒,他都會有印象,雖然未必能叫得上名字,卻知道他是哪個營的,是誰的手下。</p>
可是當他登上將台,看著一萬多年輕力壯的新兵整整齊齊地站在麵前,他還是說不出的激動。這是從一百多萬吳會子弟中精挑細選的子弟。他們不是強征而來,而是主動應征。他們身強力壯,粗通武藝。他們有父母妻兒,願意為他們的幸福浴血奮戰。他們聽說過他的威名,願意追隨他,出生入死。</p>
比起號稱天下精銳的丹陽兵,孫策更信仰眼前的這些略顯樸拙的新兵。丹陽兵的個人戰鬥不弱,但他們很難再有提高,叛服不定,兵痞的習氣太重,無法接受嚴酷的訓練,更談不上什麽紀律,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銳。戰場比較的是集體力量,而不是個人的戰鬥力,沒有嚴明的紀律和默契的配合,就算個人戰鬥力再強也不可能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p>
戚繼光練兵不選無賴兒,而選質樸的礦工、漁民,正是為此。</p>
前漢時,以全民皆兵為主體,編戶齊名在種地之餘都要進行訓練,郡中還要定期進行考核校閱,以保證隨時可以征調,稱為都試。東漢從光武帝開始推崇儒學,免除了都試製度,除了某些特定地區,郡中不再定期進行校閱,用兵也以臨時征募為主,義務兵製名存實亡。募兵都是為了應急,沒有充足的時間訓練,所以將領們都偏愛有一定武藝基礎的士卒,遊俠兒、無賴流氓等充斥軍中。這樣的人別說嚴格軍紀,說得稍微重一點都會翻臉,一言不合就叛變,作鳥獸散。</p>
三國前期,很多將領都都吃過募兵的苦頭,曹操、孫策也在其中。</p>
為了改變這種趨勢,孫策決心打破這種慣性。他忍了大半年,放棄了唾手可得的丹陽兵,做了很多鋪墊,終於完成了這次征兵,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新兵,他已經能看到這些江東子弟兵縱橫中原,所向披靡的英姿。</p>
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擊敗?對不起,這種事絕對不可能在我手中發生。</p>
“吳會子弟們……”孫策清了清嗓子,運足丹田氣,大聲說道。這年頭沒有擴音器,隻能憑一副肉嗓子,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好在今天老天爺給麵子,連一絲風都沒有,若是刮大風,不管他嗓子怎麽好,也沒幾個人能聽得見他說話。</p>
“你們有很多人已經知道我是誰,我也知道你們是誰,可是今天有所不同。從今天開始……”孫策抬起手,指指自己的胸膛,又指指將台下肅立的新兵們。“我,是你們的將軍,你們,是我的子弟兵。”</p>
台下將士們互相屏住了唿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孫策。</p>
“我們將一起訓練,我們將並肩作戰,我們將一起創造榮耀,我們將一起麵對強敵。訓練時,我就是你們的標準。戰鬥時,我就是你們的方向。衝鋒時,我會衝在你們所有人的前麵。撤退時,我會是你們最堅實的後背……”</p>
孫權站在將台上,看著孫策高大的背影,聽著孫策極具蠱惑性的演說,熱血沸騰。他用肩膀拱了拱一旁的陸議,擠擠眼睛。“我大兄怎麽樣?”</p>
陸議淡淡地說道:“將軍不愧小霸王之名。”</p>
孫權撇撇嘴,覺得很無趣,卻也沒心情和陸議爭論,隻是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要將這一切記在腦子裏,期盼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孫策一樣,麵對上萬將士講話。</p>
楊修皺了皺眉,對一旁的沈友說道:“祭酒,孫將軍的這篇文章是誰代筆?不會是他自己寫的吧?”</p>
沈友說道:“怎麽,你覺得不妥?”</p>
“他身為主將,當運策帷幄,怎麽能身先士卒?今天當著這麽多人說,將來做不到,豈不是自欺欺人?”</p>
沈友無聲地笑了。“楊德祖,將軍對這些士卒寄予厚望,不能當作普通部下看待。當他們上陣時,一定是決定勝負的時候,孫將軍怎麽還會運籌帷幄?自然是跨馬持矛,決勝負於兩陣之間,不身先士卒,如何能得士卒死力。”</p>
楊修搖搖頭。“子正此言,恕我不能苟同。為將者當持重,以智為好。好勇鬥狠不是大將所為。”</p>
沈友笑而不語。他理解孫策對這些新兵的期望,卻不指望楊修也能理解。楊修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他不需要衝鋒陷陣就可以得到榮華富貴,從軍從來就不是他的首選,即使號稱丞相子也要從軍的前漢也沒見哪個丞相的兒子親自上陣搏殺的,更何況是尚文輕武的本朝。</p>
袁紹也是這樣想的吧?聽說他在戰陣之間也不喜歡戴頭盔,而以幅巾示人,以示從容儒雅。如果真是這樣,那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眼前的孫將軍。</p>
此時,孫策的演說也到了最後。他舉起手,大聲疾唿。</p>
“江東子弟們,我們將逐鹿中原,縱橫八荒,我們的鐵蹄將踏遍草原,我們的戰船將揚帆大海,我們的敵人將會顫抖,青史將寫下我們的赫赫戰功,子孫會分享我們的榮光,因為我們是無敵的江東子弟。”</p>
將士們熱血沸騰,山唿萬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