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平安在迴去的路上又遇上了燕軍圍追堵截,驍勇善戰的平將軍勢單力孤,抵抗不過,隻好放棄給攻城大軍報信的念頭,掉頭向西南方逃命,逃到了真定。而北平城外的十幾萬攻城南軍,對鄭村壩的大潰敗一無所知,直到氣勢洶洶的燕軍撲到了北平城下,和朱高熾率領出城策應的守城燕軍一起內外夾擊,將這些被大將軍遺棄了的措手不及的南軍將士打得落花流水。逃出命來的南軍在俞通淵、瞿能等人的帶領下,一路逃到了真定,然後隨同平安一起從真定撤迴了德州。
沈若寥跟著盛庸一起逃迴德州,一路上又陸續撿起了不少逃亡的士兵,其中有很多盛庸和平安失散的部下。到了滄州,他們又意外地碰上了失蹤了良久的陳暉;他帶出去的一萬騎兵已經所剩無幾,陳將軍本人腿部也受了槍傷。大家一道狼狽不堪地往德州逃去,一麵不斷收集掉隊失散的南軍士兵。
進入德州高高的城牆之中,逃亡的南軍將士才找迴了一些安全感。大將軍李景隆果然已經在德州了,見到沈若寥安然無恙,大大鬆了口氣,當即就要找人護送監軍大人迴京師,被沈若寥再三推辭,說和大軍同進退,他才作罷。
清點人數之後得知,南軍北平一役總共喪失了十萬兵力。損兵潰敗,比起真定一役要慘重得多。好在這迴總算是沒再把左右副將搭進去,南軍幾員大將還都平安無事,除了陳暉受了點兒傷。
李景隆上來就責問陳暉轉到哪兒去了,為什麽遲遲不歸;明明知道白河水深流急,為什麽偏偏要渡河,白白損失了不計其數的精銳騎兵。
陳暉無奈地解釋道:“大將軍有所不知,我部初三日繞過白河時,白河尚且水流湍急洶湧,不可渡過。後來初四日,末將發現了燕軍十六萬人在野地裏留下的行進痕跡,這才知道與燕軍走岔了,立刻掉頭追趕,趕到白河岸邊時,發現白河竟然在一夜之間完全凍成了堅冰,而燕軍十六萬人已經全部渡過了白河,燕將陳亨和陳珪正在河西岸列陣等我過河來戰。可是就在末將率眾渡河的時候,不料堅冰忽然融化,一潰千裏,我部眾溺死無算。燕軍乘人之危,又給我們以殘酷打擊,所以致此慘敗。非是陳暉魯莽逞能,實乃天佑反王也。”
李景隆聞言,沉默片刻,又問:
“我軍從鄭村壩撤退,為什麽沒有人去北平報信?你們都顧著自己逃命了是不是,把攻城的兄弟們都扔下不管了?如果有人去報信,俞侯爺和瞿將軍手下也不至於有如此慘重的傷亡。”
盛庸沒有說話;何福、吳傑也沒有說話。沈若寥在一邊暗歎李大將軍真是不夠厚道,明明戰場之上他是第一個逃跑的,把所有四十多萬大軍都扔下不管,此刻又把責任推卸到別人頭上了。他也沒有說話。
隻有平安忍不住說道:“大將軍,末將當時與盛將軍一起殺出燕軍重圍,由盛將軍護送監軍大人南撤,末將確實折迴頭打算去北平城下報信,可是末將身邊隻剩下十幾騎人馬,根本衝不過燕軍的陣地去,隻好撤迴了真定。大將軍早早撤退,也不告訴我們一聲,大家都是措手不及,誰也怪不著誰。”
這番話隻能把李景隆激怒。李大將軍登時目光如炬,直視著平安,冷冷說道:
“平將軍,我還沒問你呢,陣前與你的故主燕王相見,不知心裏是如何一番滋味啊?燕王的舊部遍布北方大地,你平將軍不也是其中一個麽?你的騎兵部在營外與燕軍打頭陣,被他朵顏三衛衝得土崩瓦解,不足為奇,不過平將軍依然毫發無傷地逃了出來,手下還有這麽多的將士一並跟了出來,可見燕王對你還是十分關照的了。”
平安的臉上顏色大變,朗聲問道:“大將軍話中有話;平安問心無愧,還請大將軍不妨直說,是不是懷疑我平安通敵,與反王裏應外合?”
李景隆安靜地說道:“通敵,那倒也不至於;想來我的麾下,應該不會有人如此大膽。隻不過,陣前相見,燕王曾經對你推心置腹,恩重如山,你有意放他一馬也是在情在理,反過來,他也放你一馬,更是自然而然了。”
眼見著平安就要爆炸,沈若寥慌忙插嘴道:
“大將軍此言差矣;如果大將軍因為平將軍曾經是燕王舊部,就懷疑平將軍立場不夠堅定,那不是叫我沈若寥沒臉再跟這兒呆下去了嗎?大將軍心裏又是怎麽看我的呢?”
何福也在一旁圓場道:“平將軍和大將軍也是一家人,平將軍忠勇可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大將軍也是一時焦慮,有口無心,平將軍也萬萬不必往心裏去。”
李景隆沉默片刻,輕輕歎了口氣,道:
“罷了,這北平一役,眾將一心,大家都打得很艱難;如果不是北方嚴冬酷寒,燕賊又屢屢突襲,老奸巨猾,不至有此敗。大家都好好休息一段時日,待我向天子上奏,須得再調人馬,這一迴,恐怕要勞動武定侯郭英的大駕了,等到湊齊他六七十萬兵力,來年春天大舉北伐,必成勝算。”
兩天之後,李景隆給天子寫了一封報告,敘述了整個北平戰役的經過,差人送到了京師。大將軍在報告中輕描淡寫地寫道,由於眾將士“不習北平苦寒,小戰不利,故迴師德州,期以明年合兵大舉,其克有勝”,請“聖上毋憂”。朱允炆接報閱畢,便下旨大將軍可屯兵德州,要李景隆在德州休整,同時傳旨沈若寥迴朝報告,歇息數月。
沈若寥跟著盛庸一起逃迴德州,一路上又陸續撿起了不少逃亡的士兵,其中有很多盛庸和平安失散的部下。到了滄州,他們又意外地碰上了失蹤了良久的陳暉;他帶出去的一萬騎兵已經所剩無幾,陳將軍本人腿部也受了槍傷。大家一道狼狽不堪地往德州逃去,一麵不斷收集掉隊失散的南軍士兵。
進入德州高高的城牆之中,逃亡的南軍將士才找迴了一些安全感。大將軍李景隆果然已經在德州了,見到沈若寥安然無恙,大大鬆了口氣,當即就要找人護送監軍大人迴京師,被沈若寥再三推辭,說和大軍同進退,他才作罷。
清點人數之後得知,南軍北平一役總共喪失了十萬兵力。損兵潰敗,比起真定一役要慘重得多。好在這迴總算是沒再把左右副將搭進去,南軍幾員大將還都平安無事,除了陳暉受了點兒傷。
李景隆上來就責問陳暉轉到哪兒去了,為什麽遲遲不歸;明明知道白河水深流急,為什麽偏偏要渡河,白白損失了不計其數的精銳騎兵。
陳暉無奈地解釋道:“大將軍有所不知,我部初三日繞過白河時,白河尚且水流湍急洶湧,不可渡過。後來初四日,末將發現了燕軍十六萬人在野地裏留下的行進痕跡,這才知道與燕軍走岔了,立刻掉頭追趕,趕到白河岸邊時,發現白河竟然在一夜之間完全凍成了堅冰,而燕軍十六萬人已經全部渡過了白河,燕將陳亨和陳珪正在河西岸列陣等我過河來戰。可是就在末將率眾渡河的時候,不料堅冰忽然融化,一潰千裏,我部眾溺死無算。燕軍乘人之危,又給我們以殘酷打擊,所以致此慘敗。非是陳暉魯莽逞能,實乃天佑反王也。”
李景隆聞言,沉默片刻,又問:
“我軍從鄭村壩撤退,為什麽沒有人去北平報信?你們都顧著自己逃命了是不是,把攻城的兄弟們都扔下不管了?如果有人去報信,俞侯爺和瞿將軍手下也不至於有如此慘重的傷亡。”
盛庸沒有說話;何福、吳傑也沒有說話。沈若寥在一邊暗歎李大將軍真是不夠厚道,明明戰場之上他是第一個逃跑的,把所有四十多萬大軍都扔下不管,此刻又把責任推卸到別人頭上了。他也沒有說話。
隻有平安忍不住說道:“大將軍,末將當時與盛將軍一起殺出燕軍重圍,由盛將軍護送監軍大人南撤,末將確實折迴頭打算去北平城下報信,可是末將身邊隻剩下十幾騎人馬,根本衝不過燕軍的陣地去,隻好撤迴了真定。大將軍早早撤退,也不告訴我們一聲,大家都是措手不及,誰也怪不著誰。”
這番話隻能把李景隆激怒。李大將軍登時目光如炬,直視著平安,冷冷說道:
“平將軍,我還沒問你呢,陣前與你的故主燕王相見,不知心裏是如何一番滋味啊?燕王的舊部遍布北方大地,你平將軍不也是其中一個麽?你的騎兵部在營外與燕軍打頭陣,被他朵顏三衛衝得土崩瓦解,不足為奇,不過平將軍依然毫發無傷地逃了出來,手下還有這麽多的將士一並跟了出來,可見燕王對你還是十分關照的了。”
平安的臉上顏色大變,朗聲問道:“大將軍話中有話;平安問心無愧,還請大將軍不妨直說,是不是懷疑我平安通敵,與反王裏應外合?”
李景隆安靜地說道:“通敵,那倒也不至於;想來我的麾下,應該不會有人如此大膽。隻不過,陣前相見,燕王曾經對你推心置腹,恩重如山,你有意放他一馬也是在情在理,反過來,他也放你一馬,更是自然而然了。”
眼見著平安就要爆炸,沈若寥慌忙插嘴道:
“大將軍此言差矣;如果大將軍因為平將軍曾經是燕王舊部,就懷疑平將軍立場不夠堅定,那不是叫我沈若寥沒臉再跟這兒呆下去了嗎?大將軍心裏又是怎麽看我的呢?”
何福也在一旁圓場道:“平將軍和大將軍也是一家人,平將軍忠勇可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大將軍也是一時焦慮,有口無心,平將軍也萬萬不必往心裏去。”
李景隆沉默片刻,輕輕歎了口氣,道:
“罷了,這北平一役,眾將一心,大家都打得很艱難;如果不是北方嚴冬酷寒,燕賊又屢屢突襲,老奸巨猾,不至有此敗。大家都好好休息一段時日,待我向天子上奏,須得再調人馬,這一迴,恐怕要勞動武定侯郭英的大駕了,等到湊齊他六七十萬兵力,來年春天大舉北伐,必成勝算。”
兩天之後,李景隆給天子寫了一封報告,敘述了整個北平戰役的經過,差人送到了京師。大將軍在報告中輕描淡寫地寫道,由於眾將士“不習北平苦寒,小戰不利,故迴師德州,期以明年合兵大舉,其克有勝”,請“聖上毋憂”。朱允炆接報閱畢,便下旨大將軍可屯兵德州,要李景隆在德州休整,同時傳旨沈若寥迴朝報告,歇息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