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法會第一環講經,是由已經登臨西天極樂淨土的佛門前輩講授西天流傳經文。諸位前輩授經後,當有後輩受持經文,將前輩所授佛經抄寫記錄,故而這千佛法會的第二環也稱受經。
須知佛門經文非常微妙,即便都是同一篇經文同一個段落,由不同心境不同修為的僧眾抄錄下來,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更會有不同的妙用。所以在很多時候,佛門僧眾抄錄下來的佛經也能當作鎮邪降魔的無上法器。
因此,千佛法會的第二環受經,並不僅僅是由天靜寺挑選出來的某一位和尚或者沙彌將諸位佛門前輩在第一環所講經文記錄下來,而是由這小靈山山巔上的一眾僧眾抄寫記錄,一一整理過後,再分散至景浩界各寺藏經閣安放。
是以當鍾塔上的大鍾敲響,坐於上首的慧真羅漢再次變換佛印,又開始宣講《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小靈山山巔的僧眾或閉目靜聽,或準備開始謄寫。
淨涪將指間掐拿著的佛珠重新帶迴手腕上,正要開始謄寫,卻察覺到旁邊遞來的視線。他移過目光去,正迎上那恆真僧人的目光。他僵坐在蓮台上,明明手足無措,麵上卻不漏一星半點,就連淨涪察覺到他的目光看了過來,他也若無其事地衝著淨涪點頭笑了笑,便低垂下頭,錯開了視線去。
淨涪仔細地觀察了一番,才挪開了目光。不過是一個衡量,他就拿定了主意。於是他再次解下手腕上的佛珠,閉目聆聽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淨涪聽經漸至入神,也就不再注意那恆真僧人了。恆真僧人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小心地放鬆身體,也學著淨涪的模樣閉目聽經。
其實恆真僧人出身凡俗,雖然身無靈根,但也是自小剃度出家,潛心修行,更何況如今走遍萬裏山河,才入得天靜寺,有緣參加千佛法會,心性修持比起一般的佛門弟子還要強上幾分,理應不會如此局促才是。但無奈恆真僧人如今所在的地方乃是天下僧侶心目中的聖地天靜寺,參加的是天下僧侶隻在傳聞中的佛門至高盛會千佛法會,法會上正在授經的是已經登臨西方極樂淨土的羅漢金剛,身旁與他一同參加法會聽經的是佛門裏首屈一指的大德高僧,這等規格、這等情況,那就是他平日裏做夢也絕對夢不到的美景!如今他隻是稍稍出格幾分,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了。
幸而恆真僧人的心性修持、佛學境界都擺在那兒,不過是一會兒,他便完全沉浸在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中所講述的佛門妙理去了,完全忘了這身外的諸般瑣事了。
慧真羅漢宣講《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之所以會出乎一眾羅漢金剛的意料,令他們驚訝莫名,完全摸不著頭腦的原因,其實就在於這經文中所描述的大乘佛法和景浩界佛門一貫修持的理論極其不符。
早先就有言,景浩界佛門自初創開始,其核心理念歸屬於淨土宗,主將虔誠信奉我佛,主旨便是一個“信”。除“信”之外,再無其他。然則這景浩界中,也隻有他們這些已經登臨了西方極樂淨土,和極樂淨土裏的其他羅漢、金剛乃至菩薩佛陀交流過後,才明白佛門中除了“信”之外,還有太多太多其他妙法。而與其他妙法相比,“信”又差了太多。
他們這些專注於“信”的僧侶,一路虔誠修持其實不算錯,但因為當初二祖慧真羅漢得到的佛門傳承本就不完整,兼之還有二祖本身的謀劃,他們前方的路狹窄得僅能看見一道光。
所以實際上所有出現在千佛法會上的羅漢金剛都心知肚明,現如今的他們甚至可以被稱為小道,和外道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也正因如此,《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這一篇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景浩界佛門撥亂反正第一塊基石的經文,對恆真僧人而言,就是那大旱之後久逢的救命甘霖。
恆真僧人沉浸在經文妙理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經文中的微妙佛理。他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也不禁心生疑惑:什麽才是大乘法呢?
恆真僧人收獲匪淺,淨涪也不逞多讓,更是遠勝於他,就連這小靈山山巔上的一眾禪師和尚,或許也比不上淨涪這一次的收獲。
於佛門而言,淨涪上一世的魔道修持乃至這一世的心魔修持統統都可以被歸納到外道。無論是上一世的天魔道修持還是這一世的心魔修持,淨涪的境界都算不上淺薄低微。這些修行境界,如今都成了淨涪叩問大乘佛法的敲門磚,成了淨涪佛門修行道路上的一塊塊基石。
單純的一張白紙染上一種色彩或許很純粹,但未免太過單薄,而若早已染上黑色的白紙再度翻轉重新染上顏色,與之前相比,就會厚重許多。而現如今,淨涪就是這樣的情況。尤其是,他此刻並不僅僅隻有他自己在努力。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淨涪懷中安放著的那枚記載著一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貝葉禪經微微顫動,禪經表麵更有一道道金色佛光流轉。這樣的動靜其實不小,然而在場的所有人,包括修為最高的正在上方講經的慧真羅漢和此刻距離淨涪最近也應該最敏感的恆真僧人,卻都沒有察覺。照舊講經的講經,聽經的聽經,沉迷非常。
淨涪正聽著這一段經文,說來也巧,慧真羅漢正又說到那一段“幻化非相,空非執持,夢本體空,如陽焰故,影像無色,虛假不實,如是所見,乃至一切事皆如幻如化如夢如影,當如是見”,心中正有所悟,忽然眼前一轉,整個人又出現在了一群羅漢比丘之中。
這群羅漢比丘最中央,坐了一尊佛陀,淨涪定睛看去,正是世尊。而此時世尊正在授經說法。
淨涪心中一定,以為隻是這一段經文講述的佛理與這片貝葉禪經中記載的那一小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述的佛理相通,故而觸動禪經,引他入座,便也沒有多想,認真聽經。
這一聽,淨涪便再也沒有心力去聽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了。他近乎是聽著世尊將那一小段經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道來,又淡淡化開,暈染出一種經曆百劫千生,六道流轉磨練而覺性不壞的妙智慧。
淨涪隻覺眼前一亮,紫色的無量智慧光在識海中顫動清鳴,竟有一股無與倫比的喜悅自心底湧出,讓他欣喜若狂間不覺淚流滿麵。
按說淨涪聽經之時忽然淚流滿麵本該極其怪異,必定惹人注目才是。但此刻聽經之時,有著怪異異像的不僅僅是淨涪一人。這小靈山山巔上密密麻麻坐滿了禪師和尚,如今他們全都專心聽經,又將經中講述妙理與己身修持相印證,自然有人大徹大悟,茅塞頓開,也有人困惑叢生,瓶頸突起,故而手舞足蹈者有之,頓足慨歎者有之,嚎啕大哭者更有之。
像淨涪這樣沉默著淚流滿麵的,也不過就是其中的一個罷了,完全能夠說得上泯然眾人,又有什麽值得人注目?
此時沉浸在微妙經文中的諸位禪師和尚乃至上首的羅漢金剛,就連那菩提樹下空蕩蕩的石台上忽然亮起的金光也沒注意到,更何況是淨涪這一個小小的沙彌?
一小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已,不過寥寥百餘字,世尊講完也沒花了多少功夫。待到這一小段經文講完,淨涪還沉浸在那大喜悅之中呢,就已經被送出禪經外了。
待到淨涪被送出禪經,那道在石台蒲團上升騰而起的金色佛光便也悄然無聲地消失在那株巨大菩提樹的枝葉間,沒入一顆湛青的菩提子中,再也沒有人能找到它的蹤跡。
慧真羅漢的這一篇《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說完後,小靈山山巔上還是一片群魔亂舞的樣子,往哪兒看都看不出往日諸位禪師和尚們的風度儀態。但上首石台下的一眾羅漢金剛也不在意,隻是垂目靜坐,任由他們瘋魔。
待到一種禪師和尚們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後,他們甚至來不及整理自己的儀態,伸手就著虛空快速比劃。
一道道金色佛光在他們指間流出,順著他們比劃的順序凝成一個個閃爍的金色文字,又一個個的飛落在他們座下蓮台的一瓣蓮瓣上,列成一段段文字,繼而成就一篇經文。
他們伸手在那鋪滿文字的蓮瓣上輕輕一揭,手上便多出了一本名為《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的佛經。
這般手段,讓才從佛理中迴過神來的恆真僧人看得瞠目結舌,隻能看著座下的蓮台發呆。
他本以為,受經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抄錄佛經而已,可萬萬沒想到,原來這受經是這般受法。
他可沒有這般手法,該怎麽辦?
正呆愣間,就見一位禪師捧著文房四寶穿過座座蓮台來到了他的身前,低唱一聲佛號後將手裏的文房四寶遞給了他。
恆真僧人連連道謝,自去抄經不提。
此時,淨涪也已經將這一部《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謄寫完成,正將佛經拿在手上細細查看,見狀,拿著眼角餘光瞥了上首閉目靜坐等待的慧真羅漢一眼。
但也隻一眼,淨涪便收迴了餘光,也收起他手上的那部經文,靜坐等待著下一位羅漢授經。
因著剩餘的羅漢金剛所授佛經不過平常,淨涪也隻是增添了自身積累,並沒有太大的增進。倒是他身邊的恆真僧人,幾乎每一場受經結束後,都可以觀察到他的進步。
恆真的進步如此明顯可怕,倒也很受小靈山山巔上的諸位禪師和尚待見,就連清篤和清顯這些妙音寺的禪師,不時斜眼看著恆真的目光裏都帶著欣喜和欣賞。
沒辦法,當年那八字警示還在耳邊。景浩界大劫將臨,他們佛門又得一位天賦出眾的弟子,實在是件大好事,如何能不讓他們歡喜?
倒是淨涪沒閑暇關注這等閑事,他將自己第一次謄寫的那部《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收起,重新謄寫了一部新的佛經夾雜在其他的佛經中交了上去。
如此,千佛法會第二環結束。
須知佛門經文非常微妙,即便都是同一篇經文同一個段落,由不同心境不同修為的僧眾抄錄下來,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更會有不同的妙用。所以在很多時候,佛門僧眾抄錄下來的佛經也能當作鎮邪降魔的無上法器。
因此,千佛法會的第二環受經,並不僅僅是由天靜寺挑選出來的某一位和尚或者沙彌將諸位佛門前輩在第一環所講經文記錄下來,而是由這小靈山山巔上的一眾僧眾抄寫記錄,一一整理過後,再分散至景浩界各寺藏經閣安放。
是以當鍾塔上的大鍾敲響,坐於上首的慧真羅漢再次變換佛印,又開始宣講《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小靈山山巔的僧眾或閉目靜聽,或準備開始謄寫。
淨涪將指間掐拿著的佛珠重新帶迴手腕上,正要開始謄寫,卻察覺到旁邊遞來的視線。他移過目光去,正迎上那恆真僧人的目光。他僵坐在蓮台上,明明手足無措,麵上卻不漏一星半點,就連淨涪察覺到他的目光看了過來,他也若無其事地衝著淨涪點頭笑了笑,便低垂下頭,錯開了視線去。
淨涪仔細地觀察了一番,才挪開了目光。不過是一個衡量,他就拿定了主意。於是他再次解下手腕上的佛珠,閉目聆聽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淨涪聽經漸至入神,也就不再注意那恆真僧人了。恆真僧人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小心地放鬆身體,也學著淨涪的模樣閉目聽經。
其實恆真僧人出身凡俗,雖然身無靈根,但也是自小剃度出家,潛心修行,更何況如今走遍萬裏山河,才入得天靜寺,有緣參加千佛法會,心性修持比起一般的佛門弟子還要強上幾分,理應不會如此局促才是。但無奈恆真僧人如今所在的地方乃是天下僧侶心目中的聖地天靜寺,參加的是天下僧侶隻在傳聞中的佛門至高盛會千佛法會,法會上正在授經的是已經登臨西方極樂淨土的羅漢金剛,身旁與他一同參加法會聽經的是佛門裏首屈一指的大德高僧,這等規格、這等情況,那就是他平日裏做夢也絕對夢不到的美景!如今他隻是稍稍出格幾分,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了。
幸而恆真僧人的心性修持、佛學境界都擺在那兒,不過是一會兒,他便完全沉浸在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中所講述的佛門妙理去了,完全忘了這身外的諸般瑣事了。
慧真羅漢宣講《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之所以會出乎一眾羅漢金剛的意料,令他們驚訝莫名,完全摸不著頭腦的原因,其實就在於這經文中所描述的大乘佛法和景浩界佛門一貫修持的理論極其不符。
早先就有言,景浩界佛門自初創開始,其核心理念歸屬於淨土宗,主將虔誠信奉我佛,主旨便是一個“信”。除“信”之外,再無其他。然則這景浩界中,也隻有他們這些已經登臨了西方極樂淨土,和極樂淨土裏的其他羅漢、金剛乃至菩薩佛陀交流過後,才明白佛門中除了“信”之外,還有太多太多其他妙法。而與其他妙法相比,“信”又差了太多。
他們這些專注於“信”的僧侶,一路虔誠修持其實不算錯,但因為當初二祖慧真羅漢得到的佛門傳承本就不完整,兼之還有二祖本身的謀劃,他們前方的路狹窄得僅能看見一道光。
所以實際上所有出現在千佛法會上的羅漢金剛都心知肚明,現如今的他們甚至可以被稱為小道,和外道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也正因如此,《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這一篇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景浩界佛門撥亂反正第一塊基石的經文,對恆真僧人而言,就是那大旱之後久逢的救命甘霖。
恆真僧人沉浸在經文妙理中,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經文中的微妙佛理。他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也不禁心生疑惑:什麽才是大乘法呢?
恆真僧人收獲匪淺,淨涪也不逞多讓,更是遠勝於他,就連這小靈山山巔上的一眾禪師和尚,或許也比不上淨涪這一次的收獲。
於佛門而言,淨涪上一世的魔道修持乃至這一世的心魔修持統統都可以被歸納到外道。無論是上一世的天魔道修持還是這一世的心魔修持,淨涪的境界都算不上淺薄低微。這些修行境界,如今都成了淨涪叩問大乘佛法的敲門磚,成了淨涪佛門修行道路上的一塊塊基石。
單純的一張白紙染上一種色彩或許很純粹,但未免太過單薄,而若早已染上黑色的白紙再度翻轉重新染上顏色,與之前相比,就會厚重許多。而現如今,淨涪就是這樣的情況。尤其是,他此刻並不僅僅隻有他自己在努力。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淨涪懷中安放著的那枚記載著一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貝葉禪經微微顫動,禪經表麵更有一道道金色佛光流轉。這樣的動靜其實不小,然而在場的所有人,包括修為最高的正在上方講經的慧真羅漢和此刻距離淨涪最近也應該最敏感的恆真僧人,卻都沒有察覺。照舊講經的講經,聽經的聽經,沉迷非常。
淨涪正聽著這一段經文,說來也巧,慧真羅漢正又說到那一段“幻化非相,空非執持,夢本體空,如陽焰故,影像無色,虛假不實,如是所見,乃至一切事皆如幻如化如夢如影,當如是見”,心中正有所悟,忽然眼前一轉,整個人又出現在了一群羅漢比丘之中。
這群羅漢比丘最中央,坐了一尊佛陀,淨涪定睛看去,正是世尊。而此時世尊正在授經說法。
淨涪心中一定,以為隻是這一段經文講述的佛理與這片貝葉禪經中記載的那一小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述的佛理相通,故而觸動禪經,引他入座,便也沒有多想,認真聽經。
這一聽,淨涪便再也沒有心力去聽那《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了。他近乎是聽著世尊將那一小段經文一個字一個字慢慢道來,又淡淡化開,暈染出一種經曆百劫千生,六道流轉磨練而覺性不壞的妙智慧。
淨涪隻覺眼前一亮,紫色的無量智慧光在識海中顫動清鳴,竟有一股無與倫比的喜悅自心底湧出,讓他欣喜若狂間不覺淚流滿麵。
按說淨涪聽經之時忽然淚流滿麵本該極其怪異,必定惹人注目才是。但此刻聽經之時,有著怪異異像的不僅僅是淨涪一人。這小靈山山巔上密密麻麻坐滿了禪師和尚,如今他們全都專心聽經,又將經中講述妙理與己身修持相印證,自然有人大徹大悟,茅塞頓開,也有人困惑叢生,瓶頸突起,故而手舞足蹈者有之,頓足慨歎者有之,嚎啕大哭者更有之。
像淨涪這樣沉默著淚流滿麵的,也不過就是其中的一個罷了,完全能夠說得上泯然眾人,又有什麽值得人注目?
此時沉浸在微妙經文中的諸位禪師和尚乃至上首的羅漢金剛,就連那菩提樹下空蕩蕩的石台上忽然亮起的金光也沒注意到,更何況是淨涪這一個小小的沙彌?
一小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已,不過寥寥百餘字,世尊講完也沒花了多少功夫。待到這一小段經文講完,淨涪還沉浸在那大喜悅之中呢,就已經被送出禪經外了。
待到淨涪被送出禪經,那道在石台蒲團上升騰而起的金色佛光便也悄然無聲地消失在那株巨大菩提樹的枝葉間,沒入一顆湛青的菩提子中,再也沒有人能找到它的蹤跡。
慧真羅漢的這一篇《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說完後,小靈山山巔上還是一片群魔亂舞的樣子,往哪兒看都看不出往日諸位禪師和尚們的風度儀態。但上首石台下的一眾羅漢金剛也不在意,隻是垂目靜坐,任由他們瘋魔。
待到一種禪師和尚們自己慢慢平靜下來後,他們甚至來不及整理自己的儀態,伸手就著虛空快速比劃。
一道道金色佛光在他們指間流出,順著他們比劃的順序凝成一個個閃爍的金色文字,又一個個的飛落在他們座下蓮台的一瓣蓮瓣上,列成一段段文字,繼而成就一篇經文。
他們伸手在那鋪滿文字的蓮瓣上輕輕一揭,手上便多出了一本名為《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的佛經。
這般手段,讓才從佛理中迴過神來的恆真僧人看得瞠目結舌,隻能看著座下的蓮台發呆。
他本以為,受經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抄錄佛經而已,可萬萬沒想到,原來這受經是這般受法。
他可沒有這般手法,該怎麽辦?
正呆愣間,就見一位禪師捧著文房四寶穿過座座蓮台來到了他的身前,低唱一聲佛號後將手裏的文房四寶遞給了他。
恆真僧人連連道謝,自去抄經不提。
此時,淨涪也已經將這一部《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謄寫完成,正將佛經拿在手上細細查看,見狀,拿著眼角餘光瞥了上首閉目靜坐等待的慧真羅漢一眼。
但也隻一眼,淨涪便收迴了餘光,也收起他手上的那部經文,靜坐等待著下一位羅漢授經。
因著剩餘的羅漢金剛所授佛經不過平常,淨涪也隻是增添了自身積累,並沒有太大的增進。倒是他身邊的恆真僧人,幾乎每一場受經結束後,都可以觀察到他的進步。
恆真的進步如此明顯可怕,倒也很受小靈山山巔上的諸位禪師和尚待見,就連清篤和清顯這些妙音寺的禪師,不時斜眼看著恆真的目光裏都帶著欣喜和欣賞。
沒辦法,當年那八字警示還在耳邊。景浩界大劫將臨,他們佛門又得一位天賦出眾的弟子,實在是件大好事,如何能不讓他們歡喜?
倒是淨涪沒閑暇關注這等閑事,他將自己第一次謄寫的那部《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收起,重新謄寫了一部新的佛經夾雜在其他的佛經中交了上去。
如此,千佛法會第二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