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這一環的辯經結束後,菩提樹上的菩提子再次搖落,由各方收取。淨涪也看得清楚,這一迴的菩提子,天靜寺約莫又收去了六成,而剩下的四成裏頭,妙音寺竟也獨取了一成,餘下的三成才由其他五寺分取。
&nb這小靈山山巔上的妙音寺僧眾看著那些自家手裏頭的菩提子,又迴頭看了看淨涪手頭上的那不算少的一堆,各自微笑點頭,便就迴過頭去。別的,誰也沒有開口。
&nb倒是恆真僧人返迴蓮台上後,看著淨涪蓮台上的那一堆,又看了看自己身前的三十餘顆,忍不住拊掌讚道:“小師父大才,小僧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nb淨涪側頭看他,頗為謙虛地笑了笑,又微微低頭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
&nb早前慧真羅漢就已點明淨涪修的是閉口禪,是以對於淨涪的沉默,恆真僧人也並不在意,反而歎道:“未知小師父如今在何處修行,若有朝一日能與小師父一處參禪修持,小僧此生足矣。”
&nb淨涪笑著點了點頭。
&nb此時鍾聲又再敲響,開始千佛法會第四環。恆真僧人不敢再和淨涪閑聊,衝著淨涪點點頭,連忙坐正身體,整肅容色,目光錚亮地看著上首的一眾羅漢金剛。
&nb淨涪收迴視線,唇邊笑意不減,眉眼卻是低垂,看著就是幹淨聽話的小沙彌。
&nb悠長的鍾聲中,鍾塔下肅容站立的僧人手結佛印,做獅子吼:“千佛法會第四環,辯經。”
&nb“請開題。”
&nb此時,又有一位僧人從他身側捧起一個烏木箱子,又從箱子裏摸出一個憑條,雙手遞給了那位做獅子吼的僧人,由他誦讀法題,又由法會上的諸位禪師和尚開始辯論。
&nb這一輪環節的法題全由參與法會的諸位禪師所出,是他們自上一輪千佛法會結束後到現如今參悟佛法時所產生的種種疑惑不解。這些疑問和困惑此前也在諸多小法會上出現過,但一直未有確切解釋定論,未能使得眾人信服。故而現如今,這些疑問和困惑就都會出現在這一個環節上,由諸多禪師和尚一並研討釋疑。
&nb淨涪坐在蓮台上,靜聽諸位禪師和和尚在就一問相互爭論,或麵露喜色,或皺眉困苦,不一而足。
&nb千佛法會的這一環,淨涪這一小小沙彌也就隻能這樣靜坐旁聽而已,別說他修持的本就是閉口禪,就是他能夠開口,也完全插不進話去。和他同一待遇的,還有老神在在端坐不動的一眾羅漢金剛和恆真僧人。
&nb羅漢金剛不插話,那是他們已經登臨西天佛國,下界參與法會,甚至傳授經文已經是因著佛門勢大了,再要多做些別的,那同樣已經脫離了景浩界的道門仙人和魔門魔君就絕對不會袖手旁觀了。
&nb至於恆真僧人麽,他卻是和淨涪差不多。他出身凡俗,或許悟性超凡,根基深厚,但到底積累不夠,鑽研不深,這裏還沒有他開口的地兒,就隻能靜坐。
&nb但就算是靜坐旁聽,淨涪和恆真兩人也是收獲匪淺。
&nb恆真僧人如今尚且混混沌沌的識海之中,一部空白的書經漸漸凝實,又隨著場上一眾禪師和尚對種種疑惑的爭論辯駁化出一行行金粉書就的字跡。字跡出現又消去,但金粉卻從書頁表麵抖抖索索地飄下,散落在識海的四方,慢慢滲入識海各處。
&nb及至這一環結束,所有論題辯駁到了最後,或許有些論題成了佛門公案,或許有些始終仍在爭論,眾位禪師和尚誰也沒能說服誰,但恆真僧人那尚且一片混沌的識海卻已經染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
&nb蒙昧的混沌色摻雜著淡淡的金色,色調柔和並不刺眼,也很是好看。可見,縱使如今恆真僧人還未曾正式開悟,但他的基礎卻已經打好了。待到最後遮蔽著他的那一層紙被捅破,一朝開悟,這恆真僧人的修持必會突飛猛進,勢如破竹。
&nb饒是恆真僧人收獲已經驚人心魄,可和淨涪比起來,卻又差了一層。
&nb淨涪此時雖然還在側耳靜心聆聽一眾禪師和尚的辯論,但此刻坐在這裏維係著他肉身的,僅僅是他的一絲心神而已,其他的全都聚攏在識海之中,端坐識海中央,手捧一黑一金兩顆滾圓珠子。而即便是維係著他肉身的那一絲心神,此刻也隨著他的其他心神一起,遁入無邊空明之境。
&nb早在這千佛法會之前,甚至在竹海靈會之前,淨涪就已經窺見了己身的修持之道。
&nb我即佛。
&nb而此時此刻,在這無邊空明之境中,耳邊此起彼伏你來我往的爭論辯駁聲中,淨涪心底漸漸生出了諸般疑惑。
&nb我即佛。
&nb那麽,於他而言,佛,是什麽?
&nb他作為佛修修持證就的一個果位?曆經千劫百難而不損不減的智慧?窺破萬丈紅塵諸般輪迴最後渡至彼岸的行者?亦或是景浩界諸位禪師和尚乃至羅漢金剛所言,接引虔誠眾生脫離紅塵苦難解脫諸般劫難的西天大德修行者?
&nb一聲聲接連不斷的叩問聲中,淨涪手上捧著的佛珠和魔珠漸漸散出光芒,金光輝耀奪目,墨光暗沉幽寂。兩色光芒綻放,轉眼將淨涪罩定。
&nb明明這兩色光芒截然不同,更分屬兩種不同的修行道路,但在這時,卻竟然神奇地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是。金光閃爍,諸般智慧生,湮滅諸般煩惱因。墨光幽寂,種種塵緣起,六欲七情頻動,更生有諸般煩惱根。
&nb在這複雜紛亂的思緒世界中,淨涪身周繚繞的空明氣自外入裏,配合著淨涪的無量智慧光,慢慢摸索著淨涪前方的道路。
&nb隨著時間的流逝,淨涪心頭漸漸生出種種明悟,紫色的無量智慧光漸漸升起,將墨黑的魔光和閃耀的佛光一起籠罩在其中。
&nb果位是佛,智慧是佛,行者是佛,西天大德修行者亦是佛。此中種種可稱佛,其外種種未曾包含其中的,亦可稱佛。諸般皆佛。而唯有那前三者才是淨涪所想要成就的佛。
&nb淨涪想要修持證就佛門果位,成就佛果,也想要擁有金剛不滅的智慧般若,他更想超脫生死輪迴,抵達彼岸。
&nb這樣的念想或許貪婪,但這就是淨涪的目標。
&nb至此,淨涪心頭靈光大盛,久久雌伏的宏願再度在他識海中響起。
&nb“天魔絕我,我便入佛。我作佛時,萬魔哭嚎!”
&nb宏願不變,根基不易,但此時和彼時卻全然不同。彼時,淨涪於佛前立下宏願,心念堅定,篤篤不移不假,但當時淨涪入佛不過是因為想要求一個容身之所,想要為自己報仇雪恨,入佛修持不過是手段,要令萬魔在他座前哭嚎才是目的。可現下淨涪在心底再理宏願,心念依舊堅定,仍然篤篤不移,但萬魔哭嚎已經變成了過程,淨涪真正的目的,是佛果。
&nb擺脫控製,掌握自我,超脫輪迴,參悟永恆,本就是昔日皇甫成踏上修行道路的目的。封號魔君,統率一界魔道不過是順帶。現如今,在輪迴裏走了一遭,從魔道轉入佛道,直至現在,淨涪才又終於恢複了本心。
&nb但聽一聲輕悄的破碎聲自淨涪心底響起,一股潺潺清流自淨涪識海湧出,迅速流遍淨涪周身四肢百骸,經脈穴道。來迴滌蕩間,這一股潺潺清流居然將淨涪周身上下全都清洗了一遍。
&nb仍在認真辯論法題,爭論得幾乎臉紅頸脖的諸位禪師和尚陡然聽得耳邊“噌”的一聲輕響,不由得齊齊轉過頭來,看著安靜坐在末座的那一個小沙彌。
&nb小沙彌此刻結跏趺坐,頭頂掛起一片功德金光,功德金光之後又有一層如水一樣通透明淨的紫色光芒披散流轉。他頭頂那一尊盤膝端坐的佛陀虛影如今眉眼間的煞氣戾氣統統隱去,隻留一片清淨祥和。他身後那座九層寶塔那一直凝結纏繞的戾氣怨毒被這流轉周身的清淨祥和氣息渲染,竟然也慢慢地消解淡化。
&nb如今坐在這小靈山山巔上的僧侶除了恆真僧人那一個還未開悟的,哪一個不是境界高遠的大德禪師,如今見了淨涪的樣子,哪裏還不知道他此時的情況?遂都臉帶喜色,各自低語了幾句,便收了聲音靜靜地看著。
&nb窺見本心,於佛修而言,實乃一個大提升。如何不會凝結舍利子?
&nb果不其然,就見淨涪頭頂衝出一片堂皇宏大的佛光,佛光在佛陀虛影手中匯聚,不過刹那,便凝結成一顆滾圓金璨的舍利子。
&nb淨涪頭頂那虛淡的佛陀看著手中出現的舍利子,不由得帶起幾分笑意,手抬起輕輕一推,便將那顆舍利子送入了淨涪肉身。淨涪肉身上金色佛光一閃即滅,待到淨涪身上的金色佛光黯淡下來,他身後那一座九層寶塔卻陡然炸起一片刺眼金光。金光堂堂皇皇,沿著寶塔一層一層衝上第六層寶塔,將這一層寶塔裏的所有怨氣戾氣衝刷滌蕩。
&nb不過瞬息間的功夫,這一整層陰暗森冷的寶塔就化作了一層金碧輝煌的佛塔。
&nb寶塔陡然往上飛起,飄落在佛陀的手上,被佛陀托在雙掌中。
&nb這一陣變化兔起鶻落,快得簡直讓人目不暇接。當然,即使這變化發生得再突然再快速,也逃不開諸位禪師和尚乃至羅漢金剛的眼睛。場中眾人,唯一一個被晃花了眼睛的,也就隻有恆真僧人一個罷了。
&nb恆真僧人目光一眨不眨地看著那個被金色佛光簇擁著盤膝端坐在淨涪頭頂的和淨涪麵目很有幾分相似的佛陀,不由得握緊了手。
&nb這就是,佛陀嗎?
&nb淨涪又突破了!
&nb清篤和清顯等一應禪師相互對視一眼,齊齊無聲一笑。
&nb說實話,突破確實是好事,但淨涪在這個時候在這些大德大能麵前突破,對他而言,卻未必就是好事。
&nb這小靈山山巔上的妙音寺僧眾看著那些自家手裏頭的菩提子,又迴頭看了看淨涪手頭上的那不算少的一堆,各自微笑點頭,便就迴過頭去。別的,誰也沒有開口。
&nb倒是恆真僧人返迴蓮台上後,看著淨涪蓮台上的那一堆,又看了看自己身前的三十餘顆,忍不住拊掌讚道:“小師父大才,小僧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nb淨涪側頭看他,頗為謙虛地笑了笑,又微微低頭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
&nb早前慧真羅漢就已點明淨涪修的是閉口禪,是以對於淨涪的沉默,恆真僧人也並不在意,反而歎道:“未知小師父如今在何處修行,若有朝一日能與小師父一處參禪修持,小僧此生足矣。”
&nb淨涪笑著點了點頭。
&nb此時鍾聲又再敲響,開始千佛法會第四環。恆真僧人不敢再和淨涪閑聊,衝著淨涪點點頭,連忙坐正身體,整肅容色,目光錚亮地看著上首的一眾羅漢金剛。
&nb淨涪收迴視線,唇邊笑意不減,眉眼卻是低垂,看著就是幹淨聽話的小沙彌。
&nb悠長的鍾聲中,鍾塔下肅容站立的僧人手結佛印,做獅子吼:“千佛法會第四環,辯經。”
&nb“請開題。”
&nb此時,又有一位僧人從他身側捧起一個烏木箱子,又從箱子裏摸出一個憑條,雙手遞給了那位做獅子吼的僧人,由他誦讀法題,又由法會上的諸位禪師和尚開始辯論。
&nb這一輪環節的法題全由參與法會的諸位禪師所出,是他們自上一輪千佛法會結束後到現如今參悟佛法時所產生的種種疑惑不解。這些疑問和困惑此前也在諸多小法會上出現過,但一直未有確切解釋定論,未能使得眾人信服。故而現如今,這些疑問和困惑就都會出現在這一個環節上,由諸多禪師和尚一並研討釋疑。
&nb淨涪坐在蓮台上,靜聽諸位禪師和和尚在就一問相互爭論,或麵露喜色,或皺眉困苦,不一而足。
&nb千佛法會的這一環,淨涪這一小小沙彌也就隻能這樣靜坐旁聽而已,別說他修持的本就是閉口禪,就是他能夠開口,也完全插不進話去。和他同一待遇的,還有老神在在端坐不動的一眾羅漢金剛和恆真僧人。
&nb羅漢金剛不插話,那是他們已經登臨西天佛國,下界參與法會,甚至傳授經文已經是因著佛門勢大了,再要多做些別的,那同樣已經脫離了景浩界的道門仙人和魔門魔君就絕對不會袖手旁觀了。
&nb至於恆真僧人麽,他卻是和淨涪差不多。他出身凡俗,或許悟性超凡,根基深厚,但到底積累不夠,鑽研不深,這裏還沒有他開口的地兒,就隻能靜坐。
&nb但就算是靜坐旁聽,淨涪和恆真兩人也是收獲匪淺。
&nb恆真僧人如今尚且混混沌沌的識海之中,一部空白的書經漸漸凝實,又隨著場上一眾禪師和尚對種種疑惑的爭論辯駁化出一行行金粉書就的字跡。字跡出現又消去,但金粉卻從書頁表麵抖抖索索地飄下,散落在識海的四方,慢慢滲入識海各處。
&nb及至這一環結束,所有論題辯駁到了最後,或許有些論題成了佛門公案,或許有些始終仍在爭論,眾位禪師和尚誰也沒能說服誰,但恆真僧人那尚且一片混沌的識海卻已經染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
&nb蒙昧的混沌色摻雜著淡淡的金色,色調柔和並不刺眼,也很是好看。可見,縱使如今恆真僧人還未曾正式開悟,但他的基礎卻已經打好了。待到最後遮蔽著他的那一層紙被捅破,一朝開悟,這恆真僧人的修持必會突飛猛進,勢如破竹。
&nb饒是恆真僧人收獲已經驚人心魄,可和淨涪比起來,卻又差了一層。
&nb淨涪此時雖然還在側耳靜心聆聽一眾禪師和尚的辯論,但此刻坐在這裏維係著他肉身的,僅僅是他的一絲心神而已,其他的全都聚攏在識海之中,端坐識海中央,手捧一黑一金兩顆滾圓珠子。而即便是維係著他肉身的那一絲心神,此刻也隨著他的其他心神一起,遁入無邊空明之境。
&nb早在這千佛法會之前,甚至在竹海靈會之前,淨涪就已經窺見了己身的修持之道。
&nb我即佛。
&nb而此時此刻,在這無邊空明之境中,耳邊此起彼伏你來我往的爭論辯駁聲中,淨涪心底漸漸生出了諸般疑惑。
&nb我即佛。
&nb那麽,於他而言,佛,是什麽?
&nb他作為佛修修持證就的一個果位?曆經千劫百難而不損不減的智慧?窺破萬丈紅塵諸般輪迴最後渡至彼岸的行者?亦或是景浩界諸位禪師和尚乃至羅漢金剛所言,接引虔誠眾生脫離紅塵苦難解脫諸般劫難的西天大德修行者?
&nb一聲聲接連不斷的叩問聲中,淨涪手上捧著的佛珠和魔珠漸漸散出光芒,金光輝耀奪目,墨光暗沉幽寂。兩色光芒綻放,轉眼將淨涪罩定。
&nb明明這兩色光芒截然不同,更分屬兩種不同的修行道路,但在這時,卻竟然神奇地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是。金光閃爍,諸般智慧生,湮滅諸般煩惱因。墨光幽寂,種種塵緣起,六欲七情頻動,更生有諸般煩惱根。
&nb在這複雜紛亂的思緒世界中,淨涪身周繚繞的空明氣自外入裏,配合著淨涪的無量智慧光,慢慢摸索著淨涪前方的道路。
&nb隨著時間的流逝,淨涪心頭漸漸生出種種明悟,紫色的無量智慧光漸漸升起,將墨黑的魔光和閃耀的佛光一起籠罩在其中。
&nb果位是佛,智慧是佛,行者是佛,西天大德修行者亦是佛。此中種種可稱佛,其外種種未曾包含其中的,亦可稱佛。諸般皆佛。而唯有那前三者才是淨涪所想要成就的佛。
&nb淨涪想要修持證就佛門果位,成就佛果,也想要擁有金剛不滅的智慧般若,他更想超脫生死輪迴,抵達彼岸。
&nb這樣的念想或許貪婪,但這就是淨涪的目標。
&nb至此,淨涪心頭靈光大盛,久久雌伏的宏願再度在他識海中響起。
&nb“天魔絕我,我便入佛。我作佛時,萬魔哭嚎!”
&nb宏願不變,根基不易,但此時和彼時卻全然不同。彼時,淨涪於佛前立下宏願,心念堅定,篤篤不移不假,但當時淨涪入佛不過是因為想要求一個容身之所,想要為自己報仇雪恨,入佛修持不過是手段,要令萬魔在他座前哭嚎才是目的。可現下淨涪在心底再理宏願,心念依舊堅定,仍然篤篤不移,但萬魔哭嚎已經變成了過程,淨涪真正的目的,是佛果。
&nb擺脫控製,掌握自我,超脫輪迴,參悟永恆,本就是昔日皇甫成踏上修行道路的目的。封號魔君,統率一界魔道不過是順帶。現如今,在輪迴裏走了一遭,從魔道轉入佛道,直至現在,淨涪才又終於恢複了本心。
&nb但聽一聲輕悄的破碎聲自淨涪心底響起,一股潺潺清流自淨涪識海湧出,迅速流遍淨涪周身四肢百骸,經脈穴道。來迴滌蕩間,這一股潺潺清流居然將淨涪周身上下全都清洗了一遍。
&nb仍在認真辯論法題,爭論得幾乎臉紅頸脖的諸位禪師和尚陡然聽得耳邊“噌”的一聲輕響,不由得齊齊轉過頭來,看著安靜坐在末座的那一個小沙彌。
&nb小沙彌此刻結跏趺坐,頭頂掛起一片功德金光,功德金光之後又有一層如水一樣通透明淨的紫色光芒披散流轉。他頭頂那一尊盤膝端坐的佛陀虛影如今眉眼間的煞氣戾氣統統隱去,隻留一片清淨祥和。他身後那座九層寶塔那一直凝結纏繞的戾氣怨毒被這流轉周身的清淨祥和氣息渲染,竟然也慢慢地消解淡化。
&nb如今坐在這小靈山山巔上的僧侶除了恆真僧人那一個還未開悟的,哪一個不是境界高遠的大德禪師,如今見了淨涪的樣子,哪裏還不知道他此時的情況?遂都臉帶喜色,各自低語了幾句,便收了聲音靜靜地看著。
&nb窺見本心,於佛修而言,實乃一個大提升。如何不會凝結舍利子?
&nb果不其然,就見淨涪頭頂衝出一片堂皇宏大的佛光,佛光在佛陀虛影手中匯聚,不過刹那,便凝結成一顆滾圓金璨的舍利子。
&nb淨涪頭頂那虛淡的佛陀看著手中出現的舍利子,不由得帶起幾分笑意,手抬起輕輕一推,便將那顆舍利子送入了淨涪肉身。淨涪肉身上金色佛光一閃即滅,待到淨涪身上的金色佛光黯淡下來,他身後那一座九層寶塔卻陡然炸起一片刺眼金光。金光堂堂皇皇,沿著寶塔一層一層衝上第六層寶塔,將這一層寶塔裏的所有怨氣戾氣衝刷滌蕩。
&nb不過瞬息間的功夫,這一整層陰暗森冷的寶塔就化作了一層金碧輝煌的佛塔。
&nb寶塔陡然往上飛起,飄落在佛陀的手上,被佛陀托在雙掌中。
&nb這一陣變化兔起鶻落,快得簡直讓人目不暇接。當然,即使這變化發生得再突然再快速,也逃不開諸位禪師和尚乃至羅漢金剛的眼睛。場中眾人,唯一一個被晃花了眼睛的,也就隻有恆真僧人一個罷了。
&nb恆真僧人目光一眨不眨地看著那個被金色佛光簇擁著盤膝端坐在淨涪頭頂的和淨涪麵目很有幾分相似的佛陀,不由得握緊了手。
&nb這就是,佛陀嗎?
&nb淨涪又突破了!
&nb清篤和清顯等一應禪師相互對視一眼,齊齊無聲一笑。
&nb說實話,突破確實是好事,但淨涪在這個時候在這些大德大能麵前突破,對他而言,卻未必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