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作某個決定,準備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似乎都有著某種崇高的,別有意義的理想,但其實,理想是其次,驅使人貫徹實行的,是內心真摯的感情。馬若月的咖啡室,也是隨著這分感情,才因而誕生的。
雖然“同&異”在根本上是仿照馬若月對那間已倒閉的咖啡室的印象設計,但除此以外,則有別於那間,甚至所有的咖啡室。客人的性取向,不過是其中一點特別的地方,而在馬若月眼中,倒很平常,其實並不特別。
作為商人的基本、主要目的,是賺錢,但也需要提供合乎價格,相應的,物有所值的產品和服務,不能糊弄、欺騙客人,以致失去誠信,結果吃虧,倒黴的還是營商者、老板自己。“同&異” 的食物,飲料的價錢,是一般咖啡室的三、四倍,不止食材的素質較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店裏工作的員工,他們無不擁有高學曆,是專業人士。因為能隨時聽取、獲得專業意見,客人不乏,這就是“同&異” 和客人之間的互惠互利,公平交易,自然,服務生的俊美,也是吸引人們光顧的原因之一。
開設“同&異” ,馬若月更多的,是為了追憶,因為他認識、理解到,一些堅持的希望,已由渺茫變為不可能,開咖啡室,算是一個對無可奈何的頑固抵擋、反抗,對感情,記憶的保存、銘記。整體來說,“同&異” 是馬若月對自己,以至對任何人,無論男女,老幼的同情和理解。
留下楊如,馬若月坐在車裏,他覺得奇怪,思考著自己當看見楊如以後的一舉一動,還有突然構思出來的計劃,想要做的事,或者,這一切都是對已經來不及的追悔莫及的一種彌補,希望最終還是能夠得償所願吧。
馬若月沒來得及等楊如把衣服換好,就被來電催促,出版社委派了別的編輯和他談長篇小說,寫作計劃的事。如果讓馬若月看見楊如西裝畢履的那副模樣,也許會禁不住一個擁抱,也許會以為眼前的就是他所認識、熟悉的張嘉衛。
接替工作的那位編輯可真糟糕,五官端正,儀表堂堂,衣著挺有品味的,馬若月看得出來,從頭到尾,甚至連那雙襪子也是名牌,可他也就奇怪,當個編輯能賺這麽多的工資,滿足這物欲嗎?
然而談起馬若月的長篇小說,那編輯卻好像一無所知,話不對題,大概是出版社臨時,隨便派個員工來商量,隻好將就。本來,馬若月是打算另找一間出版社,畢竟作家是月解,不愁找不到更好,更合適的,然而一想到張嘉衛多麽忠於、喜愛自己的工作,出版社對他的賞識,重用,才愛屋及烏,打消了念頭。他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談,與其說談,不如說是一連串沒有技巧的追問,追問這次長篇的題材啊,預計寫多少字,幾時完成、脫稿等等,馬若月邊迴答心裏邊想,怎麽年紀相若,幹的活兒都差不多,可兩人的分別,差異就那麽大呢?
自從馬若月開始發表長篇小說,張嘉衛就成為了他的固定編輯,專門為他服務,自然,以後的作品,也理所當然地交給張嘉衛,由該出版社出版。兩人的工作很忙,張嘉衛的編輯活兒從來不少,除了月解,還有許多作者,作家得聯係,查詢長篇的寫作情況,另外也需處理各種來稿,盡管迴家,也總是通宵達旦;至於馬若月,則在寫作以外,到處走一走,觀察采訪,搜集有意思的,成為他的題材。他們倆見麵的時候不多,主要是以電話聯係,聊幾句,或當張嘉衛關於小說,工作上有問題找馬若月的時候,兩人就會在出版社附近,即那間咖啡室見麵。見麵除了談公事,馬若月偶爾也會不其然地,似乎有心談論自己的家人,或此舉,是想讓張嘉衛多了解自己一點吧。
馬若月說,他對爸爸所僅存的一些好感,其實也早已消失得一幹二淨,那也是讓他堅定,堅決必需離開那個所謂的“家” 。
還記得那是禮拜天晚上,電視播放著電影《變形金剛》。馬若月一直忍受著他爸和妹邊看邊講話,討論故事,談論看法,快十二點,媽媽替家裏的貓鉸指甲,貓覺得害怕,自然就會咬人,爸爸多管閑事,上前阻止,也被貓咬了一口,就大發雷霆,邊吼著“敢咬我” 邊用拖鞋打貓。馬若月聽見貓的悲鳴,不忍心,馬上責備他爸。看電視的心情早被打擾,至此一掃而空,最後還是看不下去,馬若月故意轉台,立刻惹來他爸的不滿,兩人吵了起來。依稀記得,他爸的吠叫中,說了尊重,層次等話,馬若月一一作了反駁。試問人的個子比貓大那麽多,智力也比較高,卻連一隻貓的頑皮,本能反應也不理解,尊重不了,一味兒地打罵,給這樣對待了,這樣的家夥夠得上,還有資格談什麽尊重嗎?甚至連看電影的資格也沒有,電視院裏有知識,真懂禮貌的,就會靜靜看戲,從不多嘴,騷擾、影響別人。
然後,他爸就和媽談話,談話內容多是單方麵的推諉責任。說媽媽自小把兒子放在姥姥家,被受縱容,縱成如此脾氣。又談到自知沒錢供馬若月讀大學,才會選擇一所以工科為主的中學讓他升讀,學一門技藝,那時候馬若月才發現,原來這幾年來那麽痛苦,不愉快的中學生活,全拜自己爸爸,他的自私,偏執所賜、所害的。工人的子弟非得當個工人,或以為家裏沒錢,不富裕,經濟條件所限,就糟蹋,舍棄孩子繼續學習,求學的機會,這種思想,心胸的狹窄,不知害了多少熱愛學習,鍾情某一學科的孩子。
至於馬若月認為他爸,或真懂得所謂的人情世故,所以像老好人,家裏家外,麵部表情,神態截然不同,能裝慈祥,那個慈父模樣。但那難看,惡心,想吃人的嘴臉,損相,才是他爸較為真實的麵目吧?馬若月忘不了小時候媽媽的打和罵,不是埋怨馬若月的成績不好,就是把自己的各方麵和人家的孩子比較,馬若月童年時所接受,遭受的,不是言傳身教,而是比較,從罵懶惰到人身攻擊的侮辱教育,而對爸爸,記憶猶深的是,他一不高興的時候,就把菜心湯往馬若月從頭淋下,發脾氣,憤怒的時候,狠狠地對馬若月一頓打,打完以後,卻又往往深感抱歉,溫柔地撫摸著馬若月的頭,關心、問他疼不疼,既然如此,為什麽要打我呢?馬若月實在想不明白。
在家,若真要馬若月說在父母身上學到,看到什麽,那就肯定是本身的虛偽,自私自利,表裏,心口的並不如一。
“嘉衛你知道不,到現在我仍然可惜的,是未能把那出電影看完,知道結局怎麽樣。”
嘉衛拍一拍他的肩膀,像拍去了灰塵,傷感,又是微笑:“不要緊,以後我們重新再看一遍!”
“嘉衛,人的幼稚,愚蠢,會導致他一成不變,自以為是,像我爸,他對我,以至家,隻會講晦氣話,卻不曾為工作,學習努力,求進,他放棄自己,卻刻意把我局限。這都是他仗勢,仗著父親的身分,自恃過高,有恃無恐了,似乎一個家庭,隻有父權,其他人就無一個人應有的人權、他所有的自由似的。”
“的確,當道理遇上霸道,強權和獨裁的時候,據理力爭便成了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了。”
“所以,我爸隻顧把養活家人,這為人丈夫,父親的責任美化,講得多麽偉大。他就是一直庸俗地過日子,久而久之,潛移物化,連為人處事方麵他也變得俗不可耐。而對某些人,講理是沒用的,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們自作自受。而且,很多時候,講理就難免或多或少講到情分,不如法治幹脆、直接、到位!”
“喂,若月,我說,你真那麽恨你爸媽嗎?”
“可恨,也可愛,愛恨的糾纏似乎很難分開,隻是我不懂得表達感情,不懂得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況且,他們已愛了,關心、偏心其他人,我缺乏機會。”
“嗯,不過,也隻有當吵架的時候,雙方或某一方氣壞了,才能吐露,說出憋在心裏的所謂心底話、真心話,某意義上,這不也是好事嗎?”
“這是對那些偽善的人而言吧?”
“當然不是!”
“嘉衛,你可真比我樂觀多了,”
張嘉衛伸手,和馬若月打勾勾,注視著他說道:“或許正因如此,我們的關係才這麽好,除了作者和編輯,還能成為朋友,不是嗎”
馬若月點點頭,高興地笑了。
“若月,別的不說,像而今的文學界,許多人倒都不覺得高處不勝寒,反而寫過一兩篇也不管好不好,是否出色的文章,小說,就心高氣傲,以至文壇上有經驗,資曆的名作家之流,也覺得高處未算高,最後,若不如其所願,就都認為自己是悲劇的主角,卻忘記了好些悲劇以至鬧劇的形成,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馬若月撇撇嘴,聽得出也明白這話的涵意,深意,隻是不情願一下子接受:“你是說,我不應該對家,家人的事自怨自艾嗎?”
出乎所料,張嘉衛使勁兒地搖頭:“我覺得,愛情怎麽樣偉大,多數也隻是會在小說劇本裏頭出現,而多數最終的結果,也是難逃悲劇。不是棒打鴛鴦,就是生離死別,陰陽相隔。而自以為懂得愛情的往往根本不懂,流於表麵,膚淺,可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心裏則似乎比任何人對愛情的感受都比較清楚,真實。如果說,缺乏親情,便應嚐試觀察,多寫、專寫愛情,愛情不應隻局限於男女,這種概括是不恰當的,親情,友情也是愛情之一,若月,你的愛情小說本來就寫得不錯,我想,從寫作中,是能讓你從中逐漸領略到何謂愛情,因為它是無形,也可以是有形的,相信我,努力於愛情小說,以後定能創造成績,讀者以至於自己,也會很有幫助的!這其實也剛好是我今天想要跟你說的話呢!”
馬若月喝著咖啡,苦的,但略帶迴甘,再也沒有答話,沉默不語,反複咀嚼嘉衛所說的一言一語,字字鏗鏘有力,很有道理,都打動了自己的心了。
從張嘉衛所說的,他的身上,馬若月的思想再次成長,明白並理解,世間上沒有絕對的美麗,反之亦然。作為一個作家,在感受,體會之前,或更重要的,首先需要做的,是認清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事實和真相,那麽,才能歌頌或揭露,從反映,抒寫中期盼生活的美好以及其他。他也清楚,嘉衛猶如他在寫作,生活上的明燈,迷惘時虛心受教,接受嘉衛的指引。
半年前,經常到“同&異” 觀察,關於同性之間的題材不斷積累,馬若月愈來愈有種激動,想動筆寫一寫關於同性戀愛的故事,他好幾次就這個問題想跟嘉衛商量,終於敢開口提起這事,雖說嘉衛聽了以後,立場保持中立,然而語氣是平淡的,他說,現在不乏那些所謂的小白文什麽的,但都寫得俗套,乏味,流於故事性,失去應該存在的真實性,題材並非從現實積累、濃縮的,而隻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故事或者好看,既談不上文藝作品,更不要說有什麽樣的文學價值了。
嘉衛其實是了解,理解馬若月願意寫各種不同,多寫的心思,所以,他頓了頓,繼續說:“寫小說,劇本,凡屬於文學創作的,都觸及,源於生活,一切故事,題材,就需要取材現實的生活。當然,刻意去把別人的人生當作故事,淪為故事,這固然討厭,然而如果能用心感受,描述、寫下動人,真誠的故事,那麽我相信,讀者,曾有相似的經曆的人,是能理解,被作者的真情實意所感動的。”
馬若月明白,嘉衛的言下之意是,若不太了解,未摸清的,還是別著急,不要急著去寫,若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不良所寫出來的東西,就會缺乏靈魂,骨肉,小說人物立不起來,故事站不住腳,更談不上什麽意義了。當然,這是因為嘉衛毫不知道“同&異” ,才會這麽說。所以,諺語說得好,百看不如一摸,若要寫一個搬運工,還真得需要親自去勞動,搬幾天,從中休會搬運工的辛勞,工作時的心思,想法和感受。若力所能及,又不涉及法律,道德約束等客觀因素、問題,有可能就不妨親身嚐試、經曆一遍,這比站得遠遠的觀察,隻看見汗水,咬牙狀等表麵,可有意思,意義,獲益良多。讓馬若月開心的是,嘉衛依然如常地支持,鼓勵自己。
剛才和新編輯見麵的時候,馬若月並沒有怎麽提起,他不肯,不願意把自己正在構思的長篇小說講得一清二楚,許多細節仍在琢磨,未能清晰,落實。愛情複雜,被世俗歧視,鄙夷的愛情,能擁有、珍惜,維係的情和愛能夠繼續,難得之餘,更加複雜。每個國家,都殘存著它的民族裏或多或少的封建,可笑可悲的是,好些人的規行矩步,畫地為牢,也同時自私地囚禁了許多人的自由,對情愛的美好追求。執著於肉體,性別,某意義上,和階級觀念,重視、偏見身分無異。所謂枷鎖,身體上心靈上,從來都是別人,或旁人的毒害、影響下親手圍上,結果自我束縛,或活活勒死。隻是稍微說明,將會是一篇關於愛情的小說。其實,馬若月已打算以在“同&異” 的親身經曆,所見所聞為題材,去發展,敘述故事。
雖然“同&異”在根本上是仿照馬若月對那間已倒閉的咖啡室的印象設計,但除此以外,則有別於那間,甚至所有的咖啡室。客人的性取向,不過是其中一點特別的地方,而在馬若月眼中,倒很平常,其實並不特別。
作為商人的基本、主要目的,是賺錢,但也需要提供合乎價格,相應的,物有所值的產品和服務,不能糊弄、欺騙客人,以致失去誠信,結果吃虧,倒黴的還是營商者、老板自己。“同&異” 的食物,飲料的價錢,是一般咖啡室的三、四倍,不止食材的素質較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店裏工作的員工,他們無不擁有高學曆,是專業人士。因為能隨時聽取、獲得專業意見,客人不乏,這就是“同&異” 和客人之間的互惠互利,公平交易,自然,服務生的俊美,也是吸引人們光顧的原因之一。
開設“同&異” ,馬若月更多的,是為了追憶,因為他認識、理解到,一些堅持的希望,已由渺茫變為不可能,開咖啡室,算是一個對無可奈何的頑固抵擋、反抗,對感情,記憶的保存、銘記。整體來說,“同&異” 是馬若月對自己,以至對任何人,無論男女,老幼的同情和理解。
留下楊如,馬若月坐在車裏,他覺得奇怪,思考著自己當看見楊如以後的一舉一動,還有突然構思出來的計劃,想要做的事,或者,這一切都是對已經來不及的追悔莫及的一種彌補,希望最終還是能夠得償所願吧。
馬若月沒來得及等楊如把衣服換好,就被來電催促,出版社委派了別的編輯和他談長篇小說,寫作計劃的事。如果讓馬若月看見楊如西裝畢履的那副模樣,也許會禁不住一個擁抱,也許會以為眼前的就是他所認識、熟悉的張嘉衛。
接替工作的那位編輯可真糟糕,五官端正,儀表堂堂,衣著挺有品味的,馬若月看得出來,從頭到尾,甚至連那雙襪子也是名牌,可他也就奇怪,當個編輯能賺這麽多的工資,滿足這物欲嗎?
然而談起馬若月的長篇小說,那編輯卻好像一無所知,話不對題,大概是出版社臨時,隨便派個員工來商量,隻好將就。本來,馬若月是打算另找一間出版社,畢竟作家是月解,不愁找不到更好,更合適的,然而一想到張嘉衛多麽忠於、喜愛自己的工作,出版社對他的賞識,重用,才愛屋及烏,打消了念頭。他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談,與其說談,不如說是一連串沒有技巧的追問,追問這次長篇的題材啊,預計寫多少字,幾時完成、脫稿等等,馬若月邊迴答心裏邊想,怎麽年紀相若,幹的活兒都差不多,可兩人的分別,差異就那麽大呢?
自從馬若月開始發表長篇小說,張嘉衛就成為了他的固定編輯,專門為他服務,自然,以後的作品,也理所當然地交給張嘉衛,由該出版社出版。兩人的工作很忙,張嘉衛的編輯活兒從來不少,除了月解,還有許多作者,作家得聯係,查詢長篇的寫作情況,另外也需處理各種來稿,盡管迴家,也總是通宵達旦;至於馬若月,則在寫作以外,到處走一走,觀察采訪,搜集有意思的,成為他的題材。他們倆見麵的時候不多,主要是以電話聯係,聊幾句,或當張嘉衛關於小說,工作上有問題找馬若月的時候,兩人就會在出版社附近,即那間咖啡室見麵。見麵除了談公事,馬若月偶爾也會不其然地,似乎有心談論自己的家人,或此舉,是想讓張嘉衛多了解自己一點吧。
馬若月說,他對爸爸所僅存的一些好感,其實也早已消失得一幹二淨,那也是讓他堅定,堅決必需離開那個所謂的“家” 。
還記得那是禮拜天晚上,電視播放著電影《變形金剛》。馬若月一直忍受著他爸和妹邊看邊講話,討論故事,談論看法,快十二點,媽媽替家裏的貓鉸指甲,貓覺得害怕,自然就會咬人,爸爸多管閑事,上前阻止,也被貓咬了一口,就大發雷霆,邊吼著“敢咬我” 邊用拖鞋打貓。馬若月聽見貓的悲鳴,不忍心,馬上責備他爸。看電視的心情早被打擾,至此一掃而空,最後還是看不下去,馬若月故意轉台,立刻惹來他爸的不滿,兩人吵了起來。依稀記得,他爸的吠叫中,說了尊重,層次等話,馬若月一一作了反駁。試問人的個子比貓大那麽多,智力也比較高,卻連一隻貓的頑皮,本能反應也不理解,尊重不了,一味兒地打罵,給這樣對待了,這樣的家夥夠得上,還有資格談什麽尊重嗎?甚至連看電影的資格也沒有,電視院裏有知識,真懂禮貌的,就會靜靜看戲,從不多嘴,騷擾、影響別人。
然後,他爸就和媽談話,談話內容多是單方麵的推諉責任。說媽媽自小把兒子放在姥姥家,被受縱容,縱成如此脾氣。又談到自知沒錢供馬若月讀大學,才會選擇一所以工科為主的中學讓他升讀,學一門技藝,那時候馬若月才發現,原來這幾年來那麽痛苦,不愉快的中學生活,全拜自己爸爸,他的自私,偏執所賜、所害的。工人的子弟非得當個工人,或以為家裏沒錢,不富裕,經濟條件所限,就糟蹋,舍棄孩子繼續學習,求學的機會,這種思想,心胸的狹窄,不知害了多少熱愛學習,鍾情某一學科的孩子。
至於馬若月認為他爸,或真懂得所謂的人情世故,所以像老好人,家裏家外,麵部表情,神態截然不同,能裝慈祥,那個慈父模樣。但那難看,惡心,想吃人的嘴臉,損相,才是他爸較為真實的麵目吧?馬若月忘不了小時候媽媽的打和罵,不是埋怨馬若月的成績不好,就是把自己的各方麵和人家的孩子比較,馬若月童年時所接受,遭受的,不是言傳身教,而是比較,從罵懶惰到人身攻擊的侮辱教育,而對爸爸,記憶猶深的是,他一不高興的時候,就把菜心湯往馬若月從頭淋下,發脾氣,憤怒的時候,狠狠地對馬若月一頓打,打完以後,卻又往往深感抱歉,溫柔地撫摸著馬若月的頭,關心、問他疼不疼,既然如此,為什麽要打我呢?馬若月實在想不明白。
在家,若真要馬若月說在父母身上學到,看到什麽,那就肯定是本身的虛偽,自私自利,表裏,心口的並不如一。
“嘉衛你知道不,到現在我仍然可惜的,是未能把那出電影看完,知道結局怎麽樣。”
嘉衛拍一拍他的肩膀,像拍去了灰塵,傷感,又是微笑:“不要緊,以後我們重新再看一遍!”
“嘉衛,人的幼稚,愚蠢,會導致他一成不變,自以為是,像我爸,他對我,以至家,隻會講晦氣話,卻不曾為工作,學習努力,求進,他放棄自己,卻刻意把我局限。這都是他仗勢,仗著父親的身分,自恃過高,有恃無恐了,似乎一個家庭,隻有父權,其他人就無一個人應有的人權、他所有的自由似的。”
“的確,當道理遇上霸道,強權和獨裁的時候,據理力爭便成了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了。”
“所以,我爸隻顧把養活家人,這為人丈夫,父親的責任美化,講得多麽偉大。他就是一直庸俗地過日子,久而久之,潛移物化,連為人處事方麵他也變得俗不可耐。而對某些人,講理是沒用的,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們自作自受。而且,很多時候,講理就難免或多或少講到情分,不如法治幹脆、直接、到位!”
“喂,若月,我說,你真那麽恨你爸媽嗎?”
“可恨,也可愛,愛恨的糾纏似乎很難分開,隻是我不懂得表達感情,不懂得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況且,他們已愛了,關心、偏心其他人,我缺乏機會。”
“嗯,不過,也隻有當吵架的時候,雙方或某一方氣壞了,才能吐露,說出憋在心裏的所謂心底話、真心話,某意義上,這不也是好事嗎?”
“這是對那些偽善的人而言吧?”
“當然不是!”
“嘉衛,你可真比我樂觀多了,”
張嘉衛伸手,和馬若月打勾勾,注視著他說道:“或許正因如此,我們的關係才這麽好,除了作者和編輯,還能成為朋友,不是嗎”
馬若月點點頭,高興地笑了。
“若月,別的不說,像而今的文學界,許多人倒都不覺得高處不勝寒,反而寫過一兩篇也不管好不好,是否出色的文章,小說,就心高氣傲,以至文壇上有經驗,資曆的名作家之流,也覺得高處未算高,最後,若不如其所願,就都認為自己是悲劇的主角,卻忘記了好些悲劇以至鬧劇的形成,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馬若月撇撇嘴,聽得出也明白這話的涵意,深意,隻是不情願一下子接受:“你是說,我不應該對家,家人的事自怨自艾嗎?”
出乎所料,張嘉衛使勁兒地搖頭:“我覺得,愛情怎麽樣偉大,多數也隻是會在小說劇本裏頭出現,而多數最終的結果,也是難逃悲劇。不是棒打鴛鴦,就是生離死別,陰陽相隔。而自以為懂得愛情的往往根本不懂,流於表麵,膚淺,可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心裏則似乎比任何人對愛情的感受都比較清楚,真實。如果說,缺乏親情,便應嚐試觀察,多寫、專寫愛情,愛情不應隻局限於男女,這種概括是不恰當的,親情,友情也是愛情之一,若月,你的愛情小說本來就寫得不錯,我想,從寫作中,是能讓你從中逐漸領略到何謂愛情,因為它是無形,也可以是有形的,相信我,努力於愛情小說,以後定能創造成績,讀者以至於自己,也會很有幫助的!這其實也剛好是我今天想要跟你說的話呢!”
馬若月喝著咖啡,苦的,但略帶迴甘,再也沒有答話,沉默不語,反複咀嚼嘉衛所說的一言一語,字字鏗鏘有力,很有道理,都打動了自己的心了。
從張嘉衛所說的,他的身上,馬若月的思想再次成長,明白並理解,世間上沒有絕對的美麗,反之亦然。作為一個作家,在感受,體會之前,或更重要的,首先需要做的,是認清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事實和真相,那麽,才能歌頌或揭露,從反映,抒寫中期盼生活的美好以及其他。他也清楚,嘉衛猶如他在寫作,生活上的明燈,迷惘時虛心受教,接受嘉衛的指引。
半年前,經常到“同&異” 觀察,關於同性之間的題材不斷積累,馬若月愈來愈有種激動,想動筆寫一寫關於同性戀愛的故事,他好幾次就這個問題想跟嘉衛商量,終於敢開口提起這事,雖說嘉衛聽了以後,立場保持中立,然而語氣是平淡的,他說,現在不乏那些所謂的小白文什麽的,但都寫得俗套,乏味,流於故事性,失去應該存在的真實性,題材並非從現實積累、濃縮的,而隻是天馬行空的想象,故事或者好看,既談不上文藝作品,更不要說有什麽樣的文學價值了。
嘉衛其實是了解,理解馬若月願意寫各種不同,多寫的心思,所以,他頓了頓,繼續說:“寫小說,劇本,凡屬於文學創作的,都觸及,源於生活,一切故事,題材,就需要取材現實的生活。當然,刻意去把別人的人生當作故事,淪為故事,這固然討厭,然而如果能用心感受,描述、寫下動人,真誠的故事,那麽我相信,讀者,曾有相似的經曆的人,是能理解,被作者的真情實意所感動的。”
馬若月明白,嘉衛的言下之意是,若不太了解,未摸清的,還是別著急,不要急著去寫,若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不良所寫出來的東西,就會缺乏靈魂,骨肉,小說人物立不起來,故事站不住腳,更談不上什麽意義了。當然,這是因為嘉衛毫不知道“同&異” ,才會這麽說。所以,諺語說得好,百看不如一摸,若要寫一個搬運工,還真得需要親自去勞動,搬幾天,從中休會搬運工的辛勞,工作時的心思,想法和感受。若力所能及,又不涉及法律,道德約束等客觀因素、問題,有可能就不妨親身嚐試、經曆一遍,這比站得遠遠的觀察,隻看見汗水,咬牙狀等表麵,可有意思,意義,獲益良多。讓馬若月開心的是,嘉衛依然如常地支持,鼓勵自己。
剛才和新編輯見麵的時候,馬若月並沒有怎麽提起,他不肯,不願意把自己正在構思的長篇小說講得一清二楚,許多細節仍在琢磨,未能清晰,落實。愛情複雜,被世俗歧視,鄙夷的愛情,能擁有、珍惜,維係的情和愛能夠繼續,難得之餘,更加複雜。每個國家,都殘存著它的民族裏或多或少的封建,可笑可悲的是,好些人的規行矩步,畫地為牢,也同時自私地囚禁了許多人的自由,對情愛的美好追求。執著於肉體,性別,某意義上,和階級觀念,重視、偏見身分無異。所謂枷鎖,身體上心靈上,從來都是別人,或旁人的毒害、影響下親手圍上,結果自我束縛,或活活勒死。隻是稍微說明,將會是一篇關於愛情的小說。其實,馬若月已打算以在“同&異” 的親身經曆,所見所聞為題材,去發展,敘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