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明發展質量不斷精進、工業和科技教育不斷進步、科技成果井噴式百花齊放的同時,


    另一邊,大明的國力體量也在這些年的擴張中不斷膨脹,科技的進步,吏治法治的效率提升,無不對國家建設起到了立竿見影的加速效果。


    早在小康十五年,朱樹人決定廢除舊《大明律》變法時,當時就統計過,漢地十八省的漢人人口已經從滅清戰爭時的六千萬增長到了九千萬。


    如今又二十年過去了,除了中間有兩年連旱和地震黃河決口,導致五年左右人口沒增長,另外十五年一直是正常增長。


    所以比例稍微算低一點,如今漢地十八省的總人口也到了一億兩千多萬。另外當時新吞的原蠻夷領地人口是兩千萬,現在隨著準噶爾滅國,陸續又並進來一千萬人,加上當地自然增長這些年累計也有近千萬。


    所以大明新征服領土的總人口,累計達到了四千多萬。尤其是這四千多萬裏,有漢人血統的人口比例也在不斷上升。誰讓漢人移民大多是光棍移出去,到了當地會給發土著女人為妻妾女仆,所以如今那四千萬人裏,純漢人就有至少五六百萬,帶漢人混血血統的起碼千把萬。


    大明全國人口達到了一億六千萬,漢人約一億三,帶漢混血一千多,其他總計一千多萬。工業人口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也從當初的一千多萬,進一步增長到兩千多萬。


    將來若是蒸汽機能普及,人口再增長到人均耕地用不了那麽多勞動力,出現新的勞力擠出,工業人口肯定還能迎來一波快速增長。


    可惜,這一切,大明皇帝朱慈煜卻是沒能親眼看到更遠了。


    小康三十五年,準噶爾部徹底覆滅、羅刹徹底遠遁後的第三個年頭,五十一歲的朱慈煜,或許是因為好色過度,終於駕崩了。


    這其實也不算短壽了,跟他那外公隆武帝差不多,近年來也隻有萬曆比他長壽。


    倒是他的父王朱樹人比較養生,也是因為朱樹人前世見識過太多美色,沒什麽感覺了,這一世年輕的時候又得到了朱毓嬋、方子翎,還有秦淮四豔的死心塌地追隨,加上還有一些作為憐香惜玉品味調劑的美人,導致朱樹人動心的閾值被大大提高了。


    於是乎,等陳圓圓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都年老色衰,年過四旬之後,朱樹人就變得興趣愛好廣泛起來,很少再近女色,覺得沒什麽新意了。


    他就跟梁武帝蕭衍一樣變得養生起來。


    他跟蕭衍在養生模式上的主要區別,隻是蕭衍能不吃葷,而朱樹人最多隻是不吃肥肉,五十歲後連豬羊肉都不吃。但魚蝦還是吃的,螃蟹就省了,沒必要,貝類和牛肉雞肉也可以稍微吃一點。


    另外,梁武帝蕭衍可是喜歡靜坐參禪的,不運動,朱樹人還會適當科學運動,但僅限於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他要的隻是長壽,不是肌肉,所以無氧他是不做的。


    這樣的養生,沒想到居然導致他比兒子活得還久。


    好在,早在小康二十五年的時候,也就是大明主力剛剛進攻青藏、騷擾輪台那年,當時朱慈煜已經年過四旬,他早年立的那個不能生的皇後,也沒活到四十,在三十八歲那年死了。


    而朱樹人當時已經考察夠了他三個侯選的孫子,趁著兒媳婦死了一年多後,讓兒子重新立皇後,就把朱和坦的母妃立為了新皇後,那他也就自動成為了皇三子、但是也是最年長的嫡子。


    當時朱和坦已經十五歲,跟他父皇登基時的年紀都差不多了,後來又當了十年太子,如今父皇駕崩,他二十五歲登基。上麵還有他那個七十五歲的爺爺居然還活著。


    不過朱樹人到了這個年紀,早就不管事了,他隻負責為皇位的傳承提供一定的穩定性過渡,偶爾出來還露一臉。


    五年之後,隨著他孫子年屆而立,他自己也八十大壽,然後他就跟曆史上當太上皇時期的乾隆差不多,徹底閉關了。


    雖然朱樹人後來的壽命超過了乾隆和蕭衍,創造了華夏統治者養生派的高壽新紀錄,但那都跟國家無關了。他人生的最後十幾年,什麽外麵的繁文縟節活動統統都沒參加。


    ……


    朱和坦當上皇帝後,改元協和,取《尚書.堯典》“百姓昭明,萬邦協和”。


    (其實扶桑人後來也用過這個典故,但是那樣就成了昭明和協和各取一個字了,當時朱樹人還在,他不喜歡,就讓隻取“協和”,反正大明本來就昭明,不用再特地強調了。


    這也很符合大明的路線,大明是打防守反擊、正當防衛惠及亞洲人民的,不會主動侵略別人。所以隻協和就夠了,不用“昭昭天命”去野蠻征服,那是美日蠻夷幹的。)


    朱和坦的基因,似乎比他父親好一點。誰讓他爹那代,他爺爺是沒得優生優育呢,當時其他兒子沒法過繼成皇太孫。


    朱和坦從小也沒什麽性格缺陷,是優選出來的,接受的教育也很全麵。


    朱樹人觀察過,這個孫子雖然沒什麽大本事,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作為一個儲君能謙虛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做不了什麽,專業的事情要請教專業的人,這就已經是君主最需要的品質了。


    因為按照華夏傳統,君主要的是“君子不器”,不能狂妄覺得哪方麵自己牛逼,他隻要發現牛逼的人才,好好任用,人盡其才,那麽自己不懂任何具體專業事務,也沒關係。


    到了如今大明這點國力,皇帝隻要不狂,謙虛,聽得進勸,這就足夠了。


    後來,朱和坦果然也長治久安,壽命也比他父親長得多,隻比他爺爺稍短一些。


    似乎在明清之際,這種祖孫都長壽、中間夾一代相對短命的情況,會屢次發生。嘉靖和萬曆就是如此,都在位四十幾年,中間隆慶卻不長。清朝康乾也都六十年以上,中間雍正才十幾年。


    朱樹人和朱和坦,似乎是完美卡位掉了另一個時空康乾的軌跡。


    朱和坦最後活到九十歲整才駕崩,壽命超過了乾隆一年。不過他倒是沒有在位滿六十六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因為他聽取了祖父給他的一句忠告,說“自古有太多雄主,如漢武帝唐玄宗,如果在年老昏聵前早遜位幾年,就不至於釀成對天下百姓的大禍”。


    加上大明科學院這些年的研究很全麵,對醫學也有不少涉獵,雖然還沒進步到近代醫學的程度,但在朱樹人的親自定研究方向加持下,大明科學院的院士們還是從臨床對比層麵,確認了“老年癡呆症”的存在。


    加上朱樹人自己也以身作則了,他在過完八十大壽後就徹底閉關,完全不問政事,連日常顧問型的匯報都不聽取。


    這個榜樣效果也讓朱和坦非常尊敬,最後定下了“皇帝年滿七十歲必須由太子監國協理朝政,年滿八十歲必須遜位當太上皇”的鐵律。


    很顯然,朱和坦這樣做,倒是跟平行時空乾隆覺得“在位時間不該超過聖祖”頗為相似,爺爺朱樹人八十歲徹底交權,他也必須徹底交權。


    但這也算是歪打正著、為後來大明躲過了“很多雄主因為晚年腦子不清楚,幾年的危害比前期幾十年的精明英武積攢都大”的問題,算是澤及萬世了。


    ……


    他這樣一位知進退,能放權的英武皇帝手中,朱和坦在位這些年裏,顯然帶來了大明進一步的殖民擴張,並且把工業歌命給完成了。


    畢竟他父皇駕崩前三年,羅伯特.胡克已經造出完全體的瓦特蒸汽機了,而且還分別點了“偏節水型”和“偏節煤型”兩條技術路線,牛頓也搞出了萊頓瓶和避雷針、用雷劈量產永磁鐵。


    這麽多前置科研成果,簡直太容易誘導後續學者研發怎麽把蒸汽機搬上車頭或者海船了。


    曆史上,從瓦特到把蒸汽機搬上海船,造出第一條實驗性蒸汽船,花了20年。從造出第一部蒸汽機火車頭,花了27年。


    而如今在大明,因為傾向性的誘導磨合,朝廷研發基金的資助促進,能為科學家大大縮短找錢找投資找實驗室的浪費時間。


    所以這些活兒,其實十幾年之內都能完成。


    朱和坦登基後的最初十年,他爺爺當時都還在世呢,大明就把第一台蒸汽船和蒸汽機車頭的原型試驗機造出來了。


    當然了,曆史上從原型機誕生,到最後實際推廣應用,還會有二三十年。這是因為最初的蒸汽船,性能實在太爛,原始蒸汽船還比不上巔峰飛剪帆船。同理初期蒸汽機車頭也比不上馬車快。


    這很正常,任何新一代技術出現後,其原始嬰兒狀態的型號,都是不如舊時代技術的巔峰作的。


    就好比後世二戰時,還有人說p51野馬這種活塞戰鬥機的巔峰,能夠在格鬥對戰中打贏德國人的噴氣式戰鬥機開山作me262。


    所以蒸汽船和蒸汽機車性能發展到能追平帆船和馬車,那都是協和二十幾年到三十年的事兒了。


    但不管怎麽說,朱和坦算是命好,他在位的時間,徹底趕上了工業歌命的起飛期。


    那酸爽,可以比擬西方原本曆史上、英國人的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的任期,可是恰好趕在了英國人從第一次工業歌命全速飛漲期,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半段,她十八歲登基,壽至八十二歲,一共在位六十四年。


    如今朱和坦是二十五歲登基,在位六十六年,一直到九十歲,而且科技和工業的騰飛也更加集中更加輝煌。


    巨大的生產力爆炸,讓大明的總人口,從朱和坦登基時的一億六七千萬,在六十六年內翻了兩番之多,堪稱恐怖。


    到協和末年,大明的人口達到了恐怖的六億五千萬,好在工業吸納人口都達到了兩億五千萬以上,把農民籍人口控製在四億以內,才沒導致跟曆史同期的清朝那樣、因為耕地太少而出亂子。


    朱和坦在位期間,唯一對外用兵,就是徹底滅了陽奉陰違的越南阮朝——主要是越南人不識趣,居然一直對內自用年號,這就形同謀反了。


    在古代華夏的朝貢體係中,周邊國家稱王那是沒問題的,但是不能自用年號。用了年號那就是不認中原正朔,要以謀反爭正朔滅掉。


    越南人其實早在黎朝的時候就有自立年號,阮朝初建的時候,倒是忍了一段,但可能是越南人素來以“小中華”、“南宋滅亡後中華正統的持續繼承者”自居,非要堅持自己是正統,那就沒得說了,這個矛盾比扶桑人還不可調和,隻能徹底滅之。


    所以湄公河三角洲等東南亞肥沃田園,也就直接拿來吧你,這個時代也沒什麽老撾柬埔寨,就統統把那些被越南征服的地方二次轉征服拿了。


    而東南亞的東緬甸後來也沒扛住,跟暹羅發生了火並,後來被明軍滅了吞了,隻剩下若開山區的西緬甸和曼穀盆地周邊的暹羅還存在,都是對大明稱臣的屬國,絕對不敢再犯自用年號的罪過。


    越南徹底覆滅後,東南亞其他地方其實不用用兵。


    婆羅洲的蘭芳國直接就是福建和潮汕遺民逃避明清之際戰亂才出海建國的。等大明強大了,這些漢人國家直接投了。


    文萊倒是文明古國,也沒什麽錯,那就留下,讓他們在婆羅洲島上再找點山區存在下去,每年進貢就好。


    畢竟大明也不是什麽惡魔嘛,對於一貫很慫很恭敬地屬國,也不會無緣無故非要滅掉吞並的。


    在後世富含巨港油田的蘇門答臘地區,當時倒是還有荷蘭殖民者和福建海盜遺民各自建立的小城邦,大明既然需要開通東西方航路,也就把蘇門答臘和馬六甲直接笑納了。


    再有多出來的農民沒田分,需要對外殖民,那就往澳洲扔,


    最後在朱和坦那六十六年在位期間裏,光澳洲就塞了一千多萬失地又不肯打工的農民,朝廷就給他們出一張船票。紐西蘭也塞了兩百來萬。


    其他一些太平洋無主之地,也都以民間自發自願的原則,以商業行為的模式自行開發了不少。


    甚至還有去到大洋彼岸墨西哥以北的後世加州、俄勒岡、西雅圖等美洲西海岸地區,拓荒淘金的窮人,這些也都是民間商業行為,跟大明朝廷的決策無關。


    好在大明因為工業化進程的壓力,和科教的進步,百姓掃盲完成得不錯,女人也多少識點字會算加減乘除了。


    朱和坦那六十六年裏,大明的教育和國民素質飛躍,更是完全不在工業歌命的進步速度之下。城市化工業化和女人識字上來後,也就不會人口增長得那麽快了,不用擔心東亞大陸上有六億人後,會繼續膨脹自爆。偶爾多出來一點,那就自發往外鼓勵移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姓竊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浙東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浙東匹夫並收藏國姓竊明最新章節