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
看著這封書信最後落款的名字,周大人不禁愣住了。
難道這就是那個被傳為天下第一聰明的葉楓?
傳聞中他不是已經死在秦皇陵之中了嗎?
難道這是有人假冒他的名號寫的這封書信?
周大人並不認識更加沒有見過葉楓,自然無法從書信的字跡上看出這是否是葉楓的親筆,不過對於這封書信的真實性,他心中還是充滿了懷疑。
傳聞之中的葉楓是那樣一個為氣任俠,仗劍江湖的一身正氣的人物,如今怎麽會為了些許錢財而成為了這留書的大盜?
再說了,這曾家雖然在這清平縣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首富,可是就他家的這點家產,其實大多不過是些地產店鋪,沒有多少現銀,這也能打動像葉楓這樣的人物?
如果葉楓當真是個貪財之人,就算他果真從秦皇陵之中死裏逃生,幸存了下來,想那秦皇陵之中藏有多少財富寶藏,隨便拿上幾樣都是無價之寶,這小小一個曾家的財富如何能與之相提並論?
他又怎麽會選擇了這曾家作為目標?
可是周大人手中的書信上又分明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那麽就隻能有一種解釋了。
假設這書信不是有人冒名頂替所作的話,那麽眼前的這個曾家,這個曾員外,一定還藏著什麽更大的秘密,除了眾所周知的財富之外,他一定還有什麽更重要的寶貝,才會引起像葉楓這樣人物的注意。
一旁的曾員外看著周大人盯著手中的書信,陷入了沉思,感到有些奇怪,小心翼翼的輕聲問道:“大人,大人可是識得這留書之人?”
周大人的思緒被從沉思之中喚醒,連忙搖了搖頭。
他這是實話,他與葉楓的確並不相識,隻不過以葉楓如今的名氣,外麵的茶樓酒肆都在流傳著關於他的種種傳說,而曾員外卻好像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看來他的確是很久沒有踏出過家門了。
周大人又看了一遍這書信,隱約的感覺有些奇怪,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曾翁可曾留意到,這心中提到了一個人,叫做馮明禮的,此人曾翁可認識啊?”
曾員外完全不假思索的立即搖頭否認道:“在下並不識得此人,從未聽說過。”
他的神態堅決,周大人望著他的雙眼心中暗自冷笑著。
這曾員外否認得太快了,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反而說明了他說的一定是假話。
像曾員外這樣歲數的人,又走南闖北經商多年,所見過的人定然有許許多多,有一些人記不得姓名,原本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是他剛才卻毫不猶豫,連正常人應該有的迴想也沒有,而是斬釘截鐵的立馬否認,這樣的反應,隻能說明這個答案是他早就已經想好了的。
可是,他又為什麽要刻意否認他與這個什麽馮明禮之間的關係呢?
周大人並非江湖中人,自然也沒有聽說過什麽“天下十把劍”,更不知道“君子劍”馮明禮的名頭,隻不過隱約之中,他感到這個曾員外的身上果然還藏著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是既然曾員外如今不願意提起,他也就不好再繼續追問下去。
想了想,周大人開口問道:“如今曾翁對此有何應對之策?”
曾員外說道:“這賊子說他後日將來取寶,距今還有兩日之期,老朽已經讓犬子不惜重金,去遍請這清平縣附近有名的武林高手,前來守護家宅。老朽縱使是手無縛雞之力,也決不願束手待斃,乖乖的為這賊子獻上家財,無論如何也要拚上一拚。”
周大人點點頭,以曾員外這老吝嗇鬼的脾性,這倒是正常的反應。
他又問道:“曾翁既然已有安排,希望官府如何相助?”
曾員外說道:“老朽希望大人屆時也
能派遣衙門中的捕快前來,一則是為了抓捕這大膽的賊人,如果不幸鬧出了人命什麽的,也可以做個見證。”
說這話的時候,曾員外的老臉之上竟然隱隱浮現出了一股子殺氣。
周大人點點頭,口裏說著“這是官府本職之事,豈敢推辭”,心裏卻又是一陣冷笑。
看來這曾員外早已做好了安排,並不慌亂,之所以他選擇報官,恐怕也隻是為了一旦出了人命,能夠有官府見證,可以免責而已。
真是個老狐狸!
隻不過周大人還是感覺有一點奇怪,這曾員外看起來似乎胸有成竹,信心滿滿,他怎麽就能那麽肯定他重金聘請的這些個所謂的“武林高手”們,就一定能夠勝過這個留書的大膽賊人?
老實說,由於清平縣一向以來都太平無事,就清平縣衙門之中的那幾個捕快,隻不過也就是充充門麵而已,尋常要捉拿一些小偷小摸之人,還勉強能用,要說對付這江洋大盜之類的人物,完全就派不上用場。
清平縣乃是個小地方,附近的這些個名聲在外的所謂“武林高手”們,充其量也就是會點粗淺武功的半桶水之輩,真正有本事的早就出去闖蕩江湖,揚名立萬去了。
要想依靠這些人與這個名滿天下的“葉楓”鬥,隻怕還遠遠不是人家的對手。
既然對方敢於提前留書,還留給了你足夠的準備時間,想必定然是有些本事,有恃無恐的,這曾員外又是哪兒來的這滿滿的自信?
見周大人一口應允下來,曾員外滿麵喜色,連聲道謝。
這倒讓周大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連連擺手說道:“本官今日隻不過是機緣湊巧,適逢其會,再說,這都是官府分內之事,理當如此,不必言謝。”
曾員外頓了頓,這周大人既然說是“適逢其會”,那麽想必今日前來絕非是為了這留書的賊人而來的,自然也絕對不會是心血來潮,來探望他曾員外的。
那麽,周大人今日的忽然造訪,就一定有著其他的原因。
遲疑了一下,他終於還是開口問了出來。
周大人原本覺得曾家遭逢此等大事,正不知該如何開口詢問其小兒子之事,既然曾員外率先開口相問,也就毫不隱瞞的把何老太的命案,和聽說的關於何老太的女兒和曾家小兒子的婚事說了一遍。
聽完周大人的講述,曾員外歎了口氣說道:“這何老太的不幸老朽也略有耳聞,實在是人間慘事啊!大人所聽說的也沒有錯,之前老朽也的確與何老太商量好了將她的兒女配與我家小兒為妻,連日期都已議定,想不到,卻發生了這樣的慘事!”
見曾員外對此並不隱瞞,周大人也就接著詢問起了這曾家與何老太之間的關係。
曾員外想了想說道:“說起來我們家與何老太相識也有十餘年了,這何老太其實是挺能幹的一個人,不光是遠近聞名的穩婆,她織補衣物的手藝在城裏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十幾年來我家中的所有衣物全都是交予她所織補的。”
周大人點了點頭,心中卻在暗想,果然這越是有錢的人就越節儉,以曾家的財富,就算是日日穿新衣也絕對不算什麽事情,竟然十餘年來都還要穿織補過的舊衣裳,確實是有些想不到。
曾員外似乎看出了周大人的心思,臉上微微一紅道:“大人您也知道,我曾家在本地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織補衣物這迴事,傳揚出去多少也會有損顏麵,因而我家的衣物一直都是由何老太一人包辦了,為了讓她對外保密,所以多年來我曾家對她也一向出手毫不吝嗇,多有照顧。”
周大人心裏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如果當真如曾員外所說的是“毫不吝嗇”,“多有照顧”的話,何老太家何以會如此困難,兒子自小被送外做工。最後更是為了兒子赴京趕考,不惜出賣女兒?
曾員外沒有察覺到周大人臉色的異樣,繼續說道:“如此一來二去,我曾家與何老太也就漸漸熟絡了起來。說來也奇怪,這兩年來這何老太忽然像是轉了性子,變了個人一樣。”
“原本她這個人個性隨和,與世無爭,工錢給多給少也從不爭辯,可是這兩年卻變得錙銖必較起來,十分看重錢財,聽說她還把在外做工的兒子接迴身邊,請了先生來教他讀書,這定然是筆不小的花銷,想來這也是她忽然在乎錢財的原因了吧。”
“後來忽然有一天,她竟然主動來找老朽,提出願意將女兒嫁與我那小兒為妻,隻求一筆嫁妝,能夠送他兒子赴京趕考的費用。初聞此言,老朽當時也是吃了一驚。”
說到這裏,曾員外有些不好意思的忘了周大人一眼:“大人或許也應該聽說了,我家小兒自幼身體不好,患有疾病,老朽也心知肚明,實在是沒有哪家姑娘會願意下嫁小兒的。”
周大人微微點了點頭,這事他之前已經聽李嬸說起過了。隻不過這曾家小兒子卻並非什麽“身體不好”,“患有疾病”,而是根本就是一個白癡,一般說來的確是不會有什麽人家願意把女兒嫁與他為妻的。
曾員外歎息道:“此事老朽一直秘而不宣,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外麵對於我家小兒也早就有風言風語了。而何老太與我家來往多年,自然更是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因此當她提出這事的時候,老朽著實有些吃驚。”
“不過此事無論如何對於小兒而言都是樁天大的好事,那些嫁妝所需的些許錢財倒也不必計較了,因此老朽很痛快的就答應了這門親事,一切全都準備妥當了,就等著她家女兒過門之期了,卻不料,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他長歎道:“原本還指望著衝衝喜,借著成親之事會對小兒的病情有所幫助,如今看來是小兒無福,與何家女兒沒有緣分了。”
聽完曾員外的話,周大人沉默了。
他講得十分懇切,似乎應該是實情。
如此看來,這樁婚事並非曾家仗著財勢欺壓,強行逼著要迎娶何老太的女兒,恰恰相反,這樁婚事卻是何老太主動首先提出來的。
她竟然心甘情願的要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推入火坑?
虎毒不食子,這是什麽樣的母親啊?
難道隻是為了能夠送自己的兒子上京趕考?她這麽有把握自己的兒子一定能夠高中,金榜題名?
周大人是過來人,自然知道這天下間的莘莘學子們自幼飽讀詩書,擠破了腦袋如過江之鯽般上京趕考,一個個全都想要鯉魚躍龍門,光宗耀祖。
他也知道這些考生需要經過多少考驗,這初試,會試,殿試,一層層的選拔之路到底有多麽的艱辛困難,許多滿腹經綸的學子窮其一生,到了皓皓白首尚且無法如願,這個半路出家,隻讀了兩年書的一個窮小子如何就能夠輕易高中?
沉吟了片刻,他開口對曾員外問道:“這何老太的兒子可是自幼天賦異稟,才名遠播,的確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曾員外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這小子打小就被送去外麵學徒,根本沒有念過書,扁擔倒了也不認識是個一字,談何才名?就這樣的人,臨時抱佛腳讀了兩年書就想要金榜高中,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周大人也深有同感,歎道:“那這個何老太卻又為何忽然無論如何也要送她兒子赴京趕考呢?”
曾員外也表示不解:“誰知道呢?自打兩年前她就像是鬼迷了心竅,鐵了心一定要送她的兒子赴京趕考,好像一定可以高中一樣。”
鬼迷了心竅?周大人心中歎息著。
因為這個鬼迷心竅,何老太不單單害了自己的女兒,害了小鐵匠,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丟掉了。
這還真的是一件咄咄怪事!
看著這封書信最後落款的名字,周大人不禁愣住了。
難道這就是那個被傳為天下第一聰明的葉楓?
傳聞中他不是已經死在秦皇陵之中了嗎?
難道這是有人假冒他的名號寫的這封書信?
周大人並不認識更加沒有見過葉楓,自然無法從書信的字跡上看出這是否是葉楓的親筆,不過對於這封書信的真實性,他心中還是充滿了懷疑。
傳聞之中的葉楓是那樣一個為氣任俠,仗劍江湖的一身正氣的人物,如今怎麽會為了些許錢財而成為了這留書的大盜?
再說了,這曾家雖然在這清平縣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首富,可是就他家的這點家產,其實大多不過是些地產店鋪,沒有多少現銀,這也能打動像葉楓這樣的人物?
如果葉楓當真是個貪財之人,就算他果真從秦皇陵之中死裏逃生,幸存了下來,想那秦皇陵之中藏有多少財富寶藏,隨便拿上幾樣都是無價之寶,這小小一個曾家的財富如何能與之相提並論?
他又怎麽會選擇了這曾家作為目標?
可是周大人手中的書信上又分明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那麽就隻能有一種解釋了。
假設這書信不是有人冒名頂替所作的話,那麽眼前的這個曾家,這個曾員外,一定還藏著什麽更大的秘密,除了眾所周知的財富之外,他一定還有什麽更重要的寶貝,才會引起像葉楓這樣人物的注意。
一旁的曾員外看著周大人盯著手中的書信,陷入了沉思,感到有些奇怪,小心翼翼的輕聲問道:“大人,大人可是識得這留書之人?”
周大人的思緒被從沉思之中喚醒,連忙搖了搖頭。
他這是實話,他與葉楓的確並不相識,隻不過以葉楓如今的名氣,外麵的茶樓酒肆都在流傳著關於他的種種傳說,而曾員外卻好像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看來他的確是很久沒有踏出過家門了。
周大人又看了一遍這書信,隱約的感覺有些奇怪,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曾翁可曾留意到,這心中提到了一個人,叫做馮明禮的,此人曾翁可認識啊?”
曾員外完全不假思索的立即搖頭否認道:“在下並不識得此人,從未聽說過。”
他的神態堅決,周大人望著他的雙眼心中暗自冷笑著。
這曾員外否認得太快了,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反而說明了他說的一定是假話。
像曾員外這樣歲數的人,又走南闖北經商多年,所見過的人定然有許許多多,有一些人記不得姓名,原本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是他剛才卻毫不猶豫,連正常人應該有的迴想也沒有,而是斬釘截鐵的立馬否認,這樣的反應,隻能說明這個答案是他早就已經想好了的。
可是,他又為什麽要刻意否認他與這個什麽馮明禮之間的關係呢?
周大人並非江湖中人,自然也沒有聽說過什麽“天下十把劍”,更不知道“君子劍”馮明禮的名頭,隻不過隱約之中,他感到這個曾員外的身上果然還藏著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是既然曾員外如今不願意提起,他也就不好再繼續追問下去。
想了想,周大人開口問道:“如今曾翁對此有何應對之策?”
曾員外說道:“這賊子說他後日將來取寶,距今還有兩日之期,老朽已經讓犬子不惜重金,去遍請這清平縣附近有名的武林高手,前來守護家宅。老朽縱使是手無縛雞之力,也決不願束手待斃,乖乖的為這賊子獻上家財,無論如何也要拚上一拚。”
周大人點點頭,以曾員外這老吝嗇鬼的脾性,這倒是正常的反應。
他又問道:“曾翁既然已有安排,希望官府如何相助?”
曾員外說道:“老朽希望大人屆時也
能派遣衙門中的捕快前來,一則是為了抓捕這大膽的賊人,如果不幸鬧出了人命什麽的,也可以做個見證。”
說這話的時候,曾員外的老臉之上竟然隱隱浮現出了一股子殺氣。
周大人點點頭,口裏說著“這是官府本職之事,豈敢推辭”,心裏卻又是一陣冷笑。
看來這曾員外早已做好了安排,並不慌亂,之所以他選擇報官,恐怕也隻是為了一旦出了人命,能夠有官府見證,可以免責而已。
真是個老狐狸!
隻不過周大人還是感覺有一點奇怪,這曾員外看起來似乎胸有成竹,信心滿滿,他怎麽就能那麽肯定他重金聘請的這些個所謂的“武林高手”們,就一定能夠勝過這個留書的大膽賊人?
老實說,由於清平縣一向以來都太平無事,就清平縣衙門之中的那幾個捕快,隻不過也就是充充門麵而已,尋常要捉拿一些小偷小摸之人,還勉強能用,要說對付這江洋大盜之類的人物,完全就派不上用場。
清平縣乃是個小地方,附近的這些個名聲在外的所謂“武林高手”們,充其量也就是會點粗淺武功的半桶水之輩,真正有本事的早就出去闖蕩江湖,揚名立萬去了。
要想依靠這些人與這個名滿天下的“葉楓”鬥,隻怕還遠遠不是人家的對手。
既然對方敢於提前留書,還留給了你足夠的準備時間,想必定然是有些本事,有恃無恐的,這曾員外又是哪兒來的這滿滿的自信?
見周大人一口應允下來,曾員外滿麵喜色,連聲道謝。
這倒讓周大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連連擺手說道:“本官今日隻不過是機緣湊巧,適逢其會,再說,這都是官府分內之事,理當如此,不必言謝。”
曾員外頓了頓,這周大人既然說是“適逢其會”,那麽想必今日前來絕非是為了這留書的賊人而來的,自然也絕對不會是心血來潮,來探望他曾員外的。
那麽,周大人今日的忽然造訪,就一定有著其他的原因。
遲疑了一下,他終於還是開口問了出來。
周大人原本覺得曾家遭逢此等大事,正不知該如何開口詢問其小兒子之事,既然曾員外率先開口相問,也就毫不隱瞞的把何老太的命案,和聽說的關於何老太的女兒和曾家小兒子的婚事說了一遍。
聽完周大人的講述,曾員外歎了口氣說道:“這何老太的不幸老朽也略有耳聞,實在是人間慘事啊!大人所聽說的也沒有錯,之前老朽也的確與何老太商量好了將她的兒女配與我家小兒為妻,連日期都已議定,想不到,卻發生了這樣的慘事!”
見曾員外對此並不隱瞞,周大人也就接著詢問起了這曾家與何老太之間的關係。
曾員外想了想說道:“說起來我們家與何老太相識也有十餘年了,這何老太其實是挺能幹的一個人,不光是遠近聞名的穩婆,她織補衣物的手藝在城裏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十幾年來我家中的所有衣物全都是交予她所織補的。”
周大人點了點頭,心中卻在暗想,果然這越是有錢的人就越節儉,以曾家的財富,就算是日日穿新衣也絕對不算什麽事情,竟然十餘年來都還要穿織補過的舊衣裳,確實是有些想不到。
曾員外似乎看出了周大人的心思,臉上微微一紅道:“大人您也知道,我曾家在本地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織補衣物這迴事,傳揚出去多少也會有損顏麵,因而我家的衣物一直都是由何老太一人包辦了,為了讓她對外保密,所以多年來我曾家對她也一向出手毫不吝嗇,多有照顧。”
周大人心裏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如果當真如曾員外所說的是“毫不吝嗇”,“多有照顧”的話,何老太家何以會如此困難,兒子自小被送外做工。最後更是為了兒子赴京趕考,不惜出賣女兒?
曾員外沒有察覺到周大人臉色的異樣,繼續說道:“如此一來二去,我曾家與何老太也就漸漸熟絡了起來。說來也奇怪,這兩年來這何老太忽然像是轉了性子,變了個人一樣。”
“原本她這個人個性隨和,與世無爭,工錢給多給少也從不爭辯,可是這兩年卻變得錙銖必較起來,十分看重錢財,聽說她還把在外做工的兒子接迴身邊,請了先生來教他讀書,這定然是筆不小的花銷,想來這也是她忽然在乎錢財的原因了吧。”
“後來忽然有一天,她竟然主動來找老朽,提出願意將女兒嫁與我那小兒為妻,隻求一筆嫁妝,能夠送他兒子赴京趕考的費用。初聞此言,老朽當時也是吃了一驚。”
說到這裏,曾員外有些不好意思的忘了周大人一眼:“大人或許也應該聽說了,我家小兒自幼身體不好,患有疾病,老朽也心知肚明,實在是沒有哪家姑娘會願意下嫁小兒的。”
周大人微微點了點頭,這事他之前已經聽李嬸說起過了。隻不過這曾家小兒子卻並非什麽“身體不好”,“患有疾病”,而是根本就是一個白癡,一般說來的確是不會有什麽人家願意把女兒嫁與他為妻的。
曾員外歎息道:“此事老朽一直秘而不宣,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外麵對於我家小兒也早就有風言風語了。而何老太與我家來往多年,自然更是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因此當她提出這事的時候,老朽著實有些吃驚。”
“不過此事無論如何對於小兒而言都是樁天大的好事,那些嫁妝所需的些許錢財倒也不必計較了,因此老朽很痛快的就答應了這門親事,一切全都準備妥當了,就等著她家女兒過門之期了,卻不料,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他長歎道:“原本還指望著衝衝喜,借著成親之事會對小兒的病情有所幫助,如今看來是小兒無福,與何家女兒沒有緣分了。”
聽完曾員外的話,周大人沉默了。
他講得十分懇切,似乎應該是實情。
如此看來,這樁婚事並非曾家仗著財勢欺壓,強行逼著要迎娶何老太的女兒,恰恰相反,這樁婚事卻是何老太主動首先提出來的。
她竟然心甘情願的要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推入火坑?
虎毒不食子,這是什麽樣的母親啊?
難道隻是為了能夠送自己的兒子上京趕考?她這麽有把握自己的兒子一定能夠高中,金榜題名?
周大人是過來人,自然知道這天下間的莘莘學子們自幼飽讀詩書,擠破了腦袋如過江之鯽般上京趕考,一個個全都想要鯉魚躍龍門,光宗耀祖。
他也知道這些考生需要經過多少考驗,這初試,會試,殿試,一層層的選拔之路到底有多麽的艱辛困難,許多滿腹經綸的學子窮其一生,到了皓皓白首尚且無法如願,這個半路出家,隻讀了兩年書的一個窮小子如何就能夠輕易高中?
沉吟了片刻,他開口對曾員外問道:“這何老太的兒子可是自幼天賦異稟,才名遠播,的確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曾員外的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這小子打小就被送去外麵學徒,根本沒有念過書,扁擔倒了也不認識是個一字,談何才名?就這樣的人,臨時抱佛腳讀了兩年書就想要金榜高中,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周大人也深有同感,歎道:“那這個何老太卻又為何忽然無論如何也要送她兒子赴京趕考呢?”
曾員外也表示不解:“誰知道呢?自打兩年前她就像是鬼迷了心竅,鐵了心一定要送她的兒子赴京趕考,好像一定可以高中一樣。”
鬼迷了心竅?周大人心中歎息著。
因為這個鬼迷心竅,何老太不單單害了自己的女兒,害了小鐵匠,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丟掉了。
這還真的是一件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