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完這番話,見成若愚與眾人皆沉思不語,我又緩緩說道,「先生言自古宦臣皆貪瀆,卻是不假。但若非朝中百官皆出於私心不肯徵稅兩稅,陛下又何用倚靠宦臣?在下以為,當今陛下乃英明聖主,斷不會重蹈歷代宦官亂政之慘禍。先生和在座諸位,與其隻著眼於宦臣是否參與朝政,倒不如多為陛下和朝廷思慮,如何能解決外患內憂,而後使民富國強,永保萬民安康。」
成若愚此時深深蹙眉著意的看了我兩眼。我見眾人還都在愕然迴味我的話,遂向成若愚拱手道,「在下一番妄言,有辱先生清聽之處,還望恕罪。在下不敢打擾先生講學,請先生繼續罷。」
我已將要說的話說完,遂向他欠身一揖,示意阿升一道走出了書院,出了大門,耳聽書院中喧譁聲漸止,慎齋先生大約要重新講讀經義了。
我上馬準備離去,身後忽然傳來成若愚請我留步的聲音。我下馬迴首,果然是他追了出來,他蹙眉看了我良久,終於開口問道,「請問先生可是姓周?」
我對他頜首道是,並沒有絲毫猶豫。他瞭然一笑,對我相邀道,「今日匆匆一會,尚有許多未盡之言。周先生若不棄,愚請先生明日未時來書院一聚,暢談一番。不知先生可否賞光?」
「能得慎齋先生相邀,是在下的榮幸。」我欠身應了他的明日之約。我們相視之際,他對我微微一笑,而我亦看到了他的笑意中始終都有著一味謹慎與提防。
第七十九章 一顧功成
翌日未時,我應邀來至維揚書院,成若愚的家童將我引至後院一處幽靜之地。
我方知書院尚有如此雅致的一片開闊地,但見水竹幽茂,鬆桂香菊,敷紆繚繞。青鬆與山石之間,有一素樸之井亭,成若愚在亭中等候我,見到我,便起身相迎。
落座後,他令一名侍童擺設香案,安置好茶爐。另一侍童取了茶具,汲取井中清泉,碾碎茶末,燒沸泉水。當水呈蟹眼時便注入茶甌中點茶。待茶葉泡好後,分置於兩隻兔毫盞之中。
他微眯著雙眼,對我舉盞道,「愚不喜飲酒,常謂酒乃飽食而無為之物,平素惟好飲茶。周先生於內廷久侍茶道,想必對此物也深有研究。」
我含笑擺首。他一頓,繼續道,「愚觀周先生,亦是風雅而具才情之人,怎麽會隻眼盯著一個利字不放,而忘記聖人之仁教呢?」
「那麽先生樸素而無所求,又為何會願意充當官商之代言,為他們的利益奔走唿籲呢?」我笑著應他。
他撫須輕笑,沉吟片刻道,「當今陛下,銳意改革,果然不願做守成之主。愚當日曾勸先帝不可廢棄長幼之序,可惜先帝並沒有聽進去啊。」
我微笑勸他道,「天下之主,有能者居之。先生若這樣想,也許會釋然一些。」
他當即擺首,「所謂國本,關乎社稷天下,不可動搖。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謂之國本。君主不在於能或者賢,君若不賢不能,那麽還有宰執,有內閣,有群臣輔佐。而今這些人,陛下怕是一個都信不過了罷。所以,天下大事便都落在了周先生身上。」
「元承不敢做此想,亦不敢做此事。請先生相信,陛下不是一個會為奸佞小人所蠱惑的君主。」我望著他的眼睛,真誠言道。
他亦迴視我,肅然問道,「那麽周先生你呢?愚今日請你到此,便是想聽你一句實話。你迴京之日,會不會慫恿陛下查封愚講學之書院,甚至禁天下講學之所,禁所有對你不利之言論?」
聞言,我始知他心中所慮之事,遂鄭重向他告知我的想法,「先生請放心,元承絕不會這麽做。元承明白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如果因為先生言論反對我,便令行禁止,天下人將因此以為這是對講學的懲戒,從此閉口不談聖賢之道,國家正氣便會因此消耗。何況先生應該知道,陛下並非始皇,絕不會做焚書坑儒這類事。」
他見我說的真誠,亦不再糾纏於這個話題,隻淡淡一笑,復請我飲茶。
半晌他指著兔毫盞道,「周先生點茶的技藝想必很高妙罷?」
我迴答,「慚愧,國朝如今不尚團茶,內廷供奉的也多為散茶。故元承對此道甚為生疏。」
他笑而不語,想了一會,撚須道,「愚與周先生今日之論,正似北宋司馬光與王安石之爭,都是為一個利字。既然彼此都說不贏對方,不如我們也來仿效古人,鬥試一番茶藝如何?」
鬥茶是唐宋時期流行的雅玩方式,尤以宋人最好此道,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士大夫,鬥茶之風盛極一時。想必當年王安石或是司馬光亦精於此罷。
他召來童子,將銀茶碾,銀茶匙,錫湯瓶並建州龍團勝雪茶一一設下。
我無奈,隻得全力應戰,屏心靜氣令心目之中唯有茶事。我用茶碾細篩團茶,又溫過茶盞,耳中專注的聽著湯瓶中煮水的聲音。待瓶中水煎熟,我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盞中調做膏狀,然後執起湯瓶沿盞壁注湯。一邊注湯,一邊用茶匙擊拂。
茶譜雲,茶匙要重,擊拂有力。故我擊拂時在手上又多加了一份力,少頃即有白色乳花浮於湯麵,漸漸泡沫濃鬱,如疏星淡月;第二拂,以銀匙擊於湯心,隨後湯中如奔濤濺沫,細看其花,有如碧潭之上浮青萍,又似晴天爽朗之上浮雲鱗然。
而鬥茶所重,不僅在於乳花,更在於乳花泛盞之久,此即謂之咬盞。鬥茶勝負便取決於誰的盞中乳花持續時間久,花散而先露出水痕者便算輸了。
</br>
成若愚此時深深蹙眉著意的看了我兩眼。我見眾人還都在愕然迴味我的話,遂向成若愚拱手道,「在下一番妄言,有辱先生清聽之處,還望恕罪。在下不敢打擾先生講學,請先生繼續罷。」
我已將要說的話說完,遂向他欠身一揖,示意阿升一道走出了書院,出了大門,耳聽書院中喧譁聲漸止,慎齋先生大約要重新講讀經義了。
我上馬準備離去,身後忽然傳來成若愚請我留步的聲音。我下馬迴首,果然是他追了出來,他蹙眉看了我良久,終於開口問道,「請問先生可是姓周?」
我對他頜首道是,並沒有絲毫猶豫。他瞭然一笑,對我相邀道,「今日匆匆一會,尚有許多未盡之言。周先生若不棄,愚請先生明日未時來書院一聚,暢談一番。不知先生可否賞光?」
「能得慎齋先生相邀,是在下的榮幸。」我欠身應了他的明日之約。我們相視之際,他對我微微一笑,而我亦看到了他的笑意中始終都有著一味謹慎與提防。
第七十九章 一顧功成
翌日未時,我應邀來至維揚書院,成若愚的家童將我引至後院一處幽靜之地。
我方知書院尚有如此雅致的一片開闊地,但見水竹幽茂,鬆桂香菊,敷紆繚繞。青鬆與山石之間,有一素樸之井亭,成若愚在亭中等候我,見到我,便起身相迎。
落座後,他令一名侍童擺設香案,安置好茶爐。另一侍童取了茶具,汲取井中清泉,碾碎茶末,燒沸泉水。當水呈蟹眼時便注入茶甌中點茶。待茶葉泡好後,分置於兩隻兔毫盞之中。
他微眯著雙眼,對我舉盞道,「愚不喜飲酒,常謂酒乃飽食而無為之物,平素惟好飲茶。周先生於內廷久侍茶道,想必對此物也深有研究。」
我含笑擺首。他一頓,繼續道,「愚觀周先生,亦是風雅而具才情之人,怎麽會隻眼盯著一個利字不放,而忘記聖人之仁教呢?」
「那麽先生樸素而無所求,又為何會願意充當官商之代言,為他們的利益奔走唿籲呢?」我笑著應他。
他撫須輕笑,沉吟片刻道,「當今陛下,銳意改革,果然不願做守成之主。愚當日曾勸先帝不可廢棄長幼之序,可惜先帝並沒有聽進去啊。」
我微笑勸他道,「天下之主,有能者居之。先生若這樣想,也許會釋然一些。」
他當即擺首,「所謂國本,關乎社稷天下,不可動搖。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謂之國本。君主不在於能或者賢,君若不賢不能,那麽還有宰執,有內閣,有群臣輔佐。而今這些人,陛下怕是一個都信不過了罷。所以,天下大事便都落在了周先生身上。」
「元承不敢做此想,亦不敢做此事。請先生相信,陛下不是一個會為奸佞小人所蠱惑的君主。」我望著他的眼睛,真誠言道。
他亦迴視我,肅然問道,「那麽周先生你呢?愚今日請你到此,便是想聽你一句實話。你迴京之日,會不會慫恿陛下查封愚講學之書院,甚至禁天下講學之所,禁所有對你不利之言論?」
聞言,我始知他心中所慮之事,遂鄭重向他告知我的想法,「先生請放心,元承絕不會這麽做。元承明白君子和而不同的道理,如果因為先生言論反對我,便令行禁止,天下人將因此以為這是對講學的懲戒,從此閉口不談聖賢之道,國家正氣便會因此消耗。何況先生應該知道,陛下並非始皇,絕不會做焚書坑儒這類事。」
他見我說的真誠,亦不再糾纏於這個話題,隻淡淡一笑,復請我飲茶。
半晌他指著兔毫盞道,「周先生點茶的技藝想必很高妙罷?」
我迴答,「慚愧,國朝如今不尚團茶,內廷供奉的也多為散茶。故元承對此道甚為生疏。」
他笑而不語,想了一會,撚須道,「愚與周先生今日之論,正似北宋司馬光與王安石之爭,都是為一個利字。既然彼此都說不贏對方,不如我們也來仿效古人,鬥試一番茶藝如何?」
鬥茶是唐宋時期流行的雅玩方式,尤以宋人最好此道,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士大夫,鬥茶之風盛極一時。想必當年王安石或是司馬光亦精於此罷。
他召來童子,將銀茶碾,銀茶匙,錫湯瓶並建州龍團勝雪茶一一設下。
我無奈,隻得全力應戰,屏心靜氣令心目之中唯有茶事。我用茶碾細篩團茶,又溫過茶盞,耳中專注的聽著湯瓶中煮水的聲音。待瓶中水煎熟,我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盞中調做膏狀,然後執起湯瓶沿盞壁注湯。一邊注湯,一邊用茶匙擊拂。
茶譜雲,茶匙要重,擊拂有力。故我擊拂時在手上又多加了一份力,少頃即有白色乳花浮於湯麵,漸漸泡沫濃鬱,如疏星淡月;第二拂,以銀匙擊於湯心,隨後湯中如奔濤濺沫,細看其花,有如碧潭之上浮青萍,又似晴天爽朗之上浮雲鱗然。
而鬥茶所重,不僅在於乳花,更在於乳花泛盞之久,此即謂之咬盞。鬥茶勝負便取決於誰的盞中乳花持續時間久,花散而先露出水痕者便算輸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