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尊佛陀虛影浮現,魔身仔細觀察了半響,終於放下心來。
“還好還好,不過隻是一道虛影而已,還沒到佛身凝實的地步......”
可說是這樣說,他麵上語氣也都是輕鬆,但魔身心頭卻真真切切地壓上了一塊巨石。
眼下看這佛身不過是一道虛影,除了麵目身量之外,其他的壓根看不清楚,更別說實體了。但到得淨涪十顆舍利凝結,佛身洗淬凝練,可顯放於外之後,它又有另一個響當當的名號,是謂金身。
在外人眼裏,佛家修持之道完全可以籠統概括為凝舍利、結金身。僅僅從這一點來看,便能理解金身對佛門弟子的重要性。那已經不僅僅是他們衛道護法的*門大手段了,它甚至還是他們佛門修持的無上佛果之一。
可這些對魔身而言都是等閑,它忌憚的卻更是佛身對它的克製。心魔最善窺視人心,掌控心靈漏洞,最愛把玩人心。但佛修卻講放下,擅長調理因果,正正克製魔修。而諸魔道中被佛修壓製得最慘的,還要算心魔。
如今佛身一出,雖然不過僅僅是一道虛影,遠未到佛身凝實,外放於體的地步,但魔身此刻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卻都已經感到了一陣陣不適。
幸而這樣的感覺剛剛傳來,一直籠罩著魔身像大山一樣鎮壓著它不讓它妄動的紫色光膜,卻也散發出淡淡的毫光,將那佛光的淨化洗煉攔了下來,護持著魔身不受侵擾。
魔身看了看這層光膜,心中嗤笑了一聲。
無量大智慧光啊,生靈的本性靈光......
本尊果然算無遺策,居然凝練了這無量大智慧光。有它在,無論是已經凝實的魔身還是僅僅隻有一道虛影的佛身,日後再怎麽修持,和本尊的心性偏移,也影響不到本尊分毫......
難怪,明明參禪修佛十年不到,舍利凝練好幾顆不說,居然連佛身都能夠顯現出來了。這修煉速度,比他當年修行天魔道也不逞多讓了。
它能夠早早成形,除了因為淨涪修行的心魔道至高功法之外,還得益於淨涪上一輩子的遺澤。跟著他轉世的至純魔氣被它吞了不說,當年皇甫成因一生經曆而引出的繁多心念更成為了它最佳的養料,正因為這樣,它才能有如今的功果。
而早在它自混沌中清醒,見到對麵的那半邊識海的時候,便明了自己日後的處境。
對麵那個被佛光照耀得簡直刺眼的地界,就是自己日後克星的地盤。
本來還想著它出現的時間還遠著,卻沒想到,它才剛剛在本尊麵前現身,那家夥也跟著出現了。
果然像它想象中的一樣討厭......
魔身沒有心情再去看後續結果,往後退了一步。僅僅一步,它便退出了紫色光膜的範圍,迴到了被黑色魔氣籠罩的右邊識海。
完全沒有預料中的艱難,魔身感受著周身陡然被卸下重壓後久違的輕鬆,在魔氣源源不絕的補充下,它剛剛被淨涪本尊牽連而受傷的身體轉眼就恢複如常。它最後眼神複雜地掃視了一眼還在凝神注目著佛身的淨涪本尊,如同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隱入無邊的魔氣之中,再無蹤跡可尋。
淨涪卻不理會魔身,他隻目光專注地凝望著手上的那尊寶塔,以及結跏趺坐在寶塔上空的那尊尚且不過一道虛影的佛身。
佛身不愧是佛門金身的初始形態,佛身一出,那半邊混亂的識海就像是被按下了停止鍵一樣,時間、空間刹那停滯,連同識海中因聽聞諸位佛門大德傳道而顯現的佛陀、觀音等像也都木人一樣立在半空。
這半邊識海之中,能夠不受影響的,也就隻剩下了淨涪本尊和此刻的那一尊佛身。
佛身見此,眼瞼虛虛垂落,遮住那雙比之淨涪本尊還要平靜漠然的雙眼,雙手如串花蝴蝶一樣,掐出九九八十一道手印,隨即手印一收,結阿彌陀佛根本印。
手印結定,一點靈光自佛身眉心之處點亮,瞬息間光芒大盛,遍照這半邊識海,柔和而堅定地取代佛光,成為這半邊識海的唯一光亮。
靈光普照之地,一切扭曲的、破碎的、支離的、猙獰的、兇狠的,無論佛光、金花、梵音禪唱,或是佛陀觀音,全都恢複根本麵貌。
如今出現在淨涪本尊和佛身眼前的這半邊識海世界,又成了往日令人一見便心生向往的靈山勝景,哪還看出剛才的混亂境況?
如此,事情可算是完成了一部分。
淨涪放開手中的寶塔,任由它懸在半空中,自己盤膝作於下方,手結與佛身一模一樣的阿彌陀佛根本印,閉目觀照,任由佛身動作。
佛身結印趺坐,眼瞼不動,形容如同佛龕中端坐的佛陀。而這半邊識海中,攪渾了昔日識海平靜,造成方才那般混亂異像的一眾佛陀觀音卻都以它為中心在四處結跏趺坐,又有陣陣梵音禪唱再度自識海之中響起。
細聽其音,細探其根,這些梵音禪唱竟全都出自那日法會上諸佛門大德。他們那日所論述的禪經、所辯論的法理,都在這一刻、在這裏,一一重現。
梵音法理出得諸位佛陀觀音之口,便在空中化作一個個閃爍著金璨佛光的鬥大梵文,環繞在半空那尊佛身周遭,演化微妙佛理。
這些都是那諸位大德禪師所悟的精妙義理,放在哪裏都是極其難得的傳承,足以讓人欣喜若狂,難以自抑。尤其是對如今還隻有一道虛影的佛身而言,隻要吸納消化了這些義理,它虛淡的身影立時就能凝實幾分。效果立杆見影,絕無虛假。
可無論是淨涪本尊,抑或是佛身,他們甚至連睫毛都沒有一分顫動,照舊靜坐不語。
淨涪本尊和佛身不動,那些梵文便在這半邊識海中鋪展開來。初初不過是百八十字,後來有了一千八百字,再得後來,這些梵文竟然將這半個識海淹沒成了字海。
除卻諸位佛陀觀音身周的三尺範圍之內、佛身八尺範圍之內和淨涪本尊一丈之內,這佛身靈光普照之地,全都被梵文所占領,找不到一絲一毫的空隙。
這些梵文還想著往識海的另一邊擴張,卻沒等到魔身動手,就被那道紫色的無量大智慧光攔了下來,半寸越界不得。
過不了那到界限,一眾梵文隻能委委屈屈地擠在一起,甚至連它們演化出來的微妙佛理,也都是相互拚湊著的,看著就很有幾分可憐的樣子。
可這也僅僅隻是開始而已。
圍繞著佛身趺坐的一眾佛陀觀音仍在滔滔不絕地開口說法,梵文不斷增加,妙理更是一演再演。哪怕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微妙佛理的演化還是絲毫不亂,分毫不錯。
可這樣又如何?淨涪的識海麵積算在同輩修士而言,那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哪怕是左天行,也隻是和他相差伯仲而已。這樣廣闊的識海空間,即使隻有一半歸屬於佛身,也絕難容納這麽多的梵文和妙理異像。
地方空間不夠,往外擴張不行,源頭不斷,那就隻能廝殺了。
幾乎沒過多久,這些梵文和佛理就開始了相互比拚。而在情理之中的,它們的拚鬥,也不過就是一場場辯論而已。
一時間,這半邊識海竟成了另一個小法會。
淨涪本尊和佛身俱都靜坐不動,任由它們動作。
單看如今不斷飄向佛身融入佛身的梵文便知,他們絕不像他們表麵上的那般空閑。事實上,此刻接管佛身的,掌控這半邊識海的,正是如今盤坐下方入定觀照的淨涪本尊。在這半邊識海裏,哪怕是毫厘的變動,都在淨涪的掌控之中。
他看似不動,卻完全掌控著這半邊識海裏的一切。這場小法會的節奏、內容,也都隨著他的心意展開,又隨著他的心意結束。
也因此,幾乎是每時每刻,淨涪都在重新梳整著這些佛門妙理。合適的,收納,不合適的,舍棄,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就那樣日複一日地在淨涪的忙碌中渡過。
眼看著時間一日一日地走,千佛法會日也快要到臨,天靜寺已經收拾整理妥當,自家的小師侄卻還在閉關,清篤禪師還能自在地出門訪友,每日修持,清顯禪師卻少了幾分清淨,心中生出了點煩悶。
終有一日,他叫住了又要出門的清篤禪師:“清篤師兄。”
清篤禪師停了下來,對著難得加了重音喚他的清顯禪師眨了眨眼睛,摸著自己長長的白須笑問道:“師弟,你是有什麽事麽?”
清顯禪師待要惱怒,卻又看見清篤禪師那雙帶著笑意的眼睛,怒火不知怎麽的就消了下去。
他雙手合十,對著清篤禪師彎身一禮:“多謝師兄。”
清篤禪師搖搖手,端正了神色道:“且安心,且安心。淨涪他有分寸的。如果實在來不及,便是緣分不到罷了......”
清顯禪師一愕,立時便知自己哪處疏忽了。如果僅僅隻是那場小法會都讓淨涪耗費了這許多時日和心神,那這規模更大、研討更深的千佛法會,不更讓他難以承受?
悟通這個關節,清顯禪師的臉霎時就白了。而他當日沒有想到這一點,何嚐不是他修行未到?
清顯禪師又再向清篤禪師彎身作禮,謝過清篤禪師。
清篤禪師笑看著他,再問道:“如果師弟沒事了,那師兄就去了?”
清顯禪師點了點頭,看著清篤禪師笑著走出禪院,他迴頭又看了淨涪的禪房一眼,轉身入了法堂,在佛龕前坐下,敲著身前木魚,淨心誦讀經文。
木魚聲、誦經聲,在這個午後,響徹了整個禪院。
“還好還好,不過隻是一道虛影而已,還沒到佛身凝實的地步......”
可說是這樣說,他麵上語氣也都是輕鬆,但魔身心頭卻真真切切地壓上了一塊巨石。
眼下看這佛身不過是一道虛影,除了麵目身量之外,其他的壓根看不清楚,更別說實體了。但到得淨涪十顆舍利凝結,佛身洗淬凝練,可顯放於外之後,它又有另一個響當當的名號,是謂金身。
在外人眼裏,佛家修持之道完全可以籠統概括為凝舍利、結金身。僅僅從這一點來看,便能理解金身對佛門弟子的重要性。那已經不僅僅是他們衛道護法的*門大手段了,它甚至還是他們佛門修持的無上佛果之一。
可這些對魔身而言都是等閑,它忌憚的卻更是佛身對它的克製。心魔最善窺視人心,掌控心靈漏洞,最愛把玩人心。但佛修卻講放下,擅長調理因果,正正克製魔修。而諸魔道中被佛修壓製得最慘的,還要算心魔。
如今佛身一出,雖然不過僅僅是一道虛影,遠未到佛身凝實,外放於體的地步,但魔身此刻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卻都已經感到了一陣陣不適。
幸而這樣的感覺剛剛傳來,一直籠罩著魔身像大山一樣鎮壓著它不讓它妄動的紫色光膜,卻也散發出淡淡的毫光,將那佛光的淨化洗煉攔了下來,護持著魔身不受侵擾。
魔身看了看這層光膜,心中嗤笑了一聲。
無量大智慧光啊,生靈的本性靈光......
本尊果然算無遺策,居然凝練了這無量大智慧光。有它在,無論是已經凝實的魔身還是僅僅隻有一道虛影的佛身,日後再怎麽修持,和本尊的心性偏移,也影響不到本尊分毫......
難怪,明明參禪修佛十年不到,舍利凝練好幾顆不說,居然連佛身都能夠顯現出來了。這修煉速度,比他當年修行天魔道也不逞多讓了。
它能夠早早成形,除了因為淨涪修行的心魔道至高功法之外,還得益於淨涪上一輩子的遺澤。跟著他轉世的至純魔氣被它吞了不說,當年皇甫成因一生經曆而引出的繁多心念更成為了它最佳的養料,正因為這樣,它才能有如今的功果。
而早在它自混沌中清醒,見到對麵的那半邊識海的時候,便明了自己日後的處境。
對麵那個被佛光照耀得簡直刺眼的地界,就是自己日後克星的地盤。
本來還想著它出現的時間還遠著,卻沒想到,它才剛剛在本尊麵前現身,那家夥也跟著出現了。
果然像它想象中的一樣討厭......
魔身沒有心情再去看後續結果,往後退了一步。僅僅一步,它便退出了紫色光膜的範圍,迴到了被黑色魔氣籠罩的右邊識海。
完全沒有預料中的艱難,魔身感受著周身陡然被卸下重壓後久違的輕鬆,在魔氣源源不絕的補充下,它剛剛被淨涪本尊牽連而受傷的身體轉眼就恢複如常。它最後眼神複雜地掃視了一眼還在凝神注目著佛身的淨涪本尊,如同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隱入無邊的魔氣之中,再無蹤跡可尋。
淨涪卻不理會魔身,他隻目光專注地凝望著手上的那尊寶塔,以及結跏趺坐在寶塔上空的那尊尚且不過一道虛影的佛身。
佛身不愧是佛門金身的初始形態,佛身一出,那半邊混亂的識海就像是被按下了停止鍵一樣,時間、空間刹那停滯,連同識海中因聽聞諸位佛門大德傳道而顯現的佛陀、觀音等像也都木人一樣立在半空。
這半邊識海之中,能夠不受影響的,也就隻剩下了淨涪本尊和此刻的那一尊佛身。
佛身見此,眼瞼虛虛垂落,遮住那雙比之淨涪本尊還要平靜漠然的雙眼,雙手如串花蝴蝶一樣,掐出九九八十一道手印,隨即手印一收,結阿彌陀佛根本印。
手印結定,一點靈光自佛身眉心之處點亮,瞬息間光芒大盛,遍照這半邊識海,柔和而堅定地取代佛光,成為這半邊識海的唯一光亮。
靈光普照之地,一切扭曲的、破碎的、支離的、猙獰的、兇狠的,無論佛光、金花、梵音禪唱,或是佛陀觀音,全都恢複根本麵貌。
如今出現在淨涪本尊和佛身眼前的這半邊識海世界,又成了往日令人一見便心生向往的靈山勝景,哪還看出剛才的混亂境況?
如此,事情可算是完成了一部分。
淨涪放開手中的寶塔,任由它懸在半空中,自己盤膝作於下方,手結與佛身一模一樣的阿彌陀佛根本印,閉目觀照,任由佛身動作。
佛身結印趺坐,眼瞼不動,形容如同佛龕中端坐的佛陀。而這半邊識海中,攪渾了昔日識海平靜,造成方才那般混亂異像的一眾佛陀觀音卻都以它為中心在四處結跏趺坐,又有陣陣梵音禪唱再度自識海之中響起。
細聽其音,細探其根,這些梵音禪唱竟全都出自那日法會上諸佛門大德。他們那日所論述的禪經、所辯論的法理,都在這一刻、在這裏,一一重現。
梵音法理出得諸位佛陀觀音之口,便在空中化作一個個閃爍著金璨佛光的鬥大梵文,環繞在半空那尊佛身周遭,演化微妙佛理。
這些都是那諸位大德禪師所悟的精妙義理,放在哪裏都是極其難得的傳承,足以讓人欣喜若狂,難以自抑。尤其是對如今還隻有一道虛影的佛身而言,隻要吸納消化了這些義理,它虛淡的身影立時就能凝實幾分。效果立杆見影,絕無虛假。
可無論是淨涪本尊,抑或是佛身,他們甚至連睫毛都沒有一分顫動,照舊靜坐不語。
淨涪本尊和佛身不動,那些梵文便在這半邊識海中鋪展開來。初初不過是百八十字,後來有了一千八百字,再得後來,這些梵文竟然將這半個識海淹沒成了字海。
除卻諸位佛陀觀音身周的三尺範圍之內、佛身八尺範圍之內和淨涪本尊一丈之內,這佛身靈光普照之地,全都被梵文所占領,找不到一絲一毫的空隙。
這些梵文還想著往識海的另一邊擴張,卻沒等到魔身動手,就被那道紫色的無量大智慧光攔了下來,半寸越界不得。
過不了那到界限,一眾梵文隻能委委屈屈地擠在一起,甚至連它們演化出來的微妙佛理,也都是相互拚湊著的,看著就很有幾分可憐的樣子。
可這也僅僅隻是開始而已。
圍繞著佛身趺坐的一眾佛陀觀音仍在滔滔不絕地開口說法,梵文不斷增加,妙理更是一演再演。哪怕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微妙佛理的演化還是絲毫不亂,分毫不錯。
可這樣又如何?淨涪的識海麵積算在同輩修士而言,那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哪怕是左天行,也隻是和他相差伯仲而已。這樣廣闊的識海空間,即使隻有一半歸屬於佛身,也絕難容納這麽多的梵文和妙理異像。
地方空間不夠,往外擴張不行,源頭不斷,那就隻能廝殺了。
幾乎沒過多久,這些梵文和佛理就開始了相互比拚。而在情理之中的,它們的拚鬥,也不過就是一場場辯論而已。
一時間,這半邊識海竟成了另一個小法會。
淨涪本尊和佛身俱都靜坐不動,任由它們動作。
單看如今不斷飄向佛身融入佛身的梵文便知,他們絕不像他們表麵上的那般空閑。事實上,此刻接管佛身的,掌控這半邊識海的,正是如今盤坐下方入定觀照的淨涪本尊。在這半邊識海裏,哪怕是毫厘的變動,都在淨涪的掌控之中。
他看似不動,卻完全掌控著這半邊識海裏的一切。這場小法會的節奏、內容,也都隨著他的心意展開,又隨著他的心意結束。
也因此,幾乎是每時每刻,淨涪都在重新梳整著這些佛門妙理。合適的,收納,不合適的,舍棄,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就那樣日複一日地在淨涪的忙碌中渡過。
眼看著時間一日一日地走,千佛法會日也快要到臨,天靜寺已經收拾整理妥當,自家的小師侄卻還在閉關,清篤禪師還能自在地出門訪友,每日修持,清顯禪師卻少了幾分清淨,心中生出了點煩悶。
終有一日,他叫住了又要出門的清篤禪師:“清篤師兄。”
清篤禪師停了下來,對著難得加了重音喚他的清顯禪師眨了眨眼睛,摸著自己長長的白須笑問道:“師弟,你是有什麽事麽?”
清顯禪師待要惱怒,卻又看見清篤禪師那雙帶著笑意的眼睛,怒火不知怎麽的就消了下去。
他雙手合十,對著清篤禪師彎身一禮:“多謝師兄。”
清篤禪師搖搖手,端正了神色道:“且安心,且安心。淨涪他有分寸的。如果實在來不及,便是緣分不到罷了......”
清顯禪師一愕,立時便知自己哪處疏忽了。如果僅僅隻是那場小法會都讓淨涪耗費了這許多時日和心神,那這規模更大、研討更深的千佛法會,不更讓他難以承受?
悟通這個關節,清顯禪師的臉霎時就白了。而他當日沒有想到這一點,何嚐不是他修行未到?
清顯禪師又再向清篤禪師彎身作禮,謝過清篤禪師。
清篤禪師笑看著他,再問道:“如果師弟沒事了,那師兄就去了?”
清顯禪師點了點頭,看著清篤禪師笑著走出禪院,他迴頭又看了淨涪的禪房一眼,轉身入了法堂,在佛龕前坐下,敲著身前木魚,淨心誦讀經文。
木魚聲、誦經聲,在這個午後,響徹了整個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